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园艺顾问咨询服务

2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6,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为园艺师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框架,能够系统分析客户园艺问题,结合植物特性、环境条件和季节因素,提供科学合理的园艺解决方案。通过多维度分析、分步诊断和个性化建议,帮助园艺师为客户制定可操作的园艺管理方案,涵盖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景观设计等专业领域,确保建议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问题诊断

  • 主要问题分析
    • 月季黑斑病(病原真菌)在梅雨季反复发作,导致叶片出现黑褐色圆斑并脱落,伴随黄叶与花量下降。核心原因是叶片长期潮湿+通风不佳+种植过密。
    • 夏季高温多雨与半封闭空间导致叶面湿润时间长(超过6小时/次),病害压力高;土壤黏重、排水一般,根系供氧不足,进一步引起黄叶与新梢弱,影响花芽分化。
    • 光照仅上午直射约4小时,午后散射光,属于中等偏弱水平,雨季后植株能量不足,花量下降。
  • 影响因素识别
    • 环境:梅雨持续降雨、通风一般、密植偏高→提高叶面湿度与病菌传播。
    • 土壤/水分:黏重壤土、雨后1天变干→根际常湿;滴灌每2天15分钟在雨季阶段偏多。
    • 株形:枝条拥挤、内膛密→叶片相互遮挡、干燥慢。
    • 养分:雨季淋溶多,若肥力不足或偏氮,易枝叶徒长、抗病性下降。
  • 严重程度评估
    • 中等:已有反复发作与黄叶、花量下降,但根系未明显衰败,2周可控病、6周有望恢复明显开花;若不处理,雨季可能进一步大量落叶与停花。

解决方案

  • 核心措施说明
    1. 快速“卫生+通风”处置:彻底清理病叶与落叶、疏枝开窗,降低叶面湿度与病源。
    2. 雨季水分管理:暂停固定滴灌,改为“看土浇水”,避免根际长期潮湿。
    3. 标准化药剂轮换:保护剂+内吸剂交替,7天间隔(雨季可缩至5–7天),2周建立保护层;严格遵守当地登记与标签。
    4. 土壤微改良与营养:表层疏松、加入粗有机质提升排水与通气;补充平衡肥与钾镁,促进新梢与花芽。
    5. 轻度复壮修剪:梅雨季以疏枝、短截病叶枝与及时摘残花为主,避免重剪;8–9月进行一次相对系统复壮修剪以迎秋花。
    6. 覆盖与隔离:铺透气覆盖物(松树皮/粗堆肥)5厘米,隔离溅射与保持表层均匀干湿。
  • 实施步骤详解
    1. 卫生清理(当周):剪除所有带斑叶和病枝,病叶装袋弃置(勿堆肥);清扫地表落叶与旧覆盖物。
    2. 疏枝通风(当周):保留5–7条强壮主枝,去除交叉、内膛、弱小枝;内膛打开至能“透光见天”,整体疏量约30%。
    3. 灌溉调整(即刻):雨季暂停定时滴灌;仅当表层5厘米土壤干到手指不粘泥时再浇水,浇则一次浇透,清晨进行,避免叶面淋水。
    4. 药剂防控(2周控病的关键)
      • 第1次(第1天):内吸剂(如三唑类: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保护剂(如代森锰锌或氢氧化铜)混配或分开连续喷,两天内覆盖全株(叶正反面至将滴不滴)。
      • 第2次(第6–7天):换作用机制(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保护剂(铜制剂或代森锰锌)。
      • 第3次(第12–14天):保护剂单喷或与另一内吸剂轮换。雨后24–48小时补喷。
      • 所有用药务必“按当地登记与标签”使用浓度与安全间隔,傍晚或清晨、避开开花密集期与蜂类活动,穿戴防护。
    5. 土壤通气与改良(当周至第2周)
      • 在每株滴水线外圈打通气孔:直径3–4厘米、深20–30厘米,间隔20–30厘米一孔;孔内填粗堆肥+粗砂/松树皮(1:1),表层再铺5厘米覆盖物。
      • 表层轻松土3–5厘米,避免伤根。
    6. 营养管理(第1–6周)
      • 当周:施缓释平衡肥(如N-P-K≈14-14-14或12-12-18)每株30–50克,环状撒施后浇透。
      • 每10–14天追施水溶肥(偏钾型,如N-P-K≈15-5-30,含镁微量元素)随水浇灌,依标签配比。
      • 若新叶发黄且叶脉仍绿,浇灌螯合铁(按标签)。
    7. 修剪与摘花(持续)
      • 残花及时“带2片完整5小叶的叶片下剪”促进新枝;病斑枝下剪至健康组织。
  • 预期效果描述
    • 2周:新叶基本不再出现新斑或明显减轻,落叶速度明显下降,叶片含水更稳定。
    • 4周:新梢长势恢复,植株叶量回升,花芽开始分化。
    • 6周:进入新一波开花,较当前提升60–80%的花量(受光照与品种差异影响)。

