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数据智能分析师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农业领域设计,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作物类型、区域范围和时间周期,自动进行农业数据统计分析与趋势预测。通过多维度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生成包含产量评估、生长周期分析和市场趋势预测的详细报告,帮助农户、农业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优化种植策略、提升作物产量并制定科学决策。具备动态数据建模和可视化分析能力,可适配不同农业场景的深度分析需求。

执行摘要

  • 分析目的:围绕“作物类型:水稻;区域范围:东北地区;时间周期:近一个月(建议设定为2025-10-01至2025-10-31)”,构建一套基于真实统计原理的农业数据分析流程,涵盖数据清洗、趋势识别、模式分析与报告生成,支持产量评估、收获进度监测与风险预警。
  • 主要结论(不含虚构数据):目前未接收到原始数据集,本报告提供完整方法论与数据需求清单。一旦接入气象、遥感与地块产量数据,可在3–5个工作日内生成含关键指标(产量/亩产、收获进度、含水率、病害/倒伏监测)的量化分析与图表。
  • 业务重点窗口:东北水稻在10月通常处于收获与后期烘干阶段,分析重点为收获完成度、籽粒含水率、仓储与干燥能力匹配、低温/霜冻与降水对收获质量的影响,以及价格与销售节奏管理。

数据概况

  • 地理范围定义:东北地区建议按省级范围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可选是否纳入东部内蒙古部分稻区(需用户确认)。

  • 时间周期:近一个月建议固定为2025-10-01至2025-10-31,便于与气象与遥感周/月度数据对齐。

  • 当前数据状态:尚未提供原始数据。为保证不编造数据,本报告仅给出分析流程与所需数据字段。

  • 数据需求清单(请按下述格式提供或授权接口访问):

    1. 地块经营数据
      • 地块边界(GeoJSON/Shape),作物为水稻的地块清单
      • 收获日期、收获进度(%)、净重/毛重、含水率(%)、品级/品质指标(蛋白、整精米率等,如有)
      • 种植面积、品种(晚粳/中粳等)、播栽日期、施肥/灌溉记录(关键节点即可)
    2. 气象数据(站点或格点,日频或逐小时)
      • 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或日照时数)
      • 近5年同期历史数据用于基线对比
      • 数据源建议:CMA中国气象数据网或ERA5-Land再分析
    3. 遥感数据(栅格,地块裁剪后)
      • Sentinel-2 NDVI/EVI、LAI(10–20 m,5–10天合成)
      • Sentinel-1 SAR后向散射与干涉相干性(倒伏/收获识别)
      • 土壤湿度(SMAP或ERA5-Land土壤层)
    4. 市场与政策信息(如需)
      • 收购价格(周频/日频)、收购量、库存压力指标
      • 区域政策实施清单与覆盖地块(用于政策效果评估)
  • 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导入后执行)

    • 完整性:关键字段缺失率<5%;时间序列连续性≥90%
    • 一致性:单位标准化(温度℃、降水毫米、产量kg/亩或t/ha),坐标统一WGS84
    • 异常值:基于箱线图/IQR与气象物理范围阈值(如日降水>300 mm标记人工复核)
    • 遥感质量:云掩膜(S2 QA60),噪声滤波(SAR中值/Lee滤波),时序平滑(Savitzky-Golay)

数据来源(计划使用):

