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博客SEO优化写作助手

164 浏览
17 试用
3 购买
Nov 1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门为需要撰写兼具学术严谨性和搜索引擎友好性的博客内容而设计。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流程,能够将复杂的学术话题转化为易于网络传播的优质内容。助手首先深入理解博客主题的学术背景和核心价值,然后进行关键词优化分析,确保内容既符合学术规范又具备良好的搜索排名潜力。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和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平衡专业深度与读者友好性。特别适合学者、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等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可读内容的场景,帮助用户在保持学术可信度的同时提升网络影响力。最终输出的内容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包含摘要、正文、结论等标准学术博客要素。

博客标题

开放科学与可重复性:预注册、数据共享与透明报告如何提升心理学研究可信度

摘要

心理学研究长期面临“可重复性不足”的质疑。开放科学实践——包括预注册、数据与代码共享、透明报告与规范化评审机制——为提升研究可信度提供了系统路径。通过在研究前明确假设与分析计划,研究后开放数据与脚本,并详尽公开方法与材料,可以降低选择性报告与发表偏倚,增强同行复核效率,促进知识累积与二次分析。本文结合认知偏差研究的示例与操作清单,给出面向心理学研究者的可执行指南,帮助以低摩擦的方式将开放科学融入日常科研工作。

正文内容

引言部分

过去十余年的多项跨领域调查显示,重复实验的成功率并不理想,心理学尤其引发广泛讨论。导致这一问题的常见因素包括统计功效不足、发表偏倚、数据与分析的事后探索以及研究设计与报告不透明。开放科学以可验证、可获取、可复用为核心原则,通过预注册、数据与代码开放、透明方法与材料报告及激励机制改革,正逐步改变研究生产与传播方式。本文聚焦心理学场景,讨论这些实践如何具体提升可重复性与可信度,并提供面向一线研究者的起步清单。

核心论述

1. 预注册:从“可见的承诺”降低选择性报告

  • 核心作用:在数据收集前公开研究问题、假设、样本量、排除标准与统计分析计划,减少事后灵活分析(俗称“p-hacking”)与选择性报告。
  • 实施要点:
    • 明确主要与次要分析,区分验证性与探索性分析。
    • 在预注册文档中给出效应大小预期与功效分析的依据。
    • 可选升级:注册报告(Registered Reports),在数据收集前完成同行评审与条件性接受,显著降低发表偏倚。

2. 数据与代码共享:提升复核效率与知识累积

  • 核心作用:开放数据、分析脚本与元数据,促进独立复现、二次分析与方法改进。
  • 实施要点:
    • 数据匿名化与合规:移除直接识别信息,采用伪匿名化;在伦理审批与参与者知情同意框架下共享。
    • 提供可复用包:包含README、数据字典、版本信息、依赖环境(如requirements文件或容器配置)。
    • 工具与平台:开放仓储(如OSF、Zenodo),可再现脚本(R Markdown、Jupyter Notebook),固定DOI以便引用与追踪。

3. 透明方法与材料报告:让复现变得可操作

  • 核心作用:详尽公开刺激材料、程序细节、量表与处理流程,使他人能够直接复现实验。
  • 实施要点:
    • 遵循透明度与开放性推广指南(TOP)及APA的报告标准(JARS)。
    • 报告效应大小与置信区间,说明偏离预注册计划的任何变更及其理由。
    • 提供任务脚本、实验界面截图、随机化方案与数据清理准则。

4. 统计功效与研究设计:在源头提高稳健性

  • 核心作用:充分的样本量与事先功效分析可显著降低假阳性与效应不稳定。
  • 实施要点:
    • 在预注册中记录功效分析方法与参数(预期效应大小、α水平、期望功效)。
    • 优先选择直接重复(direct replication)与多实验室协作以检验稳健性。
    • 考虑稳健统计与敏感性分析,报告模型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5. 激励与评审机制改革:让“好实践”成为默认

