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园艺装备顾问

1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6,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园艺工作者设计,通过系统分析园艺任务特性和工作环境,精准推荐最适合的工具设备组合。能够综合考虑任务复杂度、作业面积、土壤类型和用户经验水平等多维度因素,提供包含工具选型、操作指南、效率优化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完整解决方案,帮助园艺师提升工作效率30%以上,同时确保作业安全性和工具使用经济性。

推荐工具清单

    1. 手动割草机或电动割草机(可租用)
    • 主要用途:翻新前将草坪降高,便于补播种子接触土壤
    • 优势特点:高度可调、操作简单;电动款维护少、噪音低
    1. 除茅耙(也称疏草耙/割草耙)
    • 主要用途:去除枯草层(thatch),打开土表提高种子入土率
    • 优势特点:经济耐用,适合180㎡的中等面积;新手易上手
    1. 小型电动草坪疏草机/打孔+割缝一体机(可选,预算允许可租用或购入)
    • 主要用途:更高效地疏草、轻度表层松土
    • 优势特点:效率显著提升,出活更均匀;适合体力较弱或想节省时间
    1. 手持播种器(手摇式/电动)
    • 主要用途:均匀撒播草种和颗粒肥
    • 优势特点:校准容易,显著降低播种不均风险
    1. 园艺耙/景观平整耙(或宽幅推板)
    • 主要用途:摊铺薄层有机堆肥进行表土改良与找平
    • 优势特点:简单耐用,替代专业草坪平整耙的经济方案
    1. 轻型草坪压地滚筒(可租用)
    • 主要用途:提高种子与土壤接触,促进发芽整齐
    • 优势特点:短时租用性价比高;避免脚踩不均
    1. 中空式手动打孔器(空心针孔/脚踏式)(可选,重点区域使用)
    • 主要用途:在人流集中、局部板结位打孔改善根系通气
    • 优势特点:成本低,按需用在问题区即可
    1. 软管+摇摆喷头/多功能喷枪(建议配合简易定时器)
    • 主要用途:发芽阶段的高频轻灌,后期深度浇水
    • 优势特点:覆盖面积均匀,便于分区管理
    1. 土壤pH快速测试包(试纸/便携仪)
    • 主要用途:了解酸碱度,决定是否需调整肥料/改良剂
    • 优势特点:廉价、即时判断
    1. 防护用品(手套、防护眼镜、口罩/耳罩)
    • 主要用途:疏草、撒播、使用电动工具时的安全防护
    • 优势特点:符合作业安全规范、减少意外

材料建议(搭配工具使用):

  • 草种:以耐旱耐踩为目标,经济型推荐“高羊茅为主的冷季型混播”(如高羊茅70%+多年生黑麦草30%),沙质土友好。若处于暖季地区,需改用狗牙根/结缕草,并在晚春至初夏土温稳定后播。
  • 有机堆肥(筛过、泥块少):用于0.5–1cm薄层表土改良,提升沙质土的保水与保肥能力
  • 启动肥(Starter肥):低盐、含适量磷的缓释型(遵守当地法规;若禁磷则用有机缓释肥替代)