统计分析

注:以下指标与图表为方法说明与占位描述,不含虚构数值。导入数据后将自动生成。

  1. 产量评估与收获进度
  • 指标
    • 平均产量(t/ha或kg/亩)、产量分布(按地块/县)、收获完成度(%)
    • 含水率分布与干燥需求估计(按日/周)
  • 方法
    • 基于地块称量与面积计算产量;置信区间通过自助法(Bootstrap,B=1000)
    • 遥感-产量集成模型:Y = α·LAImax + β·GDD(幼穗至灌浆) + γ·有效降水 + δ(品种/管理),县级留一交叉验证
  • 图表(占位)
    • 图1:收获进度时间线(东北整体与各省对比)
      • 说明:展示每日/每周已收面积占比,识别滞后区
      • 来源:地块收获记录、地块面积
    • 图2:产量分布箱线图(省/县分组)
      • 说明:显示产量中位数与上下四分位,识别异常地块
      • 来源:称量数据与面积
  1. 生长与遥感时序
  • 指标
    • NDVI/EVI时序曲线、LAI峰值与下降速率(收获信号)、SAR相干性变化(倒伏/收获)
  • 方法
    • Sentinel-2云掩膜后5–10天合成,Savitzky-Golay平滑;峰值与转折点由局部极值与二阶导数判定
    • Sentinel-1干涉相干性周频计算;相干性骤降结合光学指数共同判定收获事件
  • 图表(占位)
    • 图3:NDVI/EVI时序(省级均值与县级分层)
      • 说明:近一个月指数变化,判断收获阶段与残留绿度
      • 来源:Copernicus Sentinel-2
    • 图4:SAR相干性热力图(县级)
      • 说明:显示机械收割区域进度与可能倒伏斑块
      • 来源:Copernicus Sentinel-1
  1. 气象因子与风险窗口
  • 指标
    • 累积降水、平均/极端气温(≤0℃日数)、相对湿度、风速(≥10 m/s日数)
    • 生长度日(GDD,基温10℃)与与产量的相关性
  • 方法
    • 与近5年同期对比(Z分数),识别异常湿冷/干燥条件
    • 皮尔逊相关与分层回归(分省/分品种)评估气象对产量/含水率影响
  • 图表(占位)
    • 图5:气象偏差雷达图(2025-10 vs 5年均值)
      • 说明:直观呈现本月相对偏湿/偏冷等
      • 来源:CMA或ERA5-Land
    • 图6:GDD与地块产量散点图(含回归线)
      • 说明:评估温热条件与产量关系
      • 来源:地块产量与气象数据
  1. 异常检测与质量分析
  • 方法
    • 异常地块识别:基于产量残差(模型预测 vs 实测)、IQR与3σ规则
    • 倒伏/水涝识别:SAR强度与相干性阈值结合地形低洼区叠加
    • 数据质量:遥感缺口插补阈值控制(最大连续缺失≤20天,超过则标记不可靠)
  • 输出(占位)
    • 异常地块清单与可能原因(管理差异、病害、收获时机不佳)
  1. 跨区域对比
  • 层级: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县 →地块
  • 指标:产量、收获进度、含水率、气象偏差、遥感峰值
  • 方法:标准化得分(0–100),构建综合表现指数;以Top/Bottom 10%进行管理复盘

关键洞察(方法性结论,不含虚构数据)

  • 物候窗口:东北水稻10月一般进入集中收获与烘干期,遥感指数通常出现快速回落,SAR相干性随收割机械作业下降。
  • 风险焦点:低温与降水可能导致田间含水率高、烘干负荷加重;强风可能诱发倒伏与碎米率上升。及时识别滞后收获地块有助于减少品质损失。
  • 数据优先级:在收获季,地块称量与含水率、日降水/地表湿度、收获进度的时序化记录,比生长期施管细节更直接影响当季收益与品质。

建议措施

  • 数据接入与自动化
    • 建议接入地块级收获记录与含水率数据的API或批量模板;遥感数据通过GEE或自建云端流水线自动裁剪与合成。
    • 每日生成“收获进度+天气风险”摘要,支持滚动决策。
  • 收获与烘干策略
    • 按含水率与天气窗口排程,优先收获含水率低且短期有降水预报的地块;合理匹配烘干能力,避免集中拥堵导致品质下滑。
  • 异常地块复盘
    • 对遥感/产量异常的地块开展田间核查与管理复盘(病害、施肥、品种适应性),为下一季品种与栽培策略优化提供证据。
  • 跨区域优化
    • 在省/县层面建立“综合表现指数”排行榜,推广高表现管理模式;对低表现区域实施针对性技术服务与机械调度支持。
  • 市场与销售
    • 建立价格-收获进度的协同监控,择机出粮与分级销售;对高含水批次先行烘干以保品质与议价空间。

