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急响应指导专家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Sep 23, 2025更新

本提示词模板专为突发应急场景设计,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具体突发事件类型,提供专业、系统化的应急响应指导方案。模板采用分步推理机制,首先分析事件特征和风险等级,然后评估用户当前处境和环境条件,接着制定详细的应急行动步骤,最后提供后续注意事项和资源对接建议。该模板具备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可适用于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多种突发事件,输出内容结构清晰、操作性强,确保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准确有效的行动指导。

示例1

## 突发事件应急指导方案

### 一、事件风险评估
- 事件类型:地震(余震持续)
- 危险等级:中
- 主要风险点:
  - 余震引发室内坠落物、玻璃破裂、家具倾倒伤人
  - 高层楼梯拥挤导致跌倒、踩踏
  - 次生灾害风险:燃气泄漏、火灾、管线破裂造成停水停电
  - 电梯故障或被困风险
  - 老人、儿童行动不便与紧张导致反应迟缓

### 二、当前处境分析
- 环境条件评估:室内,高层住宅8层;水电正常;楼梯拥挤;电梯应禁止使用
- 个人状况分析:家中有老人和儿童,需优先考虑头部保护、慢性病用药与照护;应急装备情况未知,建议尽快准备基础避险与急救物资
- 即时风险提示:余震期间不要进入拥挤楼梯或乘坐电梯;优先就地避险,远离窗户与高大不稳家具

### 三、应急行动步骤
1. 第一时间行动(0-2分钟)
   - 步骤1:就地避险——“趴下、掩护、抓稳”。迅速躲到结实桌子下或内墙角,远离窗户、阳台、外墙、吊灯和大型柜体。
   - 步骤2:保护头颈和要害。给老人、儿童用安全帽/厚外套/枕头护头,穿上硬底鞋防碎玻璃割伤。
   - 步骤3:不使用电梯、不奔跑下楼。正在使用的明火可在易触及且安全的情况下关闭;剧烈摇晃时不强行起身操作。
   - 步骤4:摇晃减弱后,简短互查家人状态,保持冷静口令(如“停—稳—看—做”)。

2. 中期应对措施(2-30分钟)
   - 步骤1:安全检查与处置
     - 人员:是否有出血、骨折、昏迷;先止血、固定、安抚。
     - 环境:是否闻到燃气味或听到漏气声;是否出现明显墙体裂缝、门窗严重变形、强烈渗漏、火情。
     - 处置:发现燃气疑似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禁止使用电器开关或明火;必要时撤离到室外并报警。
   - 步骤2:防护与物资准备
     - 穿硬底鞋、戴头部保护;打包应急包(手电/头灯、充电宝、急救包、饮水、即食食品、老人常用药、儿童用品、重要证件);在安全条件下关闭燃气阀与非必要电源。
   - 步骤3:撤离或就地避难决策
     - 就地避难(优先):建筑无明显结构损伤,水电正常,无燃气/火情,且楼梯拥挤、无法安全下撤。
     - 撤离条件:出现结构疑似受损(明显裂缝伴异响、门窗严重变形)、燃气泄漏难控、火情、水管爆裂、或物业/政府明确要求撤离。
   - 步骤4:有序撤离指引(若需撤离)
     - 选择封闭防烟楼梯;避开最拥挤时段,听从物业或消防指引。
     - 单列靠右、扶栏慢行,成人一前一后照看老人与儿童;不返回取物,仅携带应急包。
   - 步骤5:就地避难布置(暂不撤离时)
     - 选择远离窗户的内侧房间为临时避难点,清理通道、远离高大不稳家具。
     - 备好水、食物、手电/收音机;给手机充电,关闭非必要耗电;保持鞋、应急包随手可取。
   - 步骤6:家庭联络计划建立
     - 指定外地联系人为信息中枢(如亲友A),约定以短信/即时消息为主,每30-60分钟报平安。
     - 设定两处集合点:小区内安全集合位置(如地面大厅/物业指定避难点)与小区外的开阔地(公园/学校操场)。
     - 统一状态码:1安全、2受伤需医、3被困+房号、4撤离中、5已到集合点。
     - 为老人和儿童准备信息卡(姓名、病史/用药、紧急联系人),随身佩戴。

