慢性病健康管理顾问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5,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慢性病患者设计,提供全面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系统记录健康指标、分析变化趋势并生成个性化建议,帮助患者科学管理疾病、改善生活习惯。具备多维度数据分析能力,可针对不同慢性病类型提供专业指导,支持长期健康追踪与生活质量提升,有效辅助患者实现疾病自我管理目标。

健康指标记录表

以下为起始记录与可复制填写的模板(请每日补充数据)

  • 日期时间:2025-11-15(示例)

    • 空腹血糖:待记录(测量条件:起床后、未进食饮水、未服药前;如需服药,请先测后服)
    • 餐后2小时血糖:11.2 mmol/L(测量条件:晚餐后含甜宵夜2小时)
    • 早晨血压:140/90 mmHg(测量条件:起床后坐位休息5分钟,手臂与心脏同高)
    • 晚间血压:待记录(同上)
    • 体重:待记录(测量条件:晨起排尿后、轻衣)
    • 腰围:待记录(测量条件:站立,肋下与髂嵴中点水平)
    • 步数:待记录;中等强度运动时长:待记录(如快走、骑行、慢跑)
    • 睡眠时长:待记录;夜醒次数:待记录
    • 三餐食物份量与含糖摄入:晚餐+甜宵夜;早餐/午餐待记录
    • 饮水量:待记录(总量与晚间段)
    • 用药: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早晚各一次;阿卡波糖50mg三餐前;氯沙坦50mg每晨;速效胰岛素4–6U偶用于纠高
  • 每日填写模板(复制使用)

    • 日期时间:
    • 空腹血糖(mmol/L,测前条件):
    • 餐后2小时血糖(餐别/食物要点):
    • 早/晚血压(mmHg,测前休息5分钟):
    • 体重(kg)、腰围(cm):
    • 步数、运动时长(≥中等强度):
    • 睡眠时长、夜醒次数:
    • 三餐份量与含糖摄入(甜饮/甜点/夜宵):
    • 饮水量(总量/晚间):
    • 当日用药与胰岛素用量:
    • 备注(症状:口渴、夜尿、乏力、头晕等):
  • 数据变化趋势图表(文字描述)

    • 餐后血糖:现有一次晚餐后峰值11.2 mmol/L,提示晚餐/夜宵含快速升糖碳水。若后续记录显示午后乏力同时餐后血糖偏高,考虑午餐碳水偏多或进食后久坐。
    • 血压:早晨偶见140/90 mmHg,提示清晨血压偏高(可能与睡眠质量、盐摄入、晨间交感兴奋相关)。需连续7天早晚测平均值评估真实水平。
    • 症状:口渴、夜尿增多多与高血糖相关;午后乏力与头晕需排查低血糖、脱水或体位性低血压,建议记录对应时间的血糖与血压。
    • 体力活动:工作久坐,若步数偏低且缺少餐后活动,容易出现餐后血糖波动。
    • 体重/腰围:尚未记录,建议每周固定时间监测,评估减重与腹型肥胖变化。

健康分析报告

  • 指标异常情况说明

    • 餐后血糖峰值显著超标(目标<7.8 mmol/L),伴口渴与夜尿,提示近期总体血糖控制欠佳。
    • 早晨血压偶见140/90 mmHg,高于目标<130/80 mmHg,需排除“清晨高血压”与白大衣效应,通过家庭血压连续监测判断。
    • 生活方式风险:晚间甜宵夜、午后久坐、运动不足,均促使餐后血糖上升与体重管理受限。
  • 风险等级评估

    • 近期高血糖症状与餐后峰值升高:中-高风险(急性并发症低至中,但高渗风险在持续高血糖时上升;长期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
    • 高血压控制:中等风险(若平均值长期≥135/85 mmHg,心脑肾事件风险增加)。
    • 体重与腰围未监测:不明,但考虑腹型肥胖可能性,心代谢风险偏高。
  • 变化趋势解读

    • 餐后升高与晚餐/夜宵甜食高度相关;久坐与缺乏餐后步行使血糖峰值更高、更久。
    • 早晨血压偏高可能受睡眠质量、夜间频尿、晚餐高盐或压力影响;规律监测有助于明确是否需调整治疗。
    • 午后乏力与头晕需用数据定位:如午后血糖<4.0 mmol/L或波动幅度大,需防低血糖;如站立后血压较坐位明显下降,考虑体位性低血压。