风险提示

  • 气象风险:寒潮/霜冻与连阴雨可能推迟或降低收获质量;需建立48–72小时预警机制(温度、降水、风速)。
  • 运营风险:烘干能力不足与运输拥堵会造成堆粮与品质劣变;建议动态调度烘干设备与车辆。
  • 数据风险:遥感云覆盖与SAR噪声可能导致短期识别偏差;超过阈值的缺测将标记为不可靠,不参与产量模型训练。
  • 模型风险:跨品种与管理差异的模型外推存在偏差,产量模型需在本地近三年数据上校准与交叉验证。

——

下一步工作与数据对接

  1. 请确认时间窗与行政范围:是否包含东部内蒙古稻区;时间窗是否为2025-10-01至2025-10-31。
  2. 提供或授权访问上述数据需求清单(至少地块收获记录、面积与近一个月气象、Sentinel数据裁剪范围)。
  3. 确认输出格式偏好(省/县/地块粒度)与重点指标权重(产量、进度、含水率、品质)。
  4. 接入后预计3–5个工作日内交付首版量化报告,含全部图表与指标,并附数据来源标注与方法说明。

华北地区玉米(近一季度)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方案版)

注:当前未接收到原始观测数据与监测指标。为确保遵循“不得编造数据”的原则,本报告提供基于真实统计原理与行业经验的分析框架、方法流程、指标体系与可视化方案,并给出对接数据清单与样式。一旦接入数据,可在24–48小时内产出带有量化结论与图表的最终版。


1. 执行摘要

  • 分析目的:针对“玉米 | 华北地区 | 近一季度”,开展数据清洗、趋势识别、模式分析与报告生成,支持产量评估、风险预警与管理决策。
  • 参数确认与建议:
    • 作物:玉米(春玉米为主,个别区域有夏玉米)
    • 区域:华北地区(建议以京、津、冀、晋、内蒙古为标准范围;可按市/县细化)
    • 时间:近一季度。按当前日期(2025-11-01)建议默认窗口为2025-08-01至2025-10-31(含灌浆至收获关键期);如与贵方业务统计口径不一致,请确认具体起止日期。
  • 关键结论(方法层面):
    • 近一季度处于玉米灌浆-成熟-收获窗口,产量对8–9月热胁迫(>32℃高温时长)、降水时空分布、灌溉保障、9–10月持续阴雨与大风导致的倒伏/霉变风险敏感。
    • 建议以“气象距平+土壤墒情百分位+NDVI/LAI季节积分+病虫害风险指数+收获进度与烘干能力”构建综合产量与质量(含霉变/毒素)风险评分。
    • 模型方法建议采用“气象-遥感-管理信息”多模态融合,并以5年基线(或3年滚动)做异常识别;以县级为基本单元,上卷到市/省/区域。

2. 数据概况

  • 分析对象定义
    • 作物:玉米(按品种可细分为中晚熟/耐密植/耐倒伏类等,若提供品种结构可纳入模型)
    • 区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可按地市或县域网格化分析
    • 时间:建议2025-08-01至2025-10-31(可按贵方口径调整到“自然季度”或“最近90天”)
  • 计划使用/建议对接的数据源(均为公开或可对接渠道)
    • 气象与水分:
      • 日尺度降水、最高/最低/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露点
      • 土壤墒情(0–10 cm/10–40 cm),蒸散与VPD
      • 来源建议:CMA(中国气象局业务数据,若可对接最佳)、ERA5/ERA5-Land(ECMWF再分析)、CHIRPS(降水)、SMAP/GLDAS(土壤墒情)
    • 遥感与长势:
      • NDVI/EVI/LAI时序(MODIS、Sentinel-2)、NDVI季节积分、峰值时相、光合有效期长度
      • 作物分布与种植面积识别(Sentinel-2/Planet或当地种植备案)
    • 农情与管理:
      • 播期、品种结构、密度与施肥、灌溉方式与保障率、病虫害监测(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穗腐)
      • 收获进度、烘干能力、仓储条件
    • 历史产量与面积:
      • 县/市/省级历年播种面积、单产、总产,用于基线与异常识别
      • 来源建议:国家统计局、各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公报
  • 数据质量说明(当前状态)
    • 当前未接收原始数据。待接收后将执行质量评估(缺失率、异常值、空间匹配、一致性)并出具评分。

3. 统计分析(方法与输出样式)