操作指南

  • 具体操作方法
    • 喷药要点:细雾均匀喷至叶背;一株平均消耗喷液约300–500毫升(视株型而定);喷前24小时不浇水,喷后6小时内避免雨淋。
    • 疏枝标准:去“交叉、重叠、内向、贴地、细弱”,保“外向、粗壮、健康”;开口角度大于45°利通风。
    • 覆盖物铺设:5厘米厚,距枝干基部5厘米留空,防冻根与病菌积聚。
    • 浇水判定:手指插入土5厘米不粘泥且无凉湿感再浇;高温晴天优先清晨浇。
    • 施肥:避免高氮速效肥;水溶肥小量多次,雨前不施,雨后补施。
  • 时间节点安排
    • 第1–2天:全面清理病叶与落叶;第一次喷药(内吸+保护)。
    • 第3–5天:疏枝开窗、铺新覆盖;暂停滴灌,转“看土浇水”。
    • 第6–7天:第二次喷药(换机制+保护);首轮水溶肥。
    • 第12–14天:第三次喷药;打通气孔并填充改良材料;缓释肥完成。
    • 第3–4周:每10–14天水溶肥一次;根据降雨酌情5–7天保护剂维持;持续摘残花。
    • 第5–6周:维持保护(7–10天/次,视降雨调整);准备秋季修剪计划。
    • 8–9月(入秋前凉爽一周内):进行一次系统复壮修剪(回缩1/3、重整骨架)+补肥,打造秋花高峰。
  • 所需工具材料
    • 园艺剪、锯、75%酒精(剪刀消毒)、收集袋与垃圾桶
    • 手提或电动喷雾器、个人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
    • 保护剂(如代森锰锌或铜制剂)、内吸剂(如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均须为当地登记产品并按标签用药
    • 粗堆肥、松树皮或粗砂作改良材料;缓释肥与水溶肥(偏钾、含镁与微量元素)
    • 土壤打孔器/钢钎、土壤湿度简易检测工具(可选)

养护建议

  • 日常维护要点
    • 叶面尽量保持干燥:浇水不淋叶、清晨进行;雨后尽快清理黏叶与落叶。
    • 保持通风:定期绑扎枝条外展,避免植株互相贴靠;必要时移动盆栽或减少密度。
    • 施肥遵循“少量多次、偏钾平衡”,避免雨前施肥与高氮。
    • 覆盖与土壤:维持5厘米透气覆盖,表层轻松土每月1次。
  • 季节性注意事项
    • 梅雨季:喷药间隔缩短至5–7天;雨后48小时补喷;暂停固定滴灌。
    • 盛夏高温:中午遮热、早晚浇水;留叶保命,避免重剪;关注红蜘蛛(干热时易发生)。
    • 入秋前:气温稳定后做系统复壮修剪与补肥,力争秋花高峰。
  • 问题预警指标
    • 连续降雨后48小时内新叶上出现≥3个新黑斑/平方米→立即补喷保护剂。
    • 叶面干燥时间低于6小时/天(全天潮湿)→加大疏枝与通风、暂停浇水。
    • 土壤表层5厘米长期湿黏≥3天→执行打孔通气与减少浇水。
    • 新梢发黄且叶脉仍绿→可能铁缺或根际积水,酌用螯合铁并改善排水。
    • 花梗变形或花心褐变→检查蓟马,必要时按登记药剂单独防治。

