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维护性智能评估报告生成器

2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2,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代码维护性评估设计,通过系统化分析代码复杂度、模块化程度、文档完整度等关键维度,生成全面客观的维护性评估报告。采用量化评分与具体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开发团队快速识别代码维护痛点,为代码优化和长期维护提供决策依据。评估过程严格遵循软件质量模型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代码维护性评估报告

总体评分

70/100

详细评估结果

代码复杂度

  • 得分:92/100
  • 分析:
    • 评估范围:当前模块包括 1 个数据类、1 个业务类(含 4 个方法)与 1 个顶层函数。
    • 圈复杂度(McCabe)按函数计算:
      • RiskEngine.init: 1(无分支)
      • RiskEngine.evaluate_order: 5(4 个 if 分支 + 1 基线)
      • RiskEngine._risky_combo: 2(生成式隐式迭代 + 1 基线)
      • RiskEngine._decision: 3(2 个 if 分支 + 1 基线)
      • quick_eval: 1(无分支)
      • 最大圈复杂度:5(evaluate_order)
      • 平均圈复杂度:2.4((1+5+2+3+1)/5)
    • 嵌套深度(ND):各函数最大嵌套深度均为 1(无多层嵌套)
    • 函数长度(LOC,非空非注释):evaluate_order ≈ 21 行(中等)
    • 认知复杂度(近似):evaluate_order ~4(顶层多条规则判断)
    • 结论:分支数量与嵌套控制良好,复杂度总体较低;但 evaluate_order 在同一层面聚合多条规则,认知负担偏高。
  • 建议:
    • 将 evaluate_order 按规则拆分为独立子函数(示例:risk_from_blacklist、risk_from_amount、risk_from_country、risk_from_items、risk_from_attempts),主流程仅负责聚合分数与原因列表,降低认知复杂度。
    • 引入规则注册与迭代执行(列表/字典映射或策略模式),用数据驱动减少显式 if 数量,进一步降低圈复杂度与认知复杂度。
    • 保持每个子规则函数的单一职责和短小(<15 LOC,分支≤2),避免未来规则增长导致复杂度上升。

评分标准(透明化):

  • 最大圈复杂度≤5:不扣分;6-10:每超 1 扣 7 分;>10:额外扣 10 分/点
  • 平均圈复杂度≤3:不扣分;每超 1 扣 10 分
  • 最大嵌套深度≤2:不扣分;每超 1 扣 5 分
  • 最长函数 LOC≤20:每超 1 行扣 1 分(封顶 10 分)
  • 本样本:仅因 evaluate_order ~21 LOC 扣 1 分,综合得分 92

模块化程度

  • 得分:60/100
  • 分析:
    • 模块边界与职责:
      • RiskEngine 将风险评估集中在一个方法 evaluate_order 中,规则内聚性较好,但缺乏进一步解耦(规则未模块化)。
      • _risky_combo 与 _decision 作为辅助方法,具备一定的内部封装。
    • 配置与可扩展性:
      • 黑名单、国家风险、阈值硬编码在 init 中,TODO 提示需改为可配置;当前缺少配置来源与注入机制。
    • 耦合性:
      • quick_eval 内部直接实例化 RiskEngine 并构建 Order,入口与业务引擎耦合,限制复用与测试替换(缺少依赖注入)。
    • 接口设计:
      • evaluate_order 接收 Order,返回 dict(包含 score、action、reasons),语义清晰;但规则集合不可插拔,扩展需要修改核心方法。
    • 结论:整体结构清晰但规则聚合在单点,配置硬编码,入口紧耦合,扩展性与可替换性一般。
  • 建议:
    • 规则解耦与策略化:
      • 建立 IRule 接口(例如:evaluate(order) -> (score_delta, reason)),将各规则独立成类/函数并注册至 RiskEngine,通过迭代执行聚合结果。
      • 允许按环境或业务线动态组合规则(提高可扩展性与可测试性)。
    • 配置外置与依赖注入:
      • 将阈值、黑名单、country_risk 外置至配置(文件/环境变量/参数),通过构造函数注入或配置加载器,减少硬编码耦合。
    • 降低入口耦合:
      • quick_eval 支持传入已有 RiskEngine 或配置对象;入口仅负责校验与转换,具体评估交由引擎。
    • 清晰的模块分层建议:
      • dto(Order)/ rules(单个规则实现)/ engine(聚合器与决策)/ config(配置加载)/ api(入口适配),提升内聚、降低耦合。

