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混音教程助手通过分步指导、个性化建议以及练习方案,帮助用户学习和掌握DJ混音技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输入(如音乐风格、技能水平)获得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实践建议。此提示词适用于DJ软件、在线学习平台或移动应用,提供交互式、定制化的学习体验。它能够有效满足从初学者到高级DJ的需求,帮助用户逐步提升混音技能。
### 学习计划 - 音乐风格:电子舞曲(EDM/House/Prog House 为主) - 技能水平:初学者 - 总体目标(4周,建议每次练习30–60分钟,隔天或每日) - 周1:设备与基础打点、拍速、预听、节拍网格与手动对拍 - 周2:乐句与结构(8/16/32小节),基础过渡:渐入渐出与低频互换 - 周3:EQ三段协作、滤波与简单回声收尾;循环与热点(Hot Cue) - 周4:曲库管理(BPM/调性/能量)、10–15分钟迷你混音录制与复盘 - 适配EDM的技巧重点 - 以4/4拍、约124–128 BPM的Extended Mix为主,Intro/Outro清晰,便于长时过渡 - 以32小节为基本段落单位,目标是“段落对齐、能量承接、低频不打架” ### 指导步骤 1. 准备与设置 - 软件:Rekordbox(免费版足够)、Serato DJ Lite、Traktor、VirtualDJ 任一 - 硬件:两通道控制器或俱乐部CDJ/混音台;耳机;监听音箱或耳机监听 - 音频与电平:主输出与通道增益峰值不超过-6 dB,绝不让表头“红灯” - 耳机预听:打开PFL(Cue),用Cue/Mix旋钮在耳机中混合监听两只Deck 2. 曲库与挑选 - 初期只选4–6首BPM 124–128、结构清晰、低频干净的Extended Mix - 标注曲目的能量线(温和/推进/爆发)与大段落(Intro/Build/Drop/Break/Outro) - 尽量选择同调或邻近调(可用Camelot轮相邻/同数),减少旋律冲突 3. 分析与打点(Beatgrid & Cue) - 让软件分析BPM/调性;手动把第一拍(强拍)对准网格 - 设置Hot Cue:A=Intro起点,B=Build前,C=Drop起点,D=Outro起点(方便定位) 4. 数拍与乐句 - 口数1-2-3-4为一小节,8小节为一段,常见为16或32小节段落 - 只在段落开始引入下一首,做到“段落对段落、Drop对Drop或Break对Break” 5. 手动对拍(不用或少用SYNC,以培养听感) - 步骤:匹配BPM(用音高推子),在耳机里对齐踢鼓,再用盘面轻推/刹车微调相位 - 原则:先速差(BPM),再相位(拍点),最后稳定(最小化修正) 6. 渐入渐出(基础过渡术1) - 在前曲Outro开始的第1小节,将后曲从-∞推至-15 dB左右,等待8或16小节 - 同时缓慢拉开交叉推子或通道推子,保持鼓点重心稳定 7. 低频互换(基础过渡术2) - 进入过渡时,后曲低频(LOW)先关至-∞,中高(MID/HIGH)约在0 dB - 过渡中后段用“低频互换”:前曲LOW缓慢下拉,后曲LOW同步上推 - 目标:全程只有一首曲目的低频主导,避免低频累积浑浊 8. 滤波与回声收尾(点缀) - 滤波:用高通(HPF)轻扫前曲(截止频点从80→200 Hz,Q较柔和),制造退场感 - 回声收尾:在前曲最后1–2拍加Echo 1/2或1拍,Feedback 20–30%,随后静音前曲 - 原则:轻量使用,勿掩盖律动 9. 循环与延伸 - 若Outro太短:在前曲Outro设置16或32拍循环,延长过渡窗口 - 若后曲Intro太短:在后曲Intro设置循环,等两曲更稳再退出循环 10. 