日常管理建议

  • 饮食调整建议(晚餐控碳与总体分配)

    1. 总体碳水分配(按12周目标):早餐30–40g、午餐45–60g、晚餐30–45g,夜宵尽量取消;若确需夜间加餐,选择15–20g低GI碳水+优质蛋白(如无糖酸奶+坚果少量、豆制品),避免甜饮/糕点。
    2. 板块法配餐:每餐半盘非淀粉蔬菜(≥300g熟菜)、四分之一全谷或杂豆(糙米、燕麦、玉米、红薯)、四分之一优质蛋白(鱼虾、去皮禽肉、豆腐、蛋),烹调用油控制在每日≤25g。
    3. 低GI与高纤维:主食尽量粗细搭配;水果整果食用、每次1个中等大小或等量切块,避免果汁;甜饮料与含糖零食零摄入。
    4. 晚餐控碳策略:晚餐主食量下限30g碳水(约一小碗糙米饭或一小块全麦面包),加蛋白与蔬菜增加饱腹;饭后10–15分钟快走。
    5. 盐与钾:每日食盐<5g;多吃富钾蔬果(如菠菜、番茄、柑橘),如有慢性肾病需先与医生确认。
    6. 饮水:总量1.5–2.0L/日(无心肾功能不全前提),将多数水量安排在白天,晚睡前2小时减少大量饮水以减夜尿,但不以口渴强忍替代。
  • 运动方案推荐(循序渐进,兼顾降糖与降压)

    1. 每周目标:中等强度有氧150–300分钟;步数逐周提升至8000–10000步/日。
    2. 起步安排(前2周):每日三餐后各快走10–15分钟(优先晚餐后),合计≥30–45分钟;工作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
    3. 强度判定:以“说话略费力但能交流”为准心率区间;可用快走、骑行、游泳等。
    4. 抗阻训练:每周2–3次,选用弹力带/自重训练,重点下肢与核心,每次20–30分钟。
    5. 安全:运动前血糖5.0–13.9 mmol/L为宜;若>13.9且不适,先补水、评估后再运动;<5.0时先加15g碳水(如一小块全麦面包),15分钟后复测。
  • 用药提醒事项(不替代医嘱)

    1. 二甲双胍缓释片:按医嘱0.5g早晚各一次,随餐服用以减胃肠反应;注意可能的B12偏低,年度复查维生素B12。
    2. 阿卡波糖:餐前立即嚼服或用少量水送服,遇高碳水餐时尤为重要;如餐后血糖仍高,可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餐量调整或剂量个体化(常用范围50–100mg/餐)。
    3. 氯沙坦:晨起固定时间服用;注意监测血压7天平均值;定期复查肾功能与血钾。
    4. 速效胰岛素纠高:避免频繁叠加(至少间隔3小时评估效果),优先从饮食与餐后运动入手;若餐后血糖持续>10 mmol/L,建议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系统性餐时胰岛素或改用/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兼顾减重与心肾获益)。
    5. 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二甲双胍胃肠道不适可从餐量与分次调整着手;阿卡波糖可能胀气,逐步加量可缓解;如出现明显乏力、头晕需排查低血糖或血压过低。
  • 生活方式改善指导

    1. 睡眠:目标7–8小时,固定就寝起床时间;晚间避免咖啡因与重油重盐;减少夜间甜宵夜与大量饮水有助缓解夜尿。
    2. 压力与久坐:设定番茄钟工作法,50分钟工作后站立伸展;可在电话/会议时站立或步行。
    3. 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皮肤与趾间,选择合脚软底鞋;运动前后保持干燥,防止水泡与感染。
    4. 吸烟/饮酒:完全戒烟;酒精限制(男性≤14单位/周,女性≤7单位/周;餐后高血糖期不饮酒)。

注意事项

  • 紧急情况处理指引

    1. 高血糖警示:若血糖≥16.7 mmol/L(300 mg/dL)持续且伴明显口渴、频尿、乏力或恶心,请尽快就医;注意高渗风险,补充水分并监测血糖。
    2. 低血糖(<3.9 mmol/L或出现心悸、手抖、出冷汗):立即摄入15g快吸收碳水(葡萄糖片/含糖饮料半杯),15分钟后复测,重复至>4.0 mmol/L;回顾当餐碳水与胰岛素使用,必要时联系医生。
    3. 高血压急症:若反复测得血压≥180/110 mmHg或伴胸痛、呼吸困难、神志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立即急诊。
  • 复诊提醒建议

