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安全预警通告生成器

64 浏览
5 试用
1 购买
Oct 15,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机关单位设计,能够根据不同的水域安全风险等级和具体场景,自动生成专业、规范的防溺水通知文书。系统采用分层递进的逻辑结构,首先分析当前水域安全形势,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然后结合机关单位的行政规范要求,生成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预警内容。提示词内置多种通知模板,涵盖日常提醒、高温预警、汛期警示等不同场景,确保通知内容既符合行政文书规范,又能有效传达安全防护要点。通过智能化的风险评估和内容组织,帮助机关单位快速制定水域安全防护方案,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域安全管理的通知

一、当前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处于汛期,受持续降雨、上游来水增加及城市雨洪汇入等因素影响,城区南河段水位波动频繁、流速明显加快,沿岸低洼区易出现积水、回流水和局部漫溢。河道内外存在暗流、涡流、淤泥陷落、临水坡面湿滑、护岸受冲刷后局部坍塌等风险,涵洞、闸门、泵站出水口及雨水口附近吸附力增强,人员一旦靠近或涉水,极易失足、滑落或被卷入。夜间及降雨时段能见度低、噪声掩盖呼救声,增加救援难度。学生放学、晨晚健身、垂钓、遛弯等人群在近水活动频繁,风险暴露度高。经综合研判,本区域汛期水域安全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需要实施严格的分级管控和即时处置。

二、重点防护区域

  • 城区南河段全线临水步道、亲水平台、观景点及防汛通道。
  • 沿岸低洼区及易积水路段、社区出入口、桥下空间、河边广场。
  • 桥梁、堤防薄弱点、施工断面、涵洞、排涝闸、泵站及雨水出入口周边。
  • 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工业园区等人员密集设施周边近水区域。

三、安全防护措施 (一)分级管控与出入控制

  • 按预警分级实施管控:发布黄色(一般)、橙色(较重)、红色(严重)水位/降雨预警时,分别采取限行、半封闭、全封闭的临水通道管理措施。红色预警期间,南河段亲水平台、临水步道、低洼穿河通道一律临时关闭。
  • 在重点防护区域设置连续警示围挡、导流护栏和防滑设施,增设高位警示标识、夜间警示灯及中英文图示提示牌,确保醒目、完整、无遮挡。
  • 暂停一切非必要的近水活动,严禁在无救生保障的水域游泳、戏水、捡拾物品、垂钓、放生或穿越涵洞。

(二)巡查监测与信息发布

  • 建立“气象–水文–河道”联动机制,实时接收水位、流速、降雨和闸泵运行信息,遇临界水位或强降雨过程,立即升级管控。
  • 河道管理所、属地街道组织滚动巡查:日常不少于3次,降雨或预警期间实行不间断巡查,重点检查围挡完好、警示牌到位、人员管控有效。
  • 通过社区公告、电子显示屏、广播、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临时封闭信息和避险指南。

(三)重点人群宣传与防护

  • 学校、幼儿园落实“防溺水六不”教育:不私自下水、不在无救生员水域游泳、不擅自施救、不雨天涉水、不靠近冲刷堤岸、不在桥洞涵洞停留;向家长发放告知书,明确监护责任。
  • 社区、物业对老年人、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敲门行动”,提醒远离临水、低洼积水区域,雨天减少外出。
  • 对环卫、施工、快递外卖等户外从业人员进行涉水作业风险提示,禁止强降雨和预警期间的涉水通行或作业。

(四)施工与经营活动管控

  • 施工单位暂停一切涉水及临水高风险作业,确需作业的必须履行审批并配套防护,设置专人监护和安全隔离。
  • 依法劝导和清理沿河临时摊点,严禁在封闭期间经营引流聚集近水活动。

(五)物资与应急准备

  • 在重点节点按标准配置救生圈、救生杆、抛投救生绳等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救生器材,标明位置并定期检查完好性。
  • 设立临时避险点和疏散指示标识,完善应急照明、应急广播;专业救援力量做好舟艇、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保障的战备值守。

四、责任分工

  • 区水利局(河道管理所):牵头组织风险研判、分级管控、设施布控和巡查督导,及时发布水域风险提示。
  • 区应急管理局:完善防汛抢险与溺水事故处置预案,统筹专业救援力量和物资保障,组织演练。
  • 公安分局: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巡护与秩序维护,依法劝阻、处置违规近水行为。
  • 城管局:配合清理违章占道、临时摊点,督促沿河环境整治。
  • 教育局及各学校:落实防溺水宣传教育和家校联动,做好学生放学高峰期河段周边巡护。
  • 气象局:及时发布降雨、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提供精细化服务。
  • 属地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开展宣传、巡查和劝导,建立重点人群台账。
  • 施工单位、物业公司及沿线经营主体:履行主体责任,落实临水防护、封闭管理和风险告知。
  • 媒体单位:开展汛期水域安全公益宣传,及时传递权威信息。