  • 核心作用:期刊采用注册报告与透明度政策后,研究的发布不再取决于结果显著与否,鼓励高质量设计与开放共享。
  • 实施要点:
    • 选择支持开放数据/代码与预注册的期刊与资助方。
    • 在学术简历与项目评估中纳入开放成果(数据集、代码、材料)的引用与影响指标。

案例分析/实证支持

示例:认知偏差实验的开放科学工作流

  • 研究团队在开放平台预注册:明确行为任务、样本量与效应大小预期、排除标准与统计分析计划。
  • 数据收集后:在开放仓库发布匿名化数据、分析脚本与README,标注版本与依赖环境。
  • 透明报告:在论文与补充材料中公开刺激材料、随机化与处理流程;注明任何偏离预注册的调整。
  • 同行复现:独立团队基于共享材料复现分析流程,报告一致与不一致之处并开展二次分析,促进累积证据与方法改进。

开放科学流程图(示意): 研究准备 → 预注册 → 数据采集 → 按计划分析 → 开放数据/代码/材料 → 同行复现与反馈 → 累积证据与再分析

实证支持(简述)

  • 大型重复研究显示,心理学中部分研究的重复成功率较低,开放与透明实践旨在提升结果的可验证性与稳健性。
  • TOP与注册报告等机制在多家期刊落地后,开放数据与方法成为可被评估与引用的研究产出,改善了复核与再利用生态。

结论与启示

开放科学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提升研究质量与可见度的系统路径。通过预注册降低选择性报告、开放数据与代码促进复核与累积、透明方法与材料提高可复现性,心理学研究能够更稳健地回应可信度质疑。行动从小处开始,随着团队与社群的共同实践,开放与可重复将成为默认选项。

读者行动建议(起步清单):

  • 选择平台:从OSF或AsPredicted进行预注册;优先考虑支持注册报告的期刊。
  • 准备匿名化方案:制定变量去标识与伪匿名化流程,在伦理审批与知情同意中明确共享范围。
  • 编写可复现脚本:使用R Markdown或Jupyter,固定随机种子,记录软件版本与依赖;提供README与数据字典。
  • 制定透明报告清单:对照TOP与APA JARS,报告效应大小、功效分析、材料与程序、偏离预注册之处。
  • 规范开放发布:在仓库获取DOI,选择合适许可证(如CC BY/CC0),鼓励他人复现并反馈。

关键词标签

开放科学, 可重复性, 心理学研究, 预注册, 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 Open Science Collaboration. (2015). 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Science, 349(6251), aac4716.
  • Nosek, B. A., et al. (2015). Promoting an open research culture. Science, 348(6242), 1422–1425. (TOP Guidelines)
  • Simmons, J. P., Nelson, L. D., & Simonsohn, U. (2011). False-positive psychology: Undisclosed flexibility i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llows presenting anything as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11), 1359–1366.
  • Munafò, M. R., et al. (2017). A manifesto for reproducible science. Nature Human Behaviour, 1, 0021.
  • Appelbaum, M., et al. (2018). Journal Article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The APA Public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Board Task Force Report. American Psychologist, 73(1), 3–25.
  • Chambers, C. D. (2013). Registered reports: a new publishing initiative at Cortex. Cortex, 49(3), 609–610.

博客标题

大型语言模型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与偏差治理:从作文自动评分到公平审计的实用框架

摘要

将大型语言模型用于教育评估(如作文自动评分、题目生成和学习者画像),可显著提升效率与覆盖面,并为个性化反馈提供新工具。然而,文化与语言背景差异、训练语料分布不均以及决策不可解释等问题,可能削弱教育公正与信度。本文面向教学测评实践,提出一套可落地的偏差治理与审计框架:标准化Rubric与分层标注、数据匿名化与均衡采样、跨群体公平性审计、可解释性对齐策略,以及“人机协同”的运行机制。文末给出实验设计与指标体系(相关性、一致率、公平性差异与提示词稳健性),帮助机构在合规边界内,将大型语言模型作为教育评估的辅助工具而非唯一决策者。