说明:以下为在数据接入后的实际统计流程、指标口径与图表清单,配套示范性文字说明。最终数值与图表将在数据接入与计算后填充。

3.1 数据预处理

  • 清洗与标准化
    • 时空对齐:将气象格点栅格重采样到县域或田块边界;遥感云掩膜与时序平滑(Savitzky-Golay/WHIT)
    • 缺失值处理:按季节性KNN/时序插值;对极端日值采用分位数截尾(1–99%)
    • 一致性核验:同一指标多源比对(如ERA5与站点差异),置信加权合成
  • 特征工程
    • 热量与水分:GDD(≥10℃基温累积)、HDD(>32℃热胁迫时数)、8–9月有效降水、VPD平均与极端分位
    • 长势:NDVI季节积分、峰值NDVI、绿度保持期、LAI峰值与下降速率
    • 坡位与土壤:土壤质地/有机质、坡度、灌溉潜力(若可得)
    • 病虫害与倒伏代理:9–10月强风≥8级日数、长时段连阴雨、积温偏高叠加高湿
  • 异常检测
    • 对比5年(或3年)同窗期基线,计算距平与标准化分数(z-score)
    • 以县域为单位标注“显著偏干/偏湿/热胁迫/倒伏风险”标签

3.2 指标与模型

  • 基础口径
    • 单产(kg/亩)= 总产(吨)/ 面积(亩)
    • 产量构成:单产 ≈ 穗密度 × 行粒数 × 千粒重(用于田间核验与解释)
  • 统计模型(两类融合)
    • 机理启发/回归类:Yield_i = β0 + β1·GDD + β2·HDD32 + β3·P8-9 + β4·VPD + β5·NDVI_int + β6·LAI_peak + 交互项 + 区域固定效应 + ε
    • 遥感端到端:基于时序NDVI/LAI与土壤/地形特征的树模型(RF/XGBoost/LightGBM)或LSTM/Temporal CNN
  • 校准与验证
    • K折交叉验证(按年份或空间留一),评价指标:RMSE、MAE、MAPE、R²
    • 残差诊断:空间聚集性(Moran’s I)、异方差检验,必要时分区域建模

3.3 典型图表与说明(示意占位)

  • 图1 华北县域NDVI季节积分异常分布图(2025-08至2025-10)
    • 说明:相对于2019–2023同窗期基线的百分比偏差,红色为偏低(潜在减产风险),绿色为偏高(潜在增产)
    • 数据来源:Sentinel-2/MODIS(NASA/ESA),自算
  • 图2 8–9月降水距平与土壤墒情百分位图
    • 说明:展示产量对水分供给的敏感分布,土壤墒情<20百分位的区域标为偏干预警
    • 数据来源:CHIRPS/ERA5、SMAP/GLDAS,自算
  • 图3 县域热胁迫(>32℃小时数)分布与与单产残差的关系
    • 说明:线性/非线性响应曲线,拐点用于识别风险阈值
    • 数据来源:ERA5(气温),历史单产(国家统计局/省级公报)
  • 图4 产量预测与不确定性分布(县域箱线/误差带)
    • 说明:展示点预测与95%置信区间,用于收获前物资与物流调度
    • 数据来源:模型输出,自算
  • 图5 收获进度与烘干能力匹配图
    • 说明:识别潜在烘干产能瓶颈,指引错峰收获
    • 数据来源:地方农业部门/企业设备台账+遥感估测,自算

注:最终图表将在数据接入并运行模型后自动生成,并附可复制的指标表格与下载链接。


4. 关键洞察(基于行业规律与方法预期,待数据验证)

  • 产量波动的主导因子在本窗期通常来自:
    • 8–9月降水的时空不均与连续性,对灌浆期千粒重影响显著;灌溉区对干旱冲击具缓冲效果
    • 32℃热胁迫叠加高VPD会降低光合效率并加速叶片衰老,压缩有效灌浆时长

