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对比分析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Sep 28, 2025更新

对两个数据可视化图表进行专业对比分析。

示例1

以下是针对“两类可视化与对比分析”的完整方案与实现要点。在未提供原始数据前,本文提供设计规范、统计方法与示例代码模板,确保后续可快速复用与复现。

一、分析目标与数据需求
- 目标
  - 折线图:展示2024年3月每日UV与转化率趋势,并与2024年2月对比,识别结构性差异与异常波动。
  - 分布图:展示2024年3月会话时长分布(按渠道分层),并与2024年2月对比,识别分布形态与尾部变化。
- 核心指标定义(请确认)
  - UV(日粒度):去重访客数(按user_id或cookie_id),过滤机器人与内部流量。
  - 转化率CR(日粒度):目标完成数/UV;请确认“目标完成数”定义(下单、提交表单、完成支付等)。
  - 会话时长:单次会话停留时长(秒),按渠道(如Organic、Paid、Social、Direct、Referral等)分层。
- 时间与一致性
  - 时区统一(建议站点主时区);确保2月与3月跟踪口径、采样比例、归因窗口一致。
  - 2024年为闰年,2月有29天。与3月对比时建议对齐“当月日序(1—29)”,并单独标注3月30—31日(避免误判)。
- 数据字段最小集合
  - 明细层:date, user_id/cookie_id, session_id, channel, session_duration_sec, is_conversion。
  - 聚合层:date, channel, uv, sessions, conversions, cr, p50/p90/p95_session_duration, short_session_share(<10s), long_session_share(>300s)。

二、可视化设计规范
1) 折线图:2024年3月每日UV与转化率趋势(对比2024年2月)
- 布局建议(优先)
  - 方案A:上下两张同步折线图(上:UV;下:CR),共用X轴(当月日序1—31)。优点:避免双轴误读,更清晰。
  - 方案B:单图双轴(左UV,右CR),空间受限时使用;需加显著图例与网格,防止读者将两条线的幅度直接对比。
- 编码与样式
  - 颜色:色盲友好搭配(如蓝:3月;灰:2月),线型区分月份(实线3月、虚线2月)。
  - 轴与刻度:UV为整数轴;CR为百分数轴(0–X%);保持一致的Y轴范围以支持跨天对比。
  - 平滑:默认展示原始日数据;可提供3日移动平均作为可开关的参考线,避免过度平滑掩盖短期异常。
  - 置信区间:如采用Bootstrap对日CR估计95%区间,可作为半透明带呈现(可开关)。
  - 辅助要素:周末着色带、节假日或重要投放标记(如有),2月29日特殊标记。
- 对齐策略
  - 主视图对齐日序(1—29)对比2月与3月;3月30—31单独显示,2月对应为空白或虚线断点。

2) 分布图:2024年3月会话时长分布(按渠道分层),对比2024年2月
- 分布重心:会话时长通常重尾,建议对数化或分位呈现。
- 推荐图型(优先顺序)
  - 小倍数分面:每个渠道一格,使用“分裂小提琴图(split violin)”或“双小提琴+箱线”对比3月与2月;辅以中位数与p90标记线。
  - 补充ECDF:每渠道叠加3月与2月的ECDF,用于判断整体偏移与尾部差异(尤其>300s长会话占比差异)。
- 轴与分箱
  - X轴:会话时长建议使用对数刻度(如log10秒),或采用分位刻度;若用直方图,采用对数等距分箱可避免头部长条掩盖尾部。
  - 一致的Y轴范围与分箱策略,确保跨月与跨渠道可比性。
- 指标标签
  - 在每个渠道面板中标注:p50/p90/p95、短会话占比(<10s)与长会话占比(>300s)的3月与2月差值(Δ)。