3. 后续安全措施(30分钟以后)
   - 步骤1:持续获取权威信息。关注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物业广播、中国地震台网发布;不信谣不传谣。
   - 步骤2:水电与生活保障。在安全前提下装满可用容器备用水;冰箱减少开门;手机省电模式。
   - 步骤3:社区互助。与邻居建立简短联络,优先关注独居老人或有特殊需求家庭。
   - 步骤4:再次撤离或外出时防护。穿长袖长裤、硬底鞋,戴口罩与手套,远离外墙和玻璃坠落区。
   - 步骤5:记录与报修。拍照记录房屋受损、漏水等,用于物业报修与保险;非紧急不占用急救热线。

### 四、重要注意事项
- 安全警示:
  - 余震未止时避免进入拥挤楼梯或乘坐电梯,防止踩踏与被困。
  - 出现燃气异味或泄漏声:关阀、通风、禁止使用电器开关和明火;必要时撤离并在室外报警。
  - 远离窗户、阳台、外墙;保持脚上有鞋,防碎玻璃与尖锐物伤害。
  - 儿童不离视线,老人行走慢且需前后护送;优先头部保护。
- 资源信息:
  - 紧急电话:119消防、120医疗急救、110报警;燃气报修热线、供电客服、物业/居委会电话。
  - 官方信息渠道:中国地震台网(网站/微博)、当地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网站、广播电视台、国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APP。
  - 防灾避难场所:关注社区/政府公布的就近防灾避难点(公园、学校操场等开阔地)。
- 后续观察:
  - 监测余震强度与频率、建筑新出现的裂缝或异响、门窗变形、渗漏与异味。
  - 关注家人身心状态(头晕、胸闷、焦虑、儿童惊恐);安排休息与安抚,必要时求助专业人员。

附:家庭应急物资清单(建议满足至少72小时)
- 饮水:每人每日不少于3升(含老人、儿童),额外储备婴儿用水(如需)。
- 食物:即食高能量食品(压缩饼干、能量棒、坚果、罐头)、婴儿配方奶粉/辅食(如需)、手动开罐器。
- 照明与通讯:手电/头灯(每人1个)、备用电池、充电宝与数据线、收音机(电池/手摇)。
- 急救与药品:急救包(止血敷料、绷带、纱布、消毒液)、常用药(止痛、退烧、肠胃药)、慢性病药(降压、降糖、心脏药等)至少7天量、体温计。
- 防护与保暖:安全帽或护头用品、厚外套/毯子、雨衣、工作手套、口罩。
- 工具与安全:多功能工具、哨子、胶带、绳/扎带、燃气阀门扳手、家用灭火器(有效期内)。
- 卫生:湿巾、纸巾、垃圾袋、应急厕所袋/猫砂、消毒用品、女性卫生用品。
- 重要资料与资金:身份证/社保卡复印件、联系方式清单、少量现金(小额)。
- 特殊人群用品:老人助行器配件/眼镜/助听器备用电池;儿童尿不湿、安抚玩具;宠物粮食与牵引(如有)。
- 家庭备用:简易水容器、保温杯、床边应急包与硬底鞋、钥匙与门卡随手位。

如需,我可以根据家庭人口结构(成人/老人/儿童数量)为你精确计算物资数量,并优化撤离与集合点设置。请告知所在城市与小区管理情况,以便提供更准确的避难场所与联络建议。

示例2

## 突发事件应急指导方案

### 一、事件风险评估
- 事件类型:办公楼内部火灾(3层起火,烟雾浓)
- 危险等级:高
- 主要风险点:
  - 烟气上升导致4-5层迅速被烟雾充满,窒息与中毒风险高
  - 东侧楼梯受阻,单一可用疏散通道可能拥挤或受烟气侵扰
  - 电梯井、管井、吊顶夹层可能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烟气蔓延
  - 恐慌踩踏、逆行取物、误入受阻通道导致伤亡
  - 盲目破窗可能引发回燃、加剧供氧

### 二、当前处境分析
- 环境条件评估:5层办公楼,3层起火,4-5层人员分散;东侧楼梯已受阻,西侧楼梯疑似可用(需现场确认)。电梯禁止使用。
- 个人状况分析:普通办公人员为主,可能缺乏逃生面罩;可临时使用湿毛巾/衣物遮挡口鼻;有对讲机/广播系统更佳。
- 即时风险提示:
  - 4-5层人员经常会因“往下经过起火层”而犹豫。若西侧为封闭防烟楼梯间且无明显烟气,可安全快速通过,不要在3层停留或开门。
  - 若唯一通道出现明显热浪/浓烟回灌,立刻改为就地避险并等待消防救援。