    • 9–10月持续阴雨与大风提高倒伏与穗腐/霉变风险,影响商品粮质量与烘干成本
  • 遥感经验规律:
    • NDVI季节积分与峰值时相可较好解释区域间单产差异;若峰值提前且下降更快,常对应热/旱压迫或早衰
  • 管理与结构:
    • 高密度+氮肥偏高在干旱年份风险更大;耐倒伏与耐病品种在秋汛或大风年份有明显优势
  • 市场与收储:
    • 收获后连续阴雨+烘干产能不足易导致霉变率上升、价格折扣与物流拥堵

(以上为一般性规律,具体到本季度需以实际数据验证与量化)


5. 建议措施(可立即执行 + 数据驱动中期优化)

  • 即期(收获与交割季)
    • 倒伏地块优先收获,缩短田间滞留时长;加大流动烘干设备调度,避免高水分长时间堆放
    • 对高风险区执行“快检+分仓”策略,关注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限量;雨后及时翻晒或低温烘干
    • 收割机作业窗口优化:结合风场与土壤承载力,避开泥泞期减少损耗
  • 短中期(下一季准备)
    • 优化品种与密度:对易风害地块选耐倒伏品种;对易旱区适度降密并配合控释氮
    • 播期与田管:根据多年GDD分布优化播期;关键节点(拔节、吐丝、灌浆)施肥与水分精准化
    • 数字化监测:布设田间微气象与土壤墒情传感器,形成田块级水热数据;与遥感融合做田块处方图
  • 数据与运营
    • 建立县域/田块级数据底座:统一字段与编码(详见下节“数据对接模板”)
    • 引入早期预警阈值:HDD32、土壤墒情<20百分位、连续阴雨≥3天、风力≥8级作为自动报警条件

6. 风险提示与应对

  • 气候极端:局地暴雨或强对流致倒伏、脱水困难与霉变上升;建议投保农险并预布烘干产能
  • 病虫害:草地贪夜蛾、穗腐病在高湿年份风险上升;建议周度监测并采用阈值触发防治
  • 市场波动:收获期集中上市与水分扣价波动;建议分批销售与期现结合
  • 数据风险:站点缺测、遥感云多、行政边界口径差异;采用多源交叉验证与不确定性披露

数据对接模板(推荐字段)

  • 空间与时间
    • 行政区划码(县/乡/田块ID)、经纬度或矢量边界
    • 日期(日尺度),或周/旬汇总
  • 产量与面积
    • 面积(亩/公顷)、单产(kg/亩)、总产(吨)、品种
  • 管理信息
    • 播期、收期、密度、施肥(N-P-K量)、灌溉方式与次数
  • 气象(站点或格点)
    • 降水(mm)、Tmax/Tmin/Mean、风速、相对湿度、辐射、VPD、GDD、HDD32
  • 遥感
    • NDVI/EVI/LAI(时间序列)、云量、季节积分、峰值与峰现时相
  • 风险与质量
    • 倒伏面积占比、病虫害发生级别、含水率、霉变率/毒素检测
  • 市场与设施
    • 收获进度(%)、烘干能力(吨/日)、到厂水分扣价规则

文件格式:CSV/Parquet;坐标系:WGS84;时间:ISO 8601;缺失值:NA;单位严格标注。


质量审核计划(接入数据后执行)

  • 完整性与一致性:缺失率、重复率、单位统一、空间拓扑检查
  • 统计稳健性:分位数与箱线图识别异常;与基线年对比
  • 模型验证:时空交叉验证、残差空间自相关、置信区间披露
  • 可复现性:版本化代码与参数清单、数据字典出具

数据来源与参考(计划使用/建议)

  • 国家统计局与各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年鉴(历史面积与产量)
  • 中国气象局业务数据(站点/格点气象,如可对接)
  • ERA5/ERA5-Land(ECMWF,再分析数据)
  • CHIRPS(降水时空数据,UC Santa Barbara/FEWS NET)
  • SMAP/GLDAS(土壤墒情/陆面数据)
  • MODIS、Sentinel-2(NASA/ESA,NDVI/LAI遥感产品)

下一步所需您确认/提供

  1. 窗口期:是否采用2025-08-01至2025-10-31?如需改为自然季度(Q3:7–9月)或“最近90天”,请明确起止日期
  2. 区域边界:是否以“京津冀晋蒙”全域为准?是否需要重点县名单
  3. 数据接入:是否可提供县级历史产量与面积、站点气象或第三方格点数据、遥感产品访问授权;如仅提供部分数据,我们将以公开数据补全并做权重披露
  4. 输出频率:一次性报告或周/旬度滚动更新

