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微课视频脚本创作助手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3,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历史教师设计,能够根据指定的历史主题、教学对象和视频时长,生成结构完整、内容准确的教学视频脚本。脚本包含清晰的教学逻辑、生动的画面建议和专业的旁白台词,确保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和教学效果的可视化呈现。支持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风格选择,助力教师高效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视频资源。

视频主题:长城的由来与作用:从防御工程到中华象征

适用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 说出长城的基本由来:战国各国修“边墙”,秦以后多次连接、修筑与加固。
  • 认识长城的主要结构与防御功能:城墙、关隘、敌台/烽火台及其通信方式。
  • 理解长城从军事防御到文化象征的变化,并形成初步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脚本结构

  • 导入环节(20%|0:00-1:36)
    • 开场提问与视觉冲击
    • 地图快速回顾:从“边墙”到“长城”
    • 本课目标提示
  • 展开环节(60%|1:36-6:24)
    • 起源与统一:从战国到秦的连接与加固
    • 结构与材料:夯土、砖石、关隘、敌台/烽火台
    • 烽火通信与军防协同
    • 明代长城的系统化建设
    • 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与修筑者
    • 衰变与转型:文化象征与世界遗产
  • 总结环节(20%|6:24-8:00)
    • 三个关键词复盘
    • 两个常见误区纠正
    • 互动小任务与收束

详细脚本

  • 0:00-0:15

    • 画面:航拍长城晨曦镜头,镜头推进到城墙垛口;片头字幕“长城的由来与作用”淡入。
    • 旁白:同学们,你见过像一条巨龙一样的长城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它:它从哪里来?有什么本领?又为什么成为我们的文化象征?
  • 0:15-0:45

    • 画面:转入老师演播区,背后电子大屏出现一条弯曲的墙线动画。
    • 旁白:先来猜一猜——长城是一口气修成的吗?还是分段修、后来连起来的呢?想好你的答案,我们边看边验证。
  • 0:45-1:20

    • 画面:简洁中国地图动画。战国时期(标注“春秋战国”)各国边境出现多段“边墙”虚线;随后出现“秦”字,若干段墙被高亮并有箭头显示“连接”“加固”。
    • 旁白: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保护边境,修了许多“边墙”。秦统一后,在公元前3世纪末,把北方多段旧墙连接、加固,形成早期“长城”的雏形。后来的汉、隋、明等朝代,又在不同方向继续修建与加强。
  • 1:20-1:36

    • 画面:屏幕出现“本课目标”三条简短要点图标。
    • 旁白:今天你会学会三件事:长城怎么来的、长城怎么“工作”、以及它为何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
  • 1:36-2:36

    • 画面:手绘风时间轴从战国—秦—汉—明缓缓滑动;对应朝代上方出现代表性墙段小图标。
    • 旁白:第一站,起源与统一。战国有“边墙”,秦统一后把北方多段墙连接并加固,用来守御北方的袭扰与边境冲突。此后,汉朝把长城向西延伸到河西走廊一带,明朝又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和完善。记住:长城不是某一个朝代一次修完的,它是“多朝代、多路段”的巨大工程集合。
  • 2:36-3:36

    • 画面:三联画剖面动画
      1. 西北地区的夯土墙:层层夯实的截面;
      2. 山地的石砌墙;
      3. 明代砖包石城墙,顶部女儿墙与垛口。
    • 旁白:第二站,看结构与材料。北方干燥地区多用夯土,山地取石为材,到了明代常见“外砖内石/土”的结构。长城是一个系统:城墙像“长线”,关隘像“门锁”,敌台/烽火台像“瞭望与报警按钮”,地形险要处还配合壕沟、挡马墙,一起发挥作用。
  • 3:36-4:24

