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业书籍/课程推荐

255 浏览
24 试用
6 购买
Oct 23, 2025更新

针对特定设计主题提供专业书籍或课程推荐,涵盖版式、色彩、UI/UX等内容。输出内容清晰、结构化,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设计知识,推荐内容可直接用于学习和实践。

以下推荐面向“极简扁平”风格与初学者,聚焦电商首页与促销海报的色彩系统搭建,覆盖色彩心理、品牌主色扩展、对比与和谐、暗色模式适配。每项包含:资源简介、可获得的关键能力、练习项目模板与可量化的配色评估方法。配合 Figma 使用更高效(建议插件:Material Theme Builder、Stark/Contrast、Color Blind)。

  1. The Designer’s Dictionary of Color(作者:Sean Adams,书籍) 适配理由
  • 以品牌与视觉传播为导向,系统讲解各典型色的文化联想与情绪触发,适合电商“信任感+行动力”导向的用色决策。
  • 帮助从“品牌主色”出发扩展到应用级调色板(主色、强调色、背景中性色、功能色),契合极简扁平风格的“少色高对比”策略。

核心能力

  • 色彩心理与品牌语义:如何用色支持价值主张(如信任、效率、优惠力度)。
  • 品牌主色扩展:从单一主色推导一组明度/饱和度可控的应用色。
  • 对比与和谐:以有限色数实现层级与聚焦(CTA、价格、折扣标签)。

练习项目模板(电商首页+促销海报)

  • 画板与模块
    • 首页:1440×900(Header/导航、Hero 大图+主 CTA、3×3 商品卡、横幅促销、页脚)
    • 促销海报:1080×1350(移动端优先)
  • 配色结构
    • 色数上限:1 个品牌主色 + 1 个辅助色 + 中性色(3~5 个层级)+ 功能色(成功/错误/警示)
    • 比例:60% 中性背景、30% 功能/分区色、10% 强调(CTA/优惠标签)
  • 步骤
    1. 选定品牌主色(依据品类与心理目标:如蓝=信任、红/橙=紧迫促购、绿=可靠/正向);
    2. 扩展中性色(从冷/暖灰中二选一,3–5 个明度级);
    3. 定义强调色(与主色形成足够色相或明度对比,用于CTA与折扣);
    4. 将色分配到组件:导航/背景/卡片/CTA/标签/价格/分隔线。

配色评估方法

  • 可访问性对比(WCAG 2.1)
    • 正文/说明文字对比≥4.5:1;大号字(≥18pt 或粗体≥14pt)≥3:1;
    • 交互控件(按钮边界/图标与背景)≥3:1。
  • 层级清晰度
    • 3 秒模糊测试(高斯模糊 8px):应一眼识别CTA与主促销信息;
    • 灰度检查:转灰度后仍能区分模块与可点元素。
  • 色彩负荷控制
    • 页面独立色相≤3 个;全局色样(含状态色)≤10 个。
  • 兼容色盲
    • 在 Deuteranopia/Protanopia 模拟下,CTA 与正文仍满足对比阈值;红绿区分改以明度对比为主。
  • 结果记录
    • 建立颜色令牌(tokens):brand/primary、accent、neutral-100~900、success/error/warning,并在样式表中标注对比值。
  1. The Elements of Color(作者:Johannes Itten,书籍) 适配理由
  • 用“色彩对比的七种类型”(明度、色相、冷暖、互补、同时对比、饱和度、面积)构建可解释的配色规则,帮助初学者避免“看感觉”的试错。
  • 对电商促销场景尤有帮助:用互补和面积对比提高CTA与折扣标签的显著性,同时保持极简界面的秩序感。

核心能力

  • 对比与和谐的可控化:用明度与面积对比建立视觉层级,保持扁平风格的干净边界。
  • 互补色运用:精准提升“购买/限时”信号而不刺眼。
  • 冷暖操控:同色相内通过冷暖偏移制造分层与可读性。

练习项目模板(针对促销海报与首页卡片区)

  • 海报任务
    • 目标:在保持极简的前提下让“折扣百分比+CTA”成为最高视觉权重;
    • 操作:用“主色 vs 互补色”建立CTA与背景的色相对比;用“面积对比”控制互补色不超过画面面积的10%。
  • 商品卡组任务
    • 目标:同一品牌色下区分“热销/新品/降价”状态;
    • 操作:保持统一色相,改以明度/饱和度对比(例如新品=更高明度、降价=更高饱和度但更小面积)。