五、监督执行

  • 建立联合督查机制,汛期每日开展不少于1次的联合检查,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限时闭环。
  • 对未按要求设置防护设施、未落实封闭管控或劝阻不力的单位,依法依规责令整改;拒不整改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 开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接受群众反映和线索核查,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六、应急处置

  • 预警响应:接到气象、水文预警立即启动相应响应级别,提前封控危险区域,组织人员撤离,暂停近水活动。
  • 现场处置:发现人员落水或险情,第一时间拨打110、119、120报警求助;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优先使用岸上规范救生器材实施救援,严禁非专业人员擅自下水施救。
  • 人员疏散与交通组织:现场管理人员按预案组织群众快速撤离至避险点,设置临时警戒线并进行交通疏导。
  • 事后管理:完成现场安全评估和风险复盘,完善措施,恢复正常管控并向社会发布信息。
  • 值班值守与联络: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重要信息随时报送。举报和应急联络电话:110/119/120;河道管理所值班电话:XXXXXXXX;街道应急值班电话:XXXXXXXX。

发文单位:XX市XX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年X月X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暑期学校周边沟渠与池塘水域防溺水安全管理的通知

一、当前安全形势分析 近期进入暑期,学生外出活动频繁,加之高温天气诱发近水纳凉行为,学校周边沟渠与池塘等小型水域存在以下较高风险因素:

  • 水域环境不明:沟渠与池塘水深变化大、淤泥陷脚、水草缠绕、藻类附着导致岸边湿滑;部分涵洞、取水口、泄水闸流速突然变化,易造成脚滑坠落或卷入。
  • 天气与水位波动:强降雨期间沟渠涨水、池塘漫溢,水位、流速和可见度骤变,极易诱发危险。
  • 监护空档增多:暑期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看护力量相对不足,非组织化活动增加。
  • 夜间视线差:黄昏至夜间可见度下降,沟渠岸线、踏步不清晰,跌落风险上升。 据此判定:暑期学校周边沟渠与池塘水域溺水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需实施强化管控与综合防护。

二、重点防护区域

  • 学校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明渠、暗渠、涵洞、拦水坝、泄水口、取水口等连续水工构筑物(风险特征:水位突变、暗流、岸坡湿滑)。
  • 灌溉与养殖用池塘、景观水面、施工沉淀池(风险特征:岸线无护栏、淤泥陷落、水草缠绕)。
  • 校园边界附近的雨水口、窨井、塌陷沟、临时积水坑(风险特征:遮挡不足、围挡缺失、夜间识别难)。
  • 暑期学生易到达的休闲点位周边水域,如小游园、绿地水景(风险特征:人员聚集、儿童靠近频繁)。

三、安全防护措施 (一)禁止行为与通告

  • 明确公告:严禁在上述水域游泳、戏水、垂钓、捞取物品、靠近拍照、跨越护栏等行为;学校及社区发布暑期防溺水通告,做到校门口、社区公告栏、重点水域均张贴。
  • 设置醒目标识:在重点点位设置统一样式的警示牌、风险等级标识和中英文图示,夜间加装反光或照明提示。

(二)工程与设施防护

  • 护栏与围挡:对无防护的岸线统一加装不低于1.2米的防护栏或密目网,栏间距不大于10厘米;破损护坡及时修复,涵洞入口设置硬质防护。
  • 救生设施:在重点点位按规范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并标注取用位置与使用方法,确保3分钟内可取用;完善应急照明和引导标线。
  • 安全整治:清理岸边藻类与障碍物,覆盖或加固雨水口与窨井盖;强降雨期间临时加装拦阻设施,必要时实施封闭管控。

(三)巡查与管控

  • 网格化巡查:街道(乡镇)组织社区网格员、巡河员暑期每日不少于3次巡查,重点时段为14:00—18:00及傍晚;降雨或预警期间增加频次。
  • 联防联控:学校门前值守与社区巡查联动,公安在学生高峰活动时段加密巡逻,对不文明近水行为开展劝导。
  • 台账管理:建立水域风险点清单、巡查记录(时间、人员、重点、处置),对发现的缺陷问题24小时内整改、闭环销号。