未来3个月养护节奏(周纲要)

  • 第1–2周:卫生清理+疏枝通风+三次轮换喷药;暂停滴灌、土壤打孔改良;缓释肥到位、首轮水溶肥。
  • 第3–4周:维持保护剂5–7天/次(视降雨)、每10–14天水溶肥;摘残花、轻短截病枝;监测虫害。
  • 第5–6周:病害稳定后将喷药改为7–10天/次;水溶肥维持;开始出现新一轮花。
  • 第7–12周(至入秋前):根据天气拉长喷药到10–14天/次;准备秋季复壮修剪与补肥,在8–9月较凉爽的一周实施,随后恢复常规保护与追肥。

补充说明

  • 药剂使用必须遵循“当地登记与标签”,严禁超量与违规混配;优先选用低毒、对蜜蜂友好产品,喷药避开蜂类活动时段。
  • 清理的病叶与旧覆盖物不要堆肥,密封丢弃,防止再感染。
  • 若品种本身高度感病,长期建议逐步替换为抗病性更强的月季品种,以降低养护成本与药剂压力。

问题诊断

  • 主要问题分析
    • 脐腐(番茄果底黑腐)本质为“生理性缺钙”,常由不稳定的根区水分、基质蒸发快、高温低湿与大风导致的蒸腾过强、钙在植株内分配失衡引起。椰糠基质对Ca/Mg需求更高,若水肥中Ca/Mg不足更易诱发。
    • 果实开裂多由水分波动(干后骤浇)、高温强光下果皮快速胀裂、坐果后前期肥水偏多或不均衡造成。
    • 花序“打顶不稳”(花序畸形、脱落或发育不整齐)与午后高温大风、低湿导致花粉失活、授粉不良,以及修剪/负载管理不当、钙硼供应不足有关。
  • 影响因素识别
    • 阳台午后风大、低湿、昼夜温差大→蒸腾拉高、根区水分波动大,Ca优先去叶而非果。
    • 基质椰糠+泥炭+珍珠岩、pH6.2、排水快→水分保持力一般;盆径30cm对结果期番茄偏小,易干燥与盐分波动。
    • 定时滴灌早晚各5分钟,典型流量约2 L/h则日供水≈0.33 L,夏季结果期远不足(常需1.5–2.5 L/株/日)。
  • 严重程度评估
    • 紧急:若不迅速稳定水分并补钙,后续花序与幼果继续受损,裂果率上升。通过7天快速钙补+水分稳控可显著减少新果脐腐;3周内可明显改善坐果与果品质。

