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模式精准教案设计

221 浏览
20 试用
5 购买
Oct 3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可快速生成基于5E教学模式的完整教案,涵盖参与、探索、解释、拓展、评估各环节的详细设计。内容结构清晰、活动合理,帮助教师高效备课,提升教学质量,节省设计时间。适合K-12教育、职业培训等场景个性化使用,实现专业级课程规划。

教案基本信息

  • 学科名称:数学
  •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建议五—六年级)
  • 教学主题:分数的意义与比较
  • 核心概念:
    • 分数由分子与分母构成,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取其中的几份”
    •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 分数在数轴与模型(圆形、条形)上的表示
    • 分数比较的多种策略:同分母比较、通分(同分母化)、同化单位(统一整体与单位份)、转化为小数、基准分数比较(与0、1/2、1比较)、交叉比较(适用于正分数)

(全课建议课时:1课时45分钟;也可设计为2课时,便于充分探索与应用)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 明确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与意义;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 掌握同分母与异分母分数比较的原理;能在数轴与模型上准确表示分数
  • 能力目标:
    • 能采用至少两种策略比较分数大小(如通分、化为小数、基准分数比较、交叉比较),并能说明适用情境
    • 能在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正确转换
    • 在小组探索中使用圆形模型与数轴记录思考过程,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 情感目标:
    • 能从生活中发现分数的真实情境(食物分割、时间、折扣、配方比例)
    • 乐于与同伴合作探究、倾听与评价他人解释,形成严谨与尊重的学习态度

5E教学模式详细设计

参与环节(约8分钟)

  • 情境创设:
    • 教师展示生活图片或短视频:披萨分割、果汁配方、文具打折、尺子上的刻度。
    • 板书两个问题:今天教室里共有两份披萨,A组吃了3/8,B组吃了2/5,哪个吃得多?为什么?
  • 问题导入:
    • 快速问答:分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当分母相同/分子相同时,谁更大?
  • 兴趣激发:
    • 发放投票贴纸,让学生在“3/8 vs 2/5谁更大”的海报上选择并贴,承诺稍后用多种方法验证投票结果。

探索环节(约15分钟)

  • 探究任务(分组,每组3—4人):
    • 任务1:使用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与5份)与数轴卡片,分别表示3/8与2/5,记录观察与结论。
    • 任务2:选择两种不同策略比较以下分数,并在学习单上记录步骤与理由:
      • 5/12 与 1/2; 7/10 与 2/3; 4/5 与 0.78; 1 1/4 与 9/8
  • 实践活动:
    • 提供材料:分数圆(可叠)、分数条、透明叠片、1—2条数轴(0—1—2),安全剪刀、胶棒、白板笔。
    • 要求每组至少用“模型表示+数轴定位”完成一个比较,再用“通分或化为小数”完成另一个比较,标注结论与理由。
  • 观察记录(学习单结构):
    • “分数对”“所选策略”“操作步骤”“模型/数轴图示”“比较结论”“适用情境说明(为何用此法更合适)”。

解释环节(约12分钟)

  • 概念讲解:
    • 分数意义:整体必须是“同样大小的一个单位整体”;分子(取的份数)、分母(平均分的总份数)。
    • 类型:真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分子≥分母)、带分数(整数+分数)。
    • 表示:数轴上分数的位置由单位长度与等分决定。
  • 知识建构(基于小组汇报归纳规则):
    • 同分母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者分数大。
    • 同分子比较: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者分数大(单位份越大,份数相同,取到的越多)。
    • 异分母比较:
      • 通分(同分母化):找最小公倍数或合适公共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再比分子。
      • 化为小数:分子÷分母,比较小数;注意有限/循环小数与四舍五入误差。
      • 基准分数比较:与0、1/2、1等作参照(如7/12略大于1/2,2/3明显大于1/2)。
      • 交叉比较(正分数适用):比较 a/b 与 c/d,可比 ad 与 bc 的大小。
    • 带分数与假分数转换:
      • a b/c = (a×c + b)/c;假分数 p/q(p≥q)→ 带分数:p ÷ q = 商 a,余 r;写作 a r/q。
  • 方法指导(易错提醒与策略选择):
    • 保证比较的“整体单位”一致(同化单位);模型必须来源于同样大小的圆或条。
    • 选择策略建议:分母易通分时用通分;能整除或易除时用小数;靠近1/2、1时用基准比较;数字较大时用交叉比较。