使用操作指南

  1. 规划与检测
  • 分区标记180㎡草坪(如3×60㎡),便于分段施工与浇水管理
  • 进行pH测试:目标草坪pH约6.0–7.0。偏酸可后续少量施用石灰,偏碱则避免过量石灰
  • 种子选择与用量(冷季型建议):目标播量约30g/㎡(高羊茅20g/㎡+黑麦草10g/㎡)。总量≈5.4kg;若只补疏薄区,25g/㎡即可
  1. 降高修剪(翻新前)
  • 将草高降至3–4cm(不一次性削得过低,避免“剃秃”伤根)
  • 保持刀片锋利,尽量收集碎屑以减少后续清理
  1. 疏草与表层松土
  • 选其一或组合:
    • 手动:用除茅耙沿一个方向拉耙,再交叉方向重复;耙起的枯草层全部清走
    • 电动疏草机:刀深设浅–中档,避免切伤根,均匀慢走
  • 重点板结区(如出入口通行处)用中空打孔器打孔:孔深8–10cm,孔距7–10cm;若土过干,前一晚轻浇水便于打孔
  1. 表土改良与找平
  • 铺0.5–1cm薄层筛过有机堆肥(沙质土建议至少0.5cm),用园艺耙均匀拉平;低洼处适当加料并找平
  • 目标是“看得见土”,不要把旧草完全埋没
  1. 播种与轻覆土
  • 播种器校准:先在硬地试撒,确认每㎡出料
  • 播种分两次、交叉方向,避免条带状稀疏
  • 轻耙或用耙背推一遍,使种子入土3–5mm;不建议厚覆,以免窒息
  • 用轻型滚筒压实一遍(无滚筒可穿平底鞋轻踏全场,别把种子推成堆)
  1. 施用启动肥(遵循标签)
  • 若允许含磷Starter肥:按说明低量施用;禁磷地区改用有机缓释型(如8-4-4),避免烧苗
  • 施肥后立即轻浇水
  1. 浇水与养护
  • 发芽期(第0–14天):保持表层持续湿润,每天3–4次短时喷洒;每次约2–4L/㎡,以不积水为准
  • 成苗期(第15–30天):改为每天1次较深浇水,8–10L/㎡,促进根系下扎;视气温与风力适当增减
  • 稳定期(第30–45天):改为每周2–3次深浇,10–12L/㎡;清晨为最佳
  • 初次修剪:幼苗长到7–8cm时修剪至5–6cm;遵循“每次不剪超过1/3”的原则,前两次尽量收集碎屑
  • 追肥:出苗4–6周后,补施少量氮(约2–3g纯氮/㎡,按肥料标注折算),避免过量导致徒长
  1. 杂草与病害管理
  • 新播30–45天内避免使用除草剂(尤其封闭型除草剂),以免抑制芽苗
  • 发现杂草以手拔为主;严重时待草坪稳定后再评估选择性除草剂

效率提升方案

  • 用电动疏草机替代手耙:对180㎡效率提升显著,体力消耗低,施工更均匀
  • 分区作业:每区固定流程(修剪→疏草→改良→播种→压实→浇水),避免来回切换工具
  • 预先称量并分装种子:按每区面积准备好,防止过量或不足
  • 使用简易浇水定时器+摇摆喷头:确保发芽期高频轻浇,不漏浇
  • 施工前一天轻浇透土层:便于打孔和疏草,减少扬尘
  • 铺设防尘/收集防水布:快速转运疏草残渣与堆肥,减少来回搬运

安全规范

  • PPE:疏草与撒播时戴手套与防护眼镜;使用电动工具佩戴耳罩;干燥扬尘时配口罩
  • 电器安全:电动设备使用户外防水延长线,避免跨水区;线缆走向远离刀片与滚筒
  • 姿势与负重:耙拉保持背直、用腿发力;搬运堆肥分次少量,避免一次重载
  • 天气与地面:避免在烈日高温或大风环境施工;湿滑地面不推滚筒,防滑倒
  • 化肥管理:按标签剂量使用,播后立即入土或浇水;远离儿童与宠物

预算评估

  • 工具(经济型方案,RMB参考):
    • 除茅耙:120–200
    • 手持播种器:80–150
    • 园艺耙/平整耙或简易推板:80–200
    • 软管+摇摆喷头:140–320(软管80–200 + 喷头60–120)
    • 轻型滚筒租用:40–80/天(购买250–500,建议租)
    • 电动疏草机(可选):购入600–900;或租用80–150/天
    • 中空打孔器(可选):200–400;或租用100–200/天(仅问题区使用)
    • pH测试包:50–120
  • 材料:
    • 草种(冷季型混播总量约5.4kg):180–350(视品牌与纯度)
    • 有机堆肥(约0.9m³,铺0.5cm厚):300–800(散装送货更划算)
    • 启动肥/有机缓释肥:60–150(5–8kg,按标签用量)
  • 合计(不含电动疏草机购买):约1,050–2,000 RMB;如租用电动疏草机与滚筒,增加约120–230 RMB
  • 长期经济性:
    • 沙质土每年春季薄层堆肥0.5–1cm,能显著提升保水与耐旱性,后续浇水与施肥频次下降
    • 采用耐旱的高羊茅为主混播,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均匀播种与压实可减少重播次数

补充说明(草种时机与选择):

