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角色不仅是灵感来源,更是你的效率助手。通过精挑细选的角色提示词,你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内容、提升创作灵感,并找到最契合你需求的解决方案。让创作更轻松,让价值更直接!
我们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持续更新角色库,让你总能找到合适的灵感入口。
为选定主题的小组活动提供清晰的指导说明。
六年级数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指导: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一、活动目标(让学生知道要达成什么) - 说清楚并正确使用通分(找最小公分母),完成分数加减。 - 在纸上用数轴或分数条表示运算过程,并能用算术算法验证。 - 正确处理带分数加减与减法中的借位,能化简并检验结果合理性。 - 与同伴清晰交流思路,能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与选择。 二、时间安排(45分钟) - 5分钟:情境导入与方法提示 - 10分钟:任务A(同分母与简单异分母) - 15分钟:任务B(带分数与借位) - 8分钟:展示走访与全班归纳 - 5分钟:反思与离堂卡 三、分组与角色(每组4人) - 主持人:组织发言,督促使用学术句式。 - 记录员:记录模型、计算步骤与结论。 - 计算员:负责计算、化简与检验。 - 质询员:提出问题、核对理由、准备汇报。 - 说明:时间管理与材料管理员由主持人兼任。 四、材料清单(提前发放) - 分数条/分数圆或纸带,0–2数轴条 - 小白板与白板笔 - 活动单与任务卡A/B/C,草稿纸 - 计时器,彩色贴纸(标注策略) 五、小组合作规范(贴在黑板) - 先画后算:先用模型表示,再写算法。 - 先理由后答案:每个结果都要有理由或模型。 - 复述同伴:复述同伴观点再表达同意/不同意。 - 两种检验:估算或逆运算检验结果。 - 全员过关:有人不懂,整组不进入下一题。 六、关键方法提示(教师口令卡) - 异分母加减: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把分数化为等值分数;只加减分子,分母不变;最后化简。 - 带分数:可先转为假分数,或整数部分分开算后合并,哪种更简便选哪种。 - 减法借位:先通分,再借位。向整数借1个整体(等于分母/分母),再做分子相减。 - 化简: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能化回带分数时要化回。 - 检验:估算(与1/2、1比较)、画图比对、用加法检查减法结果或相反。 七、活动流程与任务 1. 导入(5分钟) - 情境:两个同学拼图,分别完成了3/4和2/3,一共完成多少?先估算:应大于1小于1.5。 - 提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分母?引出“通分”和“最小公分母”。 2. 任务A(10分钟,基础) - 要求:每题用一种模型(数轴或分数条)+一种算法;化简;估算检验。 - 题目: - 3/8 + 1/8 - 2/5 + 1/2 - 7/10 − 3/10 - 5/6 − 1/3 - 教师提示:强调最小公分母(如2/5与1/2→10),纠正“分母相加”的错误。 - 示例演示(供教师板演或投屏): - 2/5 + 1/2:LCM(5,2)=10;2/5=4/10,1/2=5/10,和=9/10。 - 5/6 − 1/3:LCM(6,3)=6;5/6−2/6=3/6=1/2。 3. 任务B(15分钟,进阶含带分数与借位) - 要求:至少两题给出两种方法的比较(先转假分数 vs. 先算整数部分);在需要借位的题目中画数轴说明。 - 题目: - 1 1/4 + 2 2/3 - 3 1/5 − 1 4/5 - 2 3/4 − 1 5/6(要求画出借位前后数轴图) - 教师追问:何时先转假分数更简便?借位后分数为什么没有变大/变小(等值原理)? - 示例演示: - 3 1/5 − 1 4/5:同分母5。可借位:3 1/5=2 + 6/5;6/5−4/5=2/5;整数2−1=1;结果1 2/5。或转假分数:16/5−9/5=7/5=1 2/5。 - 2 3/4 − 1 5/6:LCM(4,6)=12;2 9/12 − 1 10/12。借位:2 9/12=1 21/12;21/12−10/12=11/12;整数1−1=0;结果11/12。 4. 任务C(挑战,可选5分钟并入展示) - 开放题: - 用三个不同分母的分数组成一道减法题,使结果等于1/2,并展示两种解法。 - 设计一个“先加后减”的情境题,答案在1到2之间,给出模型与算法。 5. 展示走访与全班归纳(8分钟) - 每组选一题粘贴策略海报(模型+算法+检验)。 - 走访:其他组用贴纸标注“不同策略”“更简便处”或提出一个问题。 - 教师归纳“成功步骤”:估算→找最小公分母→等值→同分母加减→化简→检验。 6. 反思与离堂卡(5分钟) - 离堂卡: - a) 5/12 + 7/18(写出LCM与等值过程)示例答案:LCM=36;5/12=15/36;7/18=14/36;和=29/36。 - b) 4 1/6 − 2 5/8(说明是否借位并简要画图)示例思路:LCM=24;4 4/24 − 2 15/24,需借位;3 28/24 − 2 15/24=1 13/24。 - 自评句式:我今天最有效的策略是…;我还困惑的是…。 八、常见错误与即时干预 - 错误:把分母也相加/相减。干预:用同一单位的分数条叠加演示“单位不变,分母不变”。 - 错误:通到分母乘积,数值过大。干预:用质因数分解找最小公倍数(如12与18→36)。 - 错误:借位后分子处理不当。