拓展环节(约7分钟)

  • 应用迁移(情境小题,学生自主选策略并说明理由):
    • 购物折扣:A店打8折(8/10),B店打7.5折(3/4=0.75),哪个更优惠?
    • 配方比例:果汁配方甲为3/5水+2/5果汁,乙为5/8水+3/8果汁,哪种更“果味浓”?说明比较的方法。
    • 长度测量:一根绳子剪下3/4米与0.7米,哪个更长?在数轴上标注并解释。
  • 能力提升:
    • 挑战:将以下分数从小到大排序,并为你的策略写“适用说明”: 5/6,7/12,0.82,13/15。
  • 创新实践:
    • 学生自编一个生活分数比较问题,标注推荐策略与理由,交换互评。

评估环节(贯穿与课末,约3分钟集中收尾)

  • 过程评价(形成性):
    • 课堂即时提问与投票纠偏;观察学习单记录的“步骤清晰度与术语使用”。
    • 小组互评采用四级量规(教师提供):
      • 4级(解释充分):术语准确;至少两种比较方法;能说明各方法适用情境;有模型或数轴证据;推理连贯。
      • 3级(基本清楚):术语基本正确;能说明一种方法且较合理;有部分证据;推理基本合理。
      • 2级(不够充分):方法不明确或理由薄弱;证据不足;存在明显逻辑缺陷。
      • 1级(需要帮助):解释零散;方法与结论不匹配;记录不完整。
  • 成果评估(总结性—出堂测5题):
    • 题型示例:
      1. 比较:3/8 ○ 2/5(写出策略与理由)
      2. 把 1 3/7 转换为假分数;把 11/4 转为带分数
      3. 在数轴上标出 0、1/2、2/3 并说明谁更接近1
      4. 将 5/12、0.4、2/3 排序(升序)
      5. 购物折扣:8折与0.78,哪个更便宜?说明策略
  • 反思改进:
    • 个别错题讲评,突出“整体单位一致”“选择恰当策略”的要点。
    • 根据量规与数据(形成性练习正确率≥80%;出口测≥4/5正确;学习单完整度;互评达标)判定达成度;未达标学生补充练习与同伴辅导。

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清单:
    • 分数圆与分数条套装、透明叠片、A4彩纸(预印等分刻线)、安全剪刀、胶棒、白板笔、数轴海报(0—2刻度)
    • 投票贴纸、计时器、小黑板或展示板
  • 学习材料:
    • 学习单(含任务表、记录格、模型绘制区、策略选择与适用情境说明)
    • 出堂测纸与答题卡
    • 量规说明卡(四级标准)
  • 技术设备:
    • 投影/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用于展示学生作品)、计时与随机分组软件(可选)

教学反思建议

  • 预期效果:
    • 学生能在模型与数轴上直观表达分数,至少掌握两种比较策略并能说明适用情境。
    • 形成性练习正确率≥80%;出堂测5题至少4题正确;学习单记录完整、步骤清晰;小组互评多数达到“解释充分”或“基本清楚”。
  • 可能问题:
    • 学生对“同化单位”与通分混淆;模型制作不标准导致比较偏差。
    • 化为小数时出现四舍五入误差;交叉比较时忘记“仅适用于正分数且分母不为0”。
    • 个别学生在带分数/假分数转换中计算错误(乘加与除余混淆)。
  • 改进方向:
    • 增加“统一整体”的对比示范:同样大小的圆与不同大小的圆对比,突出错误来源。
    • 提供策略选择流程图:是否易通分→能否整除→是否接近基准分数→是否适合交叉比较。
    • 分层作业:基础组强化同分母与通分,提升组加入排序与应用题;增加同伴讲解与可视化记录模板。
    • 下一课延伸至分数的加减与百分数联系,巩固比较策略在运算与实际应用中的迁移。

教案基本信息

  • 学科名称:生物
  • 适用年级:初中
  • 教学主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金字塔
  • 核心概念:
    •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单向流动与逐级递减
    • 营养级(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分解者)
    • 食物链与食物网关系
    • 生态金字塔(三类:数量、生物量、能量)
    • “10%法则”与能量传递效率的变动
    • 能量散失途径(呼吸、未被摄食、未消化、排泄/死亡后被分解)