三、对比分析框架(输出时的解读结构)
- UV与CR趋势
  - 月间水平变化:3月相对2月的UV均值、峰值、波动度(标准差/变异系数);CR均值与中位数变化。
  - 周期性:工作日/周末差异;若观察到稳定的周周期,可标注并在注释中说明。
  - UV-CR关系:计算日粒度UV与CR的相关性(Pearson/Spearman),评估“量变-质变”关系;必要时做滞后相关(UV领先CR 1天)检验营销延迟效应。
- 会话时长分布(分渠道)
  - 形态对比:3月相对2月的分布偏移(中位数变化、p90/p95变化、尾部增减)。
  - 分渠道差异:识别变化最大的渠道(例如短会话占比显著下降、长会话尾部显著增加)。
  - 业务关联:将渠道层分布变化与该渠道CR变化进行对照,识别“停留增加但转化未同步提升”等效率问题。

四、统计检验与量化度量
- 转化率差异(月总体)
  - 两比例检验(z-test):H0: CR_Mar = CR_Feb;输入为两月总转化数与总UV。报告p值、效应量(绝对差与相对差)。
  - 时间序列稳健性:如要避免日内相关,可按“天”为单元做bootstrap均值差异(BCa置信区间)。
- 分布差异(会话时长)
  - 每渠道进行KS检验(3月 vs 2月);报告D统计量与p值。
  - 效应量:Cliff’s delta 或中位数差、p90差(绝对差与相对差)。
- 多重比较控制:如渠道较多,使用Benjamini–Hochberg控制FDR。

五、示例数据处理与代码(模板)
1) SQL(日指标聚合)
- 日UV与转化率
  SELECT
    DATE(event_time AT TIME ZONE 'Asia/Shanghai') AS dt,
    COUNT(DISTINCT user_id) AS uv,
    SUM(CASE WHEN is_conversion = 1 THEN 1 ELSE 0 END) AS conversions,
    SAFE_DIVIDE(SUM(CASE WHEN is_conversion = 1 THEN 1 ELSE 0 END), COUNT(DISTINCT user_id)) AS cr
  FROM analytics.events
  WHERE dt BETWEEN '2024-02-01' AND '2024-03-31'
    AND is_bot = 0 AND is_internal = 0
  GROUP BY dt;

- 会话时长分布(分渠道)
  SELECT
    DATE(session_start_time AT TIME ZONE 'Asia/Shanghai') AS dt,
    channel,
    session_duration_sec
  FROM analytics.sessions
  WHERE dt BETWEEN '2024-02-01' AND '2024-03-31'
    AND is_bot = 0 AND is_internal = 0;

2) Python/Plotly(可交互出图,示例片段)
- 折线图(上下两图)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df = pd.read_csv('daily_uv_cr.csv', parse_dates=['dt'])
  df['month'] = df['dt'].dt.month
  df['dom'] = df['dt'].dt.day
  mar = df[df['dt'].between('2024-03-01','2024-03-31')]
  feb = df[df['dt'].between('2024-02-01','2024-02-29')]
  def overlay_data(metric):
      m = mar[['dom', metric]].assign(month='Mar')
      f = feb[['dom', metric]].assign(month='Feb')
      return pd.concat([m, f], ignore_index=True)
  for metric, ytitle in [('uv','UV'), ('cr','转化率')]:
      od = overlay_data(metric)
      fig = px.line(od, x='dom', y=metric, color='month', line_dash='month')
      fig.update_traces(mode='lines+markers')
      if metric=='cr':
          fig.update_yaxes(tickformat='.1%')
      fig.update_layout(xaxis_title='当月日序', yaxis_title=ytitle)
      fig.show()

- 小提琴+ECDF(按渠道)
  sd = pd.read_csv('session_duration_by_channel.csv', parse_dates=['dt'])
  sd['month'] = sd['dt'].dt.to_period('M').astype(str)
  sd = sd[sd['month'].isin(['2024-02','2024-03'])]
  import numpy as np
  sd['dur_sec_clipped'] = sd['session_duration_sec'].clip(upper=1800)  # 可选:上限剪裁便于展示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ig = px.violin(sd, x='channel', y='dur_sec_clipped', color='month', box=True, points=False, split=True, log_y=True)
  fig.update_layout(yaxis_title='会话时长(秒,log刻度)', xaxis_title='渠道')
  fig.show()
  # ECDF补充
  from statsmodels.distributions.empirical_distribution import ECDF
  # 按渠道循环计算ECDF并叠加绘制(略,可根据需要生成多图或子图)

