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助提案撰写助手

185 浏览
17 试用
4 购买
Oct 6, 2025更新

本提示词模板专为资助提案撰写场景设计,通过结构化任务分步法,引导用户系统化生成高质量、专业化的资助提案文档。模板亮点包括:采用链式思维深度分析项目需求,确保提案逻辑严密;内置创新功能探索模块,支持动态调整提案策略以适应不同资助机构要求;严格遵循负面约束规则,避免敏感或不规范内容输出。它能有效解决用户在提案起草过程中面临的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语言不专业等问题,提升提案通过率,适用于学术研究、非营利组织、创业项目等多类场景,无需用户具备专业写作经验即可快速生成定制化提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模型构建与临床验证:提升早期肺癌诊断精准度

执行摘要

本项目拟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模型,整合低剂量CT、PET及临床文本数据,突破单一模态信息局限,将早期肺癌(I期)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以上。项目将在3家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验证,覆盖不少于600例高风险病例。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医学影像科医生与AI辅助诊断系统开发者,显著提升筛查效率与诊断信心,降低误诊漏诊率,惠及广大早期肺癌高风险人群。项目总预算80万元,资金用途明确、实施路径清晰,具备高度可行性与显著社会价值。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 临床痛点突出:早期肺癌症状隐匿,传统低剂量CT筛查存在假阳性率高(可达20–30%)、微小结节识别困难等问题,导致过度随访或延误治疗,患者焦虑与医疗资源浪费并存。
  • 技术瓶颈待突破:现有AI辅助诊断系统多基于单一CT影像,缺乏对PET代谢信息与临床风险因素的融合建模能力,难以实现高特异性与高敏感性的统一。
  • 政策与社会需求迫切: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升癌症早诊早治率。肺癌为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每提升10%,5年生存率可提高30%以上。
  • 多模态融合具前沿潜力:国际研究表明,CT-PET-临床信息融合可显著提升诊断性能,但现有模型在特征对齐、异构数据融合机制及临床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不足,亟需创新算法支撑。

目标与预期成果

本项目严格遵循SMART原则设定目标:

  • Specific(具体):开发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融合低剂量CT、PET影像及结构化临床文本(如吸烟史、家族史、肿瘤标志物),输出结节良恶性概率及定位热图。
  • Measurable(可衡量):在独立测试集上实现≥92%的诊断准确率(以病理或24个月随访为金标准),敏感性≥90%,特异性≥88%。
  • Achievable(可实现):依托合作医院真实数据与成熟深度学习框架(如PyTorch、MONAI),结合迁移学习与注意力机制,技术路径可行。
  • Relevant(相关):直接响应临床对高精度、可解释AI辅助工具的迫切需求,契合国家癌症早筛战略。
  • Time-bound(有时限):12个月内完成模型开发、内部验证及3家三甲医院(每家≥200例)的多中心临床验证。

预期成果

  1. 1套开源多模态融合模型代码库;
  2. 1篇SCI期刊论文(目标影响因子≥5);
  3. 3份临床验证报告;
  4. 1项软件著作权;
  5. 与至少1家医疗AI企业达成技术转化意向。

实施方案与时间线

项目采用“研发—验证—优化”迭代路径,关键节点如下(甘特图文字描述):

  • 第1–3月:完成合作医院伦理审批,启动临床数据采集协议;搭建GPU训练环境;设计多模态特征提取与融合架构(基于Transformer与图神经网络)。
  • 第4–6月:完成首批400例数据标注(由2名副主任医师双盲标注,分歧由第三方仲裁);训练初始模型并进行内部交叉验证。
  • 第7–9月:模型优化与可解释性模块开发(集成Grad-CAM++与注意力可视化);启动第1家医院(牵头单位)前瞻性验证。
  • 第10–12月:完成其余2家医院验证;汇总分析多中心数据;撰写论文与技术报告;组织1次学术研讨会分享成果。

预算明细

支出类别 金额(万元) 用途说明
GPU算力租赁 30 用于模型训练与调优,租用A100/H100集群,预计1200 GPU小时
临床数据采集与标注 25 覆盖600例患者影像获取、脱敏处理及专家标注劳务费用
算法工程师人力成本 20 支付1名全职算法工程师12个月薪资(含社保)
学术交流 5 参加1次国内医学AI会议(如CCF AI in Medicine)及成果发布
总计 80

评估方法与可持续性

评估方法

  • 技术性能评估:采用AUC、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F1-score等指标,在独立测试集及3家医院验证集上进行评估。
  • 临床效用评估:通过医生用户调研(Likert量表)评估模型对诊断信心、阅片效率的提升程度。
  • 过程监控:设立月度技术评审会,由临床专家与AI工程师共同审查进展与数据质量。

可持续性

  • 技术延续:模型设计模块化,便于未来接入新模态(如MRI)或扩展至其他癌种。
  • 临床落地:已与3家合作医院达成初步部署意向,验证成功后可嵌入其PACS系统试用。
  • 生态构建:通过开源代码与学术交流,吸引开发者社区参与优化,推动行业标准形成。

