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客策划助手

240 浏览
22 试用
6 购买
Oct 23, 2025更新

该提示词可帮助教育内容创作者系统策划博客系列,明确主题、目标受众及行业背景,为每篇博客生成标题、概要和核心要点,提供深度可行的教育建议与实操指南。输出结构清晰,兼顾教学策略与读者需求,提升内容可读性与知识留存。

系列标题: 函数与建模·初中进阶系列(7—9年级)

系列描述: 围绕“变量—关系—函数—图像—建模”的学习阶梯,用生活化情境与跨学科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函数核心概念、图像理解与应用。系列强调探究式课堂、形成性评价与知识迁移,提供可直接套用的活动、练习与家校协同建议,并附可复用图表提示,支持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课堂参与度与真实问题解决力。全系列共8篇:1变量与关系;2函数概念与表示;3一次函数基础;4斜率与截距的意义;5一次函数建模;6二次函数与图像;7二次函数参数与变换;8综合建模项目。

目标受众:

  • 特征:
    • 学生:7—9年级,具备基础代数与图像认读能力,愿意在情境中探索。
    • 教师:关注课堂参与度与探究式教学实施,重视形成性评价与跨学科融合。
    • 家长:希望理解孩子学习重点,提供家庭支持与应用场景。
  • 痛点:
    • 学生:对“函数”抽象、图像与代数脱节、套公式不理解含义。
    • 教师:难把真实问题转化为可教学的模型,评价聚焦结果而非过程。
    • 家长:缺少与课堂一致的实践活动,难以指导孩子应用数学。
  • 学习目标:
    • 概念:理解函数是“变量间确定关系”的描述,掌握表、式、图三种表示。
    • 技能:能读写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解释斜率、截距、顶点等参数含义。
    • 应用:能用函数模型解决费用、速度、增长等生活问题,并进行模型检验与优化。
    • 迁移:将函数思维迁移到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技术设计场景。

博客1:

  • 标题: 从“变量与关系”起步:把生活场景转成可分析的数学问题
  • 概要: 本文用身边小案例(打车计费、饮水量与体重变化)引导学生识别变量与关系,区分相关与因果,搭建从表格到简式的过渡,为函数概念铺路。提供探究活动与图表模板,帮助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
  • 核心要点:
    • 概念搭桥:变量=可变化的量;关系=变量间的依存(“因变量依赖自变量”)。区分相关vs因果。
    • 小案例:打车起步价(固定)+里程费(随距离变化)→自变量:距离;因变量:费用。
    • 误区与纠正:把“时间”默认为因变量;纠正策略=用“谁决定谁”的提问卡:改变X是否必然改变Y?
    • 课堂活动(材料/步骤/评价):材料:本地打车价目表、纸尺。步骤:采集3段距离与费用→制表→画散点→用直线近似。评价:能正确标注自/因变量、解释偏差来源。
    • 练习题与答案: 1)判断自/因变量:烤箱温度与烘烤时间。答:自变量=时间;因变量=温度(设定恒温则反之)。 2)选择关系类型:身高与鞋码(相关不一定因果)。答:相关,非因果。
    • 家校协同:家庭记录一周步数与睡眠时长,周末共同画散点图,讨论是否存在关系。
    • 图表提示:散点图模板—x轴自变量、y轴因变量、添加趋势线与注释“可能异常点”。

博客2:

  • 标题: 函数的概念与多种表示:表、式、图、箭头图一网打尽
  • 概要: 在已识别变量与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引入“函数”的定义,展示四种等价表示与相互转换流程,强调定义域、值域与对应唯一性。通过温度转换案例落实表示之间的迁移。
  • 核心要点:
    • 核心定义:函数是定义域到值域的唯一对应关系;关注“每个x有唯一y”。
    • 多表示互译:表格↔代数式↔图像↔箭头图;流程卡:先定域,再写规则,再画图。
    • 误区与纠正:把垂直线测试忽略。纠正:图上用“垂直线测试卡”,一条竖线若穿过两点则非函数。
    • 课堂活动:材料:冰水混合实验温度记录;步骤:每2分钟测温→制表→拟合线性规则→画图。评价:是否明确定义域(实验时段)与规则适用范围。
    • 练习题与答案: 1)判断是否为函数:x^2+y^2=1。答:以x为输入时不是函数;以θ为输入的参数表示是函数。 2)华氏转摄氏:F=1.8C+32,给C=10求F。答:F=50。
    • 家校协同:家庭厨房温度/时间记录,帮助孩子把数据转成函数表示。
    • 图表提示:函数表示转换流程图—节点:定义域→规则→表格→图像;箭头标注依赖方向。