配色评估方法

  • 对比矩阵
    • 为每对“文本/背景”“图标/背景”“边框/背景”记录对比值与对比类型(明度/色相/饱和度),确保至少一种强对比成立;
  • 面积配比
    • 互补色使用面积≤10%,避免“花”;中性色≥60%;
  • 边缘清晰度
    • 放大 200% 检查扁平块面边缘是否因低明度对比而显脏;必要时提升边框与背景的明度差或改为投影替代边框;
  • 误警惕色
    • 避免将错误/警示色(红/黄)用于中立信息;如必须使用,降低饱和度并以图标形状区别。
  1. Material Design 3: Color System & Dark Theme(Google 官方在线文档与 Codelabs/插件,课程型资源) 适配理由
  • 提供从“种子主色”自动生成“色调(tonal)调色板”与颜色角色(主/次/中性/语义色)的系统方法,适合初学者快速建立可扩展的设计令牌。
  • 覆盖暗色模式适配、对比标准与组件级落地,能直接应用到电商首页与促销组件。
  • 配套 Figma 插件(Material Theme Builder)可视化生成与验证。

核心能力

  • 品牌主色扩展:由单一品牌色生成多明度层级的角色色(primary/secondary/tertiary、neutral、semantic)。
  • 对比控制:按角色与状态自动分配可访问的文本/背景组合。
  • 暗色模式:成对色角色与明度映射,统一在深色表面上维持层级与可读性。

练习项目模板(首页/促销组件的浅色与暗色成对设计)

  • 步骤
    1. 在 Figma 中用 Material Theme Builder 输入品牌主色(seed color),生成调色板与角色色;
    2. 创建组件库:按钮(主/次/文字按钮)、标签(折扣/新品/限时)、卡片(默认/悬停/选中)、导航、通知条;
    3. 自动生成暗色主题,并检查所有组件在两套主题下的可用性;
    4. 将角色色映射到电商模块:Hero、商品卡、促销横幅、页脚;
    5. 导出颜色令牌(JSON/样式名)以便前端实现。
  • 暗色适配要点
    • 避免纯黑背景,优先低亮度中性(减少眩光与“像素溢出”边缘);
    • 强调色在暗色中适当降低饱和度或提升明度,以避免“发光感”过强;
    • 保持交互状态(hover/focus/active)在暗色与浅色下语义一致。

配色评估方法

  • 可访问性
    • 使用 Stark/Contrast 检测各角色色文本与背景的对比,满足 WCAG 2.1 AA;
  • 主题一致性
    • 组件级对照表:浅/暗两列,核对主/次按钮、标签、卡片在不同主题下的颜色角色一致性(仅明度/饱和度调整,不随意更换色相);
  • 组件覆盖率
    • 检查 100% 组件均未使用“未定义色值”(禁止 #随机色),全部来自令牌;
  • 可维护性
    • 更换 seed color 后,验证页面视觉层级不被破坏(CTA 仍最醒目、文本可读性不变),否则微调角色色映射而非硬改局部色值。

通用工具与度量建议

  • 工具
    • Figma 插件:Material Theme Builder(生成与映射角色色)、Stark 或 Contrast(对比与色盲模拟)、Color Blind(多类型色觉缺陷模拟)。
  • 度量基线
    • 文本对比:正文≥4.5:1,大字/粗体≥3:1;图标/控件边界≥3:1;
    • 页面色相数:≤3(主/辅/功能),中性色分级 3–5 个;全局色样(含状态)≤10;
    • 版式优先:使用网格与留白先排版,再上色;确保不以颜色单独传达关键信息(提供图标/文案冗余编码)。

通过以上三项资源的组合学习与配套练习,初学者可以在极简扁平风格下,构建面向电商首页与促销海报的完整色彩系统,并以可量化方法评估与迭代浅/暗双主题的配色质量。

以下为中级学习者、面向移动端金融类App核心流程优化的系统化UX学习推荐,覆盖用户研究方法、任务流与信息架构、可用性测试、动效与微交互原则,并附带与北欧风格相契合的案例拆解与实操作业。每项资源均从“UX设计、交互设计、动效设计、信息图设计”四个领域进行映射,确保内容完整与可操作。

