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政策变更通知草拟

2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Sep 30, 2025更新

根据学术政策变更撰写正式的通知,注重专业性与准确性。

示例1

关于修订本科课程考核办法的通知(统一评估构成与口径,明确生效日与过渡安排)

一、政策目的与论证依据
为提升本科教学评估的公平性、可比性与学习导向,学校决定修订本科课程考核办法,对评估构成与统计口径予以统一,并明确生效日与过渡安排。证据表明:
- 与课程学习成果一致的多元评估有助于提升学习成效并促进深度学习(Biggs, 1996;Boud & Falchikov, 2006;Black & Wiliam, 1998)。
- 标准化的评分标准与量规可显著提高评分的信度、效度与透明度(Jonsson & Svingby, 2007;Brookhart, 2013)。
- 统一评估口径符合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对评估一致性与可追溯性的要求(ENQA 等, 2015;AERA, APA, & NCME, 2014)。
基于上述证据与本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本次修订重点在于统一评估构成比例、评分标准与数据统计口径,并完善过渡与实施支持。

二、适用范围
- 适用于所有本科课程(含通识、专业必修/选修、实验实践、艺术与体育课程)。
- 有外部认证特殊要求的专业(如工程、医学等)可按本通知第六条申请差异化执行。

三、主要变更要点
1. 统一评估构成(“形成性+终结性”)
- 形成性评估(作业、测验、课堂参与、项目/作品、实验报告、学习反思、同伴互评等)权重为总评成绩的40%–60%。
- 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汇报、汇演/展演、综合测评等)权重为40%–60%。
- 每门课程至少设置三项评估任务,且至少一项为高阶认知或综合应用任务;评估任务需与课程学习成果(CLOs)对齐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对应关系(Biggs, 1996)。
- 同名同号课程(含分班授课)须使用一致的评估构成与评分标准。

2. 统一评分标准与量规
- 所有非客观题与表现性任务须配套评分量规(rubric),包含维度、等第描述与分值或权重;量规须于开课后两周内向学生公布(Brookhart, 2013;Jonsson & Svingby, 2007)。
- 课堂参与与出勤不得单独作为超过总评10%的评分项;若纳入,须以可证据化的学习产出或明确指标支撑(Gibbs & Simpson, 2004)。
- 学术诚信违规的处置纳入评分口径,执行学校学术规范与纪律规定;课程大纲须明示违规类型与相应学术后果(AERA, APA, & NCME, 2014)。

3. 统一成绩计分与统计口径
- 成绩采用百分制,四舍五入至整数;百分制与绩点/等级映射执行学校统一标准(A≥90,B 80–89,C 70–79,D 60–69,F<60;相应绩点按教务处公布表执行)。
- 迟交与缓交:允许设定统一扣分规则(建议每迟交24小时扣除该项成绩的5%,累计不超过该项的30%),须事先在大纲中明示并适用全体学生;依法依规给予必要的合理便利与特殊考场安排。
- 缺考与缓考:经批准缓考者记“缓考”,按学校规定在指定窗口完成;无故缺考记0分。
-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按统一模板在成绩册中逐项记录,以备抽查与复核。

4. 统一信息公开与资料留存
- 课程大纲须明确:学习成果、评估构成与比例、评分量规、关键时间点、迟交/缓交/诚信处理规则、复核与申诉渠道。
- 评分材料(样卷、作业样本、量规、统计汇总)至少留存1个学年,以备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复核(ENQA 等, 2015)。

5. 质量监测与异常分布处置
- 学院每学期开展成绩分布监测,关注异常平均值与离散度(如平均分≥90或不及格率≥30%等)。对异常课程组织课程组复核,核查评估–成果对齐与评分一致性,必要时调整后续学期的评估设计(Nicol & Macfarlane-Dick, 2006;Boud & Falchikov, 2006)。