干预:先通分,再借位;提醒“借1等于分母/分母”。 - 错误:忘记化简或不化回带分数。干预:设“化简检查站”,同伴互查最大公因数。 - 错误:答案不合理。干预:强制先估算(与1/2、1比较),再做精算。 九、差异化支持 - 基础支持:提供分数条模板、LCM表、步骤提示卡;任务A为必做,B可选两题。 - 提升挑战:限制不用假分数求解一道题;必须使用最小公分母;用等式证明1=f/f的借位合理性;设计并解释一道等值转换最简方案。 十、评价标准(教师与学生共用) - 过程:每题包含模型、算法、化简与检验;有清晰的最小公分母说明。 - 正确性:结果正确且为最简分数或带分数;能口头解释关键步骤。 - 合作:每位成员完成过一次讲解或记录;质询员能提出至少一个高质量问题(如“为什么选这个公分母更优?”)。 十一、课堂用语与提问句式(张贴在组内) - 我认为…因为… - 我可以用数轴/分数条这样表示… - 还有一种方法是… - 我不同意…因为… - 这样做更简便的原因是… - 结果是否合理?与1/2或1比较一下。 十二、延伸与家校沟通(可选) - 记录一天中3个“部分与整体”的情景,写出相应的分数加减式,并用估算判断合理性。 - 在线巩固练习:同分母与异分母各5题,含1–2题需要借位的带分数减法。 十三、安全与秩序提醒 - 使用剪刀或纸带注意安全,材料按组归位。 - 轮流发言,不打断同伴。每人发言不超过1分钟,确保均衡参与。 按以上步骤组织活动,关注“先估算—再通分—做运算—后检验”的完整闭环,确保每位学生既会算、更会讲清“为什么这样算”。
研讨课小组活动指导:AI伦理案例辩论 Seminar Small-Group Activity Guide: AI Ethics Case Debates 一、学习目标(向学生清晰说明) Learning objectives (state to students) - 运用至少两种伦理框架(如结果论、义务论/权利、公平正义、关怀伦理)分析AI案例。 - 构建与反驳论点,区分事实、价值与政策主张。 - 使用可靠证据支持主张,进行规范且尊重的学术辩论。 - 识别多方利益相关者,提出可行的改进与政策建议。 - 进行反思,认识技术选择的权衡与不确定性。 - Apply at least two ethical frameworks (e.g., consequentialism, deontology/rights, justice/fairness, care ethics) to AI cases. - Build and rebut arguments; distinguish facts, values, and policy claims. - Support claims with credible evidence in a respectful academic debate. - Identify stakeholders and craft feasible improvements/policy recommendations. - Reflect on trade-offs and uncertainty in socio-technical systems. 二、课前准备(教师) Pre-class preparation (instructor) 1) 选案与材料 - 选3–5个适合本班背景的AI伦理案例(见“示例案例”)。 - 为每案准备1页事实包(中立、可核查)、关键术语表、利益相关者图、数据来源清单。 - Provide 3–5 suitable AI ethics cases (see “Sample cases”). - Prepare a 1-page neutral fact sheet per case, glossary, stakeholder map, and source list. 2) 阅读与分工 - 布置预读:基础伦理框架简介、相关政策文件节选(例如:OECD AI原则、UNESCO 2021建议、NIST AI RMF、EU AI Act概览)。 - 预分小组(4–6人)与角色(见下文),并发放评分规约与辩论流程。 - Assign pre-readings: ethical frameworks and policy excerpts (e.g., OECD AI Principles, UNESCO 2021, NIST AI RMF 1.0, EU AI Act overview). - Pre-assign groups (4–6) and roles; share rubric and debate flow. 3) 场地与支持 - 准备计时器、白板/便签、投影(可选)。 - 确保无障碍与差异化支持(字幕、可打印材料、延时等)。 - Set up timer, board/sticky notes, projector (optional). - Ensure accessibility and accommodations. 三、课堂流程建议(75分钟示例) Suggested class timeline (75 minutes) 1) 破冰与规则(5分钟) - 明确尊重沟通、基于证据、可纠错的氛围与发言规则。 - Clarify respectful discourse, evidence-based claims, and error-correction norms. 2) 案例分配与事实澄清(10分钟) - 每组领取同一或不同案例包;教师快速答疑事实,不给结论。 - Distribute case packets; instructor clarifies facts without taking positions. 3) 小组准备(12分钟) - 组内分配角色,梳理立场、证据与伦理框架;完成立论提纲。 - Assign roles; outline positions, evidence, and ethical frameworks. 4) 辩论环节(20分钟/组) - 正方立论3’ → 反方立论3’ → 正方反驳3’ → 反方反驳3’ → 交叉质询4’ → 观众提问4’。 - Affirmative 3’ → Negative 3’ → Aff rebuttal 3’ → Neg rebuttal 3’ → Cross-exam 4’ → Audience Q&A 4’. 5) 评议与裁决(10分钟) - 旁听组/评委按评分规约给出理由化裁决与改进建议。 - Audience/judges deliver reasoned verdicts with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6) 全班复盘(10分钟) - 提炼共识、分歧、证据空白与政策选项;连接伦理框架与现实决策。 - Synthesize agreements, disagreements, evidence gaps, and policy options; tie frameworks to decisions. 7) 快速反思(3–5分钟) - 学生写下1个观点更新与1条后续问题。 - Students note one changed view and one follow-up question. 四、小组与角色 Groups and roles - 正方/反方主辩各1人:负责立论与总结。 - 证据与事实核查1人:实时核对数据与引用。 - 质询与回应1人:主导交叉质询与即席回应。 - 计时与规范1人:把控发言时长、提醒规则。 - 记录员1人(可兼任):整理要点与建议。 - Affirmative/Negative lead: openings and closings. - Evidence checker: verifies data and citations live. - Cross-exam lead: questions and responses. - Timekeeper/proceduralist: manages timing and rules. - Rapporteur: records key points and recommendations. 五、辩论规则与证据标准 Debate rules and evidence standards 1) 命题形式 - 使用清晰的政策命题,例如:“本院支持/反对 在公立学校部署人脸识别门禁。” - Use clear policy resolutions, e.g., “This house supports/opposes deploying facial recognition for access control in public schools.” 2) 论证要求 - 每个主张须配证据与伦理理由;标明事实与价值判断的边界。 - Each claim must include evidence and ethical reasoning; separate facts from value judgments. 3) 证据来源 - 优先:同行评议研究、权威评估(如NIST、OECD、WHO)、官方报告、具有方法描述的新闻调查。 - Avoid仅凭轶事或无来源数据;口头引用到具体来源标题与年份。 - Prioritize: peer-reviewed studies, reputable assessments (NIST, OECD, WHO), official reports,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with methods. - Avoid anecdote-only claims; provide source titles and years orally. 4) 交叉质询 - 只问问题,不做演讲;可要求对方澄清定义、范围、假设与权衡。 - Ask questions, not speeches; probe definitions, scope, assumptions, trade-offs. 5) 新证据规则 - 总结陈词不引入全新论点;可强化已提出的证据或框架。 - No new arguments in closing; may reinforce existing points. 6) 纠错协议 - 若出现可疑事实,立即“暂停核查”:要求来源;若无法提供,暂不计入裁决。 - If a claim is dubious, pause to request a source; if none, exclude from verdict. 六、伦理框架速览(供学生调用) Ethical frameworks quick reference - 结果论(功利):最大化整体福祉,衡量风险/收益与分布。 - 义务论/权利:尊重规则、尊严、隐私、同意与不可手段化。 - 公平与正义:程序正义、结果平等、机会平等、差别影响。 - 关怀伦理:情境、关系与弱势群体的具体需要。 - 美德伦理:组织与开发者的品格、谨慎与责任。 - Consequentialism: maximize welfare; assess risk/benefit and distribution. - Deontology/Rights: respect rules, dignity, privacy, consent. - Justice/Fairness: procedural justice, parity of outcomes/opportunity, disparate impact. - Care ethics: context, relationships, needs of vulnerable groups. - Virtue ethics: character, prudence, responsibility of actors. 七、示例辩题与简要案例包(供选择与本地化) Sample resolutions and brief case packets (adapt to context) 1) 公共空间人脸识别 - 事实要点:2019年旧金山通过条例,禁止市政机构使用人脸识别。