评分标准(透明化,四项各 20 分,总 100 分):

  • 模块边界清晰与单一职责:10/20(规则聚合在一个方法,边界未细化)
  • 规则解耦与可插拔性:5/20(无策略或注册机制)
  • 配置外置与依赖注入:5/20(硬编码,存在 TODO)
  • 入口与业务解耦:10/20(quick_eval 紧耦合,但接口简单)
  • 辅助封装(私有方法):15/20(有 _risky_combo、_decision)

文档完整度

  • 得分:58/100
  • 分析:
    • Docstring 覆盖:
      • RiskEngine 类有总体说明与维护提示;evaluate_order、quick_eval 有简短 docstring;私有方法缺少 docstring。
    • 注释质量:
      • 规则处有简要中文注释,便于理解;但缺少参数、返回值说明与示例。
    • 类型标注:
      • 使用了 dataclass 与 typing(Dict、Any、Optional、List),类型标注较好;返回 dict 未定义结构类型(可自定义 TypedDict/Protocol)。
    • 外部文档与使用示例:
      • 有简单 main 演示,但缺少更系统的使用说明、配置说明与规则文档。
    • 结论:基础文档与类型标注良好,但方法级文档不完整、返回结构未明确、规则与配置说明不足。
  • 建议:
    • 完善方法级 docstring(参数、返回、异常、示例):
      • evaluate_order:说明评分规则、阈值含义、返回结构(字段与取值范围)。
      • _risky_combo、_decision:补充目的与输入输出说明。
    • 返回结构类型化:
      • 定义 TypedDict(例如 EvaluationResult)或 dataclass 返回,提升可读性与稳定性。
    • 规则与配置文档:
      • 在类或模块级文档中描述各规则权重、阈值意义、配置来源与变更流程。
    • 使用指南:
      • 增加 quick_eval 入参校验约束(必填字段、类型),并在说明文档中给出多场景示例。

评分标准(透明化):

  • Docstring 覆盖与完整性:30/50(有但不完整)
  • 注释质量:8/15(规则注释简要)
  • 类型标注:13/15(良好,返回未类型化)
  • 外部/使用文档:7/20(有演示但缺少系统说明)
  • 合计:58

综合建议

  • 优先级1(结构与复杂度):将每条规则拆分为独立子函数或策略对象,并由引擎聚合执行;这样既降低认知复杂度,又提升可扩展性与可测试性。
  • 优先级2(配置与耦合):外置阈值、黑名单和国家风险配置,通过构造函数或配置加载器注入;调整 quick_eval 支持传入引擎或配置,减少紧耦合。
  • 优先级3(类型与文档):为评估结果定义稳定的类型(TypedDict/dataclass),补齐方法 docstring 与规则/配置说明;提供多场景使用示例与参数校验规范。
  • 质量目标对齐(ISO/IEC 25010 维护性子特征):
    • 可分析性:规则与配置文档化、返回类型明确;
    • 可修改性:策略化规则与外置配置降低改动范围;
    • 可测试性:规则拆分与依赖注入便于单测与集成测;
    • 可重用性:入口与引擎解耦、类型稳定更利于复用。

