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提示词:代码解析

75 浏览
4 试用
0 购买
Sep 1, 2025更新

对代码逻辑进行逐步解释,帮助理解功能与实现。

示例1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经典的**0/1 背包问题**(Knapsack Problem)的求解。具体来说,它使用的是**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 方法,逐步填充一个二维表格 `dp` 来求解问题的最优解。

接下来详细分析代码的逻辑和功能:

---

### **功能描述**
在 0/1 背包问题中,我们有 `n` 件物品,每件物品有一个**重量 `weights[i]`** 和**价值 `values[i]`**。此外,还有一个**背包容量 `capacity`**。目标是:在背包容量不超过 `capacity` 的条件下,选择若干件物品使得**总价值最大化**。

---

### **代码逻辑**

#### **1. 初始化 `dp` 表**
```python
dp = [[0] * (capacity + 1) for _ in range(n + 1)]
```
`dp[i][w]` 表示:**考虑前 `i` 个物品,背包容量为 `w` 时的最大价值**。

- 初始时,`dp` 全设为 0。
  - 如果没有物品可选 (`i=0`),或者背包容量为 0 (`w=0`),则最大价值显然为 0,故边界条件正确。

#### **2. 动态规划构造**
```python
for i in range(1, n + 1):
    for w in range(1, capacity + 1):
```
这里通过循环填充 `dp` 表,遍历每个物品 (`i` 从 1 到 `n`) 和每种可能的容量 (`w` 从 1 到 `capacity`)。

---

#### **3. 状态转移**
```python
if weights[i-1] <= w:
    dp[i][w] = max(dp[i-1][w], values[i-1] + dp[i-1][w-weights[i-1]])
else:
    dp[i][w] = dp[i-1][w]
```

- **对每个物品和容量组合,我们有两种选择**:
  1. **不选第 `i` 个物品**:最大价值与前 `i-1` 件物品的最大价值相同,即 `dp[i-1][w]`。
  2. **选第 `i` 个物品**:前提是当前物品的重量 `weights[i-1]` 不超过当前背包容量 `w`。如果能选,则总价值为当前物品的价值 `values[i-1]` 加上放入剩余容量后的最大价值 `dp[i-1][w-weights[i-1]]`。

- 在这两种选择中,取较大的值更新 `dp[i][w]`。

---

#### **4. 返回最终结果**
```python
return dp[n][capacity]
```
这里返回 `dp[n][capacity]`,即考虑所有 `n` 个物品,容量为 `capacity` 时的最大总价值。

---

### **总结功能**
这段代码的功能是:解决一个**给定物品重量、价值和背包容量的 0/1 背包问题**,返回能够装入背包的物品集合的最大总价值。

#### **时间复杂度**
代码有两层嵌套循环:
- 外部循环:`i` 遍历 1 到 `n`。
- 内部循环:`w` 遍历 1 到 `capacity`。

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 * capacity)`。

#### **空间复杂度**
使用了大小为 `(n+1) * (capacity+1)` 的二维数组 `dp`,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O(n * capacity)`。

---

### **例子分析**

假设有以下输入:
```python
weights = [1, 2, 3]
values = [6, 10, 12]
capacity = 5
```

思路是:
1. 总共有 3 个物品:
   - **物品 1** 重量 1,价值 6。
   - **物品 2** 重量 2,价值 10。
   - **物品 3** 重量 3,价值 12。
2. 背包容量为 5。

执行代码后:
- 最终 `dp` 表如下:
  ```
  dp = [
    [0,  0,  0,  0,  0,  0],  # 初始值,代表没有物品时的最大价值
    [0,  6,  6,  6,  6,  6],  # 考虑物品 1
    [0,  6, 10, 16, 16, 16],  # 考虑物品 1 和 2
    [0,  6, 10, 16, 18, 22],  # 考虑物品 1、2 和 3
  ]
  ```
- 返回值为 `dp[3][5] = 22`,表示最大价值为 22。

最终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为:第 2 件(重量 2)和第 3 件(重量 3)。

示例2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 **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工作日(周一到周五)的数量**。