收到数据后,我们将生成含量化指标、地图与图表的最终版报告,并附模型性能与不确定性评估。

西北地区大豆(近三年)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报告

1. 执行摘要

  • 目的:基于“作物类型:大豆;区域范围:西北地区(含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时间周期:近三年(以2022–2024为界)”的要求,构建一套可复用的数据分析流程,完成数据清洗、趋势识别、模式分析与建议输出,为区域大豆生产与管理提供数据驱动的支持。
  • 主要发现(基于公开资料与行业监测的定性结论,待用户原始数据补充后量化验证):
    • 播种面积:近三年全国层面呈扩种导向,西北扩种力度不及东北主产区,但在新疆等具备灌溉与机械化优势的区域呈稳中有增态势。
    • 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在灌溉条件较好的绿洲农业区(新疆部分地州)波动较小;干旱、盐碱和热胁迫对甘肃河西、青海部分高海拔地带的年际波动影响更显著。
    • 气象驱动:开花结荚期(7–8月)温度≥30℃的高温日数及同期降水偏少与单产负相关;精准灌溉可显著缓冲气象不利因子。
    • 经济性:种植效益受国内外价格波动、投入成本(种子、灌溉、肥料)与产量稳定性共同影响,稳定单产与降低用水/用肥强度是提高净收益的核心路径。
  • 结论与建议概览:
    • 以分区(省域/地州)为单元,实施“品种-栽培-灌溉”一体化优化;
    • 建立遥感+气象+田间监测的多源数据融合管线,开展田块级产量预报;
    • 将高温与干旱双重预警阈值纳入田管计划,提前调整播期与灌溉策略。

注:本报告不虚构数据;定量结果需基于用户提供的原始数据或指定的权威统计数据来源补充后生成。

2. 数据概况

  • 范围与对象:
    • 区域: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
    • 作物:大豆
    • 时间:近三年(建议锁定2022–2024农业年度,或以可得数据为准)
  • 拟采用与推荐数据来源(待用户确认/授权):
    • 统计与农业面板数据:
      • 国家统计局(NBS)及各省统计年鉴: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等
      • 农业农村部与各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产量与种植结构信息
      • 全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收益资料(用于效益测算)
    • 气象与遥感数据:
      • 中国气象局(CMA):逐日温度、降水、极端天气指标
      • NASA MODIS NDVI/EVI(植被生长状况);SMAP(土壤湿度);GPM(降水)
      • 灌溉区矢量、土壤质地/盐渍化分布(省级自然资源厅/科研文献)
    • 市场与价格:
      • 国家/省级价格监测平台,行业资讯(用于收益与风险分析)
  • 数据质量与现状:
    • 用户尚未提供原始数据;本报告列出方法框架与定性洞察,量化图表与指标在数据接入后生成。
    • 预期问题:省级统计口径差异、遥感云覆盖与时序缺口、田块边界不一致。
  • 数据质量保障策略:
    • 口径统一:单位(亩/公顷/吨)统一换算;时间对齐(农业年度)
    • 缺失值处理:分层(省/地州/田块)插补与保守估计;气象时序用相邻站点空间插值
    • 异常值识别:单产分布箱线检验与历史范围约束;遥感NDVI噪声平滑(Savitzky–Golay)

数据引用(示例):

  • 国家统计局(NBS)年度农业统计公报与各省统计年鉴
  • 中国气象局(CMA)地面与格点气象数据
  • NASA MODIS/SMAP/GPM公开数据集
  • 农业农村部公开通报与成本收益资料

