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概念解析助手

1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Oct 3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中学物理学习者设计,通过结构化解析和生动示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解释。它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具体物理主题,提供分步解析、生活化类比和典型例题,帮助用户建立清晰的物理知识框架,提升学习效率和兴趣。该工具适用于学生自学、教师备课及教育科技产品集成,确保物理概念的准确传达和趣味性呈现。

概念解析

  • 定义: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由作用在它上的“合力”决定,并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用公式表示为 F合 = m·a,其中 F合 是所有作用力的合力,m 是质量,a 是加速度。
  • 核心原理:
    • 合力与加速度: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保持不变。
    • 质量的影响:同样的力作用在质量越大的物体上,加速度越小;质量是“物体不愿意改变运动状态”的程度。
    • 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一致。
    • 单位与意义:F 用牛顿(N),m 用千克(kg),a 用米每二次方秒(m/s²)。1 N = 1 kg·m/s²,表示让1 kg的物体产生1 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 应用范围:日常速度不高、质量不变的情形(如地面推物、骑车起步)都适用。

生活类比

  • 推购物车:用同样的力推空车和满载的车,空车更“好起步”,说明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 骑自行车:用力踩踏时车迅速加速;松脚不再用力时,合力接近零(忽略阻力),车的速度会保持或慢慢被阻力减小。

应用示例

  • 问题:一只 2 kg 的小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向右用力 10 N 推;地面摩擦力向左 4 N。箱子从静止开始,求加速度和 3 s 后的速度与位移。
  • 解析:
    1. 求合力:向右为正,F合 = 10 N − 4 N = 6 N(向右)。
    2. 求加速度:a = F合 / m = 6 N / 2 kg = 3 m/s²(向右)。
    3. 速度(从静止开始):v = a·t = 3 × 3 = 9 m/s(向右)。
    4. 位移:s = ½·a·t² = 0.5 × 3 × 3² = 13.5 m(向右)。
    5. 结果含义:推力与摩擦“较量”的结果是合力为 6 N,决定了箱子的加速度与运动方向。
  • 答案:a = 3 m/s²(向右);3 s 后 v = 9 m/s、s = 13.5 m(向右)。

要点总结

  • 合力决定加速度,质量影响加速度大小;方向一致,用 F合 = m·a 快速定量描述。

概念解析

  • 定义: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向上推的力。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核心原理
    1. 浮力大小:F浮 = ρ液 × g × V排。ρ液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排是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2. 浮力来源:物体底部受到的压强比顶部大,向上的合力就是浮力。
    3. 漂浮与下沉:
      • 下沉:物体的重力W > 浮力F浮;
      • 上升:W < F浮;
      • 悬浮/静止漂浮:W = F浮。
      • 漂浮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分数 ≈ 物体平均密度/液体密度(例如木块漂浮时,浸入比例由密度决定)。
    4. 表观变“轻”:在液体中测得的“变轻”是因为有浮力抵消了部分重力,W表观 = W − F浮。
    5. 液体与气体都能产生浮力:热气球能“漂浮”在空气中,就是空气中的浮力在起作用。
    6. 影响因素:液体越“稠”(密度越大)、排开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同一地点g基本固定。

生活类比

  • 穿救生衣像“带着一个能排开大量水的轻壳”:救生衣把人整体的平均密度降到比水小,所以人能稳定漂浮,浸入水的比例由密度决定。
  • 端着重物进泳池会觉得轻:在水里,重物受到向上的浮力,弹簧秤或手的感觉到的“重量”就是重力减去浮力。