6. 特殊类型课程的差异化执行
- 实践/设计/艺术与体育类课程可据课程性质申请调整构成比例(如作品集/展演可占总评60%–80%),但须满足:有可操作的量规、过程性证据可追溯、期末汇总评估不低于20%。申请由课程负责人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教务处备案。

四、生效日与过渡安排
- 生效日:自2026年2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2025–2026学年春季学期及之后首次开设或重开课程。
- 过渡学期(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安排:
  - 已发布教学大纲的课程可沿用原评估办法,但须于2025年10月31日前向学院报备,并确保大纲中明示评估构成与评分标准。
  - 自2025年12月31日前,所有课程须完成符合本通知的教学大纲与成绩册模板更新,并在教务系统提交。
  - 重修与补考:2026年春季及之后按新口径执行;已结课历史成绩不追溯调整。
- 复核与申诉:学生对成绩有异议的,可在成绩公布后5个工作日内向课程组提出复核,学院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并存档。

五、实施支持与职责分工
- 教务处:
  - 发布统一模板(教学大纲、评分量规、成绩册)与示例库;提供OA与教务系统支持。
  - 组织师资培训(评估–成果对齐、量规编制、客观化评分与学术诚信教育),覆盖全体主讲教师与课程负责人。
  - 建立期末抽查与课程评估审阅制度,发布学期质量简报。
- 学院:
  - 课程组层面统一评估设计与量规,开展同课多师的评分校准与盲评抽样。
  - 指定课程负责人,确保资料归档与问题整改闭环。
- 教师:
  - 按时提交经学院审核的教学大纲与量规;执行统一口径,及时、准确录入成绩并反馈学习改进建议(Black & Wiliam, 1998;Sadler, 1989)。

六、风险防控与合规要求
- 严禁以难以证据化的主观印象评分;对“课堂参与”等主观性强的指标必须以可观察、可记录的证据与量规支撑(AERA, APA, & NCME, 2014)。
- 涉及个别化便利(含残障学生支持)的评估安排须遵循学校相关政策,确保机会公平与合理便利的相称性与合规性。
- 涉密或含个人信息的评估材料按学校数据安全规定存放与处理。

七、附则
- 本通知由教务处负责解释;与既有规定不一致之处,以本通知为准。
- 未尽事宜,由学院提出具体实施细则,经教务处备案后执行。

联系人与咨询方式
- 教务处教学运行科(邮箱与电话略)

参考文献(按APA第7版)
- AERA, APA, & NCME. (2014).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Biggs, J. (1996). Enhancing teaching through constructive alignment. Higher Education, 32(3), 347–364. https://doi.org/10.1007/BF00138871
- Black, P., & Wiliam, D. (1998).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 5(1), 7–74. https://doi.org/10.1080/0969595980050102
- Boud, D., & Falchikov, N. (2006). Aligning assessment with long-term learning.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31(4), 399–413. https://doi.org/10.1080/02602930600679050
- Brookhart, S. M. (2013). How to create and use rubrics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grading. ASCD.
- ENQA, EUA, EURASHE, & EQAR. (2015).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SG). https://www.enqa.eu/wp-content/uploads/2015/11/ESG_2015.pdf
- Gibbs, G., & Simpson, C. (2004).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ssessment supports students’ learn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 3–31.
- Jonsson, A., & Svingby, G. (2007). The use of scoring rubrics: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educational consequence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2), 130–144. https://doi.org/10.1016/j.edurev.2007.05.002
- Nicol, D. J., & Macfarlane-Dick, D. (2006).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model and seven principle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1(2), 199–218. https://doi.org/10.1080/03075070600572090
- Sadler, D. R. (1989).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Instructional Science, 18, 119–144. https://doi.org/10.1007/BF00117714

本通知旨在以证据为基础、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质量保障为抓手,确保本科课程评估的公平性、一致性与可持续改进。请各单位按期完成过渡并严格执行。