部分评测曾记录在某些算法与人群中存在性能差异;近年来基准测试显示整体性能提升但差异仍需监测。关注:公共安全与误识别风险、隐私与监控、同意与用途限制、审计与申诉机制。 - Resolution example: “Support/oppose municipal use of facial recognition in public spaces.” - Fact notes: San Francisco’s 2019 ordinance banned city agency use of facial recognition. Historical demographic performance gaps were documented in some algorithms; overall accuracy has improved in benchmarks but disparities require monitoring. Consider public safety vs misidentification, privacy/surveillance, consent and purpose limits, audit/appeal. 2) 司法风险评估(如COMPAS) - 事实要点:2016年ProPublica报道该工具在种族上的错误率差异;开发方当时回应工具在分数校准上公平。研究指出当基准率不同,无法同时满足多种公平指标。关注:预审/量刑影响、透明度与可解释性、纠错与复议。 - Resolution: “Support/oppose the use of proprietary risk assessments in pretrial decisions.” - Fact notes: 2016 ProPublica reported racial disparities in error rates; vendor argued calibration fairness. With differing base rates, multiple fairness criteria cannot be simultaneously satisfied. Consider impacts on pretrial/ sentencing, transparency, contestability. 3) 自动驾驶与安全 - 事实要点:2018年Uber测试车辆在亚利桑那州发生首起涉及自动驾驶测试的行人死亡事故;调查指出安全驾驶员未及时干预、系统对目标分类与制动策略存在问题。关注:测试安全阈值、驾驶员注意、责任分配与事故调查透明度。 - Resolution: “Support/oppose expanding on-road autonomous vehicle testing in urban areas.” - Fact notes: 2018 Uber AV testing fatality in Arizona; investigations noted safety driver inattention and system classification/braking issues. Consider safety thresholds, human oversight, liability, transparency. 4) 预测性警务 - 事实要点:美国圣克鲁斯市于2020年禁止预测性警务;部分城市终止相关项目。关注:犯罪预防效果证据、反馈回路与偏见、社区信任、监督与申诉。 - Resolution: “Support/oppose predictive policing too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Fact notes: Santa Cruz banned predictive policing in 2020; some cities ended programs. Consider evidence of efficacy, feedback loops and bias, community trust, oversight. 5) 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检测与使用 - 事实要点:OpenAI于2023年下线其AI文本检测器,原因是准确率较低;多方提醒避免将检测结果作为唯一依据。关注:学术诚信、学习公平、误报伤害、教学设计。 - Resolution: “Support/oppose mandatory AI-writing detection for student submissions.” - Fact notes: OpenAI retired its AI text classifier in 2023 for low accuracy; institutions caution against sole reliance. Consider academic integrity, equity, false positives, pedagogy. 提示:提供具体来源列表,鼓励学生在辩论前5分钟标注可引用的关键数据与出处。 Tip: Provide a source list; ask students to flag quotable data with citations during prep. 八、评分规约(可100分制) Assessment rubric (suggested 100 points) - 论证质量(25):主张清晰、结构严谨、结论与前提一致。 - 证据运用(20):来源可靠、准确引用、处理不确定性。 - 伦理分析(20):框架运用得当、权衡与正当化充分。 - 利益相关者与影响(15):识别全面、短期/长期与分配效应明确。 - 反驳与回应(10):有效识别并回应对方要点。 - 表达与合作(10):表达清晰、时间管理、团队配合与礼仪。 - Argument quality (25), Evidence use (20), Ethical analysis (20), Stakeholder/impact (15), Rebuttal skill (10), Delivery/teamwork (10). 九、教师主持要点 Facilitation tips - 明确时间节点,使用可视化计时。 - 保持中立;只澄清事实与流程,不给立场。 - 主动邀请沉默成员发言;使用“轮流发言”或“写后说”降低焦虑。 - 对敏感议题设置“先定义再讨论”的程序,降低误解。 - 遇到错误信息,立即启用“暂停核查”,再继续。 - Enforce timing; remain neutral. - Invite quieter voices; use round-robin or write-then-speak. - Define terms before debate on sensitive points. - Use pause-and-check for questionable claims. 十、学术诚信与AI工具使用 Academic integrity and AI tool use - 允许用途:头脑风暴、找参考线索、生成对立观点;要求标注所用工具与用途。 - 禁止用途:将AI生成文本作为原创证据或数据;不得伪造引用。 - 数据与隐私:不上传个人敏感信息或未公开学生作业到在线工具。 - Allowed: brainstorming, locating references, surfacing counterarguments, with disclosure. - Prohibited: submitting AI text as original evidence/data; fabricating citations. - Privacy: do not upload sensitive or unpublished student work to online tools. 十一、差异化与包容 Differentiation and inclusion - 提供中英关键词卡片与术语表;为英语学习者安排较短发言轮次多轮参与。 - 允许替代产出(口头+提纲/图示);为需要者提供延长准备时间。 - Provide bilingual keyword cards; allow shorter, multiple speaking turns for ELLs. - Allow alternative artifacts (oral + outline/diagram); extend prep time if needed. 十二、产出与后续 Deliverables and follow-up - 辩论提纲与引用清单(小组提交,1页)。 - 个人反思(200字):自身立场的变化与一项政策建议。 - 拓展任务(可选):将本案转化为500字政策备忘录或伦理影响评估简表。 - Group debate brief with references (1 page). - Individual reflection (approx. 200 words). - Extension (optional): 500-word policy memo or mini ethical impact assessment. 十三、引导性问题(备查) Guiding questions (for scaffolding) - 关键利益相关者是谁?谁承担了不成比例的风险或收益? - 哪些危害是可预见且可缓解的?代价如何? - 若采纳相反立场,最大担忧是什么?如何以保障措施最小化? - Which stakeholders are most affected? Any disproportionate impacts? - Which harms are foreseeable and mitigable? At what cost? - If you had to adopt the opposite stance, what safeguards would minimize your top concern? 参考提示(供教师核查用,课堂不必详述) Reference pointers (for instructor verification) - OECD AI Principles (2019), 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the Ethics of AI (2021) - NIST AI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1.0 (2023) - EU AI Act: adopted in 2024 with phased implementation - San Francisco facial recognition ordinance (2019) - ProPublica (2016) on COMPAS and vendor response; fairness trade-offs (e.g., Kleinberg et al., Chouldechova) - Uber AV 2018 NTSB investigation summary - Santa Cruz predictive policing ban (2020) - OpenAI AI text classifier retirement (2023) 执行清单(教师速用) Instructor quick checklist - [ ] 发放案例与规则 - [ ] 明确时间与评分 - [ ] 监督证据与引用 - [ ] 促进均衡参与 - [ ] 复盘提炼与布置反思 - Distribute cases/rules; clarify timing/rubric; monitor evidence; balance participation; debrief and assign reflection.