3. 统计分析

说明:以下为在数据接入后的标准化分析流程与输出内容结构,现阶段附定性结果与图表说明占位。待数据落库后生成可视化与量化指标。

  • 指标体系与计算口径:
    • 核心生产指标:播种面积(ha)、总产量(t)、单产(t/ha)
    • 稳定性:年际变异系数(CV%)、省际差异(IQR)、趋势斜率(年增长率)
    • 气象胁迫:高温日数(Tmax≥30℃,7–8月)、降水距平、土壤湿度分位数
    • 生长季:NDVI峰值时序、积温(≥10℃)、播期/收获期窗口
    • 经济性:单产×价格−成本(净收益),成本分解(种子、农资、灌溉、机收)
  •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方法摘要):
    • 去重与口径统一(省/地州/年份、单位换算)
    • 遥感时序重采样(8/16天合成)、云掩膜与平滑
    • 气象数据空间匹配(最近邻或双线性插值至田块/区域网格)
  • 趋势与模式分析(定性结果):
    • 播种面积:西北整体小幅增长,扩种集中在灌溉与机械化条件好的区域(新疆为主),干旱/高寒区增幅有限。
    • 单产与稳定性:新疆绿洲农业区单产波动较低;甘肃河西走廊与宁夏灌区表现较优于雨养地块;青海高海拔短季适应品种有助稳定。
    • 气象关联:花荚期高温与降水偏少显著压制单产;提前播期与适时灌溉可缓冲;土壤盐渍化区需通过滴灌与有机质提升改善根系环境。
    • 生长季时序:NDVI显示生长峰值多在7月下旬–8月中上旬;冷涼区峰值略后移,热区略前移。
    • 经济性:2022–2024期间国内外大豆价格波动对净收益影响明显,稳定产量与降低水肥成本比单纯扩种更能提升收益。
  • 模型与验证(在数据接入后执行):
    • 时间序列:STL分解(趋势+季节+残差),Mann–Kendall趋势检验
    • 气象-产量响应:分区多元回归/广义加性模型(GAM),交叉验证(留一年验证)
    • 异常检测:季内NDVI异常与产量低值联动(Z-score阈值)
    • 价格-效益:净收益敏感性分析(±10–20%价格/产量/成本情景)
  • 图表(占位与说明,数据接入后生成):
    • 图1:2022–2024各省播种面积趋势折线图
      • 说明:展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的面积变化;来源:NBS/省年鉴
    • 图2:单位面积产量(t/ha)年际变化
      • 说明:对比各省单产与其CV%;来源:NBS/省年鉴
    • 图3:花荚期高温日数与单产偏差散点图
      • 说明:量化高温天数与单产负相关程度;来源:CMA+NBS
    • 图4:NDVI时序曲线(省级均值)
      • 说明:生长峰值时点与幅度;来源:MODIS
    • 图5:净收益情景分析条形图(价格/产量/成本敏感性)
      • 说明:不同情景下的净收益变化;来源:统计与价格监测
    • 图6:灌溉强度与单产关系箱线图
      • 说明:滴灌/漫灌/雨养分组比较;来源:田间与灌溉资料

数据引用需在成图后于图注中标明具体来源与版本。

4. 关键洞察

  • 扩种与灌溉条件紧密相关:灌溉与机械化完备的区域更易形成稳产高效益格局,非灌溉地块扩种的收益不确定性更高。
  • 花荚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窗口:7–8月的高温与水分胁迫是单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精准灌溉与耐热品种匹配可显著提高稳产性。
  • 品种-环境适配度影响年际波动:高海拔与盐碱地需专用耐逆品种与改土措施;热区选择耐高温、抗倒伏品种更重要。
  • “稳单产+降成本”比“单纯扩面积”更有效:优化播期、灌溉与施肥结构,叠加生物固氮与微量元素管理,有助于在价格波动下保持可观净收益。
  • 数据化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遥感+气象+田间融合的产量预报与早预警体系能前置化解天气与市场双重不确定性。

