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图解生成器

1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Oct 3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生成定制化康复训练图解而设计,通过分析用户输入的损伤类型、身体部位和训练目标,自动创建专业、清晰的视觉化指导图表。它能有效解决康复计划制定中缺乏个性化视觉辅助的痛点,适用于医疗教育、患者指导和个性化康复方案设计,提升康复训练的可操作性和理解度。亮点包括多维度参数适配、结构化输出和严谨的医学逻辑验证,确保生成内容安全可靠且易于执行。

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图解

训练概述

  • 训练目标:
    • 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 减少关节僵硬与肿胀
    • 激活股四头肌,改善关节控制
  • 适用人群:
    • 膝关节骨折术后,已获许可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患者
  • 注意事项:
    • 全程在无明显疼痛前提下进行(训练时疼痛不超过3/10)
    • 遵循个体的负重与活动限制要求
    • 避免任何强行被动屈曲或扭转动作
    • 伤口未完全愈合处避免直接压力与摩擦

训练动作图解

动作1:踝泵与足踝画圈(循环准备)

  • 示意图描述:仰卧或半卧位,患腿伸直并略微抬高于心脏水平,脚踝做上下泵动与顺/逆时针画圈。
  • 步骤说明:
    1. 放松肩颈与大腿,膝关节自然伸直或微屈。
    2. 做踝关节背屈(抬脚尖)2秒、跖屈(踩油门)2秒,连续进行。
    3. 以脚趾为指针,顺时针画圈10次,逆时针画圈10次。
    4. 全程保持均匀呼吸,避免耸肩或屏气。
  • 训练组数:20-30次踝泵 × 2组;足圈各10次 × 1-2组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30秒

动作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前侧激活)

  • 示意图描述:仰卧或坐位,膝下垫一条小毛巾卷,膝盖向下压使毛巾被压扁。
  • 步骤说明:
    1. 调整骨盆中立,脚尖朝上。
    2. 收紧大腿前侧肌肉,将膝窝向下压向垫面或毛巾。
    3. 保持收缩5秒,感受髌骨稳定、膝盖接近伸直。
    4. 缓慢放松5秒,重复。
  • 训练组数:10-15次 × 2-3组(每次保持5秒)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30-45秒

动作3:髌骨轻柔松动(减少粘连、改善滑动)

  • 示意图描述:平躺,膝关节伸直放松,用拇指与食指在膝盖四周轻推髌骨,方向含上/下/内/外。
  • 步骤说明:
    1. 确认大腿完全放松,避免直接压在切口上。
    2. 用双手皮下轻推髌骨,沿上、下、内、外四个方向小幅度滑动。
    3. 每个方向10-20次,力度轻柔,无痛、不卡顿。
    4. 完成后轻揉周围软组织,恢复放松。
  • 训练组数:每个方向1-2组
  • 休息时间:各方向之间休息20-30秒

动作4:仰卧跟跟滑动(主动-被动屈膝)

  • 示意图描述:仰卧,患脚跟置于毛巾上,沿床面向臀部缓慢滑动,需要时用拉力带绕足底辅助。
  • 步骤说明:
    1. 仰卧位,双腿对齐,患脚跟下垫毛巾以降低摩擦。
    2. 缓慢将脚跟向臀部方向滑动,膝关节屈曲至出现轻度牵拉感即停2-3秒。
    3. 缓慢伸直回起始位。
    4. 如主动屈曲不足,可用拉力带轻轻协助后拉,勿强拉。
  • 训练组数:10-15次 × 2-3组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60秒

动作5:伸膝被动悬空(脚跟垫高,重力伸展)

  • 示意图描述:仰卧或坐位,脚跟下垫枕头,膝关节悬空不受支撑,任其自然下沉接近伸直。
  • 步骤说明:
    1. 在脚跟处垫枕或卷毯,使膝盖悬空。
    2. 放松大腿前后侧肌肉,让重力轻柔伸展膝后方。
    3. 保持1-2分钟,如不适减至30-60秒。
    4. 放下后做数次踝泵以促进血液回流。
  • 训练组数:2-3组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60秒

动作6:坐位膝屈曲滑移(前后滑)