    • 画面:烽火台动画演示:白天升起烟柱,夜晚点起火光;旁有简化“信号等级”图标:1火=少量敌情,2-3火=规模增大;下方出现快马传递的连线。
    • 旁白:第三站,如何“说话”?靠烽燧通信!白天举烟,夜间举火,数量不同代表敌情大小。前沿台站发出信号,后方台站迅速接力,再由骑兵传报,让远处的部队及时准备。这是古代快速“信息网络”的智慧。
  • 4:24-5:24

    • 画面:镜头切至著名关口示意图: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出现明代城墙的排水孔、垛口、射击孔特写;再切换到山脊线上逶迤的城墙。
    • 旁白:第四站,进入高峰期的明代。14至17世纪,明朝在北方大规模重修长城,关隘坚固、城墙多用砖石,排水、台阶、垛口等细部都考虑周到,形成“墙—关—台—路”相配合的防御体系。我们今天在照片里最常见的很多墙段,就是明代遗存。
  • 5:24-5:54

    • 画面:温暖色调插画:军士巡逻、附近屯田、运送粮草;施工场景示意:夯土杵起落、搬运石块。
    • 旁白:第五站,人与生活。长城不只是石头和土,更有人的辛劳。修筑与守卫需要大量人力——有士兵、民夫,也有被征调的劳力。沿线出现了小城镇和屯田区,保障粮草、工具和交通。看到长城,也要记得这些无名的建设者。
  • 5:54-6:24

    • 画面:镜头从古画卷过渡到现代游客、文物修缮、博物馆展柜;屏幕上出现“世界文化遗产 1987”徽标。
    • 旁白:第六站,从防御到象征。随着火器和边防形势变化,长城的军事作用逐渐减弱,但它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更加突出。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提醒我们保护这段跨越多朝代的共同记忆。
  • 6:24-7:24

    • 画面:黑板风复盘页,三个关键词依次出现并配小图标:由来(时间轴)、结构(剖面图)、作用(盾牌+火炬)。
    • 旁白:复盘时间!第一,“由来”——战国修边墙,秦把多段连接加固,后世继续建设。第二,“结构”——夯土、石、砖,墙—关—台—路配合。第三,“作用”——守边防、传信息、组织防务。今天,长城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提醒我们团结、坚韧与守护家园。
  • 7:24-7:48

    • 画面:两个“误区气泡”弹出并被“正确”印章覆盖。
    • 旁白:两个常见误区纠正:一,长城不是一条从古到今不间断的“长线”,而是多条不同时期的墙段组成;二,从月球上用肉眼看见长城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不要被传说迷惑噢。
  • 7:48-8:00

    • 画面:老师微笑收束,屏幕出现互动任务卡片。
    • 旁白:互动小任务:在地图上找一找你家省份附近有没有长城遗址;用积木或纸板搭一个“城墙+烽火台”的小模型,并标出垛口和台站。下节课我们展示成果,出发!

教学建议

  • 录制建议:
    • 使用绿幕或大屏地图,便于展示时间轴与路线动画;切换到道具台演示夯土“层层压实”的小模型(用透明盒、沙土/黄豆模拟,注意防尘)。
    • 烽火通信请用动画或灯光代替,严禁使用真实明火。
    • 旁白语速控制在每分钟120—140字,确保8分钟内讲完,留出镜头间过渡1—2秒。
  • 教学延伸:
    • 可布置“家乡的城防遗迹”微研究,让学生对比长城与城市城墙的相同与不同。
    • 推荐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相关展柜,关注修缮与保护的话题,培养文化遗产意识。
  • 评估建议:
    • 课堂小测三题:长城的由来(选择题)、烽火台的作用(连线题)、画出长城简易结构并标注垛口/关隘(简答题)。

视频主题:工业革命:技术突破、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

适用对象:高中生(高一—高三,历史必修/选修均可)

教学目标

  • 准确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突破与关键时间节点,并理解其相互作用。
  • 解释工业革命如何改变生产组织与社会结构,评价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双重影响(发展与代价)。
  • 能用“技术—生产—社会—全球扩散”的逻辑框架分析工业革命与当代现代化的关联。