  • 若处于冷季草区(北方/春秋凉爽):现在春季翻新与补播合适;推荐高羊茅为主的混播
  • 若处于暖季草区(华南/夏季高温):暖季草(狗牙根/结缕草)宜在晚春至初夏、土温≥18–20℃时播;春季过早播种发芽慢、出苗不整齐
  • 如能告知所在城市与光照状况,可细化草种配比与更精准的播量与时间安排

按以上方案,工具难度低、投入经济,能在沙质土上显著提升补播成活率与后续草坪整体质量。

推荐工具清单

  • 手动旁开式修枝剪(剪切直径≤25mm)
    • 主要用途:快速处理一年生枝、徒长枝、细弱枝
    • 优势特点:切口平整、对活组织损伤小;便携易控,适合高频小剪
  • 加力长柄剪(剪切直径≤40mm,铝合金柄或玻纤柄)
    • 主要用途:中粗枝的“疏剪”(整枝去除)、矫正角度的“短截”
    • 优势特点:省力杠杆设计,减少臂力消耗;中级用户易上手
  • 折叠修枝锯(7–10寸,三面研磨齿)
    • 主要用途:直径≥40mm的粗枝、枯枝、病枝切除
    • 优势特点:便携安全,拉锯效率高,切口整齐;适合冬季干燥木质
  • 手动伸缩杆锯/杆式修枝剪(3–4米伸缩)
    • 主要用途:无需频繁登梯即可处理树冠上部的徒长直立枝
    • 优势特点:提升高位作业效率,降低坠落风险
  • 园艺三脚果园梯(1.8–2.4米,宽脚防滑)
    • 主要用途:稳定登高修剪树冠、顶端结构调整
    • 优势特点:三脚设计在不平地面更稳;适合120㎡小型混合果园
  • 个人防护装备(PPE)
    • 耐磨防割手套、护目镜、防滑鞋,必要时轻便头盔
    • 优势特点:降低滑割、飞屑入眼、跌落等风险
  • 工具维护与辅助
    • 打磨锉/油石与润滑油:保持利刃锋利与顺畅
    • 酒精或季铵盐消毒剂:切换树种或病枝后消毒工具
    • 标记胶带/粉笔:标注去留枝条、规划结构
    • 可拉伸绑带/橡皮树带与软质拉绳:整形时开角、拉枝
    • 防草布/收集帆布:集中落枝,便于清理与病残物处置
  • 可选:小型电动修枝剪(12–16V,带安全锁)
    • 主要用途:高频小枝作业减疲劳
    • 优势特点:提高连贯剪切效率;中级用户可控
    • 备注:避免用于过粗枝;严格按说明操作

使用操作指南

  • 作业前准备

    1. 明确树种与整形目标:
      • 苹果/梨(仁果类):推荐“中央干—分层开心型”,保留主干,分层主枝外扩,树冠通风透光。
      • 桃/李/杏(核果类):推荐“开心形”(开中心),保留3–4个主枝为骨架,中心留空。
    2. 天气与时机:选择休眠期晴朗干燥日,避开雨雪及严寒(持续低于-5°C时不剪)。
    3. 工具检查:全部刀刃打磨、上油;准备消毒剂与PPE。
  • 标记与规划(先看再剪)

    1. 围树一周,从下到上勾画去除对象:枯枝、病枝、重叠交叉枝、向内生长枝、直立徒长枝、密集并生枝、下垂弱枝。
    2. 用标记胶带区分“必剪”和“保留”,确保结构思路清晰。
  • 修剪顺序(四步走)