### 三、应急行动步骤
1. 第一时间行动(0-2分钟)
   - 步骤1:立即拉响火警(如自动未触发,手动按下最近的火灾报警按钮),同时拨打119报告:地址、楼层、起火位置(3层)、东侧楼梯受阻、人员主要在4-5层、可用通道(西侧疑似畅通)、是否有被困人员与特殊人群。
   - 步骤2:通过楼宇广播/工作群下达统一口令:
     - “东侧楼梯禁止使用!4-5层人员携带手机和证件,快速向西侧防烟楼梯间撤离,低姿靠墙,湿毛巾/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乘坐电梯,不回取物!”
   - 步骤3:关闭通往走廊的办公室门并不反锁(关门能显著阻烟),切断本层非必要电源,停止空调新风系统(物管执行)。
   - 步骤4:安排楼层疏散员快速检查西侧楼梯间状况:用手背轻触门缝感温,少量开启观察烟气与热浪;若安全(无热浪、烟稀薄、气流不向内强灌),立即组织进入楼梯间下行。

2. 中期应对措施(2-30分钟)
   - 步骤1(主方案:西侧楼梯疏散):
     - 5层人员:按近侧→远侧顺序,经5F西端安全出口进入“西侧防烟楼梯间”,保持右侧通行、低姿前进、禁止奔跑拥挤,直达1层室外,不在3层停留或开门查看。
     - 4层人员:待5层人流间隔后再进入楼梯间下行,避免交汇拥堵。
     - 楼梯间内:保持防火门随手关门,保持楼梯间封闭;发现烟气明显增多,迅速加快通行,不要折返至走廊。
   - 步骤2(备用方案:通道受烟/受阻就地避险):
     - 迅速进入临街/有窗的独立办公室或会议室(优先靠外墙、门窗完好、门缝可封堵的房间),关闭房门,湿毛巾/胶带/衣物封堵门缝与通风口。
     - 贴近地面呼吸,远离门缝;用亮色衣物/手机手电在窗边示警;电话/短信告知119与楼内指挥你的位置与人数。
     - 非万不得已不破窗;若室内烟雾明显积聚且救援即将到达窗外,可小幅开启上部窗扇排烟,避免形成强对流。
   - 步骤3(特殊人群与受伤人员):
     - 安排2人一组协助行动不便者,优先疏散;楼梯转角短暂休息位,避免通道停滞。
     - 轻度烟吸入者先至地面新鲜空气处,松解衣扣,小口慢呼吸;重度者移交急救组。
   - 步骤4(地面集结与清点):
     - 1层出口选择上风侧、安全无坠物区域为集合点(建议:西侧停车场A点、备选北广场B点,距楼体≥50米,避开玻璃幕墙坠落半径)。
     - 到达即按部门/团队列队,清点人数,向现场总指挥报告缺失人员姓名与可能位置。

3. 后续安全措施(30分钟以后)
   - 步骤1:任何人不得擅自返楼取物,等待消防部门“允许复归”的正式通知。
   - 步骤2:对吸入烟气人员进行观察:若出现持续咳嗽、胸闷、头晕、嗜睡、嘴唇发紫,尽快拨打120或送医。
   - 步骤3:由物业/单位配合消防开展起火原因初步调查、受损评估、隐患整改;组织复盘与再培训。

### 四、重要注意事项
- 安全警示:
  - 绝对禁止使用电梯。
  - 不得进入已判定受阻/有明火/高温门体的通道;触门有烫感、门缝喷烟即放弃。
  - 通过封闭楼梯间时不要在起火层停留或开启该层防火门。
  - 不逆行寻找同事或取物;将信息交由指挥与消防处理。
  - 儿童/孕妇/伤员优先;全程随手关门形成“隔离带”。
- 资源信息:
  - 火警:119;医疗急救:120;警方:110
  - 现场指挥联络(建议临时指定):总指挥(单位负责人/安保主管)、通讯联络(前台/安保)、楼层疏散员(4F、5F各2-4名)
  - 集合点:A点(西侧停车场,上风侧,距楼体≥50米);B点(北侧广场,上风侧,距楼体≥50米)
- 后续观察:
  - 关注风向变化与坠落物风险,调整集合区域。
  - 统计缺失人员、最后出现位置、联系方式,交消防指挥部。
  - 记录现场关键时间点:报警、开始疏散、楼梯堵点、全部清空、送医情况。