团队介绍

  • 项目负责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某三甲医院影像科副主任,主持国家级AI医学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具备深厚临床与科研背景。
  • 技术负责人:人工智能博士,资深算法工程师,曾主导多个医疗影像AI产品开发,精通多模态学习与模型部署。
  • 临床协调员:具有5年多中心临床试验管理经验,负责数据采集、伦理合规与医院协调。
  • 合作单位: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年肺癌筛查量均超5000例,具备高质量数据与验证场景。

城乡结合部社区环保赋能计划:垃圾分类意识提升与志愿者培育项目

执行摘要

本项目拟在6个月内面向5个城乡结合部社区,系统开展环保意识提升行动,通过开发本土化教育材料、培训200名社区环保志愿者、组织互动式宣传活动,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由当前30%显著提升至70%。项目创新性地融合“青少年带动家庭+志愿者网格化服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具有可复制、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契合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与绿色社区创建战略方向。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 城乡结合部环保治理薄弱:目标社区普遍存在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居民分类意识不足、基层宣传力量有限等问题,现有参与率仅为30%,远低于城市核心区水平。
  • 青少年与家庭联动潜力未被激活:中小学师生具备较强环保接受度,但缺乏系统引导机制,未能有效转化为家庭和社区的环保推动力。
  • 社区自治力量亟待培育:居委会工作人员环保专业知识有限,缺乏可持续的志愿者队伍支撑,导致宣传效果短暂、行为改变难以持续。
  • 政策导向明确:国家《“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及多地绿色社区创建指南均强调基层动员与公众参与,本项目响应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需求。

目标与预期成果(SMART原则)

  • 具体(Specific):在5个城乡结合部社区开展环保意识提升行动,覆盖居民约1.5万人。
  • 可衡量(Measurable):培训200名认证社区环保志愿者;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从30%提升至70%;开发并发放5000套本土化环保教材。
  • 可实现(Achievable):依托现有社区组织网络与教育机构合作基础,结合分阶段培训与激励机制,确保目标达成。
  • 相关性(Relevant):直接支持城市固废减量、社区环境改善及公民生态素养提升,契合资助方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区赋能议题。
  • 时限性(Time-bound):全部活动在6个月内完成,第6个月末完成最终成效评估。

实施方案与时间线

  • 第1个月:完成社区基线调研与需求诊断;组建项目执行团队;启动环保教材内容开发(含图文手册、互动卡片、短视频脚本)。
  • 第2–3个月:开展首批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每社区40人),内容涵盖垃圾分类知识、沟通技巧与社区动员策略;同步在3所中小学试点“环保小卫士”课堂。
  • 第4–5个月:组织社区环保宣传周活动(含分类游戏、积分兑换、家庭挑战赛);志愿者入户指导与桶边督导;教材印刷并发放至家庭与学校。
  • 第6个月:实施项目终期评估(问卷调查+参与率监测);举办成果展示会;形成可复制的《城乡结合部社区环保行动指南》。

预算明细

支出类别 金额(万元) 用途说明
教材开发与印刷 10 包括内容设计、插图制作、5000套纸质教材及数字资源包印刷
志愿者培训活动 12 含5场集中培训场地、讲师费、材料包、交通补贴及志愿者激励
社区宣传物料 8 宣传展板、分类指引贴纸、环保袋、互动游戏道具及活动布置
项目评估 5 第三方评估机构服务、数据采集工具开发、成效分析报告撰写
总计 35

评估方法与可持续性

评估方法

  • 过程评估:通过活动签到、志愿者日志、社区反馈会监测执行质量。
  • 结果评估:采用前后测问卷(n≥800)测量环保知识与态度变化;通过社区垃圾清运记录与现场抽查核算分类参与率。
  • 影响力评估:分析志愿者持续服务意愿及社区自主组织环保活动的能力提升。

可持续性

  • 机制嵌入:推动志愿者纳入社区网格治理体系,与居委会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
  • 资源复用:教材与活动模板将开源共享,供其他社区免费使用。
  • 能力建设:培训产生的“种子志愿者”将成为社区环保骨干,确保项目结束后行动持续。

团队介绍

  • 项目负责人:李敏,环境教育硕士,5年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经验,曾主导3个市级环保推广项目。
  • 教育内容专家:王磊,资深科学教师,擅长开发青少年环保课程,获省级教学创新奖。
  • 社区协调专员:张芳,前街道办工作人员,熟悉城乡结合部治理结构,具备强社区动员能力。
  • 评估顾问:陈哲,社会学博士,专注行为干预与项目成效测量,合作机构为本地高校社会创新中心。