    1. 先“净化”:
      • 用修枝锯/长柄剪“疏剪”枯病枝和断裂枝,沿枝领(branch collar)外侧下刀,避免“齐平切”。
      • 每切除病枝后,用酒精或季铵盐擦拭刀刃防传染。
    2. 再“通风透光”:
      • 移除向内、交叉、并生且互相摩擦的枝条,优先保留朝外、角度开张的枝。
      • 保持枝条间有“拳头”至“手掌”大小的通风窗口。
    3. 结构整形:
      • 仁果类(中央干):
        • 每层保留3–5个主枝,主枝与主干垂直间距15–30cm,上稀下密。
        • 主枝与主干夹角45–60°为宜;角度过小,用绑带与拉绳开角,先形后剪少剪。
        • 以“疏剪”为主,少做“短截”;对过长枝,可在外向芽上方做轻短截(保留2–4个芽)。
      • 核果类(开心形):
        • 选3–4个方向均匀、角度开张的主枝,中心留空。
        • 控制树高约2.2–2.5米,侧枝外展,顶部过强的直立枝疏除或回缩到侧枝。
    4. 高位与收尾:
      • 使用杆锯处理顶部直立徒长枝,避免“头顶上方”硬拉硬锯,站位侧向、控制落枝方向。
      • 总量控制:单株一次性去除不超过冠幅的25–30%,保留下年结果母枝。
  • 切口细节与伤口处理

    • 疏剪:在枝领外侧下刀,保留枝领,促进愈合。
    • 短截:在外向芽上方5–8mm、与枝条轴线呈约45°斜切,切面背离芽点。
    • 大切口(>3cm)在干燥低温季一般不涂封闭胶;若有病害风险,可用透气型伤口保护剂,薄涂即可。
  • 后续养护

    • 清理落枝:病残物装袋远离花园,不堆肥。健康枝可碎枝覆盖或堆肥。
    • 冬季(或早春)可进行一次矿物油/石硫合剂的休眠期防治喷施(遵循标签与当地规范)。
    • 记录每株修剪量与结构,便于春季抽梢与结果位管理。

效率提升方案

  • 分区与批次作业:将120㎡分成2–3个小区,按“净化—通光—整形—高位—清理”的固定流程循环,提高一致性。
  • 工具佩戴与布置:修枝剪配腰夹,折叠锯随身,长柄剪与杆锯立在作业边;防草布铺在投落区集中收集。
  • 颜色标记法:红色标必剪、黄色待定、绿色保留骨干,减少反复判断。
  • “先拉后剪”:对角度不理想但具备结果潜力的枝条优先用绑带拉枝,降低不必要的疏除。
  • 电动修枝剪用于高频小剪,人工长柄/锯用于中粗枝,避免工具误用导致耗时。
  • 刀刃维护微循环:每完成1–2株,快磨几下并上油,保持锋利降低体力消耗与毛刺切口。

安全规范

  • PPE到位:护目镜防飞屑,防割手套防滑防切割,防滑鞋稳固踏地;高位作业加轻便头盔更稳妥。
  • 梯子使用:三脚梯放置在坚实平面,单人登梯时第二人持梯脚;禁止站在最顶两级;身体始终在梯宽范围内。
  • 杆锯安全:严禁在正上方直接切割,站位侧向并设落枝警戒区;周围2米内不站人。
  • 工具消毒:剪切病枝或跨树种时,刀刃酒精擦拭,降低病害传播。
  • 天气与环境:避免雪后结冰地面作业;远离电线;风力大时暂停高位修剪。
  • 负荷管理:单次不做重度整形,防止树体应激与人员疲劳;每45–60分钟休息5–10分钟。

预算评估

  • 单品参考范围(人民币,标准型预算)
    • 旁开式修枝剪:¥80–200
    • 加力长柄剪:¥150–300
    • 折叠修枝锯:¥80–180
    • 手动伸缩杆锯/杆式修枝剪:¥200–600
    • 三脚果园梯:¥400–1000
    • PPE(手套、护目镜、防滑鞋):¥100–300
    • 打磨锉/油石与润滑油:¥30–100
    • 绑带/拉绳、标记胶带、防草布:¥50–150
    • 可选电动修枝剪:¥400–900
  • 组合总计(不含可选电剪):约¥1,090–2,830
    • 含电动修枝剪:约¥1,490–3,730
  • 长期经济性
    • 锋利工具与合理结构可减少错误剪切与病害,提升来季坐果与通风,降低药剂与补救成本。
    • 通过“先拉后剪”与疏剪为主的策略,减少大伤口与回缩剪带来的次生徒长,降低后续维护工作量。
    • PPE与稳固梯子显著降低事故风险,避免高额医疗与停工损失。

如需,我可以根据您果园的具体树种列表(苹果/梨/桃/李等)进一步细化每一类的整形比例与剪口位置。

推荐工具清单

  • 优先级A(核心灌溉与容器系统)