    1. 1–2周内携带7天居家血压平均值与完整血糖记录复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2. 实验室与并发症筛查(尽快或在12周内完成):HbA1c、空腹血脂谱、肾功能与电解质、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眼底检查、足部评估;如腰围偏大或打鼾严重,考虑筛查睡眠呼吸暂停。
    3. 疫苗:年度流感、肺炎球菌(按指南分型)、新冠加强。
  • 长期管理目标(12周)

    1. 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小时<7.8 mmol/L。
    2. 血压:<130/80 mmHg(以7天家庭血压平均值为准)。
    3. 体重:减少2–3 kg;腰围下降≥2–3 cm(男性目标<90 cm、女性<85 cm,若适用)。
    4. 活动:形成固定“餐后快走”习惯,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工作日≥8000步。
    5. 饮食:晚餐控碳与取消甜宵夜成为常态;甜饮料零摄入。

——

补充执行与跟踪计划

  • 监测频次

    1. 血糖:每日空腹;餐后2小时建议至少检测晚餐与午餐各3天/周;如症状(乏力、头晕)出现时加测当时血糖。
    2. 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7天取平均;每月复核袖带与测量方法。
    3. 体重:每周1–2次固定时间;腰围每2周一次。
    4. 睡眠与夜醒、饮水、步数与运动时长:每日记录。
  • 数据评估节奏

    1. 第2周:回顾餐后血糖峰值与晚餐控碳执行度,若晚餐/夜宵仍致血糖>9 mmol/L,优化餐后运动至20分钟,调整晚餐碳水至30–35g。
    2. 第4–6周:若HbA1c预计仍>7.0%,与医生讨论药物强化方案(如二甲双胍缓释剂量个体化、GLP-1 RA或SGLT2抑制剂的适用性,兼顾减重、心肾获益)。
    3. 第8–12周:巩固习惯与维持目标,评估是否需要抗阻训练进阶与饮食精细化(碳水质量与餐次分配)。

请持续按模板记录数据并每周反馈,我将基于您的实际数值进行趋势分析与方案微调。上述建议基于循证医学与指南,但不替代医生面诊与个体化处方调整。

健康指标记录表

为便于长期管理,请按下述模板每日记录(建议使用同一本记事本或电子表格)。每次测量尽量在相同时间、相同条件下进行。

  • 日期/时间:
  • 晨间峰呼气流速(PEF,L/min,取3次中最大值,清晨起床后、吸入药前,站立位):
  • 晚间峰呼气流速(PEF,L/min,睡前、平静呼吸后测):
  • 呼吸频率(次/分,静息坐位测1分钟):
  • 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静息,室内空气/吸氧方式与流量,持续>30秒稳定值):
  • 活动后SpO2(如步行后即刻及3分钟恢复值,并记录是否使用氧疗):
  • 6分钟步行距离6MWD(米;每周同一平直走廊;记录Borg呼吸困难评分起止值):
  • 咳嗽/痰:咳嗽程度(0无-3重)、痰量(少/中/多或估算毫升)、痰性状(白黏/黄绿/其他):
  • 夜间气促(有/无;次数;是否需坐起或加用吸氧/急救吸入):
  • 吸入器使用(ICS/LABA早/晚是否按时;LAMA是否按时;急救沙丁胺醇当天总喷次;吸入手法自评分0-10):
  • 雾化(如医生有处方:药物/时长/是否全程规范):
  • 氧疗(夜间流量L/min与时长;面罩/鼻导管;是否口干、头痛等不适):
  • 环境暴露(当天PM2.5均值或出门时指数;是否外出;是否厨房油烟/二手烟/刺激性气味):
  • 备注(其他症状:发热、胸痛、喘鸣、下肢水肿等):

测量与条件要点

  • PEF:站立深吸气后尽快尽力呼出;每次测3次取最大值;每周同一时间对比。
  • SpO2:指套位置合适,手部温暖,指甲无指甲油;先测静息室内空气,再(如需)在规定氧流量下测;记录两者。
  • 6MWD:平直走廊、计时6分钟,可中途停但继续计时,总距离相加;佩戴脉搏氧,用安全为先。
  • 呼吸频率:静坐1分钟,计数胸腹起伏。

数据变化趋势(文字描述示例)