博客3:

  • 标题: 一次函数基础:斜率、截距与图像读写的“含义优先”
  • 概要: 从y=mx+b出发,解释斜率与截距的真实意义与单位,训练从图像读参与从情境写式。以共享单车计费为例,建立一次函数并讨论参数变化的影响。
  • 核心要点:
    • 含义化参数:斜率m=“单位变化率”;截距b=“起点状态”。强调单位一致。
    • 图像读写:两点定直线→算斜率→求截距;反向:给情境写式再画图。
    • 误区与纠正:把斜率当“角度”而忽略单位。纠正:斜率描述=Δy/Δx+单位说明卡。
    • 课堂活动:材料:共享单车价目表、里程记录。步骤:采样3组(距离,费用)→算m、b→验证预测。评价:能用单位解释m、b并评估误差来源。
    • 练习题与答案: 1)过A(2,5)、B(6,13)求函数。答:m=(13-5)/(6-2)=2;b=5-22=1→y=2x+1。 2)m=0.5(元/公里)、b=2(元),x=8公里时费用?答:y=0.58+2=6元。
    • 家校协同:家庭出行费用记录,孩子建模并向家长解释m与b的意义。
    • 图表提示:两点定直线模板—标注Δx、Δy箭头与单位;图注解释m、b含义。

博客4:

  • 标题: 斜率与截距的比较与变化:参数敏感性与情境决策
  • 概要: 通过“不同套餐比价”“水费阶梯计价”等案例,探究斜率与截距变化对图像与决策的影响,学习交点求解与分段函数入门,提升模型选择与解释力。
  • 核心要点:
    • 参数敏感性:m变→倾斜度与增长快慢;b变→整体平移。决策看交点与范围。
    • 套餐比价:y1=0.4x+3,y2=0.6x+1→求交点判断何时更省。
    • 误区与纠正:仅看起步价忽略斜率。纠正:制作“交点计算卡”与区间解释。
    • 课堂活动:材料:本地水费/流量套餐数据。步骤:画两条费用线→求交点→讨论不同使用量的最优选择。评价:能给出“在x∈[a,b]时选择方案A”的区间结论。
    • 练习题与答案: 1)y1=0.4x+3与y2=0.6x+1交点?答:0.4x+3=0.6x+1→x=10,y=7。 2)当x>10,选哪个更省?答:y2斜率更大,费用更高,选y1。
    • 家校协同:家庭真实账单数据支持孩子做“家庭套餐优化”报告。
    • 图表提示:双线比较图—标注交点坐标、区间结论文本框;分段函数用竖线标示切换点。

博客5:

  • 标题: 二次函数与抛物线:顶点、开口与变换的直观理解
  • 概要: 在运动与投射的情境中认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特征,学习顶点、对称轴与参数a、b、c的含义,掌握配方法与图像平移缩放,连接到简单的物理模型。
  • 核心要点:
    • 图像要素:a决定开口与“弯曲度”,顶点与对称轴给最值与对称性。
    • 变换思维:y=a(x-h)^2+k表示平移/伸缩;从一般式到顶点式的配方法。
    • 误区与纠正:把顶点误认为截距;纠正:用“特征标注卡”在图上统一标注顶点/截距/轴。
    • 课堂活动:材料:纸球抛掷视频(手机拍摄、尺标)。步骤:提取两侧等距x与y位置→拟合二次函数→解释a、h、k。评价:能解释“顶点=最高点(或最低点)”与模型假设。
    • 练习题与答案: 1)y=x^2-4x+3顶点?答:x= -b/(2a)=2,y=4-8+3=-1→顶点(2,-1),轴x=2。 2)y=2(x-1)^2+3开口与最小值?答:a=2>0开口向上,最小值3于x=1。
    • 家校协同:家庭投掷实验辅助测量,讨论空气阻力与模型误差。
    • 图表提示:抛物线标注模板—顶点、对称轴、截距、a的大小箭注;变换前后两图对比。

评估标准:

  • 参与指标:
    • 学生:每课至少提交1张图表(散点/函数图)、完成活动记录表、课堂提问或同伴反馈≥1次。
    • 教师:采用至少1个情境活动、布置1个形成性评价任务(含自评/互评)、收集并展示班级数据图。
    • 家长:参与1次家庭数据记录或情境讨论,提交协同反馈表。
  • 学习成果:
    • 概念掌握:能正确判定函数、说明定义域与值域、通过垂直线测试判断图像是否为函数。
    • 技能达成:能从数据拟合一次/二次函数,读写斜率、截距、顶点;能用交点与区间做方案选择。
    • 应用迁移:能将模型用于费用比价、简单物理投射、温度转换等场景,并说明假设与误差来源。
    • 形成性证据:学习档案包含“概念卡、流程卡、图表模板、反思短文”至少各1份。
  • 读者反馈:
    • 教师读者:对“活动可操作性”“评价工具有效性”“跨学科链接”进行3项量表评分与文字建议。
    • 学生读者:自评“我能解释参数含义”“我能把生活数据画成图”的信心变化(前后测)。
    • 家长读者:填写“家庭支持难易度”“孩子解释清晰度”反馈,并提供可扩展情境线索。

系列标题: 职场数据素养从零到独立:10步可执行路径

系列描述: 面向成人与高校新生的入门系列,用依存句法框架(谁→做什么→用什么→产出→如何评估)组织各篇内容,从数据思维到风险防错清单,覆盖采集、清洗、可视化、描述性统计、A/B测试、报告叙事与协作。工具中立,每篇提供术语释义、示例数据与操作步骤、实战练习与检核标准、职业场景案例、延伸阅读与工具替代方案,确保读者能在工作中独立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任务。

目标受众:

  • 特征:
    • 学生:高校新生、非数据专业转入者;时间碎片化、以课程/社团项目为载体学习。
    • 培训师:企业内训讲师、职业发展顾问;需要结构化课程与可评估练习。
  • 痛点:
    • 培训碎片化:只教工具不教思维,缺少端到端流程。
    • 迁移困难:课堂示例难以应用到本职工作场景。
    • 合规与质量不确定:数据来源合法性、清洗可复现性、图表是否误导。
  • 学习目标:
    • 建立从问题定义到洞察传播的完整工作流。
    • 熟悉常见数据任务的可执行清单与评估标准。
    • 在Excel/Sheets与开源工具(Python/R/SQL)之间实现等价操作与结果验证。

博客1:

  • 标题: 数据思维入门:从业务问题到可测量指标
  • 概要: 构建“问题→指标→数据→分析→决策”的依存链,学会把模糊业务诉求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与数据结构,为后续获取与清洗奠定基础。
  • 核心要点:
    • 关键术语释义:
      • 指标(Metric):可量化的业务度量(如订单数、转化率)。
      • 维度(Dimension):切分指标的分类属性(如渠道、地区、日期)。
      • 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统计的对象(如订单、用户、会话)。
      • 样本与偏差:抽样代表性与系统性误差来源。
    • 示例数据与操作步骤(电商订单表:order_id, date, user_type, channel, product, qty, price, region):
      • 任务:回答“近7天新客订单趋势”。
      • 步骤(通用):定义单位=订单;指标=订单数;粒度=日;分段=新客/老客。
      • Excel/Sheets:导入→插入数据透视表→行=日期→列=用户类型→值=订单计数→生成折线图。
      • Python(pandas):读取CSV→派生金额=qty*price→groupby(['date','user_type']).size()→plot.line()。
      • SQL:SELECT date, user_type, COUNT(*) AS orders FROM sales WHERE date>=CURRENT_DATE-7 GROUP BY date,user_type;
    • 实战练习与检核标准:
      • 练习:将3个业务问题改写为“单位+指标+维度+时间窗+过滤条件”。
      • 检核:是否可用一句话准确描述分析对象与度量;是否能在两种工具中得到一致数字(误差<1%)。
    • 职业场景案例:
      • HR周报:用应聘阶段(投递/初筛/面试/录用)作为维度,指标为转化率,识别瓶颈环节。
    • 延伸阅读与工具替代方案:
      • 阅读:Lean Analytics;《数据思维》(Data Thinking相关文章)。
      • 工具:Excel/Google Sheets;Python+pandas;R+tidyverse;SQL(PostgreSQL/MySQL)。

博客2:

  • 标题: 问题定义:把诉求转成SMART分析简报
  • 概要: 用SMART与假设-指标-成功标准框架,将“现象描述”转换为“可验证的分析任务”,避免范围漂移与指标错配。
  • 核心要点:
    • 关键术语释义:
      • SMART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有时限。
      • 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现象+影响+目标人群+时间窗+约束。
      • 成功标准(Success Criteria):预期阈值、置信水平、决策触发条件。
    • 示例与操作步骤(场景:网站转化率下降):
      • 通用步骤:陈述现象→提出假设(如渠道结构变化)→定义指标与维度→设定成功标准→列出数据来源与范围。
      • Excel/Sheets:构建“分析简报”模板表(目标/假设/指标/维度/数据源/时间窗/成功标准)。
      • SQL验证:按渠道聚合近4周转化率→对比周环比与均值的偏差;SELECT channel, SUM(conversions)/SUM(sessions) AS cr ...
      • Python:可视化渠道CR时间序列+异常检测(rolling mean±2std)。
    • 实战练习与检核标准:
      • 练习:用模板写出1页分析简报,并列出最小数据集(表名、字段、过滤条件)。
      • 检核:范围清晰(含排除条件);成功标准可测(数字阈值+时限);执行路径可复现(步骤编号)。
    • 职业场景案例:
      • 课程报名下滑:假设“开课时间冲突”,指标=报名率,维度=时段/课程类型,成功标准=提升≥15%在两周内。
    • 延伸阅读与工具替代方案:
      • 阅读:Problem Framing指南;《衡量一切》(Measure What Matters)。
      • 工具:简报模板(Sheets);Issue跟踪(Trello/Notion);Python/R脚本清单。

博客3:

  • 标题: 数据获取与合规:合法、完整、可复用的数据来源
  • 概要: 区分一方/二方/三方数据与权限,设计数据请求与记录流程,确保采集合法、字段充分、路径可复现。
  • 核心要点:
    • 关键术语释义:
      • 一方数据(1P):组织内部生成;二方/三方:合作方或公开来源。
      • 合法基础:告知与同意、合同、正当利益;PII敏感字段处理。
      • 数据目录/字典:字段定义、类型、取值范围、刷新频率。
    • 示例与操作步骤:
      • 数据请求模板(谁→向谁→请求什么字段→用途→保留期限→权限级别→合规审查人)。
      • Excel/Sheets:导入CSV→记录数据字典(字段、类型、缺失率)。
      • Python:requests调用API→保存原始与处理后版本→生成采集日志(时间戳、参数)。
      • SQL:只读权限连接→创建视图限定字段与过滤条件。
    • 实战练习与检核标准:
      • 练习:为一个分析简报编写数据请求与合规清单(PII脱敏、保留期限、访问控制)。
      • 检核:合法性(来源与授权说明齐全);完整性(满足指标所需字段);可复现性(采集脚本/步骤编号)。
    • 职业场景案例:
      • 招聘漏斗分析:从ATS导出候选人流转表,移除姓名/电话,保留阶段与时间戳,确保合规共享。
    • 延伸阅读与工具替代方案:
      • 阅读:GDPR/CCPA概要;数据伦理指南;企业数据治理白皮书。
      • 工具:Open Data Portals;API客户端(Postman);版本控制(Git);OpenRefine做初步整理。

博客4:

  • 标题: 表格清洗:从“脏数据”到可分析数据集
  • 概要: 建立标准化清洗流程:类型校正、缺失与异常处理、去重与主键、表连接与宽长转换,保证结果一致可审计。
  • 核心要点:
    • 关键术语释义:
      • 主键(Primary Key):唯一标识记录的字段组合。
      • 缺失机制:MCAR/MAR/MNAR;异常值与业务规则。
      • 宽表/长表:交叉表与明细表的形态转换。
      • 连接(Join):内连接/左连接/反连接(找孤儿记录)。
    • 示例数据与操作步骤(订单明细+渠道映射表):
      • 通用清单:类型转换→标准化日期与货币→去重(基于主键)→填补缺失(业务规则或标记)→合并外部维表→派生字段(GMV)→记录审计日志。
      • Excel/Sheets:Power Query导入与步骤记录;函数示例=TRIM、TEXT、IFERROR;数据验证与条件格式找异常。
      • Python(pandas):astype→drop_duplicates→merge→fillna→melt/pivot→写出clean.csv与log.json。
      • SQL:CREATE VIEW进行类型校正与CASE WHEN异常标记;LEFT JOIN维表;使用EXCEPT/NOT EXISTS查孤儿。
    • 实战练习与检核标准:
      • 练习:对给定CSV执行清洗并输出“清洗报告”(问题清单、处理规则、影响行数)。
      • 检核:再现性(重复执行得到相同结果);一致性(两种工具产出指标一致);可审计(有步骤与版本记录)。
    • 职业场景案例:
      • 培训出勤表:姓名空格与重复签到导致统计偏差;通过主键=日期+学员ID去重并修正。
    • 延伸阅读与工具替代方案:
      • 阅读:Data Wrangling手册;Tidy Data论文。
      • 工具:OpenRefine;Power Query;pandas;dbt(数据变换与审计)。