(四)教育宣传与监护

  • 家校提醒:向全体家长发放《暑期防溺水告知书》,开展“防溺水安全第一课”;班主任每周推送温馨提示,学校门口滚动播放防溺水视频。
  • “六不”原则进家庭: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结伴下水;不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在沟渠、池塘、河边玩耍;不熟悉水性情况下施救;不酒后或疲劳时近水。
  • 重点群体关爱:对留守儿童、低龄学生建立“一人一档”,社区与学校开展上门提醒与结对帮扶;组织公益托管与室内体育活动,减少近水诱因。

(五)预警响应与临时管控

  • 气象联动:收到暴雨、雷电等预警后,立即启动临时封控措施,对涵洞、险岸等实施人员疏导与管制。
  • 施工安全:临水施工单位落实围挡与警示,雨天停工并加固现场,严禁围挡缺口和无管理的临时水坑。

四、责任分工

  • 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暑期防溺水专项行动,指导学校落实教育宣传、家长告知与重点学生清单管理;建立学校周边水域台账并督导整改。
  • 学校:落实每日安全提醒、家长监护承诺书签署;安排值守力量与社区联防;建立重点学生名单并持续跟进;遇异常及时报告。
  • 街道(乡镇)及社区(村):负责网格化巡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入户宣传;统筹工程防护、设施配置与临时封控;建立问题清单并闭环整改。
  • 水务(农业农村)部门:对沟渠、池塘等水域设施维护、清障和水位调度,完善警示标识和救生设施。
  • 公安机关:加强重点时段巡逻与劝导,依法规范危及公共安全的近水行为;协同处置突发事件。
  • 住建、城管部门:负责市政沟渠、道路积水点的设施维护、围挡加固和违法占用整改。
  • 应急管理部门: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保障应急物资与指挥调度。
  • 宣传部门: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开展多渠道安全教育。
  • 家长(监护人):履行暑期看护第一责任,做到知情、到位、不疏漏;严禁放任未成年人近水玩耍。
  • 相关单位和企业(含物业):对所属或管理范围内的池塘、景观水面等落实封闭管理与安全设施。

五、监督执行

  • 检查机制: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评估”,教育主管部门与街道(乡镇)联合开展不定期夜查和汛期专项检查。
  • 考核与问责: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和暑期安全考评;对防护不到位、巡查不落实、整改不闭环的单位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处理;发生事故的,依法启动事故调查与责任倒查。
  • 群众监督:设立举报与建议渠道,接受社会监督。举报电话:110(警务)、12345(政务热线)、[街道(乡镇)值班电话]。

六、应急处置

  • 报警与先期处置:发现有人落水或高风险行为,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110、120;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取抛投式、延伸式岸上救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严禁无防护、无保障的盲目入水施救。
  • 现场秩序与引导:迅速清理岸边、保持通道畅通,指派人员接应救援力量;对疑似溺水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规范急救,直至医疗救援到场。
  • 联动机制:学校、社区、公安、水务与医疗建立24小时值班联动,接警后快速到场、协同处置;重大险情由街道(乡镇)统一指挥。
  • 信息报告与复盘:突发事件30分钟内逐级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街道(乡镇);事后开展复盘评估,完善防护措施并做好心理疏导。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持续至暑期结束。各相关单位请迅速对照责任分工和措施清单,限期完成隐患排查与整改,确保学校周边沟渠与池塘水域安全可控。

发文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发布日期:[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域安全管理的通知

为有效防范汛期溺水风险,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根据当前汛情形势和属地管理要求,现就城西河三桥至闸口段(以下简称“管控水域”)汛期水域安全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当前安全形势分析

进入汛期后,受强降雨、上游来水及闸口调度影响,管控水域总体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但存在以下突出风险点:

  1. 水位与流速波动:短时降雨或上游泄水导致水位快速上涨、回水顶托与暗流增多,桥墩、闸口上下游易形成涡流与加速区。
  2. 岸坡湿滑与隐患遮蔽:亲水平台、台阶、护坡在高水位时被淹或湿滑,临水绿道局部积水、路沿与护栏间隙形成误踏风险。
  3. 漂浮物与水下障碍:树枝杂物、塑料漂浮物增多,影响视线与抛投救援;河床地形变化造成浅滩与深槽相邻,易踏空滑落。
  4. 夜间与不文明行为风险:夜间视线不佳,沿河垂钓、散步、拍照、玩水等临水行为增多,个别群众存在擅自下水、酒后临水、儿童独自近水等不安全行为。
  5. 作业活动风险:闸站、泵站、保洁船与河道巡检作业增加,存在靠岸系缆、上下船、接电用电等操作风险。