综合结论:代码在复杂度控制方面表现良好,但模块化与文档完整性存在明显提升空间。通过规则解耦、配置外置与类型/文档完善,整体维护性预计可提升至 80+。

代码维护性评估报告

总体评分

64/100

详细评估结果

代码复杂度

  • 得分:82/100
  • 分析:
    • 评估方法(透明标准):
      • 圈复杂度按函数统计,计数规则:每个函数基础值1;每出现 if/elif、for/while、try/except、带过滤条件的推导式、三元条件各+1。
      • 最大嵌套深度为分支/异常/循环的最大层级。
      • 复杂度评分公式:S = 100 − min(40, 10×(平均CC−1)) − min(20, 5×(最大CC−5)) − min(20, 5×(最大嵌套深度−2))
    • 实测圈复杂度:
      • load_csv: 2(for)
      • normalize_phone: 2(if)
      • clean_row: 4(if + try/except + if)
      • compute_stats: 4(两个过滤推导式 + 三元条件)
      • run: 2(过滤推导式)
      • 平均CC = (2+2+4+4+2)/5 = 2.8;最大CC = 4;最大嵌套深度 = 1
    • 结果说明:
      • 平均复杂度较低(<3),各函数短小、分支清晰,无深层嵌套。
      • 早返回策略在clean_row中使用得当,降低后续分支复杂度。
      • 使用推导式过滤(compute_stats、run)简洁,但在度量上属于额外的决策点。
  • 建议:
    • 保持现有“纯函数”风格的转换与统计逻辑,避免在同一函数中进一步夹杂I/O或配置读取,防止复杂度扩张。
    • 对复杂度偏高的函数(clean_row、compute_stats)考虑将验证规则与转换规则拆分为小型辅助函数(例如:validate_required、parse_age、validate_phone),使单函数CC接近2。
    • 将魔法数与业务规则显式化:
      • normalize_phone中的“10/11位”与默认区号“+86”提取为常量或配置,减少认知复杂度。
    • 为邮箱校验补齐明确的验证函数(替代TODO),避免将额外分支散落在clean_row中。

模块化程度

  • 得分:74/100
  • 分析:
    • 评估维度与权重(透明标准):
      • 内聚性(30%):单一职责、逻辑聚合度
      • 耦合度(25%):对全局/外部的依赖、函数间耦合强度
      • 分层与关注点分离(25%):I/O、业务逻辑、配置的分离
      • 可配置性/扩展性(10%):规则/常量配置化、可扩展设计
      • 可测试性(10%):纯函数比例、I/O隔离、易于单元测试
    • 现状与评分:
      • 内聚性:26/30
        • 各函数职责相对清晰:load_csv负责I/O读取、clean_row负责单条清洗、compute_stats负责统计、normalize_phone负责格式化、run做编排。
        • clean_row同时承担校验与转换,仍在同一领域概念下,可接受。
      • 耦合度:19/25
        • 使用全局REQUIRED,耦合度不高,但降低了函数的可重用性与可测试参数化(如不同数据集要求)。
        • clean_row依赖normalize_phone、run依赖compute_stats,调用关系简单、可控。
      • 分层与关注点分离:18/25
        • I/O与业务基本分离,但run函数同时负责过滤与输出,属于编排+I/O混合。
        • 配置(区号、必填字段、字段映射)未独立抽象,部分业务规则以常量/魔法数存在。
      • 可配置性/扩展性:4/10
        • "+86"、位数阈值、drop_reason常量均硬编码;REQUIRED虽为常量但未配置驱动。
      • 可测试性:7/10
        • normalize_phone、clean_row、compute_stats属于纯函数,易测。
        • run与load_csv受文件系统影响,建议通过注入文件句柄或抽象I/O层提升。
  • 建议:
    • 引入清晰的分层结构(即使在单文件内也可体现):
      • io层:load_csv、save_json(将run中的输出写入独立函数)
      • domain层:clean_row、normalize_phone、email校验器
      • app/编排层:run(仅负责管道编排,不进行业务规则细节)
    • 减少对全局REQUIRED的耦合:
      • 将REQUIRED作为run或clean_row的显式参数,或从配置中加载(使测试可以覆盖不同字段要求)。
    • 配置驱动业务规则:
      • 将默认区号、手机号长度规则、drop_reason枚举、邮箱校验模式等放入配置对象/常量模块,避免散落的“魔法数/字符串”。
    • 提升可测试性:
      • 允许run接收文件路径或文件类对象(TextIO),将I/O操作与数据管道解耦,便于在测试中用StringIO替代。
    • 接口设计:
      • 对clean_row的返回结构进行明确约定(例如:使用统一的“status”字段或结构化类型),避免调用方依赖“是否存在drop_reason”的隐式约定。