  • 示意图描述: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患脚置于滑板或毛巾上,向身后滑动实现屈膝。
  • 步骤说明:
    1. 坐直,双手扶住座椅,患脚掌放在毛巾上。
    2. 缓慢向后拉脚,使膝关节屈曲至轻度牵拉感,停2-3秒。
    3. 缓慢前推回到起始位。
    4. 需要时可用健侧脚背在患脚前部轻推辅助后移。
  • 训练组数:10-15次 × 2组
  • 休息时间:45-60秒

动作7:仰卧墙面跟跟滑(借重力屈膝)

  • 示意图描述:仰卧靠近墙面,患脚跟贴墙向下缓慢滑动屈膝,再向上滑回。
  • 步骤说明:
    1. 臀部距墙约一脚长,双腿伸直贴墙。
    2. 患脚沿墙缓慢下滑至舒适屈曲角度,停留3-5秒。
    3. 轻推脚跟沿墙上滑回起始位。
    4. 保持骨盆稳定,避免躯干扭转。
  • 训练组数:8-12次 × 2组
  • 休息时间:60秒

动作8:俯卧悬垂伸膝(重力伸展)

  • 示意图描述:俯卧于床边,膝关节位于床沿外,小腿自然下垂,借重力使膝关节接近伸直。
  • 步骤说明:
    1. 俯卧,骨盆稳定,患侧膝盖移至床沿外,小腿自然垂下。
    2. 放松大腿,让重力轻柔伸展膝关节。
    3. 维持30-60秒,舒适为度。
    4. 缓慢将小腿抬回床面,避免突然用力。
  • 训练组数:2组
  • 休息时间:60-90秒(如不适,改练“伸膝被动悬空”)

动作9:腘绳肌温和牵伸(大腿后侧)

  • 示意图描述:仰卧,用拉力带绕足底,抬起患腿,膝可微屈或接近伸直,向头部方向轻拉。
  • 步骤说明:
    1. 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放松。
    2. 患腿抬至约45-70度,用带子轻轻向躯干方向拉,感受大腿后侧轻度牵伸。
    3. 保持20-30秒,匀速呼吸。
    4. 放松10秒,重复。
  • 训练组数:3次为一组 × 1-2组
  • 休息时间:30-45秒

动作10:固定单车前后小摆动(条件允许时)

  • 示意图描述:坐在固定单车上,座位略高,踏板以小幅度前后摆动,不强求完整踩圈。
  • 步骤说明:
    1. 调整座位高度,使膝在最低点接近伸直,最高点不过度屈曲。
    2. 以极轻阻力或无阻力开始,前后小摆1-2分钟热身。
    3. 如舒适,逐步扩大摆动弧度,始终保持无痛。
    4. 全程髋骨端正,避免身体晃动。
  • 训练组数:连续5-10分钟为一次
  • 休息时间:根据需要暂停;训练后可抬高患肢与短时冰敷

训练计划安排

  • 训练频率:
    • 动作1-6:每日2-3次
    • 动作7-9:每日1-2次(依据耐受逐步加入)
    • 动作10:每周3-5次(已获许可且耐受良好时)
  • 周期与进度建议:
    • 早期阶段:以温和的主动-被动活动为主(动作1-6),逐步扩大屈曲与伸直范围;每次较前次的屈曲增加不超过5-10度,始终无明显疼痛。
    • 进阶阶段:在无明显肿胀增加与疼痛的前提下加入动作7-9,强化伸直位保持与柔韧性;条件允许时加入动作10以促进顺畅屈伸。
    • 目标导向:逐步接近患膝完全伸直(与健侧对齐),屈曲度在舒适范围内持续提升。若训练后出现持续性肿胀或次日酸痛明显,适度降低组数或幅度。
  • 单次训练建议流程(约20-35分钟):
    1. 准备与循环:动作1(2-3分钟)
    2. 肌激活:动作2(3-5分钟)
    3. 关节活动:动作4与/或6与/或7(8-12分钟)
    4. 伸直巩固:动作5与/或8(4-6分钟)
    5. 牵伸整理:动作9(3-5分钟)
    6. 结束处理:抬高患肢、踝泵,必要时冰敷10-15分钟