上述风险总体可控,但需在汛期期间从严从细落实防护措施。

二、重点防护区域

  1. 三桥上下游各100米范围:桥墩附近流速变化大、涡流明显,易发生踏空、落水风险。
  2. 闸口上下游各200米范围:闸门启闭时水位落差与回流增强,存在突发水流变化与警戒区误入风险。
  3. 亲水平台、观景点、临水台阶段:易被上涨水位淹没或湿滑,护栏空隙较大处需重点盯防。
  4. 河道弯道与狭窄河段:水流冲刷明显、漂浮物聚集,抛投救援易受干扰。
  5. 河道施工、保洁作业点位:人员临水、登船频繁,必须落实专人监护。

三、安全防护措施

(一)通行与警示

  1. 全线设立明显公告牌与禁入标识:在三桥、闸口及两端入口设置固定警示牌,在重点点位每200—300米增设临时提示牌,明确“严禁游泳、严禁玩水、注意脚下湿滑、当心暗流”等警示语。
  2. 临时管控与封闭:当出现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上游加大泄水、或水位达到警戒值时,立即对临水绿道低洼、亲水平台实施临时封闭或限行,拉设安全警戒线并安排劝导。
  3. 夜间照明与提示:在重点节点完善照明与反光标识;夜间加密流动巡查与广播提醒,劝止夜钓、夜间近水拍照等行为。

(二) 物理隔离与救援设施

  1. 护栏与围挡:对临水高差较大、群众停留集中的岸线加装或加固防护栏;对平台边缘、台阶外缘设置醒目边缘标识。
  2. 救援装备配置:在重点点位每200米设置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建议长度≥3.5米),配备防滑垫与应急照明;设立统一编号并标注24小时报警电话。
  3. 设备巡检与补充:建立周巡检与汛期日巡检制度,发现缺失、损坏及时补齐,确保可见、可取、可用。

(三)人员巡查与劝导

  1. 网格化巡查:实行“河长+部门+街道(社区)+物业(企事业)”四级联动巡查,汛期白天每2小时一次、夜间至少2次,遇预警天气加密至每小时一次。
  2. 重点值守:在三桥、闸口、亲水平台等重点点位安排固定劝导岗,落实签到、劝离记录与影像留存。
  3. 重点人群管控:学校组织“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主题班会与家长承诺;社区将留守儿童、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纳入重点关注,禁止未成年人结伴近水。

(四)公众宣传与风险提示

  1. 多渠道发布:通过社区公告栏、沿线电子屏、村(社区)广播、短信/微信群滚动推送汛情、禁泳提示与安全常识。
  2. 普及“救援四不要”:不盲目下水、不手拉手成串施救、不在不明水域施救、不携带无防护装备贸然靠近;优先采取“呼救—抛投—岸上延伸工具”方式并第一时间报警。
  3. 典型场景提示:劝止酒后临水、雨后追逐打闹、拍照攀爬护栏、夜间垂钓及在护坡骑行等行为。

(五)作业安全与单位主体责任

  1. 作业许可:闸站、保洁、绿化、维修等临水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审批与风险交底,人员必须穿着符合安全标准的救生衣,配备对讲与应急照明,落实专人监护。
  2. 用电与设备:涉水设备接电须设保护装置与防雨措施,临时电缆高挂或穿管防水,严禁私拉乱接。
  3. 船艇与靠泊:保洁船等小型船艇定期维护检测,系缆点牢固可靠,靠泊及上下船严格执行“人停稳再移动、设备断电再操作”。

(六)分级响应与临时措施

  1. 三级响应(一般):常态巡查与教育提醒,落实全覆盖警示。
  2. 二级响应(加强):出现暴雨黄色以上预警或上游明显加大来水时,增派巡查力量、扩大临时封闭范围、滚动发布提示。
  3. 一级响应(严格):出现暴雨橙色/红色预警、闸口大流量调度或水位超警戒时,立即全面封闭亲水区域、停止一切非必要临水活动,并安排24小时值守。