文档完整度

  • 得分:22/100
  • 分析:
    • 评估维度与权重(透明标准):
      • 函数/模块docstring覆盖率(50%)
      • 内联注释质量与准确性(20%)
      • 类型标注可读性与覆盖(10%)
      • 使用文档/示例(10%)
      • 异常/错误处理契约说明(10%)
    • 现状与评分:
      • docstring覆盖:0/50
        • 5个函数均缺少docstring。
      • 内联注释:8/20
        • 顶部有简短说明与维护建议,存在TODO,整体不足以支撑长期维护。
      • 类型标注:9/10
        • 函数签名与局部变量均有类型标注,提升理解与工具支持。
      • 使用文档/示例:5/10
        • main中有简单示例调用,但缺少参数化说明与输入/输出格式描述。
      • 异常契约:0/10
        • 文件I/O可能异常(打开、编码、JSON写入),无文档说明;clean_row的返回约定未文档化(何时包含drop_reason)。
  • 建议:
    • 为每个函数补充docstring:
      • 描述功能、参数类型与含义、返回结构(含“drop_reason”语义)、可能抛出的异常或返回错误状态。
    • 在模块级docstring中定义数据契约:
      • 输入CSV字段集合(含REQUIRED)、数据清洗规则(如年龄解析、电话规范、邮箱校验策略)、输出JSON结构与字段含义、统计口径(valid/drop的定义)。
    • 使用文档/README:
      • 说明运行方式、参数含义、示例输入/输出、边界条件处理(空文件、缺失列、异常行)。
    • 将TODO转为具体任务并记录:
      • 邮箱校验规则(正则或库)、国际化电话规范策略说明。
    • 补充错误处理与日志策略说明:
      • 明确I/O失败时行为(退出/重试/记录)、部分行解析失败的处置(统计与日志)。

综合建议

  • 构建以配置驱动的可维护管道:
    • 将REQUIRED、电话规则(国家区号、长度)、邮箱校验正则、drop_reason枚举统一封装为配置对象或常量模块,并在编排层注入。
  • 强化分层与接口契约:
    • 将run限定为编排功能,抽离save_json函数;明确clean_row的返回结构(如使用“status: ok/drop”与“reason”字段的统一约定),避免隐式依赖“是否存在drop_reason”。
  • 提升文档与可测试性:
    • 为所有函数与模块添加docstring,编写README与使用示例;通过注入文件对象或抽象I/O接口,使用单元测试覆盖normalize_phone、clean_row与compute_stats的主要分支。
  • 减少魔法数与隐式规则:
    • 将“10/11位长度判断”“+86”与年龄取值范围等业务决定显式声明并记录在文档与配置中,保证规则可追踪、可调整。
  • 补齐校验与错误处理策略:
    • 完成邮箱校验;明确文件I/O异常与数据异常(类型、缺失、格式)的处理与记录方式,使用日志替代print,保持生产可观测性。