(建议1课时45–50分钟;如校时长不同可相应压缩或扩展)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 说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能量流动中的角色。
    • 解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与差异。
    • 理解生态金字塔(数量、生物量、能量)的含义与特征;知道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数量/生物量金字塔可能因生态系统差异出现特殊形态。
    • 理解“10%法则”与不同生态系统中效率可能在5%—20%之间变化的原因。
  • 能力目标
    • 能从情境图/物种卡片中识别并搭建食物网。
    • 根据给定初始能量,计算各营养级获得能量与损失,求能量传递效率。
    • 绘制能量金字塔并解释其形状与高度限制。
    • 分析外部扰动(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引入)对能量流和营养级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管理建议。
  • 情感目标
    • 理解能量效率与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关系,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

5E教学模式详细设计

参与环节(Engage,约8分钟)

  • 情境创设
    • 投影一幅“校园草地—麻雀—螳螂—蜘蛛—蚯蚓—细菌/真菌—流浪猫”的生态照片与简易物种统计:草本覆盖度高、昆虫较多、近月麻雀数量下降、校园新增控制鼠害措施后流浪猫数量上升。
  • 问题导入
    • 提问:为何顶级捕食者通常数量更少?如果流浪猫增加,会如何影响麻雀和昆虫?这与能量有什么关系?
  • 兴趣激发
    • 快速预测投票(举手/便签):麻雀减少的一个可能能量原因。学生写下自己的假设(1句话),贴在黑板左右两侧(可能/不可能)。

探索环节(Explore,约15分钟,小组合作)

  • 探究任务
    • 4人小组(角色:资料员、计算员、绘图员、发言人)使用“校园草地生态”物种卡,搭建至少一条食物链并整合成食物网。
  • 实践活动
    • 能量豆模拟:每组获100枚“能量豆”(代表生产者获得的光合净能量)。按10%法则向上一级传递;第二轮给不同组差异效率:
      • A组草地系统:15%
      • B组校园草地(一般):10%
      • C组池塘浮游系统:12%
      • D组林地:8%
    • 记录每级能量去向:传递、呼吸散失、未被摄食/未消化(用三色贴纸分类)。
  • 观察记录
    • 填表(示例):营养级名称→进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能量比例→原因(1-2条)。
    • 绘制该组的能量金字塔草图(底宽代表能量)。

安全与规范提示:仅使用纸卡、豆子、贴纸等,无危险操作;保持桌面整洁。

解释环节(Explain,约12分钟)

  • 概念讲解(教师基于学生作品归纳)
    •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太阳→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分解者→以热能散失,不能循环使用。
    • 营养级与食物链/网:多条链构成网,网更稳定;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循环。
    • 生态金字塔类型与特征:
      • 数量金字塔:有时可倒置(如湖泊浮游生物系统)。
      • 生物量金字塔:某些水域可出现倒置(生产者更新快)。
      • 能量金字塔:始终正三角,因能量逐级散失。
  • 知识建构(联系数据)
    • 从各组效率对比,归纳“10%法则”是经验近似,实际在5%—20%间波动,受生境、食物质量、温度等影响。
    • 公式方法:第n级能量 En = E0 × (效率)^(n-1);某级效率 e% =(该级获得能量/上一级可用能量)×100%。
  • 方法指导
    • 步骤化计算示例(E0=10000 kJ/m²·年,效率10%):草食=1000,次级=100,三级=10;解释为何食物链不宜过长。

拓展环节(Elaborate,约8分钟)

  • 应用迁移
    • 比较三种生态:草原(15%)、稻田(10%)、近海浮游系统(12%)。给定相同E0,推算可支持的营养级数与顶级消费者能量,讨论哪种系统更能支持大型捕食者。
  • 能力提升
    • 扰动情境分析(任选一题小组速答并贴图):
      1. 外来掠食者(流浪猫)增加:预测麻雀、昆虫、植物、分解者的能量流变化并给出两条管理建议。
      2. 农药导致昆虫减少:预测对麻雀与植物的短期/长期影响。
  • 创新实践(课后或加分)
    • 低碳菜单设计:基于“低营养级更高效率”的原则,设计一日菜单并说明能量效率与生态意义。

评估环节(Evaluate,贯穿+收束约7分钟)