  • 观察1:晨间PEF与当日PM2.5呈负相关(雾霾天PEF更低),提示气道受刺激可逆性加重。
  • 观察2:夜间偶发气促与白天油烟暴露后更常见,提示刺激性烟雾是触发因素。
  • 观察3:若6MWD较基线波动>10%或活动后SpO2下降≥4个百分点,提示运动耐受度不稳,需检视吸入与呼吸训练。
  • 请用一周为周期绘制简单折线(PEF、SpO2、呼吸频率、6MWD)和柱状(急救吸入次数),并在雾霾/油烟日做标记,以便识别触发因素。

基线建议(首次一周内建立)

  • 连续7天晨/晚PEF、静息与活动后SpO2、呼吸频率、咳痰情况、急救吸入次数。
  • 1次标准化6MWD并记录Borg评分;之后每周一次复测。
  • 同步记录每日PM2.5与是否油烟暴露。
  • 记录当前夜间氧疗流量与SpO2反应。

健康分析报告

指标异常与关注点

  • 气道症状:晨起咳嗽伴白黏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表型;目前痰色非化脓性,感染可能性低。
  • 运动相关气促:爬楼/快走易喘,提示活动耐受度下降;建议系统康复训练。
  • 夜间偶憋气:提示夜间通气/氧合波动或卧位相关通气受限。
  • 环境触发:雾霾和油烟使症状加重,需重点管理。
  • 用药:当前为ICS/LABA+LAMA维持治疗,符合多数稳定期(对有症状或既往加重者)的指南路径;正在改进吸入手法与漱口,方向正确。
  • 氧疗:居家低流量夜间氧疗,需明确目标SpO2范围与CO2潴留风险。

风险等级评估(基于现有信息,初步)

  • 急性加重风险:中等。理由:存在环境触发、夜间气促、活动耐受下降;痰性状未提示感染。
  • 并发症风险:中等。长期吸烟/污染暴露史未详;已用氧疗提示可能有气体交换受损。
  • 建议尽快补充:最近一年加重次数、CAT评分或mMRC分级、血嗜酸细胞计数、肺功能FEV1%预测值、是否打鼾/嗜睡(筛查OSA)。

变化趋势解读(基于描述)

  • 症状在雾霾天与油烟暴露后加重,具有明确触发因素可控性。
  • 夜间气促偶发,需通过夜间SpO2监测、睡姿与呼吸操优化来改善。
  • 通过规范吸入与康复训练,预期3个月内6MWD可提升≥10%,急救药使用频率下降。

日常管理建议

饮食调整

  • 足量蛋白与能量:每日蛋白1.0–1.2 g/kg(如无肾病),优选鱼、禽、蛋、豆制品,帮助维持呼吸肌。
  • 分餐与低负担: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高饱腹影响膈肌活动。
  • 水分:每日1500–2000 ml(心/肾功能允许时),温水分次,有助稀释痰液。
  • 烹饪方式:减少煎炸与爆炒,优选蒸/煮/炖,烹饪时全程开启强力油烟机,或改用室外通风良好环境。
  • 体重管理:避免过度增重或营养不良;每月监测体重与上臂围/握力。

运动方案(居家肺康复,按“安全、循序、可持续”)

  • 频率与强度:
    • 有氧(步行/慢骑/室内踏步):每周5–7天,起始15–20分钟/天,Borg呼吸困难3–4级(中等),每周总时长递增10–20%,目标30–45分钟/天。
    • 间歇训练:气促明显日可采用1–2分钟走+1分钟慢走/休息循环。
    • 力量训练:每周2–3天,弹力带/自重,重点下肢(坐站、抬腿)与上肢(划船、推举),每组8–12次×2–3组。
  • 呼吸技巧:
    • 噘嘴呼吸:吸气2秒、嘘气4–6秒,步行时配合步频;
    • 膈肌呼吸:仰卧或坐位练习,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 有痰日进行ACBT(控制呼吸—胸廓扩张—“哈气”排痰)。
  • 监测:运动前后测SpO2与Borg评分;若SpO2下降≥4个百分点或<88–90%(见氧疗目标),或胸痛/严重气促,立即停下并按黄色/红色预案处理。