3) 差异检验(示例)
- 转化率两比例检验
  from statsmodels.stats.proportion import proportions_ztest
  conv = df.groupby(df['dt'].dt.to_period('M')).agg({'conversions':'sum','uv':'sum'})
  count = [conv.loc['2024-03','conversions'], conv.loc['2024-02','conversions']]
  nobs  = [conv.loc['2024-03','uv'],          conv.loc['2024-02','uv']]
  z, p = proportions_ztest(count, nobs)
  print('z=%.3f, p=%.4f' % (z, p))
- KS检验(每渠道)
  from scipy.stats import ks_2samp
  for ch, g in sd.groupby('channel'):
      mar_vals = g[g['month']=='2024-03']['session_duration_sec']
      feb_vals = g[g['month']=='2024-02']['session_duration_sec']
      stat, p = ks_2samp(mar_vals, feb_vals)
      print(ch, 'KS=%.3f, p=%.4f' % (stat, p))

六、仪表盘布局建议(单屏)
- 顶部:关键KPI卡片(3月 vs 2月):UV总量、CR、ΔCR、短会话占比Δ、p90时长Δ;展示绝对差与相对差。
- 中部左:UV折线(3月实线 vs 2月虚线、1—29对齐,30—31单独显示)。
- 中部右:CR折线(同上)。提供开关:移动平均、双轴/分面切换、周末着色、置信区间。
- 底部:分渠道会话时长分布(小提琴+箱线,log刻度),右侧并列ECDF小图;鼠标悬停显示各分位与占比。
- 交互:月份切换、渠道筛选、异常标注开关、导出PNG/CSV。

七、展示与标注规范
- 颜色和图例:月份与渠道的颜色固定且在全局一致;图例靠右,支持单击隔离。
- 单位:UV为“人”,CR为“%”,会话时长为“秒”(必要时补“分”的换算标签)。
- 缺失与异常:缺失天以空白或虚线表示;极端值可在分布图上剪裁显示,但须在注释中说明剪裁阈值。
- 可访问性:色盲安全配色、对比度≥4.5:1,字号≥12px。

八、交付与数据对接清单
- 请确认与提供
  - 指标口径:转化定义、UV去重键、渠道归因规则、会话切割规则(无操作超时阈值,如30分钟)。
  - 时间范围:是否包含更长窗口(便于建立季节性与参考基线)。
  - 业务日历:活动与节假日清单,用于异常解释。
- 交付物
  - 交互式仪表盘(如Plotly Dash、Power BI、Tableau或ECharts网页)。
  - 统计检验报告(方法、p值、效应量、可重复代码)。
  - 导出图与摘要(给业务与管理层的简报页)。

说明
- 本方案避免臆测具体结论,聚焦可视化与分析方法。提供数据后,可在上述框架下输出具体图表、统计检验与结论性文字,确保与2月对3月对比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

示例2

以下为“活动前(3/01–3/07)访客→注册→下单→支付”漏斗与“活动后(3/08–3/14)各步骤转化率(含渠道拆分)”的对比可视化方案与分析框架。内容包含口径定义、指标计算、图表设计、实现要点与统计标注,确保数据可比、输出清晰并可直接落地。

一、分析目标与对比框架
- 总体目标:评估活动上线后(3/08–3/14)相对活动前(3/01–3/07)在各漏斗步骤的转化改善情况,定位贡献最大的步骤与渠道,并区分由“流量变化”与“转化率变化”带来的支付增长。
- 对比维度:
  - 时间:活动前 vs 活动后
  - 漏斗步骤:访客→注册→下单→支付(穿越式漏斗)
  - 渠道:建议标准化为自然、付费搜索、社媒、联盟、展示/信息流、直达、其他(可与业务现有归因映射一致)
- 输出对象:产品与运营(洞察)、渠道负责人(归因与优化)、数据团队(复核口径)