  • 过程评价(形成性)
    • 观察清单:是否正确搭建食物网;能否说明能量去向;小组分工与合作。
    • 随堂口头问答与板演纠错。
  • 成果评估(总结性,符合给定标准)
    • 概念小测(8题,≥80%为达标)示例:
      1. 判断: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循环利用。(错)
      2. 选择:下列哪种金字塔不会倒置?(能量)
      3. 连线:角色与功能匹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 解释题:为何顶级捕食者数量通常较少(答出能量逐级递减等要点)。
    • 能量计算题(需独立完成3题并写明步骤)
      1. E0=20,000 kJ/m²·年,效率10%,求一级、二级、三级消费者能量。
      2. 若草食获得1,800 kJ,上一级为生产者有18,000 kJ,求该级效率并解释可能原因。
      3. 近海系统效率12%,E0=15,000 kJ,顶级为第4级,求第4级能量并评价能否维持大型捕食者。
    • 小组展示(3分钟/组,至少两项证据支撑结论)
      • 证据示例:计算数据表、能量金字塔图、扰动情境的逻辑链图。
    • 学习笔记检查
      • 结构清晰、术语准确(营养级、能量金字塔、效率等正确使用)。
  • 反思改进
    • 退出票(1分钟):
      • 我今天最清楚的一点是……
      • 我仍有疑问的是……
      • 下一步我能用这个知识解释的一个现实现象是……

达标判据对齐:

  • 概念测验正确率≥80%;
  • 3道能量计算题独立完成,有步骤说明;
  • 小组展示含≥2项证据;
  • 笔记条理清晰、术语准确。

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清单
    • 物种卡片(植物、昆虫、鸟类、猫、分解者)
    • 能量豆(可用彩色纸片/棋子代替)、三色贴纸
    • 绳线/箭头贴用于标注食物关系
    • 大号绘图纸、记号笔、便签
  • 学习材料
    • 情境图片与背景资料单(校园草地数据)
    • 探究记录表与计算练习单
    • 评价清单与展示评分单
  • 技术设备
    • 投影仪/屏幕、计时器
    • 如有条件:平板/答题器用于投票与小测

教学反思建议

  • 预期效果
    •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解释能量单向流动与逐级递减,完成金字塔绘制与基本计算,能提出针对扰动的合理预测。
  • 可能问题
    • 混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认为“能量也循环”。
    • 将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混用;忽视不同系统效率差异。
    • 计算时常见错误:位数/百分比换算、营养级数数错。
  • 改进方向
    • 增加对比图示:并列展示三类金字塔,标注“能量金字塔不倒置”。
    • 分层支持:为基础型学生提供“已填一行”的示范表格;为学有余力者提供可变效率(每级不同)的挑战题。
    • 用本地生态案例收集真实数据,提升情境真实性;下次引入“生态效率与可持续饮食/渔业管理”的跨学科讨论。

备注(时间分配示例):参与8′+探索15′+解释12′+拓展8′+评估7′(部分环节并行/交叉进行)。

教案基本信息

  • 学科名称:英语
  • 适用年级:职业培训
  • 教学主题:商务邮件写作规范与语气
  • 核心概念:
    • 受众意识与目的明确
    • 邮件结构:主题行—称呼—开头—背景—请求/行动—结尾—签名
    • 礼貌表达与缓和语气(语气阶梯)
    • 行动导向与时间节点
    • 附件与超链接、CC/BCC的规范使用
    • 安全与合规(隐私、机密、合规措辞)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 理解主题行的构成与信息密度原则
    • 正确使用称呼与结尾语
    • 掌握开头—背景—请求/行动—结尾的段落结构
    • 熟悉常用礼貌表达与缓和语气
    • 正确使用附件、超链接、CC/BCC
    • 理解基本安全与合规要求(不泄露隐私、不含不当内容)
  • 能力目标:
    • 将口头需求转化为书面邮件
    • 优化主题行以提高可读性与可检索性
    • 使用明确的行动号召与时间节点
    • 根据收件人角色调整语气与细节
    • 进行语法、拼写与格式自查
    • 使用模板快速起草并进行个性化改写
  • 情感目标:
    • 建立专业、尊重的沟通态度
    • 增强跨文化沟通的敏感度与包容性
    • 提升写作自信与责任意识(重视合规与隐私)

5E教学模式详细设计

参与环节(建议时间:15分钟)