解决方案

  • 核心措施说明
    1. 稳水控温防风:提高日供水量并分时脉冲浇灌,增加覆盖物与遮阳网,搭建简易风障,降低蒸腾峰值。
    2. 快速补钙为主、轻量补硼为辅:以果面喷钙+一次根灌钙,配合石膏缓释;低剂量硼提升花粉活力与坐果。
    3. 负载与修剪优化:保1–2主蔓、每序留3–5果,及时去除裂果/畸果,稳定花序发育。
    4. 辅助授粉:中午轻震花序,提高授粉成功率。
    5. 营养结构调整:以“高钾、适度氮、充足钙镁”为原则,避免氮过量与水分大起大落。
  • 实施步骤详解(按周推进)
    • 第1周(缓解脐腐为重点)
      • 当天:铺3–5cm有机覆盖(稻草/椰壳片),安装30–40%遮阳网与简易风障(下午主风向侧);检查滴头流量。
      • 灌溉:将日总水量提升至1.5–2.0 L/株,分3–4次脉冲(7:00、12:00、15:00、18:30各0.4–0.6 L),以指尖或简易湿度计确保根团始终湿润但不积水。
      • 钙补:当晚喷0.3%氯化钙(3 g/L)定向喷果面与近果叶;次晨根灌硝酸钙1 g/L,1 L/盆,仅本次。
      • 石膏(硫酸钙)缓释:每盆均匀撒布15–20 g,浅混表层,浇水渗透。
      • 授粉:当周3–4次,11:00–13:00用电动牙刷或敲击支撑线,轻震每花序2–3秒。
      • 修剪与负载:保1–2主蔓,侧芽小于5 cm及时抹除;每花序留3–5果,其余疏除;裂果与严重脐腐果尽早去除。
    • 第2–3周(稳定坐果与防裂为重点)
      • 继续分时脉冲灌溉;遇高温干风日,午后加1次短脉冲(2–3分钟/滴头)。
      • 每周1次海藻提取物低浓度喷施(缓解热旱胁迫)。
      • 轻量补硼1次/周于开放花期,提升花粉活力。
      • 维持遮阳与风障;必要时在花序下方加软绑与托架,防风折与机械损伤。
  • 预期效果描述
    • 1周内:新形成果基本不再出现脐腐,已受损果不可逆但不继续扩展;叶卷与花落现象减少。
    • 3周内:花序发育整齐、坐果率提升;裂果显著下降,果形与硬度改善;整体生长更稳。

操作指南

  • 具体操作方法
    • 灌溉与水量
      • 目标:日供水1.5–2.0 L/株(极端高温可达2.5 L/株),分3–4次脉冲;以“表层不干、底部不涝”为准。
      • 校准滴头:常见2 L/h滴头,每次5分钟≈0.17 L。按此换算安排当日总分钟数和分配到各时段。
      • 避免“干后猛浇”,任何一次单次供水不超过盆容的10–15%。
    • 覆盖与微气候
      • 覆盖层3–5 cm;下午西晒侧挂30–40%遮阳网;主风向侧加防风网或透明挡板,留上沿缝隙通风,避免闷热。
    • 喷钙与补硼
      • 喷钙在傍晚进行,定向喷到幼果与近果叶,避免正午强光;喷后8–12小时内不再浇叶面水。
      • 补硼仅在盛花期,轻喷花序至湿而不滴。
    • 授粉与修剪
      • 授粉时间11:00–13:00最利于花粉释放;每周3–4次即可。
      • 保持通风叶片,切勿一次性重度打叶;自下而上逐步去除老黄叶,每次不超过全株叶量的10–15%。
  • 时间节点安排
    • 第1天:增加覆盖、安装遮阳/风障、提升灌溉至目标水量、当晚喷钙、次晨根灌硝酸钙、石膏撒布。
    • 第2天:轻量补硼喷花。
    • 第3天:海藻喷施一次;中午授粉。
    • 第4天:傍晚喷钙第二次;继续分时脉冲灌溉与授粉。
    • 第7天:喷钙第三次;评估新果脐腐与裂果。
    • 第8–21天:每周海藻1次、补硼1次(花期),持续授粉、按天气调整脉冲次数。
  • 所需工具材料(含水肥喷施清单与用量)
    • 工具与物资
      • 遮阳网30–40%,防风网或透明挡板,软绑线/番茄夹,2–3 L加压手喷壶,电子秤或量勺,简易土壤湿度计或手感法。
      • 覆盖材料:稻草、椰壳片或松树皮。
    • 水肥喷施清单(优先选择低干预与安全用量)
      • 氯化钙(食品/园艺级)叶面喷:3 g/L,傍晚喷幼果与近果叶,连喷3次(第1、4、7天)。注意避免与肥皂/强碱混用,勿在烈日高温下喷。
      • 硝酸钙根灌:1 g/L,1 L/盆,仅第2天早晨一次;若第7天后仍有新脐腐,再做一次0.5 g/L、1 L/盆。
      • 石膏(硫酸钙)缓释:15–20 g/盆,表层撒布并浇透水;1次即可,3–4周后视情况补5–10 g。
      • 海藻提取物(液体):1–2 ml/L,叶面喷,每7–10天1次,避开正午。
      • 硼源(硼酸或螯合硼):0.2 g硼酸/L(≈35 ppm B),只在花期轻喷花序,每7–10天1次,避免过量。
      • 钾源(若无专用番茄肥):硫酸钾1 g/L,随灌溉每3–4天一次;如搭配有机氮源(鱼蛋白/鱼乳2 ml/L),在结果期即可满足“高钾、适度氮”的需求。注意与钙肥分开不同天使用,避免浓液接触造成盐胁迫。
      • 可选Cal-Mag(钙镁液肥):按标签低剂量(常1 ml/L),每7–10天一次于灌溉水中,椰糠环境有助维持Ca/Mg平衡。
      • 清水冲洗:每10–14天一次,大水灌至盆底略有渗出,排盐防EC累积。
      • 说明:所有浓度为常温清水配制;首次使用先试喷少量叶片观察24小时无灼伤再全株施用。