5. 建议措施

  • 分区(省/地州)差异化栽培:
    • 新疆:推广耐热高产、抗盐碱品种;普及滴灌与分阶段灌溉(花荚期优先);加强防风与保墒技术
    • 甘肃(河西)/宁夏灌区:稳定灌溉频次与水肥一体化;行距与密度优化,降低倒伏风险
    • 青海/陕北冷凉区:优先早熟/中熟品种,提前播期至积温适配窗口;防晚霜与缩短群体生育期
  • 田间管理优化:
    • 播期:基于近三年气象分布,设定分省播期窗口与应急后移方案
    • 水分:建立花荚期土壤湿度阈值(如0–20 cm体积含水率下限分位),触发滴灌或补灌
    • 养分:重视接种根瘤菌,控制氮素投入,优化钾与微量元素(B、Mo)以提高结荚与蛋白含量
    • 病虫害:目标防控蚜虫、豆荚螟等,采用监测-阈值-精准用药的集成方案
  • 数据与模型建设:
    • 建立省/地州-田块多源数据库(统计/气象/遥感/作业日志)
    • 产量预报模型:GAM或随机森林分省建模,留一年交叉验证,目标MAPE≤10–15%
    • 预警体系:高温(≥30℃)与降水距平双阈值监控,短信/APP推送田块级建议
  • 经营与风控:
    • 价格与投入敏感性分析常态化,设置种植结构弹性比例(如10–20%机动面积)
    • 订单农业与加工协同,提升售前锁价与品质溢价空间(高油/高蛋白)

6. 风险提示

  • 气象风险:极端高温与干旱、局地强对流天气;建议设定花荚期水分与温度预警阈值并预置灌溉方案
  • 水资源与盐渍化:灌溉水量受限与次生盐渍化增加的可能;加大滴灌与排盐改土投入
  • 市场价格波动:国际供需与汇率变化导致国内价格波动;建议开展锁价与分散销售策略
  • 病虫与品质风险:高温干旱条件下病虫更易爆发,注意田管与采收环节的品质控制
  • 数据风险:统计口径差异与遥感云干扰;需稳定的数据治理与校验流程

——

补充与下一步工作(请求用户提供/确认):

  1. 提供近三年(2022–2024)西北各省(或更细至地州/田块)的原始数据(面积、产量、单产、管理措施、灌溉条件、投入成本、销售价格)。
  2. 授权使用指定公共数据源(NBS/CMA/MODIS/SMAP/GPM)并确认时间粒度与空间范围。
  3. 确认关注重点(例如以新疆为主或覆盖全部省份、是否增加价格与成本分析深度)。
  4. 一旦数据到位,预计3–5个工作日内输出量化图表与指标,并附模型验证与质量审核报告。

示例详情

适用用户

大型农场主与种植经理

对不同品种与地块一键出产量评估与生长曲线,制定当季种植结构与肥水计划,并提前锁定减产风险与应对措施。

农业企业运营与采购负责人

结合区域供给与市场走势,预测收购窗口与价格区间,优化合同与库存策略,降低原料断供与囤货占资。

政府农业部门与政策制定者

评估补贴与项目成效,横向比较区域指标,形成下一周期的资源投放与监管重点报告,提升政策落地效率。

解决的问题

打造一款面向农业全链路决策的“农业数据智能分析师”提示词:用户仅需输入作物、区域与时间,便可一键获得多维分析与可执行建议。核心目标包括:1) 分钟级生成覆盖产量评估、生长节律、市场走势与区域对比的决策级报告;2) 将零散数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关键结论与行动清单,降低试错成本;3) 提供面向种植、采购、销售与政策评估的闭环洞察,帮助把握市场窗口与季节节奏;4) 通过标准化输出与质量校验,保障分析可信、结论可落地;5) 一套提示词适配不同作物/区域/周期,减少重复沟通与人力投入,提升收益与抗风险能力。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作物产量评估与生长曲线,结合区域与时间维度给出可执行结论。
自动识别趋势与异常,及时提示减产风险与关键影响因素,便于提前干预。
跨区域对比同类作物表现,快速找出高产做法与可复制经验,指导种植策略。
根据投入产出测算种植效益,量化不同方案回报与成本,辅助制定预算与计划。
内置可视化报告模板,图表与文字同步生成,一键分享给管理层与合作伙伴。
支持按作物、区域、周期灵活配置分析参数,满足多基地与多季节管理需求。
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市场走势,给出种植结构与销售窗口建议,降低价格波动影响。
对数据质量进行自动体检,修正缺失与异常值,确保结论可靠且易于理解。
提供政策效果评估视角,结合目标指标复盘实施成效,形成改进建议与优先事项。
生成可执行任务清单与时间节点,明确下一步行动与监测指标,落地到日常管理。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91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作物类型 } { 区域范围 } { 时间周期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