示例2

学院通识选修学分标准调整与跨院互选下限下调的学术政策变更通知

一、目的与原则
为优化通识教育的路径设计、提升跨学科学习可及性并降低不必要的学业延迟,学院决定调整通识选修学分相关标准,下调认定为通识教育之跨院互选学分的最低要求(下限),并同步发布受影响课程的近期学术政策变更。本次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 学习成果等值:确保不同学院开设的通识课程在学习成果层面具备可比性与透明度(AAC&U, 2015)。
- 减少路径碎片化:通过提升选课灵活性与学分认定清晰度,减少超额学分与延迟毕业风险(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2014)。
- 学分可迁移性与透明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强化课程信息、授课负荷与评估的标注与对齐,支持跨院与跨体系的学分认定(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 学生成功导向与公平:使不同背景与专业阶段的学生更早、更公平地接触跨学科课程与资源(Jenkins, Lahr, & Fink, 2017)。

二、政策变更要点
1. 定义与适用范围
- 通识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服务于通识教育学习成果(如跨文化理解、定量素养、伦理推理、沟通与信息素养等)的课程,不以单一学科深度训练为主要目标(AAC&U, 2015)。
- 跨院互选学分:指学生在本专业所属学院之外修读、并经认定计入通识教育学分的课程学分。

2. 通识选修学分与跨院互选下限调整
- 原标准:[请填:原“跨院互选”最低学分下限(如:6 学分)]
- 新标准:[请填:新“跨院互选”最低学分下限(如:3 学分)]
- 解释:降幅以确保学生在完成通识核心学习成果的同时,提高灵活度以匹配个体学业规划与毕业进度。国际与国内实证均显示,明确且可操作的学分路径与减少非必要限制有助于缩短修业年限、降低无效学分累计(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2014;Jenkins & Fink, 2016)。

3. 学分认定与重复计入规则
- 双计入边界:经批准的课程可同时满足通识学习成果与专业选修要求,但不得在毕业学分统计中重复累加。学院将于课程大纲中标注“可用于通识/专业的双用途”属性,并在选课系统中设置自动判重与提醒。
- 学习成果对齐:跨院课程须以明示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标准对齐通识框架,方可认定为通识选修(AAC&U, 2015;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4. 先修、等效与转化
- 先修等效:跨院互选课程的先修可接受等效课程或能力证明(如同类课程、标准化测评),由开课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定。
- 转学与交换:对外校或国际交换所得学分,参照ECTS等透明标注(学习负荷、层级、学习成果)进行转换与认定,避免学分损失(European Commission, 2015;Jenkins & Fink, 2016)。

5. 招生容量与席位分配
- 跨院席位比例:鼓励开课学院以不低于[请填:如 20%]的席位对外开放,并在报名高峰期采用候补与滚动释放机制,以保障公平与资源利用效率。
- 开课频次与供给:对高需求通识课程,建议通过并行班、混合式与线上资源拓展供给,缓解“瓶颈课程”阻滞毕业进度的风险(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2014)。

6. 成绩与重修政策
- 评分方式:通识课程可提供P/F选项,但用于专业核心替代的场景应遵循专业学院的评分要求;具体由课程说明书明示。
- 重修与替代:同一学习成果下的课程重修与替代须在教务系统中“等效映射”,以确保成绩记录与学分统计的准确性与唯一性。

三、实施与过渡安排
1. 生效学期与对象
- 生效学期:[请填:如 2025-2026 学年秋季]
- 适用对象:自生效学期起新生默认适用新标准;在读生可选择沿用入学当年培养方案(原标准)或自愿“转入新标准”(一经确认,原则上不可逆,以保障记录一致性与毕业审核准确性)。