小组活动指导说明:岗位演练——客户异议处理 一、明确目标 - 训练学员快速、专业地识别与处理客户异议,提升沟通、探询与价值呈现能力。 - 产出可复用的话术清单与个人改进行动项。 - 达成度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标准化流程(倾听—确认—探询—回应—达成下一步),并获得同伴与主持人的一致性评价。 二、适用对象与人数 - 适用于销售、客服、顾问、咨询与续费/回访岗位。 - 每组3人(客户/服务代表/观察者),全班6–24人最佳。 三、准备材料 - 情境卡与异议卡(打印或电子版)。 - 标准流程卡(L-A-E-R或F-F-F话术提示)。 - 观察与反馈清单(含评分标准1–5分)。 - 计时器、录音设备(可选)、白板或共享文档。 - 组织规范卡(沟通礼仪与心理安全提示)。 四、角色分工与分组 - 客户:按情境卡扮演,按异议卡抛出1–2个核心异议,必要时叠加“次级异议”。 - 服务代表:运用处理框架,达成“下一步承诺”(如预约演示、试用、发送方案并约时间跟进)。 - 观察者:使用观察清单打分并记录具体话术与可改进点。 - 每轮结束后角色轮换,确保人人都当过“服务代表”。 五、流程与时间安排(建议总时长60–90分钟) 1. 设定规范与目标(5分钟) - 明确心理安全:不做人身评价,只评行为与话术;允许试错。 2. 框架讲解与话术提示(10分钟) 3. 分组与阅读卡片(3分钟/轮) 4. 演练(5–6分钟/轮) 5. 反馈与复盘(4分钟/轮) 6. 角色轮换,共3轮(总约36–39分钟) 7. 集体复盘与沉淀话术(10–15分钟) 8. 行动计划与作业布置(5分钟) 六、推荐处理框架与话术提示 - LAER(Listen–Acknowledge–Explore–Respond) 1) 倾听:专注、不打断,用客户词汇复述。 - 示例:我先复述一下,您主要担心的是实施周期过长,对吗? 2) 认同与共情:承认感受,不争辩。 - 示例:理解您对投入产出的谨慎,这很重要。 3) 探询:用开放式问题找根因与决策要素。 - 示例:除了价格,您还会对哪些方面更看重?这项决策还有谁参与? 4) 回应与推进:重构价值、提供证据、对齐下一步。 - 示例:基于您关注上线时间,我们可在两周内完成试点;若试点达成A、B指标,您看是否推进为期一年合作? - 补充微框架 - FFF(Feel–Felt–Found):很多客户也有类似感受,他们后来发现… - ARC(Align–Respond–Confirm):对齐理解—给出回应—确认接受度。 - 试探收尾:如果我们能在X上满足您的要求,是否可以确定Y的下一步? 七、常见异议类型与示例情境卡 - 异议类型 - 价格/预算:太贵、预算已定、回报不确定。 - 需求/价值:现在不需要、效果存疑、已有替代方案。 - 权限/流程:需要上级批准、采购周期长、合规/风控顾虑。 - 风险/信任:数据安全、售后保障、实施复杂/干扰业务。 - 时机/优先级:项目太多、季度冲刺、先观望。 - 情境示例(任选或自定) 1) SaaS演示预约:客户称“我们已有供应商,且迁移成本高。” 2) 教培课程续费:家长说“价格太高,孩子可能坚持不下来。” 3) 金融产品咨询:客户担心“隐私安全与费用不透明。” 4) B2B设备采购:对方称“需技术负责人与财务共同评估,周期至少2个月。” 5) 电商高客单售后:客户质疑“宣传效果与真实体验不一致。” 八、观察与反馈清单(评分1–5分,1低5高) - 结构执行:是否完整走完LAER流程并显性化每一步。 - 倾听与共情:不打断、复述准确、语气友好。 - 探询质量:问题具体、有层次,找到了真正决策标准与异议根因。 - 价值回应:用客户语言重构价值,提供证据(数据/案例/演示/试用)。 - 处理技巧:不争辩、不承诺无法兑现的条件;对比而非贬低竞品。 - 推进与收尾:明确下一步、时间、责任人与成功标准。 - 专业度与合规:避免夸大、尊重隐私与流程。 - 建议记录:写下2条做得好与2条可改进的具体话术。 