    • 压力补偿滴灌系统(PC滴头、16 mm主干管+4 mm毛管、端部冲洗阀)
      • 主要用途:为各体积容器提供稳定、均匀的点状供水,适应屋顶压力波动与管线高差。
      • 优势特点:压力补偿滴头在1–3 bar范围流量稳定;点源布局可精准匹配不同盆器;维护简易。
    • 主站组件(Y型过滤器120–150目、减压阀1.5–2.0 bar、总电磁阀、止回防虹吸装置/真空破坏器、流量计)
      • 主要用途:保障水质与系统稳定,符合给水回流防护规范。
      • 优势特点:减少堵塞,保护滴头;防止肥液/污水倒灌;流量监测便于漏水诊断。
    • 智能灌溉控制器(6–12区,支持气象与土壤数据)、分区电磁阀、流量/雨量/温度传感器
      • 主要用途:分区自动控制、按天气与土壤状态动态调整灌溉。
      • 优势特点:远程管理、漏水报警、季节性自动缩放。
    • 轻质、双层、UV稳定容器(长槽+大盆,带溢流孔与盆脚/托盘)
      • 主要用途:降低屋顶荷载,改善根区温度与排水。
      • 优势特点:轻量耐晒;双层与盆脚利于通风与膜面保护。
    • 轻质酸性培养基(椰糠/发酵松树皮/珍珠岩/浮石/泥炭替代物,pH 5.5–6.5,含缓释肥与润湿剂)
      • 主要用途:适应酸性喜好植物,兼顾保水与排水并降低重量。
      • 优势特点:透气、耐盐积累;重量较矿质土显著降低。
    • 水质与土壤监测套件(pH计+校准液、EC/TDS计、土壤湿度传感器或张力计、温湿度记录仪)
      • 主要用途:校准肥水管理与pH稳定。
      • 优势特点:数据化调优,减少过浇与养分浪费。
    • 施肥设备(文丘里施肥器或小型计量泵+密闭肥液桶)
      • 主要用途:精准液肥/酸调剂注入,减少手工施肥。
      • 优势特点:与滴灌联动,提升营养均匀性。
    • 增压泵(若屋顶水压不足)或雨水回用系统(薄型水箱、首道弃流、过滤、加压泵)
      • 主要用途:稳压供水与节水。
      • 优势特点:在低压或节水需求情况下确保滴头工作区间。
  • 优先级B(微喷与保水、抗环境增强)

    • 可调微喷头/微喷杆(用于长槽密植草本与地被)
      • 主要用途:面状覆盖供水。
      • 优势特点:快速成活期与高密度种植更高效。
    • 自保水容器或毛细渗灌垫(用于小盆组团)
      • 主要用途:降低蒸发与人员维护频次。
      • 优势特点:供水稳定,容器移动便捷。
    • 覆盖物与遮阴/防风设施(松树皮覆盖、30–50%遮阳网、低透风挡网、捆扎钢丝绳)
      • 主要用途:降低蒸散与风害。
      • 优势特点:显著减少灌溉频次与倾倒风险。
    • 管路固定与标识(紫外稳定卡扣、区段标签)
      • 主要用途:整洁、检修便捷。
      • 优势特点:降低踩踏损伤与误操作。
  • 优先级C(维护与安全配套)

    • 清洗工具与安全化学品存储(柠檬酸/磷酸用于除垢、密闭防渗储存)
      • 主要用途:季末管路除垢与滴头维护。
    • 防滑地垫、检修走道、屋顶安全绳/栏杆
      • 主要用途:保障操作安全。
    • 漏水接盘与溢流导流管(远离防水层搭接)
      • 主要用途:防止渗漏与膜面水淤。

使用操作指南

  • 规划与分区

    • 盘点容器体积并分档:小盆≤10 L、中盆11–30 L、大盆>30 L;长槽按长度与植物密度分段。
    • 依需水与朝向分区(建议4–6区):果蔬高需水区、草花速生区、灌木/果树区、耐旱地被区、成活缓苗区、苗圃与扦插区。
    • 测试水源:用压力表与流量桶测定静压与供水流量;若动态压力<1.5 bar,选增压泵。
  • 主站安装(靠近水源且便于检修)