2. 过渡与教务支持
- 学业规划支持:教务处与学院学业指导团队将为拟“转入新标准”的在读生提供个性化学分审计与毕业路径建议(Jenkins, Lahr, & Fink, 2017)。
- 信息系统升级:在教务系统中新增字段以标注课程的通识学习成果、跨院席位比例、双用途属性、先修等效与评分选项,确保选课与毕业审核的自动化与透明度(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3. 质量保障与评估
- 学习成果评估:以通识学习成果为维度开展课程层级与项目层级的直接与间接评估,确保下调门槛不削弱学习成效(AAC&U, 2015)。
- 数据监测:重点监测跨院选课覆盖率、平均修业时长、超额学分、毕业率、课程满位率与学生满意度;每学期滚动分析,每学年发布评估报告(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2014;Jenkins & Fink, 2016)。

四、预期影响与依据
- 灵活性与效率:降低跨院互选下限可减少因席位与先修约束造成的“等待学期”,有助于按期毕业与降低因超期带来的经济成本(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2014)。
- 公平与可及:早期开放跨院修读机会有利于不同学院学生更快完成通识要求并探索跨学科方向,提高教育机会均等(Jenkins, Lahr, & Fink, 2017)。
- 学分可携性:通过明晰的学习成果、学分负荷与等效映射,提升学分迁移与外部学习成果的认可度,降低学分损失(European Commission, 2015;Jenkins & Fink, 2016)。

五、受影响课程的近期学术政策变更(摘要与填报要求)
说明:鉴于不同学院课程结构与供给节奏差异,各学院须按下列模板上报并公示受影响课程的变更,统一纳入教务处“通识学分与跨院互选变更专栏”。以下字段为必填,示例如下所列(请以实际数据替换“示例/请填”):
- 课程编号与名称:[请填]
- 开课学院与学期频次:[请填]
- 通识学习成果映射(最多3项):[请填,如“定量推理、信息素养、跨文化沟通”]
- 先修与等效说明(含可接受替代):[请填,如“统计学导论或同等能力证明”]
- 跨院席位比例与容量策略:[请填,如“至少30%跨院席位;满额后滚动释放”]
- 评分方式与限制:[请填,如“可选P/F;用于专业核心替代须为字母成绩”]
- 重复修读与替代关系(课程代码级等效映射):[请填]
- 授课模式与评估方式变更(如新增混合式/线上考核权重调整):[请填]
- 生效学期与过渡安排(对在读生影响说明):[请填]
- 联系人与咨询渠道(课程层面学术咨询):[请填]

六、执行与问责
- 审核与备案:各学院须于[请填:日期]前完成课程变更清单报备;教务处进行合规性与一致性审核。
- 公示与申诉:教务处统一公示后,设置[请填: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反馈与申诉期;逾期未反馈视为无异议。
- 定期复核:政策实施满一年开展中期评估,满两年进行全面复核,必要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并按程序修订。

参考文献(APA第七版)
-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15). General education maps and markers: Designing meaningful pathways to student achievement. AAC&U.
- 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2014). The four-year myth: Make college more affordable. Complete College America.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ECTS users’ guide 2015.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 Jenkins, D., & Fink, J. (2016). Tracking transfer: New measures of state-wide transfer student success. Community College Research Center,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 Jenkins, D., Lahr, H. E., & Fink, J. (2017). Implementing guided pathways: Early insights from the AACC pathways colleges. Community College Research Center.

说明
- 本通知中的具体数值与生效日期以贵院实际决议为准;为确保准确性,请在发布前将“请填”项填写为正式数据。
- 本通知文本以证据为导向,结合通识教育与学分管理的国际通行做法,旨在在不降低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提升跨院修读的可用性与透明度。若需,本人可提供课程学习成果映射工具与教务系统字段配置清单以支持落地执行。

示例3

研究生学术诚信条例更新通知:细化数据共享与引用规范(试行)

一、目的与原则
为提升研究的可重复性与透明度,保障科研数据的合规管理与公正署引,现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条例》作出更新,重点细化数据共享与数据引用规范。本次修订遵循国际通行标准与实践证据,包括FAIR数据原则、数据引用联合宣言、透明与开放促进(TOP)指南,以及主要科研资助与出版机构的最新政策要求(Wilkinson et al., 2016;Data Citation Synthesis Group, 2014;Nosek et al., 2015;NIH, 2020)。修订同时对涉及人类、敏感或受限数据的合规边界予以明确,兼顾科研开放与伦理法遵。