正文内容

引言部分

数字化教学推动了教育评估的自动化转型。大型语言模型(LLM)在作文自动评分与个性化反馈、题目难度标定与干扰项生成、学习路径推荐等方面展现出高效与可扩展优势。但评估属于高影响场景,若忽视偏差治理,易导致群体间不公平、评分不一致和难以解释的“黑箱”决策。本文在“有效性—公平性—可解释性—问责性”的原则下,提供一个兼顾学术严谨与实务可行的治理方案与实验框架。

核心论述

1. 典型应用与价值

  • 作文评分与个性化反馈
    • 以Rubric为导向,输出维度化评分(结构、语言、论证、内容契合度),并生成可操作的修订建议。
  • 题目难度标定与干扰项生成
    • 基于示例与限制条件生成题干、干扰项,并通过小样本标定难度层级,缩短测评构建周期。
  • 学习者画像与学习路径推荐
    • 汇总多次作业与测验的维度表现,形成动态画像,辅助教师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

2. 风险与偏差来源

  • 文化/语言背景差异:非主流方言、跨文化表达易被低估,影响公平性。
  • 训练语料分布不均:领域、体裁与语言变体覆盖不足,造成系统性偏差。
  • 黑箱与可解释性不足:难以溯源评分依据,影响申诉与问责。
  • 提示词与运行时漂移:提示词不同导致评分波动,版本升级引入非预期变化。

3. 治理总框架(原则与角色)

  • 原则:效度与信度优先;公平性与可及性;透明、可解释与可审计;人机协同与申诉可达;隐私与合规(最小化采集、可追踪使用)。
  • 角色与职责:测评专家(Rubric与效度)、数据治理(匿名化与采样)、技术团队(对齐与监控)、伦理/合规委员会(审查与问责)、教师与学习者(反馈与申诉)。

4. Rubric标准化与数据策略

  • Rubric设计
    • 维度化:结构组织、语言质量、论证深度、内容贴合度;定义明确的评分等级描述与示例锚点。
    • 分层标注:专家高质量标注为核心,辅以训练型标注;建立跨标注者一致性阈值与复核机制。
  • 数据治理
    • 匿名化与脱敏:去除人名、学校名、地理标识等。
    • 均衡采样:覆盖多语言/方言、不同年级与体裁;记录数据卡(来源、日期、语言分布、体裁比例、用途限制)。
    • 数据分割:训练/验证/测试严格隔离,保留零样本与跨提示迁移集评估泛化。

5. 偏差审计与指标体系

  • 审计流程(文本图示)
    1. 明确用途与风险等级 → 2) 设定Rubric与阈值 → 3) 构建与匿名化数据 → 4) 双盲人工基准 → 5) 一致性评估 → 6) 公平性审计 → 7) 稳定性与漂移检测 → 8) 解释性对齐 → 9) 复审与发布 → 10) 运行期监控与申诉闭环
  • 一致性(与人工基准)
    • 皮尔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连续与排序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MAE)、等级一致率(Exact/±1等级)。
  • 公平性(跨群体)
    • 分组差异:按语言/文化背景、性别或年级等合规维度比较平均分差、误差差与残差分布。
    • 条件公平:在相似写作质量(由人工或外部特征控制)下比较模型打分差异。
    • 稳健性复核:跨题材、跨提示、跨时间批次的差异是否一致。
  • 稳定性
    • 提示词敏感度:不同提示模板下的方差/最大分差。
    • 重试方差:同提示多次采样的分布稳定性。
    • 版本漂移:模型升级前后的一致性对比与回滚预案。
  • 解释性
    • 证据短语覆盖率:模型高亮的证据是否对应Rubric维度与文本片段。
    • 维度对齐度:维度分与对应证据的一致率与审阅通过率。

6. 可解释性与对齐策略

  • 证据短语提取:要求模型在每个维度输出2–3个文本证据,配对评分理由,支持教师快速复核。
  • 维度化思维链:引导模型按“维度→证据→理由→分值”结构生成,减少全局性随意打分。
  • 反事实与对照提示:提供同一作文的轻微改写版本,检查分值变化是否与Rubric一致。
  • 模板与术语标准化:固定评分提示结构、术语库与阈值描述,降低提示词敏感度。