    • 顺序:止回防虹吸装置→过滤器→减压阀→总电磁阀→流量计→分区歧管。
    • 连接至16 mm主干管,沿平台边缘或护栏内侧固定,每6–8 m设端部冲洗阀。
  • 滴灌布局

    • 滴头选型:压力补偿滴头2 L/h与4 L/h为主。
    • 滴头数量建议:
      • ≤10 L:1–2个2 L/h
      • 11–30 L:2–3个2 L/h或2个4 L/h
      • 30 L:3–4个4 L/h

      • 长槽:每30–40 cm布置一个2 L/h,或用带状PC滴灌管(行距20–30 cm)
    • 布置要点:环形均匀围根区,距盆壁≥3 cm;毛管尽量短,避开直晒与踩踏。
    • 代表性容器内放置土壤湿度传感器:距表层5–10 cm、离壁≥5 cm。
  • 微喷与保水

    • 成活期或密植槽用可调微喷,喷幅覆盖但避免喷溅墙面与步道。
    • 小盆集中于毛细渗灌垫上,保持垫面湿润但无明水。
  • 控制器与程序

    • 建立分区与流量基线;启用气象数据与雨量/流量报警。
    • 初始浇水建议(夏季晴天参考,后续按传感器与观察微调):
      • 小盆(1×2 L/h):15–20 min/次,1–2次/日
      • 中盆(2×2 L/h):20–30 min/次,1–2次/日
      • 大盆(3×4 L/h):25–35 min/次,1次/日
      • 长槽(每30–40 cm 2 L/h):20–30 min/次,1–2次/日
    • 启用分区错峰:相邻区错开开关,避免瞬时流量超限。
  • 施肥与pH管理

    • 培养基目标pH 5.5–6.5;定期用pH计与EC计检测渗出液。
    • 液肥用母液桶+文丘里/计量泵注入,低浓度高频率;每月进行一次清水长时冲洗,减盐。
    • 若pH升高,少量酸性调节剂随水注入;若过酸,可加入少量石灰/白云石调节在装盆阶段完成。
  • 调试与验收

    • 初次运行逐区冲洗,检查端部出水清澈。
    • 记录各区压力(1.2–2.0 bar为宜)与实测流量,校核设计。
    • 一周内依据传感器与叶片状态微调时长与频次。
  • 维护周期

    • 每周:巡查漏水、堵塞、风损固定;擦拭过滤器外壳,查看流量报警。
    • 每月:清洗过滤芯;随机抽检滴头出流;检查施肥装置与管路密封。
    • 季末:柠檬酸/磷酸低浓度循环除垢(按产品说明);冬季前排空暴露管线与泵体,防冻。

效率提升方案

  • 水分管理优化
    • 建立“水分分区”(Hydrozone),相近需水植物归区,减少过浇。
    • 覆盖物厚度3–5 cm,配合30–50%遮阳网于盛夏中午时段降温,蒸散显著下降。
    • 夜间或清晨灌溉为主,减少蒸发与叶面病害风险。
    • 关键容器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按阈值联动,避免多余浇水。
  • 设备与布局
    • 用压力补偿滴头与减压阀保证均匀度,减少因高差导致的流量偏差。
    • 容器成组摆放,缩短毛管长度与检修路径;主干管走直线、减少三通。
    • 对小盆大量组合使用自保水容器或渗灌垫,维护从逐盆改为整片。
  • 施肥与水源
    • 小剂量高频率施肥(滴灌随水),提升吸收效率并减少盆底渗漏。
    • 雨水回用与首道弃流,利用天气数据提前灌溉削减雨前供水。
  • 风与热管理
    • 防风网+捆扎固定,降低倒盆与蒸散。
    • 选择浅色容器、双层结构与盆脚抬高,降低根区温度峰值。