总体来看,该代码在复杂度与基本模块化方面较好,但在文档与配置化上明显不足。若按照上述方向优化,维护成本将大幅下降,扩展性与可测试性也会显著提升。

代码维护性评估报告

总体评分

69/100

详细评估结果

代码复杂度

  • 得分:88/100
  • 分析:
    • 圈复杂度(估算,McCabe):
      • validate: 4(3 个 if,含 1 个短路条件)
      • reducer: 3(switch 3 个分支)
      • submit: 1
      • CustomerForm(渲染逻辑本身无分支): 1
      • 平均 CC ≈ (4+3+1+1)/4 = 2.25,显著低于常见阈值 5;最大 CC = 4,低风险。
    • 最大嵌套深度:1(无深层分支/循环)。
    • 函数长度:均为短小函数,便于阅读与测试。
    • 其他复杂度因素:
      • 逻辑集中在 validate 和 reducer,职责清晰;无异步/副作用复杂度(submit 中仅触发 validate)。
  • 建议:
    • 维持函数的单一职责与短小风格。
    • 将复杂度易增长的校验逻辑独立为模块(例如基于 schema 的校验),以控制单函数复杂度随业务扩张而上升。
    • 为 reducer 的 action type 引入枚举或常量,减少魔法字符串带来的潜在分支扩散与拼写错误风险。

模块化程度

  • 得分:60/100
  • 分析:
    • 模块划分:
      • UI(CustomerForm)、状态管理(useReducer/reducer)、校验(validate)均在同一文件中,关注点未解耦,横切关注(校验)耦合于 UI 层。
    • 内聚性:
      • 文件内的逻辑与表单直接相关,内聚性尚可;但校验逻辑属于领域规则,理应与渲染分离以提高复用与可测试性。
    • 耦合度与接口设计:
      • Action 设计存在类型泄漏与潜在误用风险:{ type: "change"; field: keyof State; value: string } 允许 field 选择 "errors"(keyof State 包含 errors),可被误用修改 errors,破坏状态不变式。
      • validate 直接依赖 State 的具体结构,紧耦合;若状态或字段扩展,需同时改动多处。
      • reset 返回 initial 的同一引用,二次 reset 可能返回与当前 state 相同引用,增加“无变化”被优化导致的潜在重渲染不一致隐患。
  • 建议:
    • 解耦与分层:
      • 提取到独立模块:
        • validation.ts:导出 validateCustomer(form) 与规则常量;或使用 Yup/Zod 等 schema 校验,提升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 useCustomerForm.ts:自定义 Hook 封装 reducer、提交与校验流程,使 UI 组件只负责渲染与交互绑定。
    • 强类型与不变式:
      • 将表单字段与错误键名显式建模:
        • type FormFields = "name" | "email" | "age";
        • type Errors = Partial<Record<FormFields, string>>;
        • 将 Action 中的 field 改为 FormFields,避免修改 errors 的可能性。
      • reset 返回新对象:return { ...initial } 或提供 initialStateFactory(),避免多次 reset 返回同一引用。
    • 接口合理性:
      • 提供 submit 的明确成功/失败路径(例如 reducer 增加 "validated" 状态或校验返回布尔值),使副作用触发条件更加明确,降低耦合与误用。

文档完整度

  • 得分:58/100
  • 分析:
    • 现有文档:
      • 文件头部提供了组件用途与维护建议的块注释,有方向性提示。
      • 存在 TODO 注释(邮箱规则需更严格)。
    • 缺失点:
      • 核心函数缺少文档注释(validate、reducer、submit)及参数/返回值说明。
      • 动作与状态约定未以注释或类型文档形式固定(Action 约束、错误键名契约)。
      • 无外部文档(README/注释块)描述数据流、校验策略与扩展方法;无单元测试示例说明预期行为。
  • 建议:
    • 为关键单元补充 JSDoc:
      • validate(s: State): Errors 的入参/出参、各规则与边界条件(空字符串、非法字符、极值)。
      • reducer(state, action) 的各 action 语义与不变式说明,特别是 reset/validate 的副作用界限。
    • 在项目文档中补充:
      • 表单字段与错误键规范清单;校验策略与可扩展方式(如何新增字段/规则)。
      • 单元测试基线用例(有效/无效邮箱、年龄 0/负数/非数字、极端长度),确保回归可控。
    • 将 TODO 转为可追踪任务(issue/故事),在代码中引用任务编号替代笼统的 TODO。