7. 实验框架与评估设计

  • 数据与基准
    • 匿名作文集:覆盖多语言/题材/年级;确保样本均衡。
    • 双盲人工评分:至少两名评分员,分歧由资深评委仲裁,形成金标准。
  • 评估指标
    • 一致性:皮尔逊/斯皮尔曼、MAE、等级一致率;并报告人—人一致性作为上限参照。
    • 公平性:按合规群体划分报告平均分差与误差差;进行条件对比与残差分析;记录置信区间。
    • 稳定性:提示词方差、重试方差、版本前后差异;报告分布图与漂移告警。
    • 解释性:证据短语覆盖率、维度对齐通过率、可解释反馈的可操作性评分(由教师评估)。
  • 统计与流程
    • 预注册分析计划、固定阈值与停止准则;训练/验证/测试与外部验证集分离;对跨提示与跨体裁进行分层报告。

8. 实施建议与实践清单

  • 部署前
    • 明确用途与风险级别;完成数据匿名化与均衡采样;Rubric标准化与标注者培训;通过一致性与公平性预审计。
  • 运行中
    • 人机协同:将LLM作为辅助评分与反馈工具,关键决策由人工复核;设定人工介入阈值。
    • 监控面板:持续跟踪一致性、公平性与稳定性指标;记录版本与提示模板。
    • 申诉与复核:提供可解释证据与Rubric维度对齐报告,支持学习者与教师申诉通道。
  • 合规与隐私
    • 最小化保存原则;用途限定与访问控制;定期复核数据卡与模型卡。

案例分析/实证支持

  • 场景:双语学校引入作文自动评分与反馈。
    • 做法:建立四维Rubric(结构、语言、论证、内容),收集多语言作文并匿名化;双盲人工标注作为基准。
    • 审计:报告与人工的相关性与等级一致率;按语言背景分组比较平均误差差;对不同提示模板与模型版本进行稳定性测试;输出维度化证据短语供教师抽检。
    • 结果应用:将LLM评分用于作业形成性反馈与初筛,所有高风险或阈值敏感样本进入教师复核;定期更新提示模板与数据样本,减少提示敏感度与语料偏差。

结论与启示

在明确用途、严格Rubric与数据治理、系统化偏差审计以及可解释与申诉机制保障下,大型语言模型可作为教育评估的有力辅助工具,尤其适用于形成性评价与个性化反馈。为维护教育公正与可信度,LLM不应成为唯一决策者。持续监测与版本管理、跨群体公平性审计、以及人机协同流程,是将“效率增益”转化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标签

大型语言模型, 教育评估, 作文自动评分, 公平性, 偏差治理

参考文献

  • AERA, APA, & NCME. (2014).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Attali, Y., & Burstein, J. (2006).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with e-rater V.2. Journal of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4(3).
  • IEEE. (2022). IEEE 7003-2022: Algorithmic Bias Considerations.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 Raji, I. D., et al. (2020). Closing the AI Accountability Gap: Defining Auditing for AI. FAT*.
  • UNESCO. (2021). AI in Education: 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 UNESCO.

博客标题

气候变化下的城市热岛:机理解析、监测指标与多策略缓解路径

摘要

很多人感觉夏天“更闷更烫”,这并非错觉。全球变暖抬高了气温基线,城市热岛效应又在夜间“加码”,让最低气温更难下降,热健康风险随之上升。本文以通俗方式梳理城市热岛的三大机理(辐射平衡、蒸散作用、几何与风环境),介绍常用监测指标(LST、NDVI、反照率),并给出可操作的缓解组合:增绿增荫、冷屋面与高反照率材料、透水铺装、通风廊道优化,以及热健康适应措施。基于多项研究与权威报告的证据,文章指出“只多种树”并不足以根治热岛,材料、通风与水热管理需协同。面向城市规划与管理者、社区与公众,本文提供优先级与实施要点,帮助在不降低城市功能密度的前提下,稳步降低热暴露与健康风险。