二、核心变更条款
1. 术语与范围
- 数据范围:包括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元数据、分析脚本与相关文档。代码与软件的引用要求参照本通知中“软件与代码引用”条款。
- 数据类型:区分公开数据、受限数据(含人类受试者、商业敏感、国家/机构限制)和第三方授权数据。
-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生参与或主导的全部学术成果,包括论文、学位论文、课程作业、项目报告与学术交流材料。

2. 数据管理与共享规范
- 数据管理计划(DMP):所有涉及数据产出的研究项目须在立项或开题阶段提交DMP,明确数据采集、整理、质量控制、存储、备份、共享路径、保留年限与退出机制(NSF, 2023;NIH, 2020)。
- 仓储与持久标识符:共享数据应优先存储于学科认可或通用可信的长期仓储,赋予可解析的持久标识符(如DOI);建议优先选择符合TRUST原则的仓储(Lin et al., 2020)。
- 许可与可用性:建议使用清晰许可(如CC BY或CC0),在不损害隐私与合约的前提下尽量开放;确需受限访问时,应说明限制理由与获取流程。
- 敏感数据与合规:涉及人类受试者、个人信息、地理敏感、商业机密或受法律/协议约束的数据,必须经伦理审查或权利人授权,并按照适用法律与合同执行去标识化、访问控制与跨境合规。无法开放的数据须提供可复核的元信息与分析说明,以支持方法透明。
- 可重复性材料:除数据外,应尽可能共享分析脚本、环境说明(如容器或包版本)、数据字典与实验方案(Nosek et al., 2015)。

3. 数据可用性声明(Data Availability Statement, DAS)
- 所有面向公开传播的学术成果须包含DAS,说明数据与材料的存放位置、访问条件、许可类型与持久标识符;若不便共享,须说明原因、例外依据与替代复核方式(ICMJE, 2017;Nosek et al., 2015)。

4. 数据引用规范(Data Citation)
- 强制引用:凡使用他人或第三方数据(含再利用与二次分析),均须在参考文献中正式引用相应数据集,且在正文中进行必要的文内引注,不得仅在致谢或脚注中笼统说明(Data Citation Synthesis Group, 2014)。
- 引用要素:数据作者(Creator)、年份、数据题名、版本、资源类型(Data set)、仓储/发布者、持久标识符(如DOI)与访问日期(如适用)。示例(APA 7):作者.(年份)。数据题名(版本号)[Data set]。仓储。DOI
- 版本与溯源:如数据存在多个版本或衍生品,须引用实际使用的版本;如使用派生数据,应同时在方法中说明处理流程与来源数据。
- 与学科体例一致:数据引用的正文与参考文献格式应与学科通行体例一致(如APA、IEEE、Chicago、GB/T 7714等),确保机器可读性与可解析性(Data Citation Synthesis Group, 2014)。
- 软件与代码引用:对所用软件、代码与计算环境进行正式引用(含版本与持久标识符,如RRID或DOI);如使用他人脚本片段,应遵循许可并注明来源。

5. 贡献者署名与责任
- 作者与贡献者:作者资格与贡献声明应采用CRediT贡献者角色分类,清晰标注数据整理、管理、分析与可视化等角色,避免“幽灵作者”与“荣誉作者”(ANSI/NISO Z39.104-2022)。
- 数据生产者署引:对自有团队外的数据生产者应以数据引用与致谢双重方式给予可计算与可检索的信用归属。

6. 第三方数据使用与许可
- 合同约束:严格遵守数据提供方的许可与使用条款,不得超范围使用;二次分发须经权利人明示授权。
- 伦理与再识别风险:对可能导致再识别的处理与合并行为保持谨慎,必要时征求伦理与法务意见并记录决策依据。