  1. Smashing UX Design: Foundations for Designing Online User Experiences
  • 类型与出处
    • 书籍;作者:Jesmond Allen, James Chudley;出版社:Wiley;出版年:2012
  • 适配领域
    • UX设计:用户研究方法(访谈、问卷、情境调查、日记研究)、任务分析、人物角色、场景
    • 交互设计:核心任务流设计、线框与原型、设计模式
    • 信息架构:卡片分类、树测试、导航与结构优化
    • 可用性测试:计划、执行、分析与迭代
  • 推荐理由
    • 系统覆盖研究—结构—交互—测试的闭环,适合中级设计师将方法落地到复杂、合规要求高的金融流程。
    • 方法论强调清晰、简约与任务导向,易与北欧风的功能主义与克制美学融合。
  • 案例拆解与实操(面向移动金融App)
    • 目标流程:转账与收款核心流程优化(选择收款人→输入金额→备注与标签→确认与反馈)
    • 研究与任务流
      • 定义JTBD:当用户需要快速、安全地完成小额实时转账时,他们希望在3步内完成且有明确成功反馈。
      • 研究计划:5–7位真实用户半结构化访谈(包含安全感、错误容忍、确认偏好);补充定量问卷收集常用入口与阻碍点。
      • 任务分解:主路径与异常路径(余额不足、网络中断、风控拦截)并绘制任务层级与流程图。
    • 信息架构与检验
      • 卡片分类(开放式)优化收款人入口(最近联系人、收藏、搜索);树测试验证检索路径。
      • 产出:信息架构图、导航模型(底部主导航+任务入口短路径)。
    • 可用性测试
      • 设计三套原型(A/B/C:不同确认机制如滑动确认、双按钮确认、定时撤销)。
      • 指标:任务成功率≥95%;平均完成时长≤25秒;操作信心(Likert 1–7)≥5.5;SUS≥80;错误率<2%。
    • 北欧风设计要点(在原型中执行)
      • 色彩:低饱和中性底色(雪白/浅灰)+单一深蓝或森林绿强调色;避免多色竞争。
      • 排版:Inter或IBM Plex Sans;字重有限层级(Regular/Medium/Semibold);8pt间距系统,充足留白。
      • 视觉层级:极简图标、明确主要CTA(对比度≥4.5:1)、进度与步骤清晰可见。
  1. Designing Interface Animation: 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through Animation
  • 类型与出处
    • 书籍;作者:Val Head;出版社:Rosenfeld Media;出版年:2016
  • 适配领域
    • 动效设计:时长、节奏、缓动、层级与意义;状态变化与反馈;微交互规范化
    • 交互设计:过渡与界面响应;动效在任务完成中的信息传达作用
  • 推荐理由
    • 提供原则化框架,将动效用于“沟通系统状态与建立信任”,适合金融场景的稳健、可控微交互设计。
    • 易与北欧风的克制动效策略匹配:少即是多、明确功能优先。
  • 案例拆解与实操(面向移动金融App)
    • 目标微交互1:转账“确认与结果反馈”
      • 规范:确认动作时长150–250ms;反馈(成功/失败)在200–300ms内完成,避免夸张弹跳;音效与触觉反馈可选、默认关闭。
      • 缓动建议:入场用ease-out(如cubic-bezier(0.2, 0, 0, 1));出场用ease-in;状态切换用ease-in-out。
      • 可视信号:成功用轻微色块填充或Icon变体;失败用清晰文案与可重试入口,不使用惊扰性动画。
    • 目标微交互2:KYC拍照与上传
      • 进度展示:线性进度+骨架屏;状态更替≤300ms,避免空白与跳变。
      • 错误校正:轻微抖动不建议;采用文案与边框高亮替代,降低焦虑。
    • 原型与验证
      • 工具:Figma/Principle/After Effects+Lottie;动效规格文档(属性、时长、缓动、层级、遮罩、延迟)。
      • 测试指标:理解正确率(用户是否能在首屏理解正在发生的事);可感知延迟(理想<100ms);动效可记忆性与不干扰性评分(Likert)。
    • 北欧风设计要点(在动效中执行)
      • 克制与必要性:仅为“状态说明与层级引导”使用动效;避免品牌性炫技。
      • 一致性:应用统一速度等级(如150/200/250ms三级时长库)与统一缓动曲线集。
  1. Storytelling with Data: A Data Visualization Guide for Business Professionals
  • 类型与出处
    • 书籍;作者:Cole Nussbaumer Knaflic;出版社:Wiley;出版年:2015
  • 适配领域
    • 信息图设计:图表选择、视觉层级、标签与注释策略、减少噪音与提高可读性
    • UX设计:数据叙事结构与决策支持信息架构
  • 推荐理由
    • 强调“以任务为导向的数据呈现”,适合金融类App的账户总览、支出分析、趋势与异常提示。
    • 提倡简洁、克制的视觉语言,与北欧风色彩与排版高度一致。
  • 案例拆解与实操(面向移动金融App)
    • 目标信息视图:移动端“资产与支出总览”仪表板
      • 图表选择:趋势用折线(避免多重阴影与渐变);类别对比用水平条;占比仅在必要时用小型环形,但优先条形以便数值比较。
      • 数据层级:主指标(当月支出、余额)置顶;次级洞察(本周异常支出、账单提醒)以卡片化呈现;“可行动”CTA与说明紧邻数据。
      • 标签与注释:关键点标注与阈值线,减少装饰元素;数字格式与单位一致。
    • 设计与验证
      • 原型对比:两版风格(A:高对比;B:低饱和)进行易读性与时间到洞察测试(Time-to-Insight目标<5秒)。
      • 指标:阅读正确率≥95%;视觉杂讯评分(用户自评1–7)≤3;可点击区域误触率<2%。
    • 北欧风设计要点(在信息图中执行)
      • 色彩:以中性灰阶承载结构,关键数据点使用单一强调色;避免渐变与花哨阴影。
      • 排版与栅格:4列移动栅格、8pt间距、对齐严格;数字采用等宽字重以提升对齐与扫描效率。