二、数据口径与计算
1) 事件与去重
- 用户粒度:user_id(未登录阶段可用 device_id+cookie 合并;强建议做跨端合并)
- 事件定义:
  - 访客:有效会话开启(排除爬虫与异常流量;如 ≥1 PV 且停留≥N秒)
  - 注册:完成账号创建
  - 下单:创建订单
  - 支付:订单支付成功
- 时间窗:UTC 或业务时区统一;事件归属按事件发生日

2) 渠道归因与会话归并
- 归因规则建议:last non-direct click,回溯窗口7天(与投放团队确认)
- 渠道标准化:使用渠道映射表将 utm/campaign/source/medium 归一

3) 指标与公式
- 步骤转化率(穿越式,建议为主口径)
  - CR_step(s→t, period, channel) = distinct_users_t(s→t) / distinct_users_s
  - 例如 CR_vis→reg = 注册人数 / 访客人数(同一时间窗内)
- 总体支付转化率:CR_total = 支付人数 / 访客人数
- 流失率:Drop_step = 1 − CR_step
- 环比提升:Lift = (CR_post − CR_pre) / CR_pre
- 贡献拆解(将支付人数变化拆为流量与率的贡献)
  - 设 V 为访客,R 为总体转化率(访客→支付),c 为渠道
  - ΔPay_total = Σc (V_post,c × R_post,c − V_pre,c × R_pre,c)
  - 流量贡献:Σc (ΔV_c × R_pre,c)
  - 率的贡献:Σc (V_post,c × ΔR_c)
  - 交互项(可归并到率的贡献或单独展示):Σc (ΔV_c × ΔR_c)

4) 统计稳健性与显著性
- 样本阈值:每步骤、每渠道 n ≥ 200 决定是否展示显著性;低于阈值灰显或聚合为“其他”
- 置信区间:Wilson 区间近似步骤转化率 95% CI
- 显著性检验:两比例 z 检验(pre vs post);显著用标记符显示(如 ●)

三、可视化设计与布局
A. 总览层(汇总,无渠道)
- 图1:镜像漏斗(Mirror Funnel)
  - 左侧:活动前;右侧:活动后。步骤从上到下:访客→注册→下单→支付
  - 编码:条宽=人数;右侧同量级轴对齐;标注每步 CR_step 与 Drop_step
  - 辅助:在每步中间显示差值条(细)或旁注 Lift%

- 图2:哑铃图(Dumbbell)或坡度图(Slopegraph)对比各步骤转化率
  - 横轴=转化率;每步一行,左端为活动前、右端为活动后
  - 编码:颜色表示提升/下降(绿色/红色),标注Lift%与显著性符号

B. 渠道层(含拆分)
- 图3:分面漏斗(Small Multiples Funnel)
  - 每个渠道一个小漏斗,显示活动前、后两套轮廓(重叠或镜像)
  - 用统一量纲轴;在支付端标注该渠道对支付的净贡献ΔPay_c

- 图4:热力矩阵(Heatmap)
  - 行=渠道,列=步骤(访客→注册、注册→下单、下单→支付、总体)
  - 单元值=Lift%(或后期值−前期值的百分点差)
  - 色标:绿色提升、红色下降;右侧显示显著性圆点

- 图5:贡献瀑布图(Waterfall)
  - 展示支付人数变化的拆解:基线=活动前支付人数
  - 加项1:流量贡献;加项2:转化率贡献;加项3:交互项(可合并)
  - 下钻到渠道维度的小瀑布(交互展开)

C. 趋势与稳定性(可选)
- 图6:日粒度趋势线(3/01–3/14)
  - 访客、注册、下单、支付人数与 CR_step 的日线
  - 活动开始日加竖线标注,便于观察结构性拐点与周末效应

四、交互与信息层级
- 顶部筛选:日期、渠道分组、设备、地域、新老客
- 悬浮提示:展示样本量 n、CR、CI、p 值、基线对比
- 切换:绝对值 vs 归一化(例如按每1,000访客标准化)以利对比
- 异常提示:当样本不足或显著性不达标时自动标记