——

疏散路线图(文字版)
- 主通道(优先):西侧防烟楼梯间
  - 5F → 5F西端安全出口 → 西侧防烟楼梯间 → 持续下行至1F → 室外西一号出口 → 集合点A
  - 4F → 4F西端安全出口 → 西侧防烟楼梯间 → 持续下行至1F → 室外西一号出口 → 集合点A
  - 通过3F时:严禁开启3F楼梯间防火门,不在该层停留或探查
- 备用通道(条件具备时使用):
  - 外部疏散楼梯/阳台连通(如有并且无明火烟气),从最近外窗/阳台有序转移至地面
- 就地避险点(通道不可用时):
  - 5F/4F临街独立办公室或会议室(外窗、门缝可封堵、远离起火侧),集合等待救援

关键岗位值守清单与分工(可直接指定并执行)
- 总指挥(1人):统一口令与决策;与消防对接;确定集合点与调整
- 通讯联络(1-2人):拨打119、与物业/消防联络;信息发布与收集
- 4F楼层疏散员(2-4人):确认西侧楼梯可用;分区引导、关门、扫尾检查(含卫生间、会议室、茶水间);报告清空
- 5F楼层疏散员(2-4人):同上
- 楼梯口控制员(2人,西侧1F与4-5F入口各1人):维持单向通行,防止逆行与拥挤;随手关门
- 人员清点登记(2人,集合点):按名单点名,登记缺失人员、位置、电话
- 医疗急救(2人,配简易急救包):处理轻度烟吸入、擦伤、扭伤;严重者呼叫120
- 设备与安全(物业/安保2人):切断空调新风、非必要电源;开启应急照明;引导消防车辆
- 信息记录(1人):记录关键时间节点、问题点,供复盘

简短口令示例(可广播/群发)
- “3层起火,东侧楼梯受阻!4-5层人员立即从西侧防烟楼梯撤离到一层室外西侧集合点。低姿前进,湿毛巾捂口鼻,禁乘电梯,随手关门,不回取物!”
- “楼梯畅通,请保持秩序,靠右通行,勿在3层停留,不要开启3层防火门!”
- “如遇楼梯烟气浓无法通行,就近进入有窗房间,关门封堵等待救援,并通过窗边手机或手电示位!”

如需,我可以基于你们楼层具体平面图,进一步细化到每个区域的最短撤离路径与岗位人选分配表。

示例3

## 突发事件应急指导方案

### 一、事件风险评估
- 事件类型:特大暴雨/城市内涝(校园场景)
- 危险等级:高
- 主要风险点:
  - 低洼区域(宿舍区)和开放区(操场、食堂周边)积水迅速上涨,可能形成暗流
  - 井盖移位、坑洞遮掩导致跌落溺水
  - 漏电风险(配电房、路灯杆、延长线、插座浸水)
  - 雷电、大风碎片坠落风险(旗杆、孤立树木、广告牌)
  - 人群集中撤离易出现拥挤、摔倒、踩踏

### 二、当前处境分析
- 环境条件评估:校内多点积水;操场与食堂已积水;宿舍区地势低洼不宜前往;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相对安全(楼层高)
- 个人状况分析:放学时段学生密集、年龄层次不一;多数无雨具、无防水鞋;部分学生可能已在路上或分散在不同楼栋
- 即时风险提示:任何未知深度积水区域一律禁入;远离配电室、路灯、户外插座及金属设施;避免在空旷区域停留以防雷击

### 三、应急行动步骤
1. 第一时间行动(0-2分钟)
   - 步骤1:立即启动校园暴雨应急预案,设立临时指挥部(校长/值班领导为总指挥,保卫、总务、年级主任为现场协调)。广播发布统一口令:
     - 口令1(集合):全体同学原地就近进楼避雨,靠右静音,听从老师指挥,不得前往操场、食堂和宿舍区。
     - 口令2(安全):远离配电房、路灯杆、金属栏杆与浸水插座。
   - 步骤2:保卫迅速在操场、食堂、通往宿舍区的通道设警戒线与人员封控;总务暂时切断低洼区及已进水区域非必要电源;巡查并标识可能移位的井盖与坑洞。
   - 步骤3:各班班主任就地清点人数(含请假/不在校人员),用纸/电子表实时上报,指定2名学生干部协助维持秩序。