学习与实践整合路径(建议)

  • 阶段1(研究与结构):以Smashing UX Design为主,完成研究计划、任务流与信息架构;输出研究备忘录、流程图、原型V1,并做一次可用性测试迭代。
  • 阶段2(动效与微交互):以Designing Interface Animation为指导,为核心流程关键状态撰写动效规格并实现原型;进行轻量动效可用性评估。
  • 阶段3(信息呈现与洞察):以Storytelling with Data为框架,优化数据视图与叙事结构;完成数据面板可读性测试与A/B方案比较。
  • 北欧风统一规范:建立色板(3–5色)、字体系(Inter或IBM Plex Sans,3级字重)、动效速度库(150/200/250ms),统一在各阶段产出中执行。

输出物与验收标准

  • 研究与IA包:研究计划、访谈提纲、人物角色、任务流程图、信息架构与导航模型、树测试报告(成功率与路径分析)。
  • 原型与动效规格:Figma高保真原型、动效规格文档(属性/时长/缓动)、Lottie或Principle演示。
  • 数据可视化套件:关键视图(趋势、类别分析、提醒卡片)、图表规范(类型、标签、注释规则)、可读性测试报告。
  • 指标门槛:任务成功率≥95%、SUS≥80、Time-to-Insight<5秒、错误率<2%、用户信心≥5.5/7。

以上三项资源互补,覆盖从研究到信息架构、交互与动效、再到信息图呈现的完整学习与实践链条,并在每一步明确与北欧风设计语言的对齐方式,确保在金融场景中实现高效、可信、简洁的用户体验。

以下为针对“高校学术刊物与校庆主题杂志”的杂志风格学习者(学生),在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排版设计、品牌设计四个领域的三项严选书籍/课程推荐。每项包含适用性说明、核心能力点与可直接实操的练习模板参数,聚焦网格系统、正文与标题配比、字距与行距控制,以及封面—内页风格统一的构建。