### 代码逻辑拆解和解释

1. **引入库**:
   ```python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
   使用 Python 的 `datetime` 模块,用于处理日期和时间。

2. **函数定义**:
   ```python
   def calculate_work_days(start_date, end_date):
   ```
   定义了一个函数 `calculate_work_days()`,接受两个参数:
   - `start_date`:开始日期,预期为字符串表示,格式如 `'YYYY-MM-DD'`。
   - `end_date`:结束日期,预期为字符串表示,格式如 `'YYYY-MM-DD'`。

3. **日期格式和字符串转日期对象**:
   ```python
   date_format = '%Y-%m-%d'
   start = datetime.strptime(start_date, date_format)
   end = datetime.strptime(end_date, date_format)
   ```
   - `date_format`:定义日期字符串的格式为 `'YYYY-MM-DD'`。
   - `datetime.strptime(start_date, date_format)`:将用户输入的 `start_date` 转为 `datetime` 对象。
   - `datetime.strptime(end_date, date_format)`:将用户输入的 `end_date` 转为 `datetime` 对象。

4. **计算日期差的天数**:
   ```python
   delta = (end - start).days
   ```
   - `(end - start)`:两个 `datetime` 对象直接相减可以得到 `timedelta` 对象。
   - `.days`:获取时间间隔的天数。

5. **计算工作日数量**:
   ```python
   work_days = sum(1 for i in range(delta) if (start + timedelta(days=i)).weekday() < 5)
   ```
   - `range(delta)`:生成从 `0` 到 `delta - 1` 的数字序列。
   - `start + timedelta(days=i)`:从起始日期开始依次加上 `i` 天。
   - `.weekday()`:`datetime` 对象的 `weekday` 方法返回该日期的星期几,用数字表示(周一是 0,周二是 1,……,周日是 6)。
   - `if (start + timedelta(days=i)).weekday() < 5`:过滤出工作日(即 `weekday` 值小于 5 的天数,周一到周五)。
   - `sum(1 for ...)`:对所有工作日累加计数。

6. **返回结果**:
   ```python
   return work_days
   ```
   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工作日数量。

### 功能说明

这个函数接收两个日期输入(`start_date`, `end_date`),计算在这两个日期之间的工作日天数,不包括周六和周日。其逻辑没有考虑节假日的处理,所以只简单地统计了不包括周六和周日的天数。

### 示例运行

假设你调用函数如下:
```python
calculate_work_days('2023-10-01', '2023-10-10')
```

- `start_date = '2023-10-01'`(2023年10月1日是星期天)。
- `end_date = '2023-10-10'`(2023年10月10日是星期二)。
- 日期间隔 `delta = 9` 天,包括 2023 年 10 月 1 日到 2023 年 10 月 10 日。
- 在这段日期范围内的工作日分别是:10月2日(周一)、10月3日(周二)、10月4日(周三)、10月5日(周四)、10月6日(周五)、10月9日(周一)、10月10日(周二)。共 **7** 个工作日。
- 函数返回:`7`.

### 注意事项

1. **对输入日期的假设**:
   此代码假设输入的日期是有效的,且在 `'YYYY-MM-DD'` 格式下。

2. **节假日计算**:
   这段代码中没有考虑公众节假日的影响。如果想进一步改进,可以在代码中引入节假日库,如 [Holidays](https://pypi.org/project/holidays/) 库。

3. **起始日期包括性**:
   代码统计时包含了起始日期,但不包括结束日期。

总之,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工作日计算功能。

示例3

这段代码实现了**冒泡排序(Bubble Sort)**算法,用于对一个列表 `arr` 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代码逻辑及工作原理**
1. **函数定义与输入**:
   - 定义了一个 `bubble_sort` 函数,接收一个数组(列表)`arr` 作为输入。

2. **外层循环**:
   - 使用 `for i in range(n)` 遍历数组的轮次,其中 `n = len(arr)` 表示数组的长度。