五、实现要点(示例)
1) 数据结构(聚合后示例字段)
- period ∈ {pre, post}
- channel ∈ {organic, paid_search, social, affiliate, display, direct, other}
- step_counts: visitors, registrations, orders, payments
- derived: cr_vis_reg, cr_reg_ord, cr_ord_pay, cr_total, n, ci_low, ci_high

2) SQL 模板(以 events 表为例)
- 假设 events(user_id, event_time, step, channel_norm)
- step ∈ {visit, register, order, pay}

WITH base AS (
  SELECT
    user_id,
    DATE(event_time) AS dt,
    CASE WHEN event_time BETWEEN '2025-03-01' AND '2025-03-07 23:59:59' THEN 'pre'
         WHEN event_time BETWEEN '2025-03-08' AND '2025-03-14 23:59:59' THEN 'post' END AS period,
    channel_norm AS channel,
    MAX(CASE WHEN step='visit' THEN 1 END) OVER (PARTITION BY user_id, channel,
      CASE WHEN event_time BETWEEN '2025-03-01' AND '2025-03-07 23:59:59' THEN 'pre'
           WHEN event_time BETWEEN '2025-03-08' AND '2025-03-14 23:59:59' THEN 'post' END) AS has_visit,
    MAX(CASE WHEN step='register' THEN 1 END) OVER (...) AS has_register,
    MAX(CASE WHEN step='order' THEN 1 END) OVER (...) AS has_order,
    MAX(CASE WHEN step='pay' THEN 1 END) OVER (...) AS has_pay
  FROM events
  WHERE event_time BETWEEN '2025-03-01' AND '2025-03-14 23:59:59'
)
, agg AS (
  SELECT period, channel,
    COUNT(DISTINCT CASE WHEN has_visit=1 THEN user_id END)      AS visitors,
    COUNT(DISTINCT CASE WHEN has_register=1 THEN user_id END)   AS registrations,
    COUNT(DISTINCT CASE WHEN has_order=1 THEN user_id END)      AS orders,
    COUNT(DISTINCT CASE WHEN has_pay=1 THEN user_id END)        AS payments
  FROM base
  WHERE period IN ('pre','post')
  GROUP BY period, channel
)
SELECT *,
  registrations*1.0/NULLIF(visitors,0) AS cr_vis_reg,
  orders*1.0/NULLIF(registrations,0)   AS cr_reg_ord,
  payments*1.0/NULLIF(orders,0)        AS cr_ord_pay,
  payments*1.0/NULLIF(visitors,0)      AS cr_total
FROM agg;

说明:
- 若需严格“穿越式”,推荐以“上一环节用户集合”为基,或使用事件序列判断先后顺序(避免跨天正逆序)。
- 置信区间与显著性可在 BI 层按二项分布近似计算。

3) ECharts 配置片段示例(哑铃图:步骤转化率前后对比)

option = {
  dataset: [{source: data}], // data: [{step:'访客→注册', pre:0.25, post:0.33, significant:true}, ...]
  xAxis: { type: 'value', min:0, max:1, axisLabel:{ formatter: v => (v*100).toFixed(0)+'%' } },
  yAxis: { type: 'category', inverse:true, axisLabel:{ formatter: v => v } },
  tooltip: { trigger:'axis', formatter: p => { const d=p[0].data; return `${d.step}<br/>前: ${(d.pre*100).toFixed(1)}%<br/>后: ${(d.post*100).toFixed(1)}%<br/>提升: ${((d.post-d.pre)/d.pre*100).toFixed(1)}%${d.significant?' ●':''}` } },
  series: [
    { type:'line', symbol:'circle', symbolSize:8, data: data.map(d=>[d.pre, d.step]), lineStyle:{ color:'#ccc' } },
    { type:'line', symbol:'circle', symbolSize:8, data: data.map(d=>[d.post, d.step]), lineStyle:{ color:'#ccc' } },
    { type:'custom',
      renderItem: (p, api) => {
        const y = api.coord([0, api.value(2)])[1];
        const x1 = api.coord([api.value(0), 0])[0];
        const x2 = api.coord([api.value(1), 0])[0];
        return { type:'line', shape:{ x1, y1:y, x2, y2:y }, style:{ stroke: api.value(1)>=api.value(0)?'#2e7d32':'#c62828', lineWidth:3 } };
      },
      encode: { x:[ 'pre', 'post' ], y:'step' },
      data: data.map((d,i)=>({ value:[d.pre, d.post, d.step] }))
    }
  ]
};