  1. 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Josef Müller-Brockmann)/《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 适用性
    • 为学术刊物的规范化版式与杂志版面架构提供系统方法。
    • 建立模块化与多栏网格,确保封面与内页在同一结构下风格统一。
  • 核心能力点
    • 多栏网格(2–6栏)、模块网格、基线网格的建立与对齐。
    • 版心与边距比例、图文对齐、分栏与信息层级的空间组织。
    • 网格驱动的封面设计(标题、引题、图像占位)与内页一致性策略。
  • 推荐理由
    • 提供严谨的网格构建原理,适合搭建学术刊物的严肃信息架构,同时可延展到校庆主题杂志的视觉系统化。
  • 练习模板(InDesign参数与步骤)
    • 学术刊物双页模板(A4:210×297 mm)
      • 页边距:内20 mm、外18 mm、上18 mm、下22 mm。
      • 栏数与栏距:3栏,栏宽约68 mm,栏距5 mm。
      • 基线网格:起点自页顶边距,步幅12 pt(与正文行距一致)。
      • 正文:
        • 中文:思源宋体/Noto Serif SC 9.5–10 pt,行距12–13 pt(130–140%)。
        • 西文:Source Serif 10 pt,行距12 pt。
        • 行长控制:中文每行28–34字;西文每行55–75字符。
        • 段首缩进:中文1–2 em;西文无缩进,段后空2–3 pt。
        • 字距/字偶距:中文tracking 0;西文正文tracking 0–+5;标题大写tracking +10–+30;适用光学字偶距(西文)。
      • 标题层级与配比(以正文10 pt为基准,采用1.25的模数)
        • H3:12–13 pt;H2:16–18 pt;H1:24–28 pt。行距为字级的115–130%。
        • 副标题:12–14 pt,字重较正文加重(Semibold)。
      • 页面要素:页眉(刊名/栏目名)、页脚(页码/期次),均对齐基线网格。
    • 校庆主题杂志封面/内页统一(210×285 mm)
      • 封面网格:6×6模块,外边距上25 mm、下30 mm、左右22 mm。
      • Masthead占两列高度;主图跨4–6模块;主标题H1为正文的2.5–3倍字级(例如正文10 pt则H1 26–30 pt),副标题取1.6×正文。
      • 内页网格:4栏,栏距4.5 mm;引文框与图注沿模块网格对齐。
      • 品牌与色彩:设定校庆主色(例如C0 M85 Y60 K0)+辅助中性色(深灰),封面与内页标题使用同一字族与比例;图文边界与留白遵循同一网格。
  1. Thinking with Type(Ellen Lupton)/《字体设计思考》
  • 适用性
    • 聚焦字形、字距、行距、层级与可读性,适合搭建学术刊物的文本系统与杂志的视觉叙事。
  • 核心能力点
    • 字体分类与搭配(衬线/无衬线、正文/展示);字距(tracking)、字偶距(kerning)与行距(leading)的实务控制。
    • 文本层级与模块化比例(Type Scale),段落与引文、编号与脚注系统化。
    • 网站资源与练习(thinkingwithtype.com)可用于延伸练习。
  • 推荐理由
    • 从信息可读性与层级精确控制出发,帮助建立“正文—标题—辅助信息”的一致排版语法。
  • 练习模板(文本系统与样式表)
    • 字体系统(免费字库优先)
      • 中文:思源宋体/思源黑体(Serif/Sans搭配);西文:Source Serif 4/Source Sans 3。
      • 正文字重:中文Regular;西文Regular;标题字重:Semibold/Bold,避免过度加粗。
    • Type Scale(以正文10 pt为基准,采用1.25模数)
      • Caption 8 pt;正文 10 pt;副文本 12–13 pt;H3 13–15 pt;H2 16–20 pt;H1 24–30 pt。
    • 间距规则
      • 正文行距130–140%;标题行距115–125%。
      • 西文全大写标题tracking +10–+30;紧凑大字标题可微调到0–−10(视印刷与字形而定)。
      • 列表与图注:字级较正文小1–2 pt;图注行距保持与基线网格对齐。
    • 样式表命名(InDesign)
      • Paragraph Styles:Body_CN、Body_EN、H1、H2、H3、Subhead、Caption、Footnote、Pullquote。
      • Character Styles:Emphasis_CN(加粗/加黑)、Emphasis_EN(Italic)、SmallCaps_EN(用于期刊小标题)。
    • 一致性策略
      • 封面与内页统一使用同一Type Scale与字族;Masthead采用无衬线,正文采用衬线(学术刊物);校庆专题内页标题与封面副标题用同一字重与间距规则。
  1. Introduction to Typography(Coursera | CalArts)
  • 适用性
    • 面向学生的在线课程,覆盖字形基础、层级与可读性,配有作业与同伴评审;可直接迁移到杂志与期刊排版。
  • 核心能力点
    • 字体选择与组合、文本层级构建、栅格的基础应用、版面节奏与对齐。
    • 将理论转换为版面练习,适合建立个人模板与样式规范。
  • 推荐理由
    • 系统化基础训练与实操作业,便于以学术/校庆主题为题材进行练习与迭代。
  • 练习模板(课程扩展项目:封面+双跨页)
    • 项目1:杂志封面(校庆主题)
      • 版面:210×285 mm,6×6模块网格;主图跨4–6模块;Masthead与期号对齐模块边缘。
      • 字体搭配:封面标题用无衬线(思源黑体/Source Sans 3),副标题与引题可用衬线对比(思源宋体/Source Serif)。
      • 颜色:限定主色1–2个(校色),中性色1–2个;图文对比度≥4.5:1(保证可读性)。
    • 项目2:学术刊物内页双跨(A4)
      • 网格:3栏,基线网格12 pt;图文模块统一;脚注与参考文献区在外侧或底部对齐基线。
      • 正文与标题配比:正文10 pt/12 pt;H3 13 pt;H2 16–18 pt;H1 24–28 pt;跨页标题仅在偶数页开端使用。
      • 版式统一:页眉含刊名/栏目名,页脚含页码与期次;封面Type Scale与字族映射到内页样式表。
    • 交付与检查清单
      • 层级一致性:封面、内页共用同一Type Scale与字族。
      • 网格对齐:文本、图片、引文、图注均对齐基线与模块。
      • 可读性:行长、行距与字距符合上述规范;对高密度信息页(目录、参考文献)保持最小字级≥8 pt,行距≥10 pt。