安全提示

  • 若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停止训练并联系医务人员:伤口渗液或明显发红热痛、体温异常、膝部突发肿胀明显且无法消退、膝关节“卡住”或失稳感、明显麻木或进行性刺痛。
  • 遵循个人负重与活动限制;未获许可前,避免深蹲、下蹲起立、扭转、跳跃、上下高台阶等高负荷屈膝动作。
  • 训练以无明显疼痛为原则;出现疼痛>3/10或次日肿胀与疼痛加剧时,应减少幅度、组数或频率。
  • 动作节奏缓慢、连续,保持呼吸,不要屏气或快速甩动。
  • 保护切口:避免在未愈合处直接按压或强力拉扯;贴身衣物与训练器材保持清洁干燥。
  • 环境与器材安全:地面防滑,使用拉力带/毛巾前检查完好固定,训练时旁边预留足够空间以防失衡。
  • 如需使用助行器或护具,请按规范佩戴与使用,避免擅自更改设置。

肩部肌腱炎疼痛缓解康复训练图解

训练概述

  • 训练目标:减轻肩部肌腱炎疼痛,降低炎性刺激,改善无痛活动度与肩胛—肩关节协调。
  • 适用人群:肩部肌腱炎(如肩袖或肱二头肌长头)处于疼痛期、可进行轻度活动者;无急性撕裂或显著关节不稳定者。
  • 注意事项:
    • 以无痛或轻微可耐受疼痛(不超过3/10)为原则;出现锐痛、刺痛、放射痛或卡顿感立即停止。
    • 训练前可进行5–10分钟温热(热毛巾或温水淋浴),避免冷启动;训练后若反应性酸痛,可采用短时冰敷(10–15分钟,隔布)。
    • 动作缓慢、配合均匀呼吸;避免耸肩、耸颈、屏气和腰背代偿。
    • 在安全、稳固环境进行;准备器材:轻弹力带(用于等长支撑或后期进阶)、手杖/棍棒、桌子、门框、毛巾。

训练动作图解

动作1:肩胛骨中立设定与呼吸重置

  • 示意图描述:站立背靠墙,后脑–肩胛–臀部轻贴墙;双臂自然垂于体侧,肋骨下沉,肩胛微回收下压,颈部中立,下巴微收。
  • 步骤说明:
    1. 双脚与髋同宽站立,膝轻微弯曲,脊柱中立。
    2. 吸气扩展胸廓;呼气时轻将肩胛骨向后内下方靠拢(像把肩胛放入“后裤兜”),避免耸肩。
    3. 保持颈部放松、下巴微收,眼睛平视。
    4. 每次维持3–5次缓慢呼吸,感受肩前部压力减轻。
  • 训练组数:3–4组,每组5次深呼吸。
  • 休息时间:每组间歇30–45秒。

动作2:科德曼肩部摆动(钟摆)

  • 示意图描述:站于桌旁,健侧手扶桌稳定躯干,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利用躯干微小摆动带动患臂做前后、左右及小圈摆动。
  • 步骤说明:
    1. 身体前倾30–45度,背部中立,健侧手支撑桌面稳固。
    2. 让患侧手臂完全放松下垂,用躯干轻微移动带动手臂摆动。
    3. 进行前后、左右摆动,再做小圈画圈;圈径10–15厘米,逐渐过渡至20–25厘米,始终在无痛范围。
    4. 每种方向持续60秒,保持呼吸均匀。
  • 训练组数:3组(前后、左右、画圈各1组)。
  • 休息时间:30–60秒。

动作3:桌面滑行(肩屈曲辅助活动)

  • 示意图描述:坐于桌前,患侧前臂置于毛巾上,双手前伸;沿桌面缓慢向前滑行,肩关节在无痛范围屈曲抬起。
  • 步骤说明:
    1. 端坐,背直,双脚稳固着地。
    2. 患侧前臂放在毛巾或滑板上,双手轻触并拢。
    3. 缓慢向前滑动,像“推桌面”,让肩在无痛区屈曲上举;胸廓稳定,不前倾代偿。
    4. 到达可耐受终点停留2–3秒,缓慢回起。
    5. 全程避免耸肩、内旋挤压(肘尖朝外侧保持中立)。
  • 训练组数:3组,每组8–10次。
  • 休息时间:45–60秒。

动作4:外旋等长收缩(中立位门框按压)