用药与吸入/雾化规范

  • 维持吸入:
    • ICS/LABA:早晚各1次,吸后彻底漱口或刷牙,减少口腔念珠菌与声音嘶哑;
    • LAMA:每日早晨1次,保持规律。
  • 急救吸入(沙丁胺醇):症状突发时1–2喷,可每4–6小时重复;若24小时内需>8喷或缓解不足,进入“黄色/红色预案”。具体依所用制剂说明书与医嘱。
  • 吸入手法要点(按装置类型核对清单,每次打勾):
    • DPI(干粉):完全呼气→含嘴部→深快吸→屏气5–10秒→慢呼→闭合装置;
    • MDI(压力定量):完全呼气→吸嘴含口→同时按压与缓慢深吸3–5秒→屏气5–10秒→慢呼;
    • SMI/Respimat:慢深吸,其他同MDI;
    • 常见错误:未完全呼气、吸气过快/过慢、未屏气、装置未清洁/未复位。建议每月由医护复核一次手法。
  • 雾化:如医生处方需要雾化支气管舒张剂/盐水等,遵医嘱执行;每次后拆洗、晾干,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非处方不自行增加药物或浓度。

氧疗与SpO2目标

  • 稳定期一般目标:若无CO2潴留史,多建议维持SpO2 92–94%;若有高碳酸血症风险/史,目标区间88–92%,由医生个体化设定。您当前设定≥94%请与主治医生确认是否适合。
  • 夜间氧疗:维持医嘱流量1–2 L/min;建议在入睡后与凌晨各自测一次SpO2,评估是否达标及是否出现头痛、嗜睡(高碳酸血症提示)。
  • 切勿私自大幅上调流量;若SpO2长期低于目标或出现头痛、嗜睡、意识模糊,及时就医评估二氧化碳潴留。

环境与触发因素管理

  • 雾霾(PM2.5):
    • 当日PM2.5>75–100 μg/m³(或AQI≥150)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合规KN95/FFP2口罩;
    • 室内使用有效HEPA空气净化器,关闭门窗于污染高峰时段;
    • 随身携带急救吸入器。
  • 厨房油烟:全程强力排风,优选蒸煮炖;烹饪者佩戴口罩,必要时暂避开厨房。
  • 烟草与二手烟:完全避免。
  • 疫苗:按季节完成流感、肺炎球菌(PCV13/15/20或PPSV23按序)、新冠加强;符合条件时考虑RSV疫苗。
  • 睡眠与体位:半卧位或抬高床头;睡前避免过饱与酒精;如打鼾明显或晨起头痛,评估是否合并OSA。

行为与自我管理

  • 每日完成“呼吸操”与拉伸10–15分钟;
  • 每晚回顾当天记录,标注触发因素与急救药使用;
  • 每周汇总一次数据与自评(CAT问卷或mMRC分级),与医生/管理者分享。

注意事项

紧急情况处理指引(行动方案)

  • 绿色区(稳定):
    • 咳嗽/痰稳定、活动后轻度气促、急救药≤2喷/周。按计划执行。
  • 黄色区(警戒):出现以下任一
    • 咳嗽/喘息增加、痰量显著增多或由白变黄绿;
    • 急救药需求增加(>2喷/天或连续>2天需要);
    • SpO2较平时下降≥3–4个百分点,或<90–92%(按个人目标)。
      处理:
    • 规范噘嘴呼吸与休息;重复急救沙丁胺醇1–2喷(最多每4小时一次);
    • 避免外出与一切烟雾;检查吸入手法与器械;
    • 24–48小时内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短程口服激素/抗生素“备用包”(如医生既往已开)。
  • 红色区(紧急):
    • 说话困难、发绀、明显嗜睡/意识改变;
    • 静息SpO2≤88–90%且无法回升;
    • 胸痛、剧烈喘鸣、急救药无效或需<2小时重复。
      处理: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按医嘱短时增加氧流量直至目标区间;携带所有吸入器与近期记录就医。

复诊与随访建议

  • 2–4周内带首批基线数据复诊:复核吸入手法、评估加重风险(CAT/mMRC、既往加重史)、肺功能与血嗜酸细胞(决定ICS获益)、确认氧疗目标。
  • 6–8周评估康复训练效果(6MWD、Borg评分、急救药使用频率)。
  • 3个月总结是否达成目标,并根据加重情况与数据趋势调整方案。

长期管理目标(与您当前目标对齐)