4) 可读性与配色
- 颜色:活动后提升用绿色,下降用红色;活动前中性灰;相同类别在各图保持一致
- 数值标注:百分号统一小数位(建议1位);数值与差值并列显示,避免反复切换

六、对比分析输出要点(使用上述可视化)
- 定位瓶颈步骤:在坡度图中查找下降或提升最小的步骤,结合置信区间判断是否显著
- 识别渠道差异:热力矩阵观察“高提升”渠道与“下降”渠道,优先关注注册→下单和下单→支付两个高杠杆步骤
- 贡献拆解:瀑布图量化总支付增长中,来自流量侧与转化率侧的占比;若率的贡献更大,说明活动素材/权益更有效;若主要由流量驱动,需复核质量与成本
- 异常检查:日趋势中若出现单日剧烈波动,复核投放突增、系统异常或跟踪丢失

七、质量与风险控制
- 统一归因窗口与跨平台去重,避免期前期后口径漂移
- 剔除返挡流量与异常(爬虫、同 IP 高频触发、支付回滚)
- 样本量不足的渠道合并展示,避免误读
- 避免类目激增导致分面拥挤,渠道数>8时采用下钻或TOP-N+其他

八、需要的数据补充清单
- 渠道映射表与归因规则(窗口期、直达处理)
- 事件日志字段定义与去重逻辑(跨端ID策略)
- 活动权益及站内改动清单(用于解释步骤间改善)
- 成本数据(如需进一步做ROI与付费渠道质量分析)

如提供原始聚合数据(按 period×channel×step 的人数与转化率),可基于上述方案输出具体图表与结论,并给出显著性标注与贡献拆解结果。

示例3

已收到您的需求。当前未见到具体的热力图截图或留存曲线数值。为确保准确性与可复用性,以下提供一套针对“v2.0首页点击与滚动热力图(2024-03-01至03-07)”与“v1.9 vs v2.0 的7日/14日留存(新/老用户分组)”的对比分析框架、可视化规范与判读要点。您可按此框架核对现有可视化并产出结论;如提供图表或汇总数据,我可据此给出定量结论与具体建议。

一、数据与口径核对(分析前务必确认)
- 时间窗
  - 热力图:2024-03-01至03-07会话数据。
  - 留存:要计算D14,需要观测窗至少覆盖至2024-03-21(避免右删失偏差)。若观测不足,请标注“部分观测”并只展示可完成窗口的 cohort。
- 用户分群
  - 新用户:首次安装(或首次见到该版本)的用户。
  - 老用户:升级至该版本前已活跃,且首次使用新版本的用户。
- 版本归因
  - v1.9 与 v2.0 需保证互斥暴露;避免同一用户在同一cohort跨版本。
- 事件与口径
  - 点击:去抖(如250ms内重复视为一次),剔除系统手势与长按误触;按“可见即有曝光”的元素级曝光口径计算CTR。
  - 滚动:使用视口标准化坐标(0–100%页面高度),同一屏不同分辨率设备需归一化;滚动到达率按“视口底边”定义。
  - 留存:采用“经典留存(Exact Day Retention)”,第N日是否有回访会话;分新/老用户分别建cohort。

二、首页点击与滚动热力图(v2.0,2024-03-01至03-07)
1) 推荐可视化
- 点击热力图(叠加页面骨架)
  - 图层A:点击密度(每100会话的点击数)。
  - 图层B:元素级CTR(唯一点击用户/唯一可见用户),并用一致色标与阈值注记显著热点。
  - 支持切换分组:新 vs 老用户、设备(iOS/Android)、屏幕尺寸分位。
- 滚动热力图
  - 到达率曲线:纵轴为到达页面深度的用户占比(0–100%),标注折叠线(median首屏高度)与关键模块位置。
  - 曝光时长热区:各深度区间的累计停留时长(去除后台与无交互停留)。