博客5:

  • 标题: 可视化选择:用对图表,让信息清晰不误导
  • 概要: 依据数据类型与分析目的选择图表与视觉通道,控制配色与比例,添加必要注释与基线,让读者一眼获得关键信息。
  • 核心要点:
    • 关键术语释义:
      • 视觉通道:位置、长度、角度、颜色、形状;定量优先使用位置与长度。
      • 图表类型与适用:折线(趋势)、柱状(比较)、堆叠(组成)、散点(关系)、条形(排序)。
      • 误导风险:双轴滥用、非零基线、3D效果、面积误差、颜色含义歧义。
    • 示例与操作步骤(渠道转化率周趋势与渠道比较):
      • 通用选择:趋势→折线;渠道对比→条形;占比→堆叠但推荐小倍图。
      • Excel/Sheets:透视图→格式设置为统一比例→数据标签只显示关键信息→添加基线与注释。
      • Python/R:seaborn/ggplot2→设置主题(去网格/提高对比)→颜色盲友好调色(ColorBrewer)。
    • 实战练习与检核标准:
      • 练习:为3个问题分别产出图表并写“1句洞察+1个行动建议”。
      • 检核:单图单信息(主信息可用一句话描述);比例与基线正确;可访问性(颜色盲安全;字体≥12pt)。
    • 职业场景案例:
      • 团队周KPI看板:核心指标用大数卡+趋势,小倍图拆分渠道;用警戒阈值标记异常周。
    • 延伸阅读与工具替代方案:
      • 阅读:Storytelling with Data;Tufte《数据可视化》。
      • 工具:Datawrapper、Flourish、Metabase;Excel/Sheets;Python(matplotlib/seaborn);R(ggplot2)。

评估标准:

  • 参与指标:
    • 阅读完成率与停留时长;练习提交数与通过率;跨工具复现实验完成数。
    • 讨论区/问答互动次数;案例复盘参与度;后续篇章串联点击率。
  • 学习成果:
    • 能写出标准化分析简报(问题定义与成功标准明确)。
    • 能获取合规数据并产出数据字典与采集日志。
    • 能完成清洗并输出可审计的干净数据集(多工具一致)。
    • 能选择恰当图表并用一句话准确传达洞察与行动建议。
  • 读者反馈:
    • 自我效能量表(“我能在工作中独立完成X任务”1-5分)。
    • 应用转化回访(2周后是否被用于报告/会议/项目决策)。
    • 课程NPS与开放式改进建议(工具偏好、案例适配度、难度匹配)。

系列标题: 家中有书,心中有路:家庭阅读指导与亲子共学实操系列

系列描述: 面向家长与教师的入门级、可落地的亲子共读系列。以“依存句法”思路组织内容:问题→原因→策略→步骤→验证,帮助家庭建立清晰规则、搭建分龄阅读路径、掌握共读提问与笔记方法、与学校作业有效衔接,并通过可持续的习惯与激励机制实现纸质与数字媒介的平衡,稳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与表达力。

目标受众:

  • 特征:
    • 家长:时间有限、缺系统方法、希望“读得进、聊得开、用得上”的家庭阅读。
    • 教师:需与家庭配合,提供阅读任务与反馈,关注学生阅读迁移到学科作业。
  • 痛点:
    • 不会建立稳定阅读时段与规则;纸质书与电子屏幕冲突。
    • 不知如何分龄选书、提问引导;读了不吸收、难输出。
    • 家校信息不对称,阅读与作业割裂。
  • 学习目标:
    • 建立可执行的家庭阅读制度(时间-地点-任务-反馈)。
    • 依据年龄层与兴趣,选择合适文本并平衡数字与纸质。
    • 会用对话式共读与结构化提问提升理解与表达。
    • 会做轻量化阅读笔记与思维导图,支撑写作与口头表达。
    • 将家庭阅读与学校任务对齐,获得可量化进步与可持续习惯。

博客1:

  • 标题: 从今天开始的阅读约定:三段式家庭阅读规则(时间-任务-反馈)
  • 概要: 如果家庭环境有“固定时段+清晰任务+即时反馈”,那么孩子的专注与理解将稳定提升。用“可视化契约+流程卡+纸屏2:1”搭建起第一周即可执行的阅读制度。
  • 核心要点:
    • 规则依存链:固定时间→降低启动成本;固定地点→减少干扰;固定任务→明确期待;即时反馈→强化行为。
    • 三段式安排(15–30分钟):热身3分钟(选书/预览)→专注读10–20分钟→交流与记录5–7分钟。
    • 纸屏平衡:纸质:屏幕=2:1;屏幕阅读遵循20-20-20护眼;屏幕仅用于词义检索、朗读辅助、查图。
    • 家庭角色:家长=引导者(提示-共情-总结),孩子=读者(选择-阅读-表达)。
    • 可视化:家庭阅读契约张贴于阅读角,流程卡作为提示器。
  • 亲子活动流程:
    1. 环境准备:在光线充足处放书篮、计时器、便签与笔。
    2. 设时:每天固定时段(饭后或睡前),设置计时器。
    3. 任务卡:今日任务在3选1(精读一节/复述一段/圈画关键词)。
    4. 阅读:家长轻声同读或旁读,不打断理解流。
    5. 反馈:用“复述-提问-点赞”三步收尾;记录1条黄金句或1个新词。
  • 示例话术:
    • 开始前:“当计时器响起,我们就进入安静模式;你选书,我来听。”
    • 阅读中:“听到不懂的词,先画个圈,读完一起查。”
    • 结束时:“你刚才用自己的话复述了要点,这就是‘抓住主线’的能力。”
  • 可下载清单:
    • 家庭阅读契约模板(包含时间、地点、任务、反馈、纸屏比例)。
    • 阅读角布置清单(光线、座位、书篮、计时器、便签、笔、词卡)。
    • 三段式流程卡(热身-专注-交流)可打印版。
  • 进度跟踪方式与评价量表:
    • 跟踪:周计划表(7格:是否按时、专注分钟、完成任务类型、孩子心情表情符)。
    • 量表(1–4级) 1 需要引导:常分心/需多次提醒 2 基本达成:能完成任务,偶有分心 3 稳定达成:按时、高质量完成,主动表达 4 超预期:能自定任务并反思改进

博客2:

  • 标题: 分龄选书不踩坑:年龄→兴趣→难度的三步法
  • 概要: 如果“年龄发展需要”与“个人兴趣”匹配,并控制“可读难度≈95%”,那么阅读会更流畅且更有自信。用“五指测读+主题菜单+多文本”搭建分龄书单与选择方法。
  • 核心要点:
    • 分龄路径(示例):3–6岁图文并茂、重复句式;6–9岁桥梁书与科普入门;9–12岁长篇与跨学科信息文本;12–15岁议论文、传记与文化艺术评论。
    • 选择三要素:可读性(五指测读:一页不认识≤5个字/词)→兴趣(孩子先说)→多样性(体裁、题材、文化视角)。
    • 文化艺术融入:优先包含图像叙事、插图风格、视觉线索解读的文本,训练审美与图文互证。
    • 纸屏搭配:纸质主读;屏幕用于试读、查资料、听朗读;每次屏幕使用有明确功能。
  • 亲子活动流程:
    1. 主题菜单:共同列3个主题(动物/航天/民间美术等)。
    2. 试读测度:应用五指测读选出“易-适-挑”3档书各1本。
    3. 组合阅读:同主题选“故事+科普+图像资料”三种文本。
    4. 决策规则:孩子定主读书,家长定搭配材料与顺序。
  • 示例话术:
    • 选书时:“你说理由,我来帮你看难度和体裁是否有变化。”
    • 试读后:“这一页你卡住3个词,难度刚好,读起来会有挑战但不挫败。”
  • 可下载清单:
    • 分龄书单框架(每龄段:能力目标/推荐体裁/主题建议)。
    • 五指测读卡片与可读性记录表。
    • 主题菜单与“故事-科普-图像”三合一搭配表。
  • 进度跟踪方式与评价量表:
    • 跟踪:选书日志(书名、体裁、五指数、孩子兴趣评分1–5)。
    • 量表(1–4级) 1 单一体裁,频繁卡顿 2 体裁有变化,偶有卡顿 3 多样搭配,基本流畅 4 能主动解释选择与难度适配

博客3:

  • 标题: 会问问题的家长:对话式共读的CROWD+PEER法
  • 概要: 如果在共读中用小而精准的问题引导(CROWD)并给予复述与扩展支持(PEER),那么理解会更深入、表达更完整。用可口袋化提示卡实现10分钟高质量共读。
  • 核心要点:
    • 框架依存:CROWD(完形/回忆/开放/Wh/距离)→触发思考;PEER(提示-评价-扩展-重复)→巩固语言。
    • 分龄提问:低龄多“指认+因果”;中龄加“比较+推论”;高龄加入“证据+立场”。
    • 共读节奏:一页一问不过载;先读后问不打断主线。
  • 亲子活动流程:
    1. 预设3个问题(C+W+O各1)。
    2. 阅读一段后提问,采用PEER回应。
    3. 记录孩子1句精彩表达,下一次复现。
  • 示例话术:
    • 提示(P):“你注意到这个角色重复做了什么?”
    • 评价(E):“你找到了关键动作,这有助于理解动机。”
    • 扩展(E):“如果把场景换到学校,会发生什么不同?”
    • 重复(R):“我们用你的新想法再说一遍。”
  • 可下载清单:
    • CROWD/PEER袖珍提问卡(分龄示例)。
    • 共读记录单(页码/问题/孩子回答/家长扩展)。
  • 进度跟踪方式与评价量表:
    • 跟踪:每次共读至少3问;记录孩子回答的完整度与证据使用。
    • 量表(1–4级) 1 回答零散,需多次引导 2 能回答事实类,推论弱 3 能用文本证据支持推论 4 能提出反问或多角度观点

博客4:

  • 标题: 读得进也记得住:儿童友好型阅读笔记与思维导图
  • 概要: 如果将“核心信息→结构化呈现”,并在24小时内复述与回顾,那么记忆稳定且能迁移到写作与口头表达。用双栏笔记、故事山、思维导图与速写笔记,纸屏皆可。
  • 核心要点:
    • 选择匹配:叙事→故事山/人物弧;说明→双栏笔记(要点-解释/例子);议论→立场-论据-反驳图。
    • 最小可行:一页化产出(One-Pager),降低负担。
    • 检索练习:隔天用导图复述,不看书说,强化提取。
  • 亲子活动流程:
    1. 读后5分钟:圈出3个关键词。
    2. 选择模板:故事山/双栏/导图其一。
    3. 填充“因为-所以/如果-那么”连接词。
    4. 24小时后用笔记复述2分钟。
  • 示例话术:
    • 选模板:“这是说明文,‘要点-例子’最合适。”
    • 复述时:“先说主点,再给一个作者的证据。”
    • 强化时:“你把‘为什么’说清了,这就是结构化思考。”
  • 可下载清单:
    • 一页式模板包(故事山、双栏、思维导图骨架、立场论证图)。
    • 连接词清单(因果/对比/递进/条件)。
    • 24小时复述打卡卡片。
  • 进度跟踪方式与评价量表:
    • 跟踪:每周至少2张一页式;复述音频10–120秒。
    • 量表(1–4级) 1 只罗列信息,无结构 2 有基本结构,例证不足 3 结构清楚,能举例说明 4 能比较与迁移到新主题

博客5:

  • 标题: 把阅读用起来:与学校作业的高效衔接
  • 概要: 如果家庭阅读“目标-文本-产出”与学校作业同构,那么阅读成果能快速迁移到听说读写任务。通过家校沟通单与任务对齐表,让阅读直接服务于单元写作、口头汇报与项目学习。
  • 核心要点:
    • 对齐框架:作业要求→拆解技能→匹配文本→设定家庭产出。
    • 产出类型:摘要段、观点卡、口头汇报提纲、词汇卡。
    • 家校沟通:每周一次简讯,反馈阅读进展与需协同点。
  • 亲子活动流程:
    1. 查看本周作业(如说明文写作)。
    2. 从家中书单选1篇对应体裁文本。
    3. 用双栏笔记提炼结构,产出简要提纲。
    4. 家长模拟听众,孩子进行60–90秒口头预演。
  • 示例话术:
    • 对齐时:“这次作业要解释‘过程’,我们找一本有清晰步骤的说明文。”
    • 反馈老师:“孩子在家能清楚说出三个步骤,是否可在课堂做1分钟分享?”
  • 可下载清单:
    • 家校沟通单模板(目标-证据-请求支持)。
    • 作业对齐表(任务-技能-文本-家庭产出)。
    • 口头汇报提纲卡(开头-要点-结尾-过渡语)。
  • 进度跟踪方式与评价量表:
    • 跟踪:每周至少1次对齐;记录课堂任务完成度与教师简评。
    • 量表(1–4级) 1 难以迁移到作业 2 能部分迁移,需要提示 3 基本独立迁移,结构清晰 4 主动选择材料并优化表达