录音与复盘 - 录制每次练习(10–15分钟),标记:进歌点是否在段落开头、低频是否打架、音量是否平稳 - 复盘时关注:对拍漂移、EQ手法是否过度、能量过山车是否过猛 ### 实践练习 - 练习1:数拍与段落识别 - 目标:听出1-2-3-4与8/16/32小节起止 - 建议工具/曲目:任一124–128 BPM的House/Prog House Extended Mix(Beatport/Beatsource/Apple Music购买或合法串流到djay/Beatport Streaming);在软件里打开波形“缩略+细节”双视图 - 练习2:手动对拍基础(关SYNC) - 目标:在耳机中用Pitch与轻推,使两曲踢鼓连续16小节不漂 - 曲目建议(任选五首中的任意两首,挑Extended Mix版本,BPM约127–128):Swedish House Mafia – Greyhound;Calvin Harris – Summer;Martin Garrix – Animals;Deadmau5 – Ghosts ’n’ Stuff;FISHER – Losing It(稍慢约125,但结构清晰) - 方法:先匹配BPM,再在耳机里对齐强拍,计时稳定16–32小节 - 练习3:基础渐入渐出 - 目标:完成一次32小节的平滑过渡 - 操作:后曲-15 dB进入,32小节内逐步推至0 dB;交叉推子从中心缓慢向后曲侧移动;全程观察电平不过红 - 评价:过渡期间无明显音量跳变;踢鼓稳定 - 练习4:低频互换 - 目标:在过渡中仅一首曲目占据低频 - 操作:后曲LOW关到底→过渡后半段做LOW互换→前曲LOW到底、后曲LOW回到0 dB - 评价:无低频堆叠的“轰头”感;中高频不刺耳 - 练习5:滤波点缀与回声收尾 - 目标:学会轻量FX点缀而不喧宾夺主 - 工具:Filter(12 dB/Oct或柔和模式),Echo 1/2或1拍 - 操作:在过渡最后4小节对前曲做HPF轻扫;最后1拍点Echo后立刻拉掉前曲通道 - 评价:过渡边界更干净,无“剪切感” - 练习6:循环延伸过渡 - 目标:用16或32拍循环延长Intro/Outro以保证段落对齐 - 操作:在后曲Intro设16拍Loop→稳定对拍→退出Loop;或在前曲Outro设Loop撑满32小节 - 评价:Loop进出无突兀,拍点不漂 - 练习7:调性与能量匹配入门 - 目标:避免旋律打架,保持能量递进 - 工具:软件调性分析(Camelot/音名显示) - 操作:选择同调或相邻调的两首曲目串联;能量从“推进”到“爆发”,不要反复上落 - 评价:旋律叠加时不冲突;听感连贯 - 练习8:迷你混音录制与复盘 - 目标:完成10–15分钟、4–6首的连续混音 - 要求:每次进歌在段落起点;至少使用1次低频互换和1次滤波点缀;全程不爆红 - 复盘表:对拍漂移<1次/曲;过渡长度≥16小节;能量曲线合理;记录改进点 - 额外资源与合规建议 - 资源:Beatport/Beatsource购买或串流的Extended Mix;Bandcamp正版购买;SoundCloud标注“Free Download/Creative Commons”的EDM曲目(注意许可证);YouTube Audio Library与FMA的免版权电子曲目(适合练习) - 合规:仅使用你已获得合法授权的音频进行下载/播放/录制;必要时保留购买记录与授权说明 - 个性化建议(针对EDM初学者) - 从124–128 BPM、结构清晰的House/Prog House入手,比强拟合大房/多元素曲目更易掌控 - 过渡尽量以16或32小节为单位,越短越容易破坏律动 - 少即是多:优先练稳对拍与EQ,FX只做点缀 - 每周固定录音与复盘,比临时“手感”更能稳步进步 - 建立标签体系:BPM/调性/能量/是否有干净Intro/Outro,演出前先做播放清单 坚持上述流程,4周后你应能稳定完成段落对齐、无低频冲突的长时过渡,并可录制一段结构清晰的EDM迷你混音。
### 学习计划 - 音乐风格:浩室 - 技能水平:中级 目标概览(2–4周) - 周1:曲目准备与乐句/调性/增益管理打牢,练“长时段EQ混音”和“低频互换(bass swap)” - 周2:加入滤波、回声尾音(echo-out)、循环进出(loop-in/out)三种过渡法 - 周3:练“能量曲线设计”和“人声/效果层叠(仅高频)”,打磨转场选择 - 周4:完成一套30–60分钟主题House混音并复盘 ### 指导步骤 1. 