2) 关键指标与计算
- 元素级曝光人数:满足元素≥50%可见且≥300ms停留的会话次数去重到用户。
- 元素级CTR = 唯一点击用户 / 唯一曝光用户。
- 点击份额 = 该元素点击数 / 全页点击总数。
- 滚动到达率P50/P75/P90;关键模块到达率与模块内CTR。
- 折叠以上点击份额、首屏CTA CTR、误触/急促连点(≥3次/1s)占比。

3) 判读要点(对比新/老用户分组)
- 导航与主CTA发现性:首屏主CTA CTR、首屏点击份额是否集中在目标元素;老用户是否出现“路径迁移”(从既有入口转向新入口)。
- 模块有效曝光:关键业务模块应位于P75之前(≥75%用户到达);若位于P90之后,通常会导致点击份额和转化偏低。
- 滚动摩擦点:到达率曲线拐点对应的UI分隔/大图/广告区可导致下滑骤降;评估模块重排或渐进式加载。
- 误触与分散点击:热区分散且误触高,常见于密集可点击元素或不清晰 affordance。
- 统计检验:针对元素级CTR在新/老用户之间做两比例检验(95%CI,FDR校正),仅对曝光≥200用户的元素出结论。

4) 常见偏差与矫正
- 色标误导:使用分位数色标,避免极值“烧红”掩盖中等差异;确保不同分组共享同一色标。
- 曝光口径:用“元素曝光”为分母,而非“页面访问”,避免曝光不足时高估CTR。
- 设备差异:移动端屏高差异大,建议以标准化深度(%)进行对比。

三、留存曲线对比(v1.9 vs v2.0,D7/D14,新/老用户)
1) 图表设计
- 分面布局:行=用户类型(新/老),列=留存窗口(D0–D14)。每个面板两条曲线(v1.9、v2.0),带95%置信带。
- 关键点注记:D7与D14的点估计与差值(绝对差pp与相对提升%),同时展示cohort样本量。
- 表格补充:D1/D3/D7/D14点位汇总,Wilson区间;显著性标记(p值/FDR后)。

2) 指标定义
- Dn留存率 = cohort中在第n自然日回访的用户数 / 该cohort用户数。
- 新用户cohort按首次安装日期;老用户cohort按“首次使用该版本日期”。
- 若v1.9与v2.0处于不同自然周,需控制季节性/投放影响(可加入来源渠道和周几虚拟变量或做倾向评分加权)。

3) 统计比较
- 点位比较:Dn两比例z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小样本),报告差值与95%CI。
- 全曲线比较:生存分析视角使用log-rank检验或比较14日内RMST(受限平均生存时间)差异。
- 多重比较:对多点位和双分群进行FDR校正,控制一类错误率。

4) 判读要点
- 新用户:若v2.0在D1提升而D7/D14无显著变化,可能仅改善了首日激活;若D7/D14也提升,说明核心价值更快被发现或更稳定留存。
- 老用户:若v2.0初期(D1–D3)低于v1.9而后期追平/超越,提示存在“学习成本”;若全程低于v1.9,需排查关键路径变更对熟悉操作的影响。
- 形态诊断:两曲线是否平移(整体改善)或仅早期段改善(上手更快);是否存在渠道或设备层面的异质性(建议分层查看)。

四、仪表盘与可视化实现建议
- 顶部控制:日期、版本、用户类型、设备、渠道筛选;固定色标与单位。
- 热力图区
  - 叠加“差值视图”开关:展示新vs老用户的点击差(ΔCTR)差异热图。
  - 滚动区显示到达率曲线+关键模块线标,支持hover查看模块到达率与模块内CTR。
- 留存区
  - 曲线+置信带;D7/D14标注;点击弹出样本量、差值、p值、CI。
  - 右侧表格列出点位与显著性,标明是否可能受右删失影响。
- 辅助信息:清晰图例、色盲友好配色(避免红绿对立),所有图共用刻度便于对比。