  • 示意图描述:站立,肘屈90度贴近躯干,前臂中立;患侧手背轻按门框向外旋方向用力,门框提供静止阻力。
  • 步骤说明:
    1. 肘夹毛巾卷贴身侧,保持肘紧靠躯干。
    2. 手背轻按门框或墙面,缓慢施力向外(外旋方向),关节不发生明显位移。
    3. 用力强度控制在最大用力的30–50%,呼吸平稳,不屏气。
    4. 保持10–20秒,缓慢放松,间隔20–30秒重复。
  • 训练组数:4–6组,每组保持10–20秒。
  • 休息时间:20–30秒。

动作5:仰卧棍棒助力肩屈曲(肩胛平面)

  • 示意图描述:仰卧位,双手握棍棒与肩同宽;健侧手帮助患侧手臂沿肩胛平面(比正侧面略前约30°)缓慢上举至无痛范围。
  • 步骤说明:
    1. 仰卧,膝屈髋屈,腰背贴床,颈部中立。
    2. 双手持棍棒,患侧放松,由健侧发力带动。
    3. 沿肩胛平面缓慢上举至可耐受终点,避免耸肩与内旋挤压。
    4. 停留2–3秒,缓慢下降回起。
    5. 若出现夹痛感,减少角度或改回动作3。
  • 训练组数:3组,每组8–10次。
  • 休息时间:60秒。

动作6:门框胸肌轻柔拉伸(前肩减压)

  • 示意图描述:患侧肘屈90°,前臂贴门框,高度在肩平面或略低;躯干小幅前移,感受胸大肌与前肩轻度牵拉。
  • 步骤说明:
    1. 前臂贴门框,肘在肩高或稍低位置,肩胛保持微回收下压。
    2. 躯干缓慢前移至出现轻度牵拉感(不疼)。
    3. 保持15–20秒,放松回位。
    4. 角度可在肩平面上下微调以获得舒适牵拉。
  • 训练组数:3组,每侧15–20秒。
  • 休息时间:20–30秒。

训练计划安排

  • 训练频率:
    • 日常镇痛与活动度:动作1、2、3每日1次;必要时动作2(钟摆)与动作4(等长外旋)每日2次分时进行,以镇痛为主。
    • 辅助抬举与拉伸:动作5、6每周5–7次,依据症状调整。
  • 训练周期:4周。
  • 进度建议:
    • 第1–2周(镇痛与基础活动度期):以动作1–4为核心;动作2每次摆动圈径控制在10–15厘米;动作4保持10–15秒、强度不超过50%最大用力。
    • 第3–4周(活动度巩固期):在无痛基础上逐步增加动作3与5的活动范围与重复次数(至12次),动作4保持时长可增至20–25秒;动作2圈径可增至20–25厘米。若疼痛稳定且次日无显著反应性加重,可在动作4中使用极轻弹力带进行“微等速外旋”(幅度小、15次/2–3组),仍以无痛为原则。

安全提示

  • 疼痛监控:训练中与训练后24小时疼痛不应超过3/10;若加重或夜间痛明显、出现尖锐夹痛、卡顿、广泛放射痛,立即停止该动作。
  • 姿势与代偿:避免耸肩、耸颈、含胸与腰背过度代偿;肘部尽量贴近躯干进行早期训练,减少关节剪切力。
  • 动作幅度:所有动作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避免快速甩臂、强力被动拉伸、长时间手臂举过头的负重活动。
  • 负荷管理:暂避重复性头顶作业、重物提举与睡压患侧肩;逐步、少量、多次的方式优先。
  • 异常反应:若出现明显肿胀、热感、皮肤温度升高、麻木或肌力突降等异常,停止训练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评估。

踝关节扭伤康复训练:平衡能力改善

训练概述

  • 训练目标:重建踝关节本体感觉与稳定控制,提升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降低再次扭伤风险。
  • 适用人群:踝关节扭伤后处于疼痛与肿胀基本受控阶段、已能稳定负重站立的人群;适合家庭环境进行的安全平衡训练。
  • 注意事项:
    • 全程以无明显疼痛为前提(训练中疼痛不超过3/10),避免急剧的内翻/外翻动作。
    • 训练时穿防滑运动鞋,选择平整、无障碍的地面,旁边备稳固支撑(椅背或台面)。
    • 先易后难、逐步进阶;每次训练前进行3–5分钟轻度热身(原地踏步或踝泵活动)。

训练动作图解

动作1:左右重心转移(站立)