曲库准备与分析 - 选取BPM 124–126、编排清晰(32小节为一乐句)的浩室曲目;优先同厂牌/相近子风格(如Tech House、Vocal/Disco House)便于衔接。 - 在Rekordbox/Serato/Traktor中完成:Beatgrid校准;设置Quantize为1拍;在每个32小节起始点打Memory Cue/Hot Cue(A=开头、B=主段落Drop、C=Break进入、D=Outro)。 - 进行调性分析(Camelot轮):优先同调(如8A→8A)或相邻(8A→9A/7A),必要时用Key Shift±1半音微调但避免人声失真。 2. 增益与音色基线 - Trim/增益:让每个通道峰值在表头约-6 dB,不要红灯;Master保留余量。 - EQ默认:低频(Low)12点、中频(Mid)12点、高频(High)略回一点以预留叠加空间。 - 预设:滤波resonance保持中等;回声/延迟反馈30–40%,干湿比25–35%。 3. 长时段EQ混音(32–64小节) - 准备:在前曲主段尾部32小节处引入后曲(后曲低频关至0,其他均衡在12点)。 - 叠放:第1个8小节只让后曲的高+中出现;第2个8小节逐步开后曲低频至30–50%。 - 低频互换(Bass Swap):在下一乐句起点“一拍”同时——拉下前曲低频到0,开后曲低频到100%,保持中高频平衡。 - 收尾:在完成互换后,逐步淡出前曲高/中,或用滤波高通淡出。 4. 滤波+回声尾音过渡(Echo-out) - 场景:有突出人声尾字或击打的句末。 - 操作:在句末最后1小节,开启Echo 1/2或3/4拍,回声湿度上推至40–50%,在下一拍将该通道的fader迅速拉下,留回声在空间中,后曲在下个乐句头进入。 5. 循环进出(Loop In/Out)延长段落 - 出:当前曲Outro太短,在乐句末设2或4拍Loop,配合高通滤波逐步抬起,等待后曲完整乐句开头进入后解除前曲循环并下掉。 - 入:若后曲Intro过短,提前8拍设8拍Loop,完成对拍与EQ平衡后在乐句头解除循环进入正式段落。 6. 人声/效果层叠(谨慎) - 只叠高频信息:将叠加的Acapella或人声切到High/Mid,Low全关,避免与底鼓/贝斯冲突。 - 控时长:不超过16小节,避开两个主唱段同时出现;回声/混响收尾保持干净。 7. 能量管理与段落选择 - 结构识别:Intro(16–32)→Groove→Break→Build→Drop→Main→Break2→Outro。 - 组合法则:Drop接Groove或Outro更稳;Break接Break易掉能量;使用“Break→Build→新曲Drop”的情绪提升法。 - 3种常用过渡策略: 1) 长叠EQ:适合律动型Tech/Deep House 2) Drop切换:旧曲Break末尾切到新曲Drop(强提能) 3) 旋律同调长混:适合Vocal/Disco House,时长32–64小节 8. 效果器纪律(DJM/软件常见) - Echo/Delay:1/2或3/4拍最易控;用在句尾或人声尾字;避免在强拍大幅度湿度过高。 - Filter:高通用于淡出,低通用于引入;避免在Drop强拍全闭或全开,使用缓慢弧线。 - Reverb:短尾(房间/板式),湿度<30%;多用于过门,不在主鼓段滥用。 9. 录音与自检 - 每次录15–30分钟;复盘清单:对拍是否稳(±10ms以内);低频是否冲突;乐句是否在32/16小节对齐;效果是否过量;电平是否触红。 - 标注可改进的过渡时间戳,复练同一对曲目直至稳定。 10. 构建一套主题Set(30–60分钟) - 结构:暖场(律动)→上扬(能量)→峰值(亮点)→收束(干净)。 - 规划关键转场:每10–15分钟放置一个“记忆点”(经典人声、标志性Drop或惊喜叠加)。 ### 实践练习 - 练习目标:对拍与乐句对齐(不依赖SYNC) - 步骤:关掉Sync与波形缩放,用耳机预听在下个32小节开头放入后曲;用Pitch修正BPM、用Jog修正相位,保持16小节不漂移。 - 建议曲目对(BPM约124–126,同或相邻调性): - Dom Dolla – Take It ↔ Chris Lake – Turn Off The Lights - CamelPhat & Elderbrook – Cola ↔ Purple Disco Machine – Body Funk - John Summit – Deep End ↔ MEDUZA – Piece Of Your Heart - 建议工具:Rekordbox/Serato/Traktor任一,控制器如Pioneer DDJ-FLX4/DDJ-400;关闭Sync进行练习。 - 练习目标:长时段EQ + Bass Swap - 步骤:在前曲主段尾部32小节引入后曲;第2个8小节完成低频互换;在下个乐句头完全切换。 - 建议曲目对: - Fisher – You Little Beauty ↔ Chris Lake & Green Velvet – Deceiver - Shiba San – OKAY ↔ Gorgon City – House Arrest - 工具参数:通道EQ Low互换点放在乐句起始;通道推子保持一致,主要用EQ完成交接。 - 练习目标:滤波+回声尾音过渡 - 步骤:选带清晰人声尾字的段落,在句末1小节上Echo 1/2拍,湿度40%,在回声第一拍将前曲拉下;后曲在下个乐句头进入。 - 建议曲目段落:Vocal House副歌→下个曲目Intro或Groove。 - 工具:DJM系列或软件内置Echo;Quantize开启以防“咬字”错拍。 - 练习目标:循环进出延长段落 - 步骤:对短Outro曲目设置2或4拍循环,配合高通滤波抬起;后曲在乐句头进场后解除循环。 - 建议曲目对:任何Outro≤16小节的曲目 ↔ 结构清晰的Intro曲目。 - 工具:Loop长度快捷键;滤波旋钮行程分3–4秒完成。 - 练习目标:调性与能量管理 - 步骤:用Camelot轮规划一条同调或邻调的5–8首曲线(如8A→9A→9B→10B→10A),在每次转场前听人声/旋律是否有不谐和,必要时Key Shift±1。 - 建议曲目池(子风格示例,任选同BPM段组合): - Tech House:John Summit, Chris Lake, Fisher, Cloonee - Disco/Vocal House:Purple Disco Machine, Duke Dumont, Sonny Fodera - Deep/Progressive House:Ben Böhmer, Lane 8, Yotto(注意BPM略低时统一到124–126再练) - 工具:Rekordbox Key显示(Camelot模式)、可选Mixed In Key做二次校验。 - 练习目标:完成一段15–20分钟主题混音并复盘 - 要求:至少使用3种不同过渡(EQ长叠、Echo-out、Loop延长),全程不红灯,乐句对齐。 - 复盘表:记录每次转场的开始小节、互换点位置、效果器参数与改进建议。 个性化建议(针对浩室中级) - 选曲:以律动为主,尽量避免同时叠加两条强烈贝斯线;有歌词的人声段与人声段避免正面相撞,可用“人声→器乐Groove”交替。 - 声像与空间:在加回声/混响时,降低高频少许,避免“嘶嘶”顶耳;必要时在叠加段落略降前曲高频1–2 dB。 - 现场容错:若发现对拍缓慢漂移,优先用微调转盘做“轻推/轻拉”,少动Pitch,保持每8小节小幅修正。 - 设备习惯:把效果器的ON/OFF与量化节拍当作“节奏乐器”去打,所有效果变化尽量落在乐句起点或尾两拍。 - 成长路径:稳定两盘后,尝试第三轨做“顶鼓层叠”(仅打击与高频Loop),练习多层节奏的空间管理。 提示 - 上述曲目仅作练习参考,请从合法渠道购买/串流,不分享或传播受版权保护的音频文件。
### 学习计划 - 音乐风格:科技舞曲 - 技能水平:高级 - 模块1(曲目准备与能量设计,1周) - 目标:建立可控的能量曲线与精确网格;为长时过渡做好结构标注。 - 输出:每首曲目完成BPM/调性/能量标签、结构记忆点(Intro/Break/Drop/Outro),制作过渡配对清单。 - 模块2(低频管理与长时过渡,1周) - 目标:解决低频冲突与相位问题;掌握64–128小节的稳定过渡。 - 输出:3个可复用的过渡“配方”,在不同低频强度的曲目间可稳定执行。 - 模块3(三/四盘层叠与循环创作,1周) - 目标:三盘角色分工、循环叠加与多节奏(polyrhythm)张力控制。 - 输出:10分钟无失真三盘层叠段落,含1个多节奏张力段与完美归位。 - 模块4(实时效果与现场掌控,1周) - 目标:Dub式效果链、紧急救场与整套Set的能量布局。 - 输出:录制一套45–60分钟现场感混音并完成复盘表。 ### 指导步骤 1. 曲目库与标注 - 以BPM段(128–134/135–138)、能量等级(1–5)、质感标签(滚动/工业/氛围/Hypnotic)管理。 - 为每首曲目设置记忆点:Intro开头、首个Break、主Drop、Outro开始、Outro最后32小节;为Break前8小节与Drop前8小节加热标点。 2. 网格与摆动修正 - 对含摆动或来自硬件录音的Techno手动微调Beatgrid:在各段落开头设锚点,避免全曲一次性拉直;禁用自动量化在微摆动曲目上的过度校正。 3. 低频管理与相位 - 原则:同一时刻只保留一个底鼓/次低频主体。使用“低频交换”法(Bass Swap)完成重心迁移。 - 操作:进入过渡时,A通道低频缓降至9点位,B通道低频缓升至12点位;在Drop前1–2小节完成交换。若出现“空心”或“糊底”,微调BPM或触盘/nudge对齐踢点瞬态。 4. 长时过渡配方A(128小节渐进) - 结构:A播放至Outro,B从Intro进入。前64小节只推B的高频与闭合式滤波,64–96小节打开中频,96–112小节引入细微延迟,112–128小节完成低频交换并在拍点切走A的高频。 - 要点:全程保持总线头间隙6–9 dB,不让主推子与分路红灯。 5. 过渡配方B(Break-Bass Swap) - 在A曲Break的后半段把B曲预混到中高频,Drop前8小节开始低频上移;Drop落地同时切走A低频并拉低A总量2–3 dB,保留少许闭合滤波做“尾巴”。 6. 过渡配方C(多节奏Loop张力) - 在A上做4拍Loop稳定律动,在B上建立3拍或6拍Loop(制造3:2张力),控制湿度与音量避免抢拍感;在目标回位点提前1拍释放Loop归位到4/4主拍,再完成低频交换。 7. 三/四盘角色分工 - A:低频与主体律动;B:中高频纹理/合成器;C:打击/噪音Loop或瞬态;D(可选):特效或Acapella片段。 - 混音台建议:A保持0 dB附近,其它通道-6至-10 dB起步;用带通或高通将C/D限制在2–8 kHz,避免与A/B中低频堆叠。 8. EQ与滤波的“减法”思路 - 先切掉不需要的频段,再提升需要的存在感。Techno底鼓与低频:45–70 Hz;军鼓/Clap核心:200–2 kHz;帽与空气感:8–12 kHz。 - 用高通(80–120 Hz)清理非主通道的低频尾音,必要时短时Boost中频1–2 dB让纹理穿出。 9. Dub式效果链与路由 - 延迟→混响→滤波,优先用发送/返回;延迟设置1/8或1/4,Feedback 20–35%;混响Decay 1.2–2.0 s,Wet不超过15–20%;用高通让效果不占低频。 - 预推子发送用于“尾音拉幕”,后推子发送用于“实时随音量衰减”。 10. Set能量曲线与救场 - 结构:冷开场→逐步推进→峰值→卸压→再峰值或收束。每15–20分钟安排一次呼吸段(低频稀疏、纹理感强)。 - 救场术:错拍时用高通+回声退出(Echo Out 1/4,Wet 30–40%);网格漂移用短Loop(2或4拍)重抓;低频冲突即时Bass Kill,随后在8拍内平滑恢复。 ### 实践练习 - 练习1:网格与标注精度 - 目标:为20首曲目完成精确网格与5个关键记忆点,包含摆动曲目。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Rekordbox/Traktor/Engine DJ;选取含硬件感与摆动的Techno曲目(如Klockworks/Ostgut Ton/MORD/Token厂牌风格)。 - 练习2:低频交换与相位 - 目标:在130–134 BPM下完成3种低频交换,过渡长度分别为32/64/128小节,录音无“空心”或“打架”。