应用示例

  • 问题: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在家或课堂验证“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并估算一个小金属块的密度,判断它是否会在水中下沉。
  • 解析
    1. 器材:弹簧秤(或电子秤+细线)、透明水桶(或量筒)、接水的碗、细线、小金属块(能完全浸没且不生锈)。
    2. 步骤:
      • 步骤A(测浮力):用弹簧秤测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量W空气;再把金属块用细线完全浸入水中(不接触桶底和侧壁),读出在水中的拉力W水中。浮力F浮 = W空气 − W水中。
      • 步骤B(测排开水的重量):准备一个装满水到溢出的溢水杯或把水桶水面加到接近口沿,缓慢将金属块完全浸没,让溢出的水全部接到碗里;称这部分溢出水的质量m水,排开水的重量W排 = m水 × g。
      • 验证:比较F浮与W排,若接近相等,即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 估密度:金属块质量m物 = W空气/g;若实验中金属块完全浸没,则其体积V物 ≈ V排 = m水/ρ水(ρ水≈1000 kg/m³)。密度ρ物 = m物 / V物。比较ρ物与ρ水判断下沉或漂浮。
    3. 示例数据与计算(示例):
      • 测得W空气 = 5.0 N;W水中 = 3.0 N → F浮 = 2.0 N。
      • 收集到溢水质量m水 = 0.20 kg → W排 = 0.20 × 9.8 ≈ 1.96 N(与2.0 N非常接近,误差可能来自读数和水残留)。
      • m物 = 5.0/9.8 ≈ 0.51 kg;V物 = m水/ρ水 = 0.20/1000 = 2.0×10⁻⁴ m³。
      • ρ物 = 0.51 / 2.0×10⁻⁴ ≈ 2550 kg/m³ > 1000 kg/m³ → 在水中会下沉。
    4. 注意事项与改进:
      • 保证金属块完全浸没且不接触容器;读数要稳定再记录。
      • 溢出的水尽量全部收集,容器内壁要干净以减少水挂壁。
      • 可重复3次取平均,或改用量筒直接读排开的体积提高准确度。
  • 答案:实验显示F浮与排开水的重量近似相等,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得该金属块密度约为2.55×10³ kg/m³,故在水中下沉。

要点总结

  • 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漂浮与下沉由物体平均密度与所处流体密度的比较决定。

示例详情

适用用户

中学生(初中/高中)

按章节快速生成难点清单与通俗讲解,配套例题即时练习,整理笔记与考点摘要,针对受力分析、透镜成像等概念实现高效自学。

物理教师/班主任

一键生成板书式结构与例题解析,用于课堂导入、练习讲评和随堂总结;根据班级水平调整讲解深度,显著压缩备课时间。

教培机构教研员/备课组长

批量产出标准化讲义模块,统一教学语言与例题路径;按班型定制难度梯度,快速搭建阶段测与讲评稿,提升教研效率。

解决的问题

将抽象的中学物理主题,快速转化为“可理解、可演示、可应用”的完整讲解包,包含概念拆解、生活类比、典型例题与要点总结。面向学生、教师与教育团队,帮助学生增强理解与记忆、帮助教师减负增效、帮助教育产品低成本批量生产高一致性内容,提升学习体验与完课率,推动从试用到长期付费的转化。

特征总结

以主题为锚一键生成“定义-原理-例题”结构,几秒产出可直接使用的讲解内容。
分步拆解复杂概念,自动标注关键词与易错点,降低理解门槛,提升记忆效率。
提供生活化类比与现象链接,让抽象规律落到日常场景,激发兴趣并加深印象。
内置典型例题与详解,覆盖常见题型,学完即可练,做题思路清晰不走弯路。
支持学习深度自定,从入门速览到进阶巩固,满足不同阶段的复习与备考需求。
自动用中学可懂的表述输出,避免生硬术语,家长与学生都能读懂马上用。
贴合课程标准与考试重心,讲解不跑偏,课堂辅助、作业讲评均可直接应用。
多学科场景即调即用,力学、光学、电学等主题一键切换,批量生成备课素材。
结尾一句要点总结,迅速抓住考点关键词,便于做笔记与二次复习。
可嵌入平台或社群教学流程,统一讲解风格,减少重复编辑与沟通成本。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69 tokens
- 2 个可调节参数
{ 物理主题 } { 学习深度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