养护建议

  • 日常维护要点
    • 以“稳”为核心:水分分时分段、微气候减风遮光、负载适中;随气温调整当日总水量。
    • 盆土手感检查:表层2–3 cm不干硬、指压有弹性为宜;感觉干时优先短脉冲,不做一次性大水。
    • 养分:结果期以高钾为主;避免高氮冲肥与频繁换配方;Ca/Mg少量、持续补。
    • 支撑与绑蔓:风大处加两点支撑,花序下加托架,防折断。
  • 季节性注意事项
    • 高温低湿日:午后适当增加一次短脉冲灌溉;遮阳网适度下垂至花序高度;避免中午喷施任何肥水。
    • 降雨或低温日:减少灌溉脉冲次数与总量,防根系缺氧与盐分累积;通风防病。
    • 若后期温度持续>32℃:考虑收果于“初熟(断青)”阶段,室温后熟,降低裂果概率。
  • 问题预警指标
    • 新幼果出现淡褐斑或果底水渍感→立即检查灌溉与补钙节奏。
    • 花粉不散、花药不裂或花序萎蔫→中午授粉次数增加、补硼并降温遮阴。
    • 叶缘上卷、中午萎蔫明显→提示蒸腾过强与根区偏干;当日增加一次短脉冲,并检查风障。
    • 滴灌下渗显盐霜或盆沿白痕→EC累积,做一次清水大灌排盐。

说明:以上配方与操作均为园艺常规、可验证的方法,优先采用低风险与低化学干预手段;用量按家庭阳台条件换算,避免高浓度与混配不当。按此执行,通常7天可明显遏制新果脐腐,3周内坐果与果品质趋稳。

问题诊断

  • 主要问题分析
    • 局部枯黄与青苔增多的根因是“表层板结+低洼积水+灌溉程序不当”造成表层长期湿冷、缺氧,冷季型多年生黑麦草根系浅、更新慢,耐踩踏和耐热能力下降,局部黄化。
    • 近期施氮偏高增加了地上部生长和叶片柔软度,在湿阴条件下促发苔藓;中午遮阴使蒸发降低,水分更易滞留。
    • 入口区域踩踏频繁,2 cm表面板结导致渗透率低,形成薄层“水封”,喷灌每3天20分钟呈现强度偏集中、易径流或表面驻水。
  • 影响因素识别
    • 光照:早晚各约2小时直射,中午遮阴,总辐射不高但温度仍偏高(西南山地夏季)。
    • 土壤:表层压实、板结,低洼点易积水;通气不足,根系浅。
    • 水分:灌溉周期偏长、单次时长偏长,未采用分段(cycle-soak),导致表层饱和、下层缺水。
    • 养分:氮素偏高,钾可能不足(承载与抗逆相关)。
    • 植物特性:多年生黑麦草耐踩踏,但在高温+缺氧+高氮条件下易病弱、根系更新差。
  • 严重程度评估
    • 中等。通过强力通气+补播+填砂整平+灌溉重构,4周内可实现观感均匀并显著提升承载力(以根区通气、渗透率和草密度为指标)。风险点是极端高温周及人流控制不足。