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一首滚动低鼓+一首工业质感低鼓的配对;混音台具备良好低频衰减(Xone系或DJM系均可)。 - 练习3:长时过渡配方A落地 - 目标:执行128小节过渡两次,电平峰值不红灯,过渡后瞬时LUFS不比前一段骤增超过2 dB。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有长Intro/Outro与纹理层的Hypnotic Techno(如Soma、Delsin、Semantica风格)。 - 练习4:多节奏Loop与归位 - 目标:在主拍4/4上叠加3拍Loop维持16小节张力,并在预定小节回位,听感不乱拍。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带清晰帽线的曲目作Loop源;使用量化可开可关的播放器(CDJ/SC或Traktor)。 - 练习5:三盘层叠角色分工 - 目标:10分钟三盘层叠,A保低频,B做合成器纹理,C做打击Loop;同时仅一条通道保留次低频。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A选滚动底鼓(Drumcode/Kneaded Pains风格),B选氛围/序列纹理(Hypnotic),C选金属打击或噪声片段(MORD/CLR质感)。 - 练习6:Dub式效果与呼吸段 - 目标:用发送式延迟+混响做8–16小节呼吸段,进入与退出都在拍点,效果不过度淹没主体。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带长尾合成器的曲目+紧凑底鼓;外置RMX-1000/Eventide H9或内置FX均可。 - 练习7:现场救场情景化演练 - 目标:模拟网格漂移、错拍、低频打架三种事故,分别用Echo Out、高通切走、短Loop重抓解决。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BPM差距2–3的曲目对;关闭同步进行训练。 - 练习8:整套Set与复盘 - 目标:录制45–60分钟,包含两次长时过渡、一次多节奏段、一次完全卸压段;完成复盘表(过渡时长/电平峰值/低频交换时机/观众反馈预估)。 - 建议的音乐轨道/工具:按能量曲线分四段选曲:冷开场(氛围/低密度)→推进(滚动)→峰值(工业/高能)→卸压(Hypnotic/空间感)。 - 个性化建议(针对科技舞曲高级水平) - 减法优先:每次层叠先“切掉与让位”,再“增加存在感”,确保低频唯一性。 - 采用“模板化过渡”:把最稳的2–3个过渡做成固定流程,在演出中作为锚点,其余环节即兴。 - 选择互补材质:粗糙工业底鼓+丝滑Hypnotic纹理,或滚动贝斯+金属打击,避免同材质堆叠。 - 控制湿度与动态:延迟/混响的湿度宁少勿多,主总线留6 dB余量,为现场声场与监听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 复盘量化:每次录音后记录“错误类型→出现小节→修正动作→结果评估”,下次只改一处,形成迭代闭环。
完成从节拍匹配到首套过渡的入门训练,拿到7天学习计划,独立制作首个30分钟混音Demo。
系统打磨EQ、滤波、效果衔接等技巧,练出多风格无缝过渡的Set,形成俱乐部级一小时曲目单。
按演出氛围自动生成曲风衔接与备份流程,预演关键过渡,优化台上应急方案,显著降低失误率。
一键生成分层教学大纲与课堂练习,配套风格化曲目清单与打分标准,快速搭建可落地课程。
快速产出内置教程与新手引导脚本,按用户等级推送练习任务,提升新手转化与长期留存。
搭建阶段式课程与打卡机制,自动生成练习库与评估表,支持班级化管理与结业作品展示。
把对话式AI变成你的专属DJ混音导师:围绕“风格+水平”两大关键维度,自动生成分层学习计划、可直接上手的分步指导与针对性练习清单,帮助新手快速入门、进阶者体系化提升、高手精炼舞台表现。适配DJ软件的新手引导、在线课程的互动练习、移动App的日常打卡与社群挑战,旨在缩短上手路径、提升学习效率与作品产出,拉动留存与付费转化。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