博客6:

  • 标题: 把阅读变成习惯:可持续的维护与激励体系
  • 概要: 如果“提示-例行-回馈”循环稳定,且激励强调努力与策略,那么阅读习惯可长期维持。用微习惯起步、家庭阅读日历与内在动机的三要素(自主-胜任-联结)形成正循环。
  • 核心要点:
    • 微习惯:起点小(每天5分钟/1页/1句复述),降低放弃率。
    • 激励原则:赞美努力与策略(非分数与外在奖品);社交展示胜于物质奖励。
    • 纸屏共存:周总时长不变前提下,纸:屏≈2:1;屏幕使用有目标与时限。
    • 视觉化进度:月历打卡+每周小分享。
  • 亲子活动流程:
    1. 设定“最小承诺”(如每天5分钟或1页)。
    2. 选定家庭阅读日(每周1次共读20分钟)。
    3. 每周一次“书香小会”:孩子展示一页式或口头60秒分享。
    4. 月末回顾:保留3个高光时刻,设下月微目标。
  • 示例话术:
    • 激励时:“你遇到难句用了‘圈画-回读-查证’三步法,这叫有效策略。”
    • 调整时:“这周很忙,我们保持‘最小承诺’,不断档就赢。”
  • 可下载清单:
    • 月度阅读打卡与高光时刻板。
    • 激励菜单(社交型/成长型奖励,如家庭分享夜、图书角布置权)。
    • 纸屏平衡家规卡(时间/用途/护眼提示20-20-20)。
  • 进度跟踪方式与评价量表:
    • 跟踪:连续打卡天数、每周分享次数、屏幕用途合规率。
    • 量表(1–4级) 1 断续,需频繁外在激励 2 基本连续,偶有外在激励 3 稳定连续,多为内在驱动 4 自主设定目标并影响他人

评估标准:

  • 参与指标:
    • 阅读行为:周阅读总分钟数、共读次数、下载清单使用率、打卡连续天数。
    • 互动行为:评论/提问数、家长-教师沟通单提交率、亲子活动完成率。
    • 媒介平衡:纸屏比例达标率、屏幕使用合规率(目的明确+限时)。
  • 学习成果:
    • 理解力:复述完整度、依据文本的推论能力、24小时延迟回忆正确率。
    • 表达力:口头汇报结构化程度、写作提纲质量、词汇使用准确度。
    • 迁移力:与学校作业对齐次数、教师反馈中的独立完成度评级。
  • 读者反馈:
    • 满意度量表(1–5):可操作性、清晰度、孩子接受度、与作业衔接度。
    • 质性反馈:最有用策略/遇到的阻碍/希望新增的场景或模板。
    • 改进循环:每月发布读者共创案例征集与FAQ,基于高频问题更新模板与示例话术。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教育类博客创作提示词,帮助内容创作者高效生成逻辑清晰、结构连贯、内容深度兼顾实用性的教育博客,满足特定受众需求的同时,提升知识传递的效果与吸引力,从而助力知识创作者积累目标用户群体、提升用户参与度并最终实现内容变现。

适用用户

教育领域博客创作者

帮助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和培训师用轻松生成多篇高质量博文,明确教育目标,优化内容逻辑,吸引更多受众关注。

行业内容策划师

为教育类企业或内容团队提供高效的博客策划工具,从标题到深度内容全覆盖,助力品牌营销与传播。

知识型KOL或专家

为想要分享知识的个人提供策划支持,快速生成清晰、有条理的博客系列,提升个人品牌影响力与粉丝粘性。

特征总结

以专业教育内容策略助力,轻松创建兼具清晰度、连贯性和深度的高质量博客系列。
一键生成博文系列标题和描述,快速明确目标与创作方向。
全面定位目标受众需求,精准把握特征、痛点与学习目标。
提供逐篇详细的博文结构,包括标题、内容概要与核心要点,让创作更加高效。
优化内容逻辑与知识传递,确保文章连贯流畅且易于理解。
定制化输出方案,适配不同主题、行业和受众,让每篇内容更贴合需求。
全面设计内容评估标准,帮助提升参与率、知识留存和用户好评。
结合教学策略与行业知识,让博文兼具实操价值与教育性。
通过自动化流程减少重复工作,让创作者全力专注于创意与专业表达。
为教育博客系列提供全方位策划支持,满足从开篇到结果评估的全部需求。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98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博客主题 } { 所属行业 } { 目标受众类型 } { 内容深度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