  • 3个月内:
    • 急性加重次数较前期下降;夜间气促显著减少(目标≤每周1次,最好无);
    • 静息SpO2稳定在个体化目标(建议92–94%或医生指定);
    • 6MWD提升≥10%;
    • 每日完成呼吸操与规范雾化/吸入(依医嘱)≥90%依从率;
    • 急救吸入器平均使用≤1喷/周。
  • 环境控制:PM2.5高污染日外出时100%佩戴口罩;厨房油烟暴露次数降至接近0。

补充说明

  • 本方案为健康管理指导,不能替代医师诊断与处方。若您愿意,可把一周记录发来,我将为您绘制趋势并进一步个体化调整强度、目标与预警阈值。

健康指标记录表

为便于系统化管理,请按以下模板记录,建议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姿势与同一设备下测量,并每周做一次汇总。

  • 记录周期:每日(血压、体重、踝围、饮水量、外食),每周(血肌酐/eGFR、晨尿蛋白/肌酐比,24小时尿量)

  • 测量条件说明:

    • 血压:早晚各1次,静坐5分钟后上臂电子血压计,取每次2测平均;晚间测量尽量在服药前
    • 体重与踝围:晨起排尿后、同一衣着;踝围使用软尺,距外踝尖上方3厘米处环量,左右分别记录
    • 晨尿蛋白/肌酐比:晨起中段尿,避免剧烈运动后取样
    • 24小时尿量:早晨倒空后开始收集至次日同一时间
    • 血肌酐/eGFR:固定同一家实验室,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与大量肉类
    • 饮水量:含所有液体;晚7点后尽量减少
    • 饮食与外食:记录当天盐用量、嘌呤高食物摄入、外食次数与菜品类型
  • 每日记录示例(请复制每日填写)

    • 日期/时间:
    • 早/晚血压(mmHg):;心率(次/分):
    • 体重(kg):;左/右踝围(cm):;浮肿主观评分(0-3级):
    • 当日饮水量(mL):;尿量(mL)(若做24小时收集则填至周汇总)
    • 饮食盐用量(g,烹饪称重或估算):;高嘌呤食物(有/无,具体):;外食次数(次)与菜品(口味描述):
    • 症状:乏力(0-3),夜尿次数,腰背酸(有/无,程度)
  • 每周汇总(周一至周日)

    • 血肌酐(μmol/L):;eGFR(mL/min/1.73m²):
    • 晨尿蛋白/肌酐比(mg/g或g/mol):;
    • 24小时尿量(mL):;
    • 本周平均血压(mmHg):;≥140/90次数(天):;
    • 体重变化(周初→周末,kg):;踝围变化(cm):
    • 外食总次数:;盐总用量(g):;高嘌呤食物出现天数:
  • 数据变化趋势图表(文字描述)

    • 肾功能:以周为单位画“血肌酐/周”和“eGFR/周”的文字折线;若连续3周eGFR下降且总降幅≥5,则标注“加速下降”趋势
    • 蛋白尿:标注UPCR每周变化方向;若较基线升高≥30%并持续2周,提示“蛋白尿加重”
    • 血压:给出周均值与晨/晚差;晨高于晚≥10 mmHg或周均≥130/80,标注“血压控制欠佳”
    • 体液状态:体重、踝围与夜尿同步描述;体重周增≥1 kg或踝围增≥1 cm,标注“水肿趋势”
    • 生活习惯:盐用量周均>2 g或外食≥3次/周,标注“高盐/外食风险”;高嘌呤食物出现≥2天,标注“高嘌呤摄入风险”

健康分析报告

  • 指标异常情况说明(基于已提供症状)

    • 轻度双踝水肿、体重略增与夜尿增加,提示轻度体液潴留;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常见外周水肿,也可与高盐摄入/晚间饮水偏多叠加
    • 间断乏力与偶发腰背酸:多见于CKD3期的贫血或睡眠质量下降,也可与体液负荷、血压波动相关
    • 无明显血尿或泡沫尿加重:蛋白尿可能稳定,但仍需以UPCR确认
  • 风险等级评估

    • 综合CKD3期与合并高尿酸血症,当前属于中等肾脏进展风险;确切风险需结合eGFR分层(30–59)与蛋白尿分层(A1/A2/A3)
    • 现有用药(ARB+CCB+别嘌醇)为标准方案雏形;若蛋白尿持续升高或eGFR下降加速,进展风险上升
  • 变化趋势解读(无具体数值时的判读阈值)