五、输出模板(填写示例占位)
- 热力图读数
  - 首屏主CTA CTR(新/老):__% / __%,Δ=__pp(95%CI [__,__],p=__)
  - 关键模块到达率P75位置:第__屏;模块到达率:__%
  - 误触率:__%;高误触区域:__[元素/坐标]__
- 留存对比
  - 新用户:D7 v2.0–v1.9=__pp(95%CI [__,__],p=__);D14差值=__pp(…)
  - 老用户:D7差值=__pp(…);D14差值=__pp(…)
  - 全曲线log-rank:新用户 p=__;老用户 p=__
- 结论与动作(基于显著结果)
  - 若首屏CTA CTR显著提升且到达率无损:保持布局,继续A/B微调文案与视觉权重。
  - 若关键模块位于P90后且到达率低:上移模块或插入锚点/快捷入口,复测滚动曲线变化。
  - 若老用户留存下降:为老用户提供“过渡引导/旧路径提示”,复测D1–D3段改善情况。

六、所需补充资料(以便给出定量结论)
- 首页热力图导出或元素级汇总表:元素ID、曝光用户数、点击用户数、点击次数、屏幕标准化位置、设备/用户类型分组数据。
- 滚动到达率分位与关键模块位置映射(标准化深度%)。
- 留存cohort表:版本、用户类型、cohort起始日、样本量、D1/D3/D7/D14回访人数;若可,提供按设备与渠道分层数据。
- 版本发布节奏、导流/营销活动日历(用于混杂校正)。

说明
- 在未获得具体数值或图表的情况下,以上为严谨的分析与可视化规范及判读要点,避免任何未经数据支持的结论。
- 提供数据后,我将基于上述框架输出包含差值、置信区间、显著性与可视化注释的对比分析报告。

适用用户

数据分析师

对比不同时间段折线图与分布图,定位异常波动与根因,输出结构化分析与行动建议。

运营经理

对比活动前后漏斗与转化图,找出流失节点,指导预算分配与页面优化方案。

产品经理

对比新旧版本使用热力与留存曲线,评估改版成效,确定下个迭代优先级。

市场营销人员

对比渠道占比与ROI趋势图,提炼策略调整与创意优化清单,提升投放效果。

数据科学家

对比模型评估曲线与特征重要性图,选择更稳健方案,并形成业务可读的解释。

商业智能工程师

对比两个仪表盘的指标与布局,输出信息层次与组件规范,推动统一标准。

教研人员

对比成绩分布与学习时长趋势,发现差异群体,制定干预方案与沟通要点。

解决的问题

用一次输入,获得对两张数据可视化图表的专业级对比分析,帮助你更快识别差异与共性、发现趋势与异常、校准指标口径,并给出可落地的可视化优化与业务行动建议。适用于周报复盘、A/B实验评估、版本发布监测、渠道投放对比、地域/人群分层对照等场景,输出结构清晰、结论先行,可直接用于会议汇报、项目决策与跨团队同步。

特征总结

一键对比两幅图表,快速点明差异、趋势与异常,让结论更直观可用。
自动生成结构化分析报告,含关键指标、变化原因与影响,方便直接分享。
智能提出可视化改进建议,优化配色、标注与布局,让信息传达更高效。
支持多场景数据描述输入,轻松从业务叙述转成可视化分析语言。
即插即用参数化模版,按需指定输出语言与风格,满足跨团队协作。
快速识别图表常见误区,提示误导性比例、刻度与采样问题,降低决策风险。
面向仪表盘设计给出组件组合与层次建议,助你搭建可读性强的监控面板。
将复杂数据故事化表达,提供标题、要点与结论框架,提升汇报效果。
可衔接下一步动作建议,如补充数据、A/B复核与实验方案,推动落地。
支持多领域案例参考,营销、运营、产品到研究,复用度高、上手快。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15.00元
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机制,
确保效果符合预期,再付费购买!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57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第一个图表描述 } { 第二个图表描述 } { 输出语言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