  • 示意图描述:参与者面向稳固椅子站立,双脚与髋同宽。两侧箭头显示身体重心在左右方向小幅移动,踝关节保持中立位,膝盖微屈不锁死。
  • 步骤说明:
    1. 站立,双手轻扶椅背,双脚与髋同宽,目视前方。
    2. 将重心缓慢转移至受伤侧脚(不超过舒适范围),脚掌均匀受力,不内扣或外翻。
    3. 保持3秒,回到中间;再转移至健侧,保持3秒。
    4. 全程躯干直立,膝盖微屈,避免耸肩或骨盆明显倾斜。
    5. 若出现摇晃,增大手部支撑;逐渐减少手扶力度以提升挑战。
  • 训练组数:每侧3组×10次(每次保持3秒)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30–45秒

动作2:前后重心转移(踝策略)

  • 示意图描述:参与者面向椅子站立,箭头显示身体在前后方向的小幅摆动,动作主要来自踝关节屈伸,躯干保持直立。
  • 步骤说明:
    1. 站立,双手轻扶椅背,双脚与髋同宽,膝微屈。
    2. 以踝关节为轴,身体微微向前倾(脚尖压力稍增),保持2–3秒。
    3. 再向后微倾(脚跟压力稍增),保持2–3秒,回到中间。
    4. 控制幅度小而平缓,脚掌始终贴地,避免脚跟或脚尖离地。
    5. 保持踝中立位,避免内翻/外翻波动。
  • 训练组数:3组×10次(前后为1次)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30–45秒

动作3:并步窄支撑(Tandem并步站立)

  • 示意图描述:一脚在前、另一脚在后,前后脚跟与脚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双手轻扶椅背。箭头提示眼睛平视、躯干直立。
  • 步骤说明:
    1. 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脚脚跟贴近后脚脚尖),双手轻扶椅背。
    2. 调整至双脚均匀受力,保持躯干正直、骨盆水平。
    3. 保持姿势20–30秒,呼吸均匀。
    4. 换脚在前,重复。
    5. 进阶时可减少手扶或延长保持时间。
  • 训练组数:每侧3组×20–30秒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30–45秒

动作4:单腿站立(扶支撑)

  • 示意图描述:参与者单腿站立,另一腿屈膝微抬离地,手轻扶椅背以保持稳定。箭头显示目视前方、核心轻收紧。
  • 步骤说明:
    1. 站在椅子旁,选择受伤侧为支撑脚,手轻扶椅背。
    2. 抬起健侧脚,膝微屈,支撑脚三点着地(脚跟、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均匀受力。
    3. 保持踝中立,膝盖与第二脚趾方向一致,不内扣。
    4. 保持10–20秒,放下休息,换侧。
    5. 难度过大时可降低保持时间或加大手扶;稳固后逐渐减少手扶。
  • 训练组数:每侧3–4组×10–20秒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45–60秒

动作5:单腿三方向触点(简化星形触点)

  • 示意图描述:受伤侧为支撑脚站立,另一脚轻点地,沿地面标记的三条方向线:前、外侧前方、后外侧。箭头显示脚尖轻点目标点后回到中心。
  • 步骤说明:
    1. 受伤侧单腿站立,手可轻扶椅背以确保安全。
    2. 用健侧脚依次轻点地面三方向:正前方、外侧前方(约45度)、后外侧(约135度)。
    3. 每次轻点后回到支撑脚旁的中立位,保持支撑踝稳定,不内翻。
    4. 触点距离以不失衡为准,逐步加远。
    5. 完成一圈为1次,期间保持呼吸平稳与躯干稳定。
  • 训练组数:3组×每方向5次(共15次)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45–60秒

动作6:跟趾走(直线行走)

  • 示意图描述:地面贴一条直线胶带,参与者沿线进行“前脚跟紧贴后脚尖”的行走。箭头提示前进方向、目视前方。
  • 步骤说明:
    1. 在地面贴一条直线标记,双臂自然下垂或略打开以平衡。
    2. 按“前脚跟—后脚尖”相接的方式前行10–12步,慢速、步幅适中。
    3. 保持踝中立,避免内翻,脚掌着地均匀。
    4. 转身后原路返回。
    5. 稳定后可减少手扶或增大步数。
  • 训练组数:2–3组×来回各1次(每次10–12步)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60–90秒