    • 肾功能:6个月目标为“无显著下降”;一般将年下降>5 mL/min/1.73m²视为较快进展。若4周内eGFR下降≥5或肌酐上升≥26 μmol/L(48小时)需排查急性肾损伤因素(感染、脱水、NSAIDs、造影等)
    • 蛋白尿:UPCR下降≥30%为有意义改善;若>1 g/g(约≥113 mg/mmol)属中重度蛋白尿,需强化治疗
    • 血压:家庭血压周均<130/80为达标;晨间明显高于晚间考虑夜间血压控制不足或晨峰
    • 体液:体重/踝围逐周增加提示盐/水负荷;夜尿>2次需评估晚间饮水与睡眠呼吸暂停
    • 尿酸:目标<360 μmol/L;若连续2次>360,需考虑别嘌醇逐步加量(在肾功能允许与安全前提下)

日常管理建议

  • 饮食调整建议

    • 限盐与烹饪:已按医嘱限盐1.5 g/日,建议继续坚持;务必避开高钠调料(味精、鸡精、酱油、咸菜、汤底、火锅、卤味)。购买“低钠盐”需先了解血钾水平(含钾盐),如血钾偏高则不推荐
    • 蛋白摄入:推荐0.8 g/kg体重/日的优质蛋白(瘦禽、鱼、鸡蛋、低脂奶);明显蛋白尿时可向0.6–0.8 g/kg过渡,并保证能量25–30 kcal/kg/日以免营养不良
    • 低嘌呤: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沙丁鱼/凤尾鱼、贝类及高果糖饮料;红肉控制每次≤75–100 g,周2–3次;鼓励低脂乳制品、鸡蛋、蔬菜水果(根据血钾)
    • 限酒:优先完全戒酒;如难以一次到位,过渡为每周≤2次、每次≤1标准杯(啤酒330 mL或葡萄酒120 mL或白酒30 mL),并避免啤酒与烈酒
    • 液体管理:在医嘱调整基础上,若有水肿/体重上升,建议当日饮水≈前一日尿量+500 mL;晚7点后尽量不饮或仅小口含漱
    • 钾与磷:使用ARB时注意高钾风险;如血钾>5.0 mmol/L,应减少高钾食物(香蕉、柑橘、土豆、海带、坚果)并采用焯水法;磷控制以少加工肉、少可乐型饮料、少奶酪为主
    • 外食策略:选择清蒸/白灼/少盐少油菜品;主动“少盐少酱”并避免汤汁/火锅;同桌合菜优先夹清淡菜,每次外食将盐摄入估算并纳入周总量
  • 运动方案推荐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快走、骑行、游泳),分5天完成;每周2–3次轻阻力训练(弹力带/自重),每次10–15分钟
    • 水肿/乏力时降至轻强度,分段进行(10–15分钟/次);运动后抬高双腿15–20分钟
    • 运动前后血压自测;当收缩压≥160或<100、心率>100或显著乏力时暂缓
    • 避免剧烈力量与长时间憋气负重,以防血压骤升
  • 用药提醒事项

    • 厄贝沙坦 150 mg QD:固定早晨或晚间同一时间;监测血钾与肌酐,尤其在脱水、感染或止痛药使用期间。出现头晕/低血压或肌酐上升≥30%及时联系医生
    • 硝苯地平缓释片 30 mg QN:可能引起踝部水肿、面部潮红或心悸;若水肿持续或血压仍不达标,可与医生讨论剂量调整、改用其他CCB或联合策略
    • 别嘌醇 100 mg QD:继续晨服,若尿酸未达<360 μmol/L,可每2–4周缓慢加量(如增至150–200 mg),每次加量前后复查尿酸、肾功能与肝功能;出现皮疹、发热或全身不适需立刻停药就医。亚洲人群在加量前可与医生讨论是否进行HLA-B*58:01筛查以降低严重皮肤反应风险
    • 维生素D:按医嘱补充,并每3–6个月复查25(OH)D、血钙/磷、PTH,防止高钙
    • 避免药物:尽量不用NSAIDs(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感冒药与中成药若含麻黄碱/止痛成分需谨慎。任何造影检查前先告知CKD病史
    • 可与医生讨论:若UPCR持续升高且eGFR≥25,依据KDIGO与DAPA-CKD证据,考虑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肾保护;评估低血压、泌尿生殖感染风险后决定
  • 生活方式改善指导