轻量化作物病害识别SaaS平台开发项目

执行摘要

本项目拟开发一款轻量化、高精度的作物病害识别SaaS平台,基于边缘计算与优化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田间实时病害诊断准确率≥88%。平台面向中小型农场主、农业合作社及县域农业技术服务站,6个月内覆盖100家试点单位,目标降低农药滥用率20%。项目融合农业AI技术与普惠服务模式,兼具技术创新性与显著生态社会效益,拟申请资助120万元,用于算法研发、移动端开发、试点推广及团队运营。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 农药滥用问题严峻: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过量现象普遍,约30%的农药施用属非必要,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更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及农产品残留风险。
  • 中小农户技术获取受限:大型智慧农业系统成本高、操作复杂,难以适配中小型农场实际需求;现有病害识别APP普遍存在模型臃肿、依赖强网络、准确率低(普遍<80%)等问题。
  • 政策导向明确:国家“十四五”数字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AI技术下沉至县域及乡村,支持轻量化、低成本、高可用的农业技术服务工具开发。
  • 市场缺口显著:全国中小型农场超200万家,县域农业技术服务站覆盖广泛但缺乏智能化诊断工具,亟需一款“即拍即诊、离线可用、结果可靠”的轻量化SaaS产品。

目标与预期成果(SMART原则)

  • Specific(具体):开发支持离线运行的轻量化作物病害识别SaaS平台,覆盖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主要作物常见病害50种以上。
  • Measurable(可衡量):田间实时诊断准确率≥88%(经第三方农业机构验证);6个月内服务100家中小型农场或合作社;试点区域农药使用量平均降低20%。
  • Achievable(可实现):团队已具备农业图像数据集基础与模型压缩技术储备,合作县域农技站可提供试点场景与反馈闭环。
  • Relevant(相关性):直接响应国家减药增效、数字乡村与绿色农业战略,契合资助方对科技赋能基层农业的扶持导向。
  • Time-bound(时限性):项目周期6个月,分两阶段完成产品开发、试点部署与效果评估。

实施方案与时间线

  • 第1–2月:完成核心算法优化与轻量化部署,构建支持边缘设备(如普通智能手机)运行的病害识别模型;同步搭建SaaS后端架构。
  • 第3–4月:开发移动端应用(iOS/Android),集成拍照识别、病害说明、绿色防治建议等功能;完成与3个县域农技站对接,确定首批30家试点农场。
  • 第5月:启动试点推广,在100家农场部署平台,开展用户培训与使用支持;同步收集田间诊断数据与农药使用记录。
  • 第6月:进行效果评估,对比试点前后农药使用量变化,验证诊断准确率;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与运营手册。

预算明细

支出类别 金额(万元) 用途说明
核心算法研发 60 包括模型轻量化、迁移学习优化、病害数据标注与验证
移动端开发 30 跨平台App开发、UI/UX设计、离线识别模块集成
试点推广 20 农户培训材料、试点设备支持、农技站协作费用、用户激励
团队运营 10 项目管理、差旅、通信及基础办公支出
总计 120

评估方法与可持续性

评估方法

  • 技术指标:由合作农业科研院所对平台在真实田间场景下的识别准确率进行盲测评估。
  • 行为指标:通过试点农场农药采购记录与施用日志,量化农药使用量变化。
  • 用户反馈:采用NPS(净推荐值)与满意度问卷,评估平台易用性与实用性。

可持续性

  • 商业模式:平台基础功能免费,高级服务(如专家远程会诊、定制防治方案)采用订阅制,确保长期运营。
  • 生态协同:与县域农技站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其纳入平台服务网络,提升基层技术推广能力。
  • 技术可扩展:架构设计支持未来接入虫害识别、营养诊断等模块,形成农业AI服务生态。

团队介绍

  • 项目负责人:农业信息学博士,曾主导国家级智慧农业项目2项,拥有5年AI+农业落地经验。
  • 算法工程师:专注轻量化模型与边缘AI,曾在CVPR发表农业图像识别相关论文。
  • 产品与开发团队:具备3年以上农业SaaS产品开发经验,熟悉农户使用习惯与农村网络环境。
  • 农业顾问:省级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提供病害知识体系与防治方案专业支持。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术研究者、非营利组织及创业者快速生成逻辑严谨、语言专业、高度适配资助机构偏好的高质量提案,显著提升申请通过率,即使无写作经验也能轻松上手。

适用用户

高校研究人员

快速撰写符合基金委或国际科研资助机构要求的课题申请书,聚焦研究价值与方法论,节省大量文书时间。

非营利组织项目负责人

高效生成突出社会影响力与可持续性的公益项目提案,精准打动基金会评审,提升筹款成功率。

初创企业创始人

将商业构想转化为专业融资提案,清晰展示市场机会、执行路径与资金使用计划,赢得天使投资或政府创业补贴。

特征总结

轻松生成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专业资助提案,无需写作经验也能快速上手。
自动匹配不同资助机构偏好,动态调整提案策略,显著提升通过率。
一键输出包含执行摘要、预算明细、时间线等关键模块的完整提案文档。
智能突出项目创新性与社会价值,强化评审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的认可。
内置风险识别与应对建议,帮助用户提前规避常见提案漏洞。
严格遵循内容规范,自动过滤敏感或不合规表述,确保提案安全合规。
支持学术研究、公益项目、创业计划等多场景,灵活适配各类资助申请需求。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3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12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项目目标 } { 目标受众 } { 资金需求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