动作7(进阶可选):泡沫垫并步站立

  • 示意图描述:参与者站在中等硬度泡沫垫上,双脚与髋同宽,手轻扶椅背,箭头显示微屈膝、稳定目视前方。
  • 步骤说明:
    1. 在泡沫垫上并步站立,双手轻扶椅背以确保安全。
    2. 膝微屈,踝中立,感受足底压力变化。
    3. 保持15–20秒,稳定后可逐渐减少手扶或延长时间。
    4. 若摇晃明显或出现不适,回到地面继续练习。
  • 训练组数:3组×15–20秒
  • 休息时间:每组间休息45–60秒

训练计划安排

  • 训练频率:每周5–6天;每次训练选取上述动作中的4–6个,总时长约20–30分钟。
  • 周期与进度:
    • 第1周:动作1、2、3为主,建立基础平衡与重心控制。
    • 第2周:在稳定前提下加入动作4(单腿站立),适度延长保持时间。
    • 第3周:加入动作5(三方向触点)与动作6(跟趾走),逐步增强动态平衡。
    • 第4周:在满足安全标准下尝试动作7(泡沫垫),并减少手扶、适度增加重复次数或保持时间。
  • 进度建议:
    • 达到以下条件再进阶:能稳定完成当前动作规定组数与时间,疼痛≤2/10,无明显肿胀或不稳感。
    • 进阶方式:减少手扶支撑;延长保持时间至30秒;增大触点距离;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适度缩窄支撑面(如从双脚与髋同宽逐步过渡到并步)。

安全提示

  • 全程避免突然的内翻(向内侧崴脚)或大幅度踝关节摆动。
  • 保持踝中立位,膝与第二脚趾方向一致,防止膝内扣与足弓塌陷。
  • 若出现刺痛、明显肿胀、麻木、脚踝“打软”或步态不稳,立即停止训练并在安全环境下休息。
  • 初期优先选择有手扶支点的环境;进阶时仅在稳定、无疼痛的情况下减少支撑。
  • 训练后若有轻度疲劳属正常;若次日不适明显,减少当次训练量或降低难度。
  • 避免在湿滑地面、不平整路面或空间狭窄处进行平衡训练。

示例详情

适用用户

物理治疗师

用患者损伤与部位信息快速生成居家训练图解,分阶段安排强度与频率,打印发放与随访复评,降低误操作与二次伤害。

运动康复教练

为肩袖、膝关节等运动损伤会员设计可视化练习,动作拆解与要点提醒清晰,结合器材条件灵活替代,提升课程效果与复训黏性。

康复科医生与护士

快速制作术后宣教指南与禁忌清单,一键生成图解手册,统一科室标准,帮助患者按阶段安全恢复,减少门诊解释成本。

解决的问题

- 一键生成个性化康复训练图解,让复杂动作变得直观、可执行。 - 为医护、治疗师、康复教练和教学场景快速产出专业方案,显著减少整理资料与沟通时间。 - 通过清晰步骤、关键要点与安全提示,提升患者理解与依从性,降低误操作与二次伤害风险。 - 覆盖术后恢复、运动损伤、慢性疼痛、老年肌力等常见场景,支持居家与线下双场景使用。 - 提供统一版式与渐进式训练安排,便于宣教、远程随访与院内外协同,促进用户满意度与付费转化。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个性化康复图解,基于损伤类型与部位匹配动作步骤,让患者按图操作,提升居家训练可执行性。
自动拆解复杂动作为清晰步骤,配合示意图描述与要点提示,减少误解与误操作,降低二次受伤风险。
按目标与康复阶段智能调节强度与频率,提供渐进式计划安排,帮助稳定恢复并避免过度训练。
多维参数适配支持术后、运动损伤、慢性疼痛等场景,快速得到贴合人群的训练方案与注意事项。
内置安全校验与禁忌提醒,自动排查冲突动作与风险点,确保内容符合医学原则更安心执行。
结构化输出涵盖训练主题、概述、动作图解与计划安排,医患沟通更清晰,资料可直接打印与分享。
可按器材与环境条件定制练习方案,兼顾家庭与机构场景,灵活替代动作保持效果与安全。
支持快速迭代与微调输入,持续优化方案细节,缩短制定时间,让专业指导更高效触达并执行。
教学与宣教材料可直接复用,辅助培训新手治疗师与护理人员,统一标准输出,提升患者依从性。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731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损伤类型 } { 身体部位 } { 训练目标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