安全规范

  • 结构荷载与防水
    • 任何新增储水设备或大盆在放置前与物业/结构工程师核算承载(湿土与水重量远高于干重)。
    • 在防水膜上使用盆脚/支撑垫与防根布,避免硬点压伤与穿刺;溢流与排水导向既有地漏,禁止直接排向膜搭接。
  • 水路与电气
    • 主站必须有合规的防回流装置(止回阀/真空破坏器),严禁将肥液回流至自来水系统。
    • 所有泵与控制器接入带漏电保护(GFCI)的户外等级插座,电缆走线防水、防晒与防绊倒。
  • 化学品与清洗
    • 酸与肥液按说明书佩戴护目镜与耐化手套;配制在通风区,专用、带盖容器存放。
    • 管路酸洗严格控制浓度与时间,结束后充分清水冲洗。
  • 作业与天气
    • 屋顶边缘作业佩戴安全带或在护栏内进行;地面铺防滑垫,避免湿滑摔倒。
    • 高温时段(>35°C)与强风(≥6级)暂停高处检修与搬运。
  • 火源与器具
    • 禁止在管路与膜面附近使用明火或高温工具;切管使用冷切工具并收集碎屑。

预算评估

  • 核心灌溉系统(主干管、滴头、毛管、端部件):约人民币2,000–6,000

  • 主站组件(过滤器、减压、止回、防虹吸、总电磁阀、流量计):约1,200–3,500

  • 智能控制器与传感器(6–12区+流量/雨量/土壤湿度):约1,500–5,000

  • 增压泵或雨水回用(薄型水箱300–1,000 L、首道弃流、泵):约3,000–10,000(按容量变化)

  • 容器与基质(轻质盆器、培养基、覆盖物):约3,000–12,000(随数量/尺寸变化)

  • 微喷/渗灌垫与固定/标识:约800–3,000

  • 施肥设备(文丘里或小型计量泵+桶):约600–3,000

  • 安全与检修配套(防滑垫、栏杆/安全绳、漏水盘):约800–3,000

  • 合计(60㎡屋顶平台常规规模):约14,000–45,000人民币,具体随容器数量与是否配置雨水系统而变。

  • 长期经济性

    • 水耗:滴灌+覆盖物+气象联动可显著降低用水,相较手浇通常可节约30–50%的水量(具体随植物与气候而变)。
    • 人工:自动化后每周巡检与维护约1–2小时,较手动逐盆浇水节省大量时间。
    • 植物健康:稳定水肥与较低根区温度峰值,降低换盆与补植成本。
    • 设备寿命:UV稳定管材与滴头常规可使用5–10年;过滤与减压件按年度保养可延长使用年限。

如需,我可根据你的具体植物清单与容器尺寸,进一步细化分区与每区滴头配置、首月灌溉时长表与施肥母液浓度方案。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为家庭与专业园艺从业者快速定制“一套就够”的工具与操作方案,避免盲目采购与低效作业。通过对任务类型、面积、土壤与经验水平的输入,生成优先级明确的工具清单、分步操作指南、效率加速建议、安全检查项与预算评估,帮助用户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工作,在常见场景下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使用成本,最终获得更稳定、更安全的园艺成果。

适用用户

家庭园艺爱好者

快速选购修剪、灌溉与除草设备,生成周末维护计划与安全清单,避免冲动消费,提高庭院整洁度与植物存活率

园艺施工团队主管

针对不同标段与土壤条件生成标准化工具配置与操作流程,统一培训要点,缩短进场准备时间,提升工效与安全合规

植物园维护管理者

按区域面积与群落特性生成分区设备清单与保养周期,优化巡检路线与人员分配,降低设备闲置与突发故障

特征总结

一键分析任务与环境,自动匹配工具组合,减少试错与返工,让新手也能快速开干
按面积、土壤与植物类型分级方案,避免过度购置或性能不足,场景契合更省心
提供分步骤操作指南与实用技巧,覆盖开工到收尾,全流程可复用,提升园艺效果
结合作业频率与时效要求,给出效率优化与替代方案,缩短工时,提高产出密度
预算友好选型,按价格梯度列出高性价比与替代品,兼顾一次投入与长期维护成本
内置安全规范与风险预警,标注常见误操作与防护要点,降低受伤与设备损坏概率
根据经验水平自适应推荐,避免过度复杂工具,帮助新人进阶,老手快速迭代
输出可复制的工具清单与备品表,注明用途与优势,便于采购、仓储与团队协作
提供维护保养与寿命评估建议,制定更换周期与保养清单,减少停机与故障率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19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任务类型 } { 花园面积 } { 土壤类型 } { 经验水平 } { 预算范围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