解决方案

  • 核心措施说明
    1. 分区“空心针筒通气”+表层浅切(去苔/浅去茅)+洗砂覆土,提高渗透和通气,消除水封。
    2. 低洼区微地形整平与“砂槽排水”(浅砂缝),减弱积水。
    3. 体育型多年生黑麦草分区补播( slit-seeding 结合覆沙),提高密度与耐踩踏。
    4. 灌溉由“少次长时”改为“多次短时+分段浸润”,按分区与周次递进调整。
    5. 养分结构调整:暂停加氮,重点补钾;苔藓以机械去除为主,必要时点施铁盐压苔。
  • 实施步骤详解
    • 第1周(密集整治周)
      • 机械浅去苔/浅去茅:纵横2向,刀深3–5 mm,清理苔藓与枯草层(避免连根拔草坪)。
      • 分区空心针筒通气:孔径8–12 mm,孔距5–7 cm,深度6–10 cm;重点区交叉两遍。
      • 低洼区做浅“砂槽排水”:开2–3 cm宽、10–12 cm深狭缝,间距30–50 cm,填充中粗洗砂,导向既有排水方向。
      • 洗砂覆土与微整平:中粗洗砂4–12 mm厚(按分区),拉网均匀填孔、抹平低洼。
      • 分区补播:体育型多年生黑麦草复合品种,入缝播种并轻压滚,保证种土接触。
      • 苔藓集中区可点喷硫酸亚铁溶液(5% w/v,约50 g/L),喷量约0.1 L/m²(折合FeSO4约5 g/m²),避开混凝土以防锈斑;以机械去苔为主,化学仅点施并遵守当地规范。
    • 第2周(出苗与早期养护)
      • 维持表层均匀湿润(不积水);严格交通管控(设围挡/导流)。
      • 首次修剪:幼苗达6–8 cm后修剪至4.5–5 cm,刀片锐利,首两次收集草屑。
    • 第3周(加密与承载恢复)
      • 视薄弱区二次轻通气(实心针/刀片穿刺)+补点砂。
      • 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优选硫酸钾,0-0-50)提供5–8 g K₂O/m²,增强耐踩踏与抗逆;避免追加氮。
      • 灌溉过渡为“少次、深透”,仍采用分段浸润。
    • 第4周(稳定与达标)
      • 二次修剪高度稳定在4–4.5 cm(入口区保持略高有利承载)。
      • 评估空洞薄弱处,必要时补点播并局部覆沙。
      • 恢复有序人流,重载区域可铺临时橡胶垫分散压力。
  • 预期效果描述
    • 7–10天出苗、苔藓显著退化;14–21天草层均匀度明显提升,表层渗透改善(浇水后5–10分钟表面不见水膜);28天密度和回弹性(脚印恢复<3秒)达商用入口标准。

操作指南

  • 具体操作方法
    • 通气:空心针筒参数见分区表;交叉行走避免重复孔重叠;作业后立即覆砂并轻量滚压。
    • 去苔/浅去茅:刀深3–5 mm,避免过度剥皮;清理废物,防止再孳生。
    • 补播:播量按分区;使用 slit seeder 双向入缝;播后覆砂2–3 mm并轻压滚。
    • 灌溉:采用分段浸润(每次分两程,中间间隔30–60分钟);以清晨为主,必要时傍晚补水。
    • 修剪:保持4–5 cm;高温周不低于4 cm;首次两次收集草屑。
    • 营养:暂停氮;第3周补钾;如需快速增绿,可低剂量喷铁(0.5–1% FeSO4)但勿与苗肥叠加。
  • 时间节点安排
    • 第1周:去苔/浅去茅、分区通气、砂槽排水、覆砂整平、分区补播、调整灌溉程序。
    • 第2周:轻修剪、保持表层湿润、交通管控。
    • 第3周:视情二次轻通气与补砂、补钾、灌溉过渡。
    • 第4周:稳定修剪与局部补播,开放交通。
  • 所需工具材料
    • 空心针筒通气机(8–12 mm针)、实心针/刀片通气机、竖刀去茅/去苔机、slit seeder入缝播种机、顶砂机/拉网、洗砂(中粗、洁净、低黏土)、草坪滚筒、锋利割草机。
    • 种子:体育型多年生黑麦草(多品种复配,耐踩踏)。
    • 养分:硫酸钾(或同等钾源),必要时少量铁盐;如当地法规限制磷施用,避免或根据土检结果决定是否用低P苗肥。
    • 标识围挡、临时橡胶垫、土壤湿度计/简易降雨量杯。