    • 睡眠与夜尿:晚餐后减少液体与含咖啡因饮料;如打鼾明显或晨起头痛,评估睡眠呼吸暂停
    • 体位与水肿:工作间隙每2–3小时抬腿10分钟;必要时穿轻度弹力袜(心功能正常前提)
    • 心理与依从:设定每周小目标(如外食≤2次、步数≥7000/日);使用习惯打卡表提升执行力
    • 戒烟:如吸烟,需逐步戒断;吸烟加速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风险

注意事项

  • 紧急情况处理指引

    •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就医:尿量骤减(<400 mL/日)或3天内体重增≥2 kg、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痛胸闷、持续血压≥180/110或低压<60伴头晕、黑色或血性大便、严重皮疹/发热(警惕别嘌醇过敏)、持续心悸或晕厥
    • 急性疾病“停药原则”(在医嘱同意下):出现呕吐/腹泻/发热导致明显脱水时,暂时停用可能加重肾前性损伤的药物(如ACEi/ARB、利尿剂、NSAIDs、SGLT2),补液并尽快复诊
  • 复诊提醒建议

    • 2–4周:复查尿酸(评估是否加量别嘌醇)、家庭血压汇总;与医生讨论水肿与CCB调整
    • 4–6周:复查肾功(肌酐/eGFR)、电解质(钾、钠、碳酸氢根)、尿检(UPCR)、体液评估;必要时超声心功能/下肢静脉排查
    • 每3个月:血常规(贫血)、铁蛋白与转铁蛋白饱和度、钙磷PTH、25(OH)D;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血糖如有)
    • 血压设备校准:每6–12个月携血压计至医院校准
  • 长期管理目标(与您设定一致并量化)

    • 6个月内eGFR不出现明显加速下降(年降幅≤5),肌酐稳定;如下降趋势,明确可逆因素并干预
    • 家庭血压周均<130/80,晨晚差<10 mmHg
    • UPCR较基线下降≥30%;尿蛋白等级不升
    • 尿酸<360 μmol/L并稳定≥3个月
    • 形成低盐烹饪与限酒/戒酒习惯:每周外食≤2次,盐用量≤2 g/日(遵医嘱1.5 g更佳),高嘌呤食物基本不出现

说明与后续:本建议基于现有信息提供慢性病管理指导,不能替代专业诊断或个体化处方。为更精准分析,请您按“健康指标记录表”连续记录至少2周并反馈近4周的血肌酐/eGFR、UPCR、尿量与血压均值,我们将据此进行趋势评估与方案微调。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让慢性病管理从“看不懂、做不对、难坚持”变成“有数据、有方案、能落实”。该提示词将日常监测数值快速转化为趋势洞察与可执行的饮食、运动、用药与作息清单,配合风险提醒与长期追踪,帮助患者与照护者在家就能科学管理,提高控制率与生活质量,并促进持续使用与付费升级。

适用用户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每日一键记录指标与症状,自动生成趋势解读与风险提醒,拿到可执行的饮食、运动与用药建议,复诊前生成问诊要点清单。

家属照护者

协助录入与监督打卡,获取当天照护清单、备餐与采购建议;当出现异常时,立即获得分级处理步骤与就医指引。

社区医生与基层健康管理人员

快速整理随访重点与个体风险,产出个性化管理计划与宣教内容,按周/月生成达标率与改进方向,提升随访效率。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个性化健康日报,自动汇总指标与症状,明确当日关注点与行动清单
持续绘制趋势轨迹,智能识别异常波动,及时给出风险等级与应对提醒
按慢性病类型定制饮食与运动方案,结合生活作息与喜好,让执行更可持续
自动记录测量条件与用药情况,生成可追溯档案,复诊沟通更有据可依
周报与月报一键输出,浓缩关键变化与达标率,帮助评估管理成效与下一步目标
贴心用药提醒与低风险替代建议,减少漏服与误服,提升长期依从性
内置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话术,帮助稳定情绪、建立信心,降低管理焦虑
可按场景快速切换模板,家庭自管、社区随访、远程咨询均可即用即走
支持多指标联动分析,发现隐性关联与触发因素,给出更聚焦的干预建议
隐私优先的记录方式,本地可控与匿名分享任选,健康数据安心沉淀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59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慢性病类型 } { 监测指标 } { 管理目标 } { 当前症状 } { 用药情况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