脚本结构

  • 导入环节(20%,约2分24秒):提出核心问题,建立分析框架与学习路径
  • 展开环节(60%,约7分12秒):技术突破—工厂制度与社会变迁—扩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 总结环节(20%,约2分24秒):结构化回顾与思考任务

详细脚本

[00:00-00:20]
画面描述:黑底白字问题渐显;随后快切对比:手纺纱—水车—蒸汽机—铁路。
旁白台词:如果要选出一场“让世界运转方式彻底改写”的变革,工业革命几乎总在榜首。今天,我们用12分钟回答三问:它如何发生、改变了什么、又如何塑造我们的现代生活。

[00:20-00:50]
画面描述:分屏计时对比:手纺一人操作与多锭纺纱机;右上角小图显示“单位时间产量”箭头上升。
旁白台词:从手工到机器,生产率出现数量级跃升。更关键的是,动力从“人和水”过渡到“煤与蒸汽”,生产地点不再受水源限制,空间与时间被重新组织。

[00:50-01:30]
画面描述:1750年前后的不列颠地图:煤田、铁矿、港口与航道叠加;旁白时依次高亮。
旁白台词:为什么首先在不列颠?常见解释包括:可及的煤与铁、密集的河网与港口、市场与金融的发育、手工业传统与实验文化的结合,以及广阔的海外贸易网络。请注意:这是多因素合力,而非单一原因。

[01:30-02:00]
画面描述:板书式框架图浮现:“技术(能源+机器)—组织(工厂)—社会(城市与阶层)—全球扩散”。
旁白台词:本节课我们按这条链条展开:先看关键技术,再看生产组织与社会影响,最后看扩散与现代化。

[02:00-02:24]
画面描述:时间轴拉开(1700—1914),标注关键节点将逐步点亮。
旁白台词:请留意右下角的时间轴与关键词,帮助你建立“因果—时间”的双重线索。

——展开一:关键技术的接力与协同——

[02:24-02:40]
画面描述:标题条“纺织革命”;棉纺工艺流程动画(纺纱—织布)。
旁白台词:第一棒来自棉纺织。纺纱的机械化率先突破,带动整条链条加速。

[02:40-03:20]
画面描述:四联画与小时间轴:

  • 1764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 1769 理查德·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水力架)
  • 1779 塞缪尔·克朗普顿:走绵机(综合前两者优点)
  • 1785 埃德蒙·卡特赖特:动力织机
    旁白台词:设备迭代的逻辑是“速度、稳定性与规模化”。当纺纱效率大幅提升时,织布端随即成为瓶颈,推动动力织机的出现。技术之间相互“拉动”,形成连锁反应。

[03:20-03:50]
画面描述:蒸汽机剖面动画:

  • 1712 纽科门大气压蒸汽机(矿井排水)
  • 1769 瓦特“独立冷凝器”专利
    旁白台词:动力革命的关键在瓦特。他将蒸汽的热效率显著提升,使蒸汽机从“矿井排水”走向“通用动力”,可为纺织、冶炼、运输提供稳定能量。

[03:50-04:20]
画面描述:瓦特与博尔顿工厂外景复原,齿轮转动,标注“1781 旋转运动改良”。
旁白台词:当蒸汽机输出稳定的旋转运动后,机器可以集中布置,工人围绕机器进行分工协作——工厂制度具备了动力基础。

[04:20-04:50]
画面描述:高炉与搅炼(精炼)流程动画;标注:

  • 1709 亚伯拉罕·达比:焦炭炼铁
  • 1784 亨利·科特:搅炼与轧制
    旁白台词:廉价且质量更好的铁,意味着可以制造更多机器与轨道。金属材料的突破,反过来推动设备普及与运输建设。

[04:50-05:24]
画面描述:交通网络扩张:

  • 1761 布里奇沃特运河
  • 1825 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
  • 1829 斯蒂芬森“火箭号”
  • 1830 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旁白台词:运输革命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与原料半径,形成“技术—市场”正反馈。铁路不仅运货,也重新组织人的流动与时间观念。

——展开二:工厂制度与社会变迁——

[05:24-05:50]
画面描述:分屏对照:分散的“外包制”手工业与集中化的工厂车间;中间显示“时间纪律、监督、标准化”。
旁白台词:从“家—作坊—行会”的外包制,到“集中—分工—标准化”的工厂制,生产由“任务导向”转向“时钟导向”。

[05:50-06:30]
画面描述:工厂钟声、打卡、装配分工示意;镜头平移展示安全规程与机器防护装置(后期逐步完善)。
旁白台词:工厂制度带来更高效率,也带来严格的时间管理与劳动纪律。标准化与分工提升产出,但工人自主性下降,劳动强度上升。

[06:30-07:10]
画面描述:19世纪曼彻斯特街景复原:密集工房、烟囱、拥挤居住。信息条:人口快速向城市集中、居住与卫生条件紧张。
旁白台词:城市化以超越公共设施承载的速度推进。拥挤、污染、疾病,成为早期工业城市的典型问题。

[07:10-07:40]
画面描述:资料插画:织工抗议、工人互助社团;字幕“工作时间、童工、工资与安全”。
旁白台词:矛盾并非单向。工人通过自助与组织寻求改良,社会逐步形成对劳动保护的关注与共识。

[07:40-07:54]
画面描述:法案卷轴依次浮现:

  • 1833 工厂法(限制童工、规定检查)
  • 1842 矿业法(限制未成年人与妇女下井)
  • 1847 十小时法案(妇女与青年工时)
    旁白台词:工业化伴随制度调适。法律与公共卫生改革逐步回应早期问题。

——展开三:扩散、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07:54-08:20]
画面描述:折线图与条形图:棉纺产量、煤炭产出、铁路里程示意显著上升(标注“趋势示意,课堂讲解用”)。
旁白台词:技术体系一旦成形,产出、能源消耗与基础设施呈现联动式增长,为长周期的经济增长奠基。

[08:20-08:50]
画面描述:欧洲—北美扩散地图:比利时、法国、德意志地区、美国相继点亮;港口与铁路网络叠加。
旁白台词:工业化从不列颠扩散至欧洲大陆与北美,不同地区因资源、制度与市场差异,走出各自路径,但总体趋势是机械化、城市化与教育扩展。

[08:50-09:20]
画面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关键词卡:

  • 钢铁与新炼钢法(贝塞麦法1856作为过渡)
  • 电力(发电与电动机)
  • 化学工业(合成染料、化肥)
  • 内燃机与汽车(福特装配线1913)
    旁白台词:约1870年后,电力、化学与内燃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从“蒸汽—棉纺—铁”升级到“电—化学—钢—汽车”的新组合。

[09:20-09:36]
画面描述:对照表:收益—成本

  • 收益:生产率、交通、通讯、生活品种
  • 成本:环境污染、劳资矛盾、城市压力
    旁白台词: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在增长与代价之间持续寻找平衡的能力与制度。

——总结与思考——

[09:36-10:10]
画面描述:三问回到屏幕中央。
旁白台词:回到三问:一,为什么发生?多因素合力。二,改变了什么?能源与机器重组生产,工厂制度重组社会。三,如何塑造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制度化的联动,持续至今。

[10:10-10:50]
画面描述:板书式要点回顾(四条):

  1. 纺织—蒸汽—冶金—交通的技术接力
  2. 工厂制度与时间纪律
  3. 城市化与社会改革的互动
  4. 扩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升级
    旁白台词:请将这四条线索对应到时间轴与案例:1760s纺织起步、1769瓦特改良、1780s冶金改良、1830铁路商业化、1870后电气化与化学工业兴起。