7. 审核、归档与合规保障
- 学位论文与发表前审核:导师与培养单位须在论文答辩或成果提交前,核查DAS、数据引用、许可证与仓储信息的完备性。
- 数据留存: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研究数据与关键复现材料应至少留存5年,以备查验(与学科惯例或资助方要求一致)。

8. 违规认定与处置
- 违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未对外部数据进行正式引用;虚构或误报数据来源、版本或标识符;违背数据共享承诺;未经批准公开敏感数据;擅自超范围使用第三方数据;故意规避可重复性所需的最小共享材料。
- 处理流程:按照本校科研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处理程序执行;情节轻重对应教育、整改、通报、撤稿建议、资格限制等阶梯性处分(42 CFR Part 93;ORI)。

9. 过渡与支持
- 生效与过渡: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对在研项目设6个月过渡期完成DMP与DAS补充。
- 培训与资源:研究生须完成数据管理与引用规范培训;图书馆/科研诚信办公室提供仓储选择、许可合规与引用格式咨询。

三、修订依据与证据(摘要)
- 可重复性与透明度:国际主流期刊与学会通过TOP指南与DAS要求推动方法与数据可核查,证据显示开放材料与清晰数据政策可提升研究复现与审稿质量(Nosek et al., 2015;ICMJE, 2017)。
- 数据可发现与可复用:FAIR原则强调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与可复用,通过元数据标准与持久标识符提升学术数据的长期价值(Wilkinson et al., 2016;Lin et al., 2020)。
- 署引与学术信用:数据引用联合宣言将数据作为一等学术产出,明确了可计算的署引规则;实证研究表明,公开并可引用的数据与材料与更高的学术影响相关(Data Citation Synthesis Group, 2014;Piwowar et al., 2007;Piwowar & Vision, 2013)。
- 政策趋同与资助要求:NIH自2023年起实施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NSF与多国资助方长期要求DMP,形成跨学科一致的合规框架(NIH, 2020;NSF, 2023)。
- 贡献透明:CRediT标准化作者与贡献者角色,减少署名争议、提升责任可追踪性(ANSI/NISO Z39.104-2022)。
- 学术生态与风控:针对人类与敏感数据的去标识化、许可与访问控制是道德与法治要求,可在开放与合规之间取得平衡(ICMJE, 2017;NIH, 2020)。

四、执行与联系人
- 本通知由研究生院与科研诚信办公室联合解释与执行。各院系应指定数据管理联络人负责落地与咨询。
- 支持服务:提供DMP模板、DAS范例、仓储清单、许可选择与数据引用指引;对敏感数据设绿色通道开展合规评估。

五、附录:数据引用与DAS简例(供体例参照)
- 数据引用(APA 7通用模板):
作者, A. A., 作者, B. B.(年份)。数据题名(版本号)[Data set]。仓储/发布者。https://doi.org/xxxx
- 代码/软件引用(APA 7):
作者/组织(年份)。软件名(版本号)[Computer software]。发布平台。https://doi.org/xxxx
- 数据可用性声明示例: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与分析脚本已存储于[仓储],数据集DOI为[doi],软件环境说明与代码见[doi/URL];涉及受限的个人数据依据伦理批准编号[编号]提供受控访问,申请方式见[链接]。