九、主持人指导要点 - 先示范一轮优秀范例,再示范一轮“常见错误范例”(如急于报价、忽略探询)。 - 严格控时;到点即停,培养高压环境下的表达与决策。 - 引导具体反馈,用“可替换话术”代替笼统评价。 - 渐进加难:第二轮添加叠加异议或引入“决策人不在场”;第三轮限定2分钟达成下一步。 - 保护心理安全:允许“暂停—重来”一次,鼓励自我校正。 十、禁忌与提醒 - 不要与客户争辩、否定其感受或打断其表达。 - 不要虚假承诺、过度承诺或贬损竞品。 - 不要直接降价解决全部问题,优先围绕价值与适配度回应。 - 不要把“条件限制”(如无法合规)当成“可处理的异议”。 十一、可用话术库(示例,可本地化) - 确认与共情:为了确保我理解准确,您的主要顾虑是…对吗?/ 我理解您需要更明确的投入产出比。 - 探询:若考虑推进,您最关键的评估指标是什么?/ 决策还需要谁参与?时间节点如何? - 价值重构:基于您关注的X,我们的方案在Y上可缩短Z%,能否先以小范围试点验证? - 证据呈现:给您看两组同类型客户的数据/案例/演示,是否聚焦与您场景接近的部分? - 推进收尾:若本周内完成试点计划评审,下周二做技术对接,您看合适吗? 十二、变式与难度分级 - 初级:单一异议,5分钟内完成流程。 - 中级:叠加异议+对比竞品,需提炼差异化价值。 - 高级:多方决策人、合规与采购周期限制,要求达成明确项目里程碑。 - 危机场景:情绪激动客户,加入情绪降温步骤(停—同理—界定边界—再探询)。 十三、线上实施指引 - 使用视频会议分组讨论室,预置共享文档(情境卡、观察清单)。 - 开启本地录制便于复盘;用计时机器人或屏幕计时。 - 反馈阶段在主会场统一回顾高分片段与可改进点。 十四、复盘与迁移 - 个人自评:写下本轮最有效的一个问题与一个回应。 - 团队沉淀:共建“异议—探询—回应—证据—收尾”映射清单。 - 行动计划:为高频异议补齐证据包(数据、案例、Demo、试用流程),在真实场景中A/B测试话术,下次会议复盘数据。 十五、评估与作业 - 现场评分≥4分的项占比达到70%视为达标。 - 作业:提交1页高频异议处理SOP(含开场话术、探询问题库、证据清单与收尾模板),并附2个实际通话或面谈复盘要点。 按以上步骤执行,确保每轮演练结构清晰、反馈具体、可操作性强,最终形成团队共享的异议处理标准与资料库,提升真实岗位转化效率。
围绕教材或校本主题,快速生成可落地的小组活动方案;含分工、时间轴、材料清单与评分量表,课上即用,兼顾学困生与拔尖生。
为研讨课、实验课或PBL课程设计结构化任务书;输出讨论引导、任务分配与成果标准,支持双语版本与线上协作。
基于岗位场景打造小组演练与复盘流程;自动生成角色卡、检查表与反馈表,确保短时工作坊也能高效产出。
批量沉淀统一模板与评价规范;按学段与难度快速生成变体用于集体备课与跨校共享,带动课堂质量一致提升。
设计科学营、公益项目或社团活动的分组任务;提供安全提示、家长沟通材料与应急预案,降低组织风险。
为直播或录播课程插入互动环节;一键产出可复用的活动SOP与话术,提高完课率、互动率与复购意愿。
缺乏教学经验也能组织读书会、辩论或项目展示;按步骤执行即可控场,现成流程避免临场混乱。
让任何教师、培训师、HR 与社群运营者,用最少输入快速生成“能直接落地”的小组活动方案,显著提升课堂/工作坊参与度与学习成效,缩短准备时间,促进复用与标准化。 - 在10分钟内输出完整可执行方案:活动目标、材料清单、角色分工、步骤与时间轴、提问引导、评价与复盘、安全提醒与应急预案。 - 可按主题、年龄/学段、参与人数、时长、难度、线上/线下场景等条件定制,适配从破冰到项目式学习、读书会、讨论课、创意挑战等多种目标。 - 输出即用:结构清晰、要点分明,便于复制打印或分发给助教与学员,支持多语言呈现。 - 附带可选扩展:差异化教学建议、备选活动、时间不够/超时的调整策略,帮助你从容应对现场变量。 - 以“指导性”写法呈现,确保每一步可执行、可衡量、可复用,显著降低准备成本并提升交付质量。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