2. 中期应对措施(2-30分钟)
   - 路径原则:就地向上、避低就高、避开操场与食堂、暂不前往低洼宿舍区。
   - 目标点:
     - 优先:各教学楼二层及以上内走廊/教室
     - 备用:图书馆、行政楼二层及以上
   - 队列组织与岗位:
     - 每班按1-2列纵队,矮小在前、高个在后,特殊学生(行动不便/体弱)在队伍中部;人与人保持一臂距离,不拉扯雨伞布。
     - 岗位设置:前导员(老师)1名、殿后员1名、侧向观察员2名(关注积水边缘、井盖、湿滑点)。
     - 牵引方式:条件允许可用安全绳/长布条由老师持两端,学生轻握中段;楼梯段统一“右行扶栏”。
   - 统一口令与手势:
     - 口令3(准备转移):A线路就地向上(二楼以上),靠右、静音、扶栏,跟我走!
     - 口令4(危险停止):停!原地不动,后退三步,靠墙!
     - 口令5(通过狭窄处):单列、慢行、扶栏,不跑不挤!
     - 手势:手掌下压=减速安静;手臂前伸=跟进;交叉成X=停止
   - 撤离路径规划(无校园地图时的通用方案):
     - 主路线:所在楼栋→楼内楼梯→二层及以上安全教室/内走廊(优先垂直避险,避免出楼涉水)
     - 备用路线:若所在楼一层已进水且二层可达,立即“就地向上”;如本楼不安全,再经有雨棚/连廊通向相邻高层建筑,绕开操场和食堂边缘。严禁进入未知深度积水。如确需通过浅表积水(仅限不超过脚踝、地面可见且无电气设施、无明显流动),须由老师先行探路,队伍缓慢通行,随时准备撤回。
   - 雷电与用电防护:
     - 暂停一切户外停留与奔跑;不接触金属栏杆、门窗;不使用被雨淋湿的插座/延长线;关闭受潮电器。
   - 医疗与异常处置:
     - 有跌倒、扭伤、触电、低温发抖者,立即移至干燥处保温,联系校医;重症立刻拨打120,并有老师陪同。
   - 家长通知(统一发布,避免家长进校涉水):
     - 家长短信/微信群模板:
       “尊敬的家长:因突发暴雨,学校已启动应急预案,学生已安全转移至【教学楼/图书馆】二层及以上。请不要驶入校园或涉水接送,保持电话畅通,按班级分批通知时间前往【校门口高地/指定门】接学生,或等待雨势减弱后统一安排放学。学生请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统一带出,切勿私自离队。咨询电话:XXXX-XXXXXXXX。”
     - 校园广播口令(对学生):保持安静,听从老师安排,不给家长打催促电话,等待统一放学指令。

3. 后续安全措施(30分钟以后)
   - 持续观察雨情与积水高度,优先保证“高处集中、分班隔离、有人看护”原则;按楼层发放饮水、简易点心、毛巾或雨披,避免学生饥饿焦虑。
   - 评估校外道路与校门口积水,制定分批放学方案:
     - 方案1(仍积水明显):继续留校避险,建立临时留宿区(高层教室),男女分区,断离危险电源,安排值守巡查。
     - 方案2(可安全接送):按年级/班级分时段、分通道至指定高地出入口交接,老师点名交接给监护人;严禁车辆进入积水路段与校园内部。
   - 事故报告与复盘:记录险情点、人员清单、异常情况与处置时间,后续反馈家长与教育主管部门。