参考文献
- ANSI/NISO. (2022). Contributor Roles Taxonomy (CRediT) (ANSI/NISO Z39.104-2022). NISO.
- Baker, M. (2016). 1,500 scientists lift the lid on reproducibility. Nature, 533(7604), 452–454. https://doi.org/10.1038/533452a
- Data Citation Synthesis Group. (2014). Joint Declaration of Data Citation Principles. FORCE11. https://www.force11.org/datacitation
- ICMJE. (2017). Data sharing statements for clinical trials—a requir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6(23), 2277–2279. https://doi.org/10.1056/NEJMe1705439
- Lin, D., Crabtree, J., Dillo, I., et al. (2020). The TRUST principles for digital repositories. Scientific Data, 7, 144. 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0-0486-7
- NIH. (2020). Final NIH Policy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Sharing (NOT-OD-21-013).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s://grants.nih.gov/grants/guide/notice-files/NOT-OD-21-013.html
- Nosek, B. A., Alter, G., Banks, G. C., et al. (2015). Promoting an open research culture. Science, 348(6242), 1422–1425.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b2374
- NSF. (2023). Proposal & Award Policies & Procedures Guide (PAPPG 23-1).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ttps://www.nsf.gov/publications/pub_summ.jsp?ods_key=pappg
-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 (2005). Public Health Service Policies on Research Misconduct (42 CFR Part 93).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 Piwowar, H. A., Day, R. S., & Fridsma, D. B. (2007). Sharing detailed research dat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itation rate. PLOS ONE, 2(3), e30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00308
- Piwowar, H. A., & Vision, T. J. (2013). Data reuse and the open data citation advantage. PeerJ, 1, e175. https://doi.org/10.7717/peerj.175
- Wilkinson, M. D., Dumontier, M., Aalbersberg, I. J., et al. (2016). The FAIR guiding principles for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and stewardship. Scientific Data, 3, 160018. https://doi.org/10.1038/sdata.2016.18

说明
- 本通知为基于证据的政策更新文本。具体实施细则(含学科差异化清单、推荐仓储与模板)由各院系按本校统一框架制定与公布。

适用用户

教务处负责人

在政策修订后,快速形成全校统一通知文本;生成学生版与教师版解释稿;确保生效日期、过渡安排与执行口径一致。

院系教学秘书

依据学院具体课程与学位要求,一键定制本院通知;自动提炼受影响课程清单;减少与老师和学生的往返解释。

研究生院政策专员

提供基于证据的变更理由与引用来源;按指定引用风格插入参考文献;支持提交学术委员会与校务会审议。

国际事务办公室

提供面向国际学生的清晰说明与FAQ框架;明确签证、选课与在读要求变动;降低跨文化沟通误解与投诉。

法务与合规团队

发布前核对术语、条款编号与生效条件;补充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建议;确保文本与法规及校级制度相一致。

学术委员会/教师代表

快速获取结构化变更摘要与支撑依据;聚焦关键影响与过渡方案;提升审议效率与通过率。

解决的问题

让教务处、院系管理员、学术秘书与合规负责人,快速产出一份权威、严谨、可直接发布的“学术政策变更通知”。通过填入政策变更要点与适用范围,立即生成:结构清晰的正式正文(含变更缘由、生效时间、适用对象、执行要求);基于证据的论证与可信来源引用;符合学科引用规范的参考信息;面向学生/教师/合作伙伴的沟通版本建议;落地执行的行动清单与注意事项。核心价值:显著缩短起草与审校时间,统一口径降低误传风险,以专业表达提升决策说服力,助力在关键窗口期稳妥高效发布。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正式政策变更通知,结构清晰,便于院系快速发布与归档,减少反复修改与沟通成本
围绕指定政策要点自动提炼变化摘要,突出涉及对象、执行时间与过渡安排,读者即刻看懂
内置学术写作风格,语气正式客观,自动匹配引用格式与出处说明,保证通知可被审阅通过
根据不同受众生成多版本话术,如面向学生、教师与行政的差异化表述,减少解释与咨询压力
支持按院系、学位层级与课程类别定制模板,快速复用过往通知风格,保持品牌与治理一致性
自动核对关键信息如日期、条款编号与生效条件,降低疏漏与歧义,减少后续更正公告
依据证据与权威来源给出支撑语句,一键插入参考文献或政策出处,增强公告的可信度
内置审阅清单与发布前自检提示,覆盖法律合规、学术伦理与沟通风险,帮助团队稳妥上线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15.00元
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机制,
确保效果符合预期,再付费购买!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20 tokens
- 1 个可调节参数
{ 政策详情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