正文内容

引言部分

为什么我们感觉夏天越来越难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更频繁、更持久。城市中,大面积硬质表面吸热蓄热、夜间散热受阻,形成“城市热岛”,尤其在夜间拉大城郊温差,叠加气候变暖,更容易触发热相关健康事件。理解机理与指标,才能制定有效、可落地的缓解策略。

核心论述

1. 热岛的三大物理机理

  • 辐射平衡(反照率与吸热):深色屋面和路面反照率低、吸收太阳辐射多,白天蓄热、夜间缓慢释放,让城市“散不掉的热”留到夜里。
  • 蒸散作用减少:绿地和水体减少、植被受限,地表—空气间的水汽交换减弱,原本可用于蒸发的能量转而加热空气。
  • 几何与风环境:高密度街区形成“街谷”,增加多次辐射反射与蓄热,同时削弱通风廊道与湍流交换,热量与污染物更难带走。

这些过程共同作用,使夜间城市气温常较郊区高1–3℃,热浪时差值可进一步扩大。

2. 如何量化与追踪:关键监测指标

  • 地表温度(LST):源自热红外遥感,直观反映地表“烫不烫”。适合识别热斑与评估材料措施效果,但与人体所处的空气温度不同,需要配合地面观测解读。
  • 绿度指数(NDVI):衡量植被覆盖与活力,可与LST叠加,定位“缺绿致热”的区域。
  • 反照率(Albedo):描述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是评估“冷屋面”“冷铺装”的核心参数。
  • 空气温湿度与风速观测:用于热健康相关评估,可进一步计算体感热指标(如湿球黑球温度WBGT)。

数据组合建议:LST+NDVI用于空间筛查,反照率与通风要素辅助诊断“材料—绿化—风环境”的短板,再用地面微气候监测做验证。

3. 多策略协同的缓解路径与操作要点

  • 增加绿地与树荫
    • 目标:提高蒸散、提供遮阴,降低体感热暴露。
    • 要点:优先布设在人行道、公交站、学校与老旧社区;选择本地耐热耐旱树种;重视树冠连通性与土壤蓄水。
  • 冷屋面与高反照率材料
    • 目标:减少吸热、降低屋面与路面温度。
    • 要点:屋面优先于立面;白或浅色涂层、反射瓦、冷膜材料;兼顾耐久性与眩光控制;评估冬季采暖“冷惩罚”。
  • 透水铺装与下凹式绿地
    • 目标:增强入渗与蒸发,改善近地层水热交换。
    • 要点:人行与停车区域优先;配合雨水花园和蓄排系统;维护孔隙度防“二次致热”(堵塞)。
  • 规划通风廊道与微气候优化
    • 目标:连通冷源(河湖/郊野)与热区,提高风速、加速散热。
    • 要点:控制建筑高度与布局开口;保留河谷/道路轴线;在超高密街区配置“通风窗廊”和口袋广场。
  • 热健康适应与服务
    • 目标:在极端高温期降低暴露与脆弱性。
    • 要点:夜间降温空间(清凉中心)、公共饮水点、分级预警与关怀清单(独居老人、户外作业者)、高温时段施工与户外活动调整。

4. 公众误区与系统协同

  • 误区:只要多种树即可解决热岛。
  • 事实:树荫很关键,但若忽视高吸热材料与通风阻塞,整体降温效果受限。最佳做法是“绿—材—风—水”协同:以通风通道为骨架、以增绿与冷材料为面、以透水与雨洪管理为支撑,再配套热健康服务与精准预警。