  • 情境创设:
    • 场景:项目延期需协调供应商加快交付,并向主管同步进度。学习者听取一段简短口头需求录音(或教师口述):说明目标、对象、截止时间和约束。
    • 任务:从口头信息提炼出“收件人是谁、他们期待得到什么、我需要他们做什么、何时完成”。
  • 问题导入:
    • 引导问题:
      • 收件人最关心的三件事是什么?
      • 如果你是供应商/主管,看到邮件后下一步会做什么?
      • 哪些信息必须在主题行与首段出现?
  • 兴趣激发:
    • 快速投票对比两条主题行:
      • A: “Update” vs B: “Action Required: Revised delivery date for Project X by Nov 15”
    • 学员判断哪一条更“信息明确”,简述理由。

探索环节(建议时间:25分钟)

  • 探究任务:
    • 发放一封“问题邮件”(主题含糊、语气生硬、无时间节点、附件未说明、抄送不合理)。
    • 小组重写该邮件,保留原始需求但优化结构与语气。
  • 实践活动:
    • 两人一组互换重写稿,扮演“收件人”进行模拟回复:回答3个理解问题(目标是什么?下一步行动是什么?截止时间是什么?)。
    • 对比改写前后:统计理解率(目标与下一步行动的理解率≥90%为达标)。
  • 观察记录(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完成):
    • 主题行是否包含行动+对象+时间或状态标签
    • 称呼得体、结尾完整
    • 开头清晰说明目的;背景简洁
    • 请求具体、可执行、含时间节点与责任人
    • 语气礼貌、避免生硬命令;使用缓和语气
    • 附件命名清晰,正文有“附件说明”;链接安全可用
    • CC/BCC使用合理;不泄露隐私
    • 语法拼写与格式(段落、列表)规范

解释环节(建议时间:25分钟)

  • 概念讲解:
    • 主题行原则:动作词+对象/事项+时间/状态(例如:“Confirm meeting time for Client ABC on Nov 20”)
    • 结构模板:开头(目的)—背景(必要信息)—请求/行动(具体任务、截止时间、联系人)—结尾(感谢、期待回复、联系方式)
    • 语气策略:
      • 礼貌开场:“Hope this message finds you well.”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 缓和请求:使用情态与条件词,如“Could you…”,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When convenient…”
      • 积极表达:避免否定抱怨,用“为达成X,我们建议…”
    • 附件与链接:
      • 正文说明附件名与用途;文件小于规定大小;命名规范(ProjectX_Timeline_v2_2025-11-01.pdf)
      • 链接前置说明与访问权限;避免可疑短链
    • CC/BCC规范:
      • CC用于信息同步、有直接相关性者;避免“群发抄送”
      • BCC用于群发保护隐私;避免在敏感沟通中使用以免误解
    • 安全与合规:
      • 不含敏感个人信息与机密数据;避免不当内容
      • 使用中性、专业措辞;保留记录与时间戳
  • 知识建构:
    • 共同归纳“课堂写作原则清单”(教师板书汇总):清晰、结构、语气、准确、合规五要点。
  • 方法指导:
    • 自查清单(草稿完成后逐条勾选):
      • 主题行信息明确、可检索(含关键词)
      • 首段交代目的,后段给出行动与时间
      • 语气礼貌、避免模糊与命令句
      • 格式可扫描:短段落、必要时使用项目符号
      • 附件/链接说明与访问校验;CC/BCC合理
      • 语法拼写错误≤2处
    • 快速模板(可个性化改写):
      • 称呼
      • 开头(目的):简明说明写信原因与目标
      • 背景(必要信息):提供简短上下文或数据
      • 请求/行动:明确任务、责任人、截止时间与期望回复格式
      • 附件/链接说明:文件名与用途
      • 结尾(感谢与下一步):礼貌收尾与联系方式
      • 签名:姓名、职位、公司、电话、时区

拓展环节(建议时间:15分钟)

  • 应用迁移:
    • 三种收件人角色练习:客户(更正式、细节充分)、内部主管(简洁行动导向)、供应商(明确交付与风险提示)。
  • 能力提升:
    • 跨文化与时区沟通:
      • 避免文化特定隐喻与俚语;倾向具体、直接但礼貌
      • 标注时区与日期格式(e.g., Nov 15, 2025, 17:00 GMT+8)
      • 提供备用时间窗口与线上会议链接
  • 创新实践:
    • 个人邮件片段库(短语、主题行模式、结尾语)与签名标准化
    • 在邮件客户端创建可重复使用的模板与快捷短语