补充执行建议(适用于三项资源的综合实践)

  • 工作流程
    • 先以Müller-Brockmann建立网格与版心;用Lupton的方法定义Type Scale与样式;在Coursera项目中迭代并进行同伴评审优化。
  • 字体与品牌统一
    • 学术性内容:正文以衬线为主(中文宋体/西文Serif),标题与导语可用无衬线建立现代感;校庆专题封面可提高对比,但保持字族不变以维持系统一致。
  • 输出校对
    • 打样检查:基线对齐、行长范围、字距与间距、图片分辨率(≥300 dpi)、色彩转换(CMYK)与用色数量控制(主色≤2,辅助≤2)。

以上三项资源能够协同覆盖网格系统、文字系统、间距控制与封面—内页统一的完整链路,并附带可直接落地的练习模板,适合学生在杂志风格方向快速构建面向高校学术刊物与校庆主题杂志的专业版式与字体系统。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帮助用户获取设计领域的专业学习资源推荐,涵盖色彩理论、UI/UX设计等方向,从而提升用户的设计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适用用户

设计初学者

不知从何入手学习平面设计,通过推荐的书籍或课程,快速构建系统性设计基础。

职业平面设计师

需要提升特定领域的技能(如色彩理论或UI/UX),获取精准有效的学习资源,深入优化设计能力。

设计教育者与培训机构

为学生或参与培训者筛选优质课程或书籍,减少资源筛选时间,提高教育质量。

特征总结

为用户精准推荐设计领域的书籍或课程,涵盖色彩理论、UI/UX设计等核心主题,轻松获取优质学习资源。
支持个性化定制内容,用户只需输入感兴趣的设计主题,便可获得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推荐。
自动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知识挑选内容,确保推荐的资源与高效、实用的设计技能深度相关。
提供明确的专业背景支持,避免虚假或误导信息,让用户获取真实准确的学习资源。
帮助快速掌握版式设计、字体搭配及视觉传达等实用技能,助力提升设计能力。
优化学习效率,自动筛选出目前市场中广受设计师好评的经典书籍和高质量课程。
通过语言灵活调整,为不同语种用户提供无障碍的内容理解及呈现支持。
推荐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确保学习资源易于理解与实际应用。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67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设计主题 } { 设计风格 } { 学习者水平 } { 设计领域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