   - 外层循环控制总的排序轮数,每完成一轮循环,就有一个最大的元素被放置到对应有序位置(数组末尾)。
   
3. **内层循环**:
   - 使用 `for j in range(0, n-i-1)` 遍历当前未排序部分的元素。
   - 内层循环是实际比较和交换元素的地方,其范围减少是因为每完成一轮排序后,最后的 `i` 个元素已进入正确位置,不需要再次比较。

4. **比较与交换**:
   - 比较相邻两个元素 `arr[j]` 和 `arr[j+1]`,如果 `arr[j] > arr[j+1]`,即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交换两者位置。
   - `arr[j], arr[j+1] = arr[j+1], arr[j]` 是在 Python 中交换变量值的简便方式。

5. **返回结果**:
   - 当所有轮次的排序完成后,整个数组 `arr` 已经是从小到大排序的状态,最终返回排序后的数组。

---

### **代码执行过程分析**
假设 `arr = [5, 3, 8, 6, 2]`:

1. **第一轮外层循环 (`i = 0`)**:
   - 内层循环将比较并交换相邻的元素:
     ```
     初始值: [5, 3, 8, 6, 2]
     第1次比较和交换: [3, 5, 8, 6, 2]  (5 > 3,交换)
     第2次比较和交换: [3, 5, 8, 6, 2]  (5 <= 8,不交换)
     第3次比较和交换: [3, 5, 6, 8, 2]  (8 > 6,交换)
     第4次比较和交换: [3, 5, 6, 2, 8]  (8 > 2,交换)
     ```
   - 第一轮完成后,最大的元素 `8` 被放置到数组末尾。

2. **第二轮外层循环 (`i = 1`)**:
   - 内层循环将比较并交换剩余未排序的部分 `[3, 5, 6, 2]`:
     ```
     初始值: [3, 5, 6, 2, 8]
     第1次比较和交换: [3, 5, 6, 2, 8]  (3 <= 5,不交换)
     第2次比较和交换: [3, 5, 6, 2, 8]  (5 <= 6,不交换)
     第3次比较和交换: [3, 5, 2, 6, 8]  (6 > 2,交换)
     ```
   - 第二轮完成后,次大的元素 `6` 被放置到倒数第二个位置。

3. **后续轮次**:
   - 第三轮处理 `[3, 5, 2]`,第四轮处理 `[3, 2]`。
   - 经过多轮比较和交换后,最终数组变为有序状态 `[2, 3, 5, 6, 8]`。

---

### **代码功能总结**
这段代码通过冒泡排序算法实现了:
- 对输入数组 `arr`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 排序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的方式完成,每次循环"冒泡"出最大的未排序元素到正确位置。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 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O(n²)** (当输入数组无序时,这种情况下需要两层嵌套循环)。
- 最好情况(数组已经有序时):**O(n)** (只需一轮比较,无需交换)。

冒泡排序是简单易懂的排序算法,但效率较低,通常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适用用户

软件开发者

帮助开发者快速理清遗留代码或第三方代码的逻辑,无需耗费大量时间研究,提升开发效率。

技术老手

助力资深技术人员快速解析团队成员代码,优化代码评审过程,关注关键细节,避免疏漏。

编程学习者

为编程初学者提供清晰的代码解读,帮助快速掌握逻辑实现与写作技巧,加速成长。

产品经理

让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更轻松地理解代码功能,辅助产品需求沟通与开发对接。

测试工程师

精确了解开发者代码意图,为测试方案制定与缺陷排查提供更强的逻辑支撑。

解决的问题

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逻辑与功能,提高技术学习效率并降低代码分析的门槛。

特征总结

逐步解析代码逻辑,帮助快速理解代码实现的核心思路。
深入剖析代码功能,明确其主要用途与作用范围。
快速识别代码中的关键环节,让复杂逻辑变得清晰可见。
轻松应对陌生代码,节省读码时间并提升开发效率。
支持任何编程语言,灵活应用于多技术栈场景。
缩短团队沟通成本,助力高效协作与代码审阅。
适合新手开发者学习,专业指导代码阅读与知识掌握。
挖掘代码潜在问题,为优化与升级提供可靠依据。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免费
请先免费试用,确保满足您的需求。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4 tokens
- 1 个可调节参数
{ 代码内容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
摄影
免费 原价:20 限时
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