[10:50-11:20]
画面描述:情境图:一块空白世界地图,学生可在课堂活动中标注“技术—资源—市场”的联系箭头。
旁白台词:方法提示:分析工业化时,先画出资源—技术—市场的三角,再加上制度与人力资本两条边,形成“五边形”分析框架。

[11:20-11:40]
画面描述:当代城市夜景与工厂车间镜头叠化。
旁白台词:我们每天使用的电力、交通工具与食品供应链,仍在沿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本逻辑,只是技术梯次不断更新。

[11:40-12:00]
画面描述:结尾思考题滚动出现。
旁白台词:思考与延伸:

  • 如果没有蒸汽机,纺织机械化会走多快?
  • 工厂法的出现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协商逻辑?
  • 选一个国家,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行业差异。下节课,我们用数据与案例继续深挖。

教学建议

  • 录制提示:

    • 画面中时间轴与关键年份请准时点亮,避免信息拥挤;涉及数据图以“趋势示意”呈现,避免过密数字。
    • 旁白语速控制在每分钟约140—160字,关键概念(如“时间纪律”“技术接力”)需重读。
    • 设备演示图(蒸汽机剖面、纺纱机结构)建议使用简化动画或静态分层,突出功能原理而非细枝末节。
  • 教学实施:

    • 课前预习:让学生用便签写出“最重要的三个发明”,上课时对照时间轴校正。
    • 课堂活动:采用“五边形分析框架”(资源—技术—市场—制度—人力资本)小组速绘,选取英国与比利时或美国对比。
    •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任选其一):关于工业革命的经典研究与数据可视化网站,关注长时段趋势与区域差异。
  • 评价建议:

    • 概念测验:识别关键节点与因果链。
    • 小论文:用所学框架分析一项当代技术(如电动车)如何重组“技术—组织—社会”。

本脚本时长严格控制在12分钟(导入2:24,展开7:12,总结2:24),语言严谨、结构清晰,可直接用于微课录制。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帮助历史教师用极少的输入(主题、对象、时长、风格)快速生成可直接开拍的微课视频脚本:结构严谨、叙事生动,画面建议与旁白台词一体化呈现;严格把控史实与时长,适配不同学段的认知特点与教学风格,显著缩短备课与制作周期,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学习效果,并沉淀可复用的高质量课程资产。

适用用户

中小学历史教师

以教材主题快速产出5—10分钟微课脚本;按年级调整难度与节奏;控制时长与节点;直接用于录制、课堂导入、复习与作业讲解。

学科教研员与备课组长

批量生成示范课脚本并统一结构规范;对比不同风格版本优化重难点;用于公开课打磨与校本课程建设,提升教研效率。

教培机构课程策划

把课程大纲迅速转成可拍短视频脚本;统一口径与视觉方案;提高内容产能与交付速度,缩短制作周期与成本。

特征总结

按主题、对象与时长一键生成完整脚本,含导入—展开—总结结构,直接开拍。
自动匹配不同学段认知水平,调控讲解深浅与节奏,让学生更快理解并记住重点。
内置可拍摄的画面与分镜建议,轻松把抽象史事转成可视化场景,提升课堂吸引力。
旁白台词专业又生动,兼顾准确与故事性,拿来即用省改稿时间,录制更顺畅。
支持讲述、探究、互动问答等风格,按课堂目标自由切换,适应多样教学场景。
时长与节点精准控制,自动分配比例与提醒,避免超时漏讲,信息密度恰到好处。
一键生成教学目标与练习引导,串联迁移与巩固,课堂闭环更完整可落地。
依据学情智能重排重点与难点,弱化冗余内容,突出易错点与核心线索。
严守史实与表达规范,规避不当内容与争议,放心用于正式课程与公开课。
适配微课、在线课、翻转课堂与短视频,支持批量迭代,备课效率显著提升。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03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视频主题 } { 目标学生 } { 视频时长 } { 教学风格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