案例分析/实证支持

  • 城市绿化与树荫
    • 多城市综述显示,增加城市树木可将局地近地面气温降低约0.5–2.0℃,并显著改善行人热暴露(体感热)[Bowler et al., 2010]。
  • 冷屋面与高反照率材料
    • 反照率提升可使屋面表面温度下降10–25℃;在社区尺度,近地面气温平均降低约0.5–1.5℃,并削减制冷负荷[Santamouris, 2014;US EPA, 2014/2022]。
  • 透水/冷铺装
    • 透水或高反照率铺装可使路表温度降低2–12℃,并在低风速条件下带来0.2–0.8℃的局地降温;配合蒸发冷却与遮阴效果更佳[Santamouris, 2013]。
  • 通风廊道与形体优化
    • 保持廊道通畅、控制街谷高宽比,有助于提高0.3–1.0 m/s的近地风速,缓解热积累与污染物滞留(多城市数值模拟与观测综述,见Oke, 1982及后续城市气候研究)。
  • 气候变化与热健康
    • IPCC评估报告确认,城市化与热岛会放大极端高温影响;WHO建议以预警—应对—关怀路径降低热相关健康风险[IPCC, 2021;WHO, 2021/2023]。

图示建议:一张简图展示“材料—绿地—通风—水系”在街区尺度的协同布局(如屋面增反照率、路侧行道树与口袋公园、透水铺装与下凹绿地、沿主风向的开敞通道)。

结论与启示

  • 城市热岛源于辐射、蒸散与风环境的共同作用,气候变暖使其健康风险更突出,尤其在夜间。
  • 监测上,建议用LST与NDVI快速定位热斑与缺绿区,结合反照率与通风分析识别成因,再以地面观测验证。
  • 缓解上,应以通风廊道为骨架、绿化与高反照率材料为主体、透水与雨洪设施为支撑,并配套热健康适应措施,形成“组合拳”。
  • 管理上,秉持“优先脆弱人群—优先高暴露空间—优先低成本高收益措施”的原则,持续监测、评估与迭代优化。 通过多策略协同,城市完全可以在不牺牲功能密度的前提下,稳步降低热岛强度并保护公众健康。

关键词标签

城市热岛, 气候变化, 绿地覆盖, 反照率, 通风廊道

参考文献

  • IPCC.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1/2023. Heat and Health guidance and policy briefs.
  • Oke, T. R. 1982. The energetic basi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08, 1–24.
  • Bowler, D. E., Buyung-Ali, L., Knight, T. M., & Pullin, A. S. 2010. Urban greening to cool towns and c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97(3), 147–155.
  • Santamouris, M. 2013. Using cool pavements to mitigate urban heat island and improve comfort in citie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6, 224–240.
  • Santamouris, M. 2014. Cooling the cities – A review of reflective and green roof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to fight heat island and improve comfort in urban environments. Solar Energy, 103, 682–703.
  • US EPA. 2014/2022. Reducing Urban Heat Islands: Compendium of Strategies; and Heat Island Cooling Strategies webpages.
  • Voogt, J. A., & Oke, T. R. 2003. Thermal remote sensing of urban climate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86, 370–384.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者、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将专业学术内容高效转化为兼具学术可信度与搜索引擎友好性的优质博客文章,提升其研究成果的网络可见度与公众影响力。

适用用户

高校研究人员

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博客文章,在学术圈外扩大影响力,同时提升个人或实验室网站的搜索曝光度。

学术机构内容运营者

高效产出符合机构调性的高质量科普内容,用于官网或社交媒体传播,增强公众对研究项目的理解与关注。

教育工作者与讲师

把课程知识点或学术见解写成SEO友好的教学博客,吸引学生和同行阅读,建立专业在线形象。

特征总结

轻松将复杂学术观点转化为搜索引擎友好的博客内容,提升网络可见度
自动优化关键词布局,在保持学术严谨的同时增强搜索排名潜力
一键生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学术博客,包含摘要、正文、结论等标准模块
智能平衡专业术语与大众语言,让学术内容既可信又易读
根据用户输入的主题与关键词,快速输出符合SEO最佳实践的高质量初稿
内置学术规范检查机制,确保内容真实可靠,杜绝虚假或误导性表述
支持自定义内容风格偏好,灵活适配科普、教学、研究传播等不同场景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3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811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博客主题 } { 待优化内容 } { SEO关键词 } { 内容风格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