综合建议

  • 解耦校验与 UI:将 validate 独立成 validation 模块,并为其编写完整单元测试;在组件侧仅消费校验结果,降低耦合与回归风险。
  • 引入自定义 Hook:useCustomerForm 封装 reducer、校验与提交流程;组件只负责输入绑定与渲染,从而提高复用性与可测性。
  • 强化类型与状态不变式:
    • 使用精确的字段联合类型替代 keyof State;定义 Errors 为基于字段的映射类型,避免“任意字符串键”导致潜在错误。
    • reset 返回新对象或使用工厂函数,规避重复 reset 的同引用问题。
  • 规范动作与提交流程:
    • 将副作用提交放入 Hook;在 validate 通过后才触发提交,或在 reducer 中明确“校验通过”状态位以驱动提交流程。
  • 完善文档与测试:
    • 为 validate/reducer/submit 增补 JSDoc;在 README 中说明数据流、字段规范与扩展步骤。
    • 增加单元测试覆盖边界条件与典型用例,作为后续演进的保护网。
  • 可选改进以降低未来复杂度:
    • 提取重复的 input 绑定逻辑(通用 onChange 处理或受控输入子组件)。
    • 将内联样式提取为样式模块或样式系统,减少 UI 风格与逻辑耦合,便于主题与复用。

总体而言,当前代码复杂度低但模块化与文档方面存在改进空间。按照上述解耦与文档化建议推进,整体维护性预计可提升至 80 分以上。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为技术负责人、工程经理与开发团队提供一键式代码维护性体检:在立项评审、版本发布前、重构规划、外包验收和跨团队协作等关键场景下,快速生成清晰易懂的维护性评估报告。报告以“总分+三大维度得分(复杂程度、模块化设计、文档与注释)+优先级改进清单”的形式呈现,帮助团队用统一标准判断代码质量、定位隐性风险、明确改进路径,从而缩短评审时间、降低维护成本、提升交付稳定性,并可作为长期质量基线持续跟踪优化效果。

适用用户

架构师与技术负责人

用评估报告梳理模块依赖与风险,确定重构优先级,设定维护性门槛,制定优化路线图并向管理层汇报。

前后端开发工程师

提交前一键自检,发现复杂度过高与注释不足的热点,按建议逐项修复,减少代码评审返工并提升可读性。

质量工程师/QA

将量化评分纳入质量基线,跟踪迭代维护性变化,定位高风险模块,设计针对性测试与预防缺陷方案。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维护性评估报告,涵盖复杂度、模块化、文档三大维度,快速定位维护风险。
量化评分直观呈现维护水平,0-100分可追踪改进进度,支持阶段性复盘与对比。
自动提炼问题根因与改进清单,给出可执行步骤,帮助团队落地优化而非停留表面。
自定义评估深度与代码类型,灵活适配新项目审查、重构前评估、遗留系统梳理。
透明评分标准基于行业质量模型,避免主观偏差,让评审更客观、更好被团队接受。
结构化报告输出,分维度分析与综合建议并列,便于汇报决策与制定维护路线图。
自动识别常见坏味与设计缺陷,提示耦合过高、注释缺失等问题,缩短排查时间。
支持模块依赖关系梳理与接口合理性检查,帮助优化边界设计,降低跨模块改动成本。
可与代码评审流程轻松衔接,用于提交前自检或迭代复盘,提高开发与测试协同效率。
面向团队协作设计,报告语言易读易传播,促进跨角色共识与持续改进文化。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95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代码样本 } { 评估深度 } { 代码类型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