四、责任分工

  1. 河长办(牵头单位):统筹组织协调,制定与启动分级响应,督导各责任主体落实到位。
  2. 水利(闸站)管理单位:负责闸口调度安全管理,提前发布调度提示与风险告知,完善上下游警戒区设置和现场值守。
  3. 街道(社区):落实属地巡查、劝导与宣传教育,组织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与重点时段值守。
  4. 公安派出所:依法查处擅自游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配合开展应急救援与秩序维护。
  5. 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向家长发放告知书,落实学生离校去向与家校协作提醒。
  6. 应急管理部门:指导完善预案与演练,调配应急资源,组织综合救援。
  7. 城管(综合执法):对占用岸线、破坏防护设施、设置经营摊点等影响安全的行为依法处理。
  8. 沿线物业、企事业单位:落实门前临水安全主体责任,协助巡查、张贴告示、维护救援设施。
  9. 媒体与通讯运营单位:配合发布权威预警信息与安全提示,做好公益宣传。

五、监督执行

  1. 专项检查:汛期期间开展周督查与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警示标识、设施完好、巡查台账和临时封闭执行情况。
  2. 问题闭环: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制度,限时整改、复核到位。
  3. 责任追究:对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风险扩大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予以通报、责令整改;造成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应急处置

  1. 报警与先期处置流程
  • 发现险情立即报警:110(公安)、120(医疗急救)。同时报告:河长办(值班电话:XXXX-XXXXXXXX)、闸站值班室(电话:XXXX-XXXXXXXX)、街道应急值班(电话:XXXX-XXXXXXXX)。
  • 现场先期处置: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优先采取呼救、抛投救生圈或抛绳、使用救生杆延伸施救;严禁非专业人员下水施救。
  • 现场管控:迅速清人、拉设警戒线,安排专人引导救援车辆与人员到位。
  1. 协同联动
  • 闸站调度:根据救援需要,评估并适时调整闸门启闭,避免扩大风险。
  • 医疗救治:就近联络定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落实溺水伤情转运与救治。
  1. 装备与队伍
  • 沿线单位需建立最小应急单元,配备合规救援器材与应急包(对讲机、应急照明、防滑装备等),明确集合点位与处置路线,定期组织演练。
  1. 信息报送
  • 按照“先处置、再报告、及时续报”的原则,在10分钟内完成首报,1小时内完成续报,重要节点及时更新处置信息。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至汛期结束执行,请各责任单位严格对照落实,确保城西河三桥至闸口段水域安全稳定。

发文单位:[填写发文单位全称] 发布日期:[填写发布日期]

示例详情

适用用户

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借助该提示词,快速生成不同风险等级的水域安全预警与处置通告,统一口径下发到镇街,附巡查路线、责任人及监督安排,缩短审批与发布周期。

教育局/学校安全负责人

在暑期和开学季,面向师生与家长生成通俗易懂的防溺水提醒、校周边水域禁入要求与值班安排,可直接用于家校通知、班会宣讲与家长群推送。

水务局与河道管理单位

根据汛期水位和作业计划,一键形成河道巡查、作业禁区与警示标识设置的正式通知,明确执法联动与应急联络链路,提升现场管控效率。

解决的问题

为机关单位、学校、景区与社区管理者提供一套“填入关键信息即可出成稿”的水域安全通知生成方案。通过输入风险等级、防护区域与适用季节,快速产出可直接发布的规范通知,实现以下目标: - 将复杂的水域风险研判转化为公众易懂、可执行的安全提示 - 针对不同场景自动匹配合适的防溺水模板与措施,减少临时拼凑与重复劳动 - 明确责任分工与监督机制,便于执行、留痕与复盘 - 将拟稿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提升响应速度与管理效率 - 统一发文口径与格式,降低合规风险、提升公众信任 - 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意识与防护执行率,助力“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复盘”的闭环管理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规范化防溺水通知,自动对应风险等级与季节,分钟级完成出文。
内置多场景模板覆盖日常提醒、汛期警示、高温时段,轻松套用即发。
智能梳理重点水域与人群,清晰标注防护区域,避免漏点与重复投入。
自动组织措施清单与操作指南,可直接落地执行,减少跨部门协调成本。
规范化责任分工与监督机制,明确到单位与岗位,提升执行可追溯性。
内嵌应急处置流程与联络信息,快速指挥响应,缩短救援时间窗口期。
公共教育表达更通俗,兼顾严肃与易懂,显著提高群众理解与配合度。
支持参数化输入与灵活调用,按地域、时段、对象定制专属通知方案。
复核与优化建议自动给出,减少审稿与改版次数,保障内容准确完整。
合规用语与风险表述把关,避免夸大或引恐措辞,降低舆情与合规风险。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7.50元 ¥15.00元
立减 50%
还剩 00:00:00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40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风险等级 } { 防护区域 } { 适用季节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