### 四、重要注意事项
- 安全警示:
  - 禁止前往操场、食堂和宿舍区等已知低洼积水区域;禁止靠近配电房、路灯杆、户外插座、电动车充电区等可能带电设施。
  - 禁止涉入未知深度或流速明显的积水;看不清地面时不涉水通过。
  - 楼梯慢行、靠右扶栏、不跑不挤不推拉;发现井盖异常立即绕行并报告。
  - 雷雨期间不在空旷地停留,不打伞奔跑,不接触金属栏杆和窗框。
- 资源信息:
  - 校内联络:总务/保卫/校医值班电话(请学校按实际公布)
  - 城市应急电话:110(报警)、119(消防救援)、120(急救)、122(交通)
  - 当地气象台与应急管理部门官方渠道(关注暴雨、雷电、积水路段预警)
- 后续观察:
  - 动态关注雨势、上游来水和校园排水情况;关键点位(宿舍区、食堂周边、井盖)安排定时复查。
  - 关注学生情绪与低温症状(湿冷、发抖、唇青),及时更换湿衣物、提供保温。
  - 彻底消退后,对被浸区域进行断电、通风、消杀与安全评估,确认无漏电与结构隐患再开放。

补充说明(指挥与口令清单便于现场张贴)
- 集合口令:就地进楼,靠右静音,听指挥!
- 撤离口令:就地向上,二楼以上,扶栏慢行!
- 停止口令:停!原地不动,后退三步,靠墙!
- 危险提示:前方积水危险,立即绕行!
- 家长通知要点:学生已在高处安全区域;请勿进校涉水;按班级分批到指定高地点名接回;保持电话畅通。

如需,我可根据贵校实际楼栋与道路布局,绘制更精确的A/B/C撤离线路与接送点位方案。

适用用户

家庭用户与个人

在地震、火灾、暴雨等突发时,秒获分步行动卡,制定家庭避难与联络计划,准备必需物资清单并安排儿童老人照护。

企业安全管理者

快速生成不同楼层与岗位的疏散路线和值守清单,制作班前安全培训材料与演练脚本,完善应急联络与复盘要点。

学校与培训机构

为课堂与演练场景生成口令、队列与撤离路径,覆盖宿舍、操场、食堂等场所,并输出家校通知与物资准备清单。

物业与社区管理者

针对电梯困人、燃气泄漏、内涝预警等,生成公告话术、楼栋疏散分工与重点人群关怀清单,统一居民行动指引。

户外旅行与营地负责人

根据山地雷暴、河谷暴涨、台风登陆等,快速规划撤离路线与集合点,输出装备检查表与队员安抚沟通话术。

救援志愿者与公益组织

现场研判风险并形成标准化行动卡,协调避难所布置与物资发放流程,提供广播与社媒信息发布口径。

解决的问题

把 AI 变成你的应急指挥官:在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突发时,一次提问即可获得个性化、分阶段的行动清单。核心目标包括:快速识别风险、精准评估所在环境与个人状态、生成可执行的步骤指南、提供后续注意与权威资源连接。适用场景涵盖家庭安全演练、户外出行备防、社区与企业值守、校园应急教育。商业目标:以高感知价值的试用体验驱动付费——免费版覆盖核心指导与基础场景,专业版解锁地区化风险预警、常用场景预案库、家庭成员档案与共享、离线包与打印版、一键复盘与改进建议,帮助用户从“临时应对”升级为“体系化安全管理”。

特征总结

极速识别事件类型与风险等级,秒级生成清晰判断,帮你在黄金几分钟做对第一步。
自动梳理你所在环境与身体状况,给出个性化风险清单与紧迫警示,避免误判与走险。
输出分时段行动步骤,从0-2分钟到30分钟后,一看就能做,关键节点不再慌乱。
针对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多场景,一键切换策略,避免通用建议带来的风险。
智能规划安全逃生与集合路线,结合障碍与风向等因素,优先推荐最安全可达路径。
内置简明急救指导与物资清单,现场即可对止血、包扎、呼救做对动作,减少二次伤害。
自动生成注意事项与后续观察点,并附本地求助电话与避难信息,方便快速对接资源。
贴心提供情绪安抚与沟通话术,帮助安抚儿童、老人与同伴,稳定秩序提升执行力。
支持自定义家庭成员与职场场景参数,生成更贴合的准备清单与演练步骤,提升实战性。
清晰结构化输出,便于截屏分享与团队同步,关键指令一目了然,减少沟通成本。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30 积分
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机制,
确保效果符合预期,再付费购买!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739 tokens
- 2 个可调节参数
{ 突发事件类型 } { 处境描述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
摄影
免费 原价:20 限时
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