评估环节(建议时间:20分钟)

  • 过程评价:
    • 教师观察与口头反馈:按自查清单即时纠偏
    • 同伴互评:使用四项量规(清晰、结构、语气、准确)打分与建议
  • 成果评估:
    • 定时写作任务(15分钟):根据新情境写一封完整商务邮件
    • 评价标准(达标条件):
      • 写作量规四项(清晰、结构、语气、准确)均达3/4级
      • 模拟收件人(同伴)对目标与下一步行动的理解率≥90%(通过3个理解问题检验)
      • 语法拼写错误≤2处
      • 主题行在同伴评审中被判定为“信息明确”
  • 反思改进:
    • 学员完成自评表:指出最需提升的一项并制定具体改进措施(例如优化主题行或减少冗长背景)

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清单:
    • 投影或电子白板、计时器、便签与记号笔
    • 打印版自查清单与量规评分表
  • 学习材料:
    • 问题邮件样例(原创)与改写参考
      • 问题样例主题行:“Update”
      • 问题样例正文:缺少目的与截止时间、语气生硬、未说明附件
    • 礼貌与缓和表达短语库(开场、请求、结尾)
    • 附件与链接命名规范示例;CC/BCC使用场景提醒卡
    • 跨文化与时区沟通注意事项简表
    • 安全与合规提示卡(隐私、机密、合规措辞)
    • 快速模板与签名范例(可定制)
  • 技术设备:
    • 学员可联网的电脑或平板、邮件客户端或模拟写作平台
    • 备选:离线写作纸质表格与打印资料

教学反思建议

  • 预期效果:
    • 学员能在限定时间内写出结构清晰、语气得体、行动明确的商务邮件
    • 同伴模拟回复的理解率显著提升,主题行更易检索
  • 可能问题:
    • 不同学员语言水平差异导致语气把握不一致
    • 对CC/BCC与合规的细节理解不足
    • 时间节点表达不够具体或不含时区
  • 改进方向:
    • 针对语气与礼貌表达增加分层短语包与示例句
    • 增设微练习:仅优化主题行与首段的快速迭代
    • 加强CC/BCC与安全合规的案例教学与情境问答
    • 提供更多“口头→书面”转换练习,逐步增加复杂度与跨文化要素

备注:本教案遵守教育与合规要求,活动不涉及真实敏感信息与不当内容。建议使用虚构公司与匿名数据进行练习。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条指令把5E教学法落到每一节课:基于学科、年级与学习目标自动生成可直接上课的教案;覆盖导入、探究、讲解、应用、评价全链路,内置提问设计、分组方式、课堂活动与时间节奏建议;自适应不同学段与课型,确保目标对齐、活动可操作、评价有依据;帮助老师告别空白页与碎片化备课,显著缩短准备时间并提升课堂参与度与达成度;支持教研组共创与迭代,沉淀可复用模板与案例,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一致性;同时遵循教育规范与安全边界,规避不当内容与风险活动。

适用用户

K-12一线教师

快速生成符合5E结构的教案,定制参与与探索活动,完善评价表,缩短备课时间并提升课堂互动与学习成效。

教研组长与学科负责人

批量产出统一标准教案模板,组织共备与评审,校准目标与评价,保障课程质量一致性并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职业培训讲师

围绕岗位能力目标设计实训任务与评估清单,强化知识迁移与技能应用,提升学员通过率与就业匹配度。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符合5E模式的完整教案,自动匹配学科与年级特征,备课高效落地。
智能拆解教学目标为参与、探索、解释、拓展、评估环节,活动建议即插即用,提升课堂组织效率。
自动优化教学情境与探究任务设计,兼顾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避免难度失衡。
内置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方案,提供观察记录与成果量表,轻松衡量学习效果。
支持多学科多场景调用,从科学实验到语言课堂,模板灵活适配真实教学。
可根据班级差异快速微调活动步骤与材料清单,保障课堂安全与操作性。
生成可直接打印与分享的备课稿,结构清晰、资源齐备,减少重复整理时间。
提供拓展应用与创新实践建议,帮助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延伸课堂价值。
附带教学反思提示与改进方向,支持课后迭代优化,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稳定输出优质课堂。
支持教师培训与新课开发场景,用统一模板保障质量,便于团队协作与复用。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3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735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学科 } { 年级 } { 教学主题 } { 教学目标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