养护建议

  • 日常维护要点
    • 灌溉以“看土不看日程”:表层干至指深2–3 cm再浇;浇则分段至下层湿润,避免表层长时间湿冷。
    • 修剪少量多次,刀片常锋利,避免撕叶。
    • 入口重载处保留略高草高与更高密度(播量/通气频次更密)。
  • 季节性注意事项
    • 夏季高温周提高剪高、减少施氮、早晨灌溉;秋季安排一次深通气+系统补播,维持根区通气。
    • 雨季前检查低洼区,必要时加做砂槽或改善排水。
  • 问题预警指标
    • 浇水后表面水膜消失时间>15分钟、脚印恢复>5秒、苔藓再现、修剪后气味明显潮腐、局部黄化扩展;出现任一项需加密通气与调整灌溉。
    • 若土检显示pH<5.5或可交换钠偏高,需在合规前提下讨论石灰或石膏方案(先化验再实施)。

—— 分区通气、补播、灌溉调度表 ——

  • 分区定义
    • A区:入口主通道两侧与集散点(高踩踏、板结最重)
    • B区:低洼易积水区
    • C区:其余一般区
  • 通气与覆砂
    • A区:空心针筒直径12 mm,深8–10 cm,孔距5–6 cm,交叉两遍;覆砂厚6–8 mm,重点填孔;必要时第3周补一次实心针穿刺。
    • B区:空心针筒直径12–16 mm,深10–12 cm,孔距5 cm,交叉两遍;配套砂槽排水(缝宽2–3 cm、深10–12 cm、距30–50 cm);覆砂厚10–12 mm并整平。
    • C区:空心针筒直径8–10 mm,深6–8 cm,孔距6–7 cm,一遍;覆砂厚4–6 mm。
  • 补播(体育型多年生黑麦草复配)
    • A区:30 g/m²,双向入缝播+轻压滚;覆砂2–3 mm。
    • B区:25 g/m²,入缝播;覆砂3–4 mm,确保不被水漂。
    • C区:20–25 g/m²,入缝播;覆砂2–3 mm。
  • 灌溉调度(以分段浸润为原则;每次分两程,中间间隔30–60分钟;具体分钟数可按喷头实测降雨强度微调)
    • 第1周(出苗期,保持表层湿润不积水)
      • A区:每日早晨2×5分钟;傍晚2×4分钟(高温天增加至2×5分钟)。
      • B区:每日早晨2×4分钟;傍晚1×4分钟(如有水膜,减少到2×3分钟)。
      • C区:每日早晨2×4分钟;傍晚1×4分钟。
    • 第2周(幼苗巩固)
      • A区:隔日早晨2×6分钟;傍晚1×4分钟。
      • B区:隔日早晨2×4–5分钟;傍晚视干湿1×3–4分钟。
      • C区:隔日早晨2×5分钟。
    • 第3周(向深透过渡)
      • A区:每2–3天早晨2×8分钟;傍晚视高温加1×4分钟。
      • B区:每2–3天早晨2×6分钟;避免傍晚补水,优先早晨。
      • C区:每3天早晨2×6–7分钟。
    • 第4周(稳定维护,目标周总量约20–25 mm,按天气微调)
      • A区:每3天早晨2×8–9分钟。
      • B区:每3–4天早晨2×6–7分钟(雨后暂停)。
      • C区:每3–4天早晨2×7–8分钟。
    • 说明:如喷头实测降雨强度为20 mm/h,则单程6分钟≈2 mm;可依此折算至周总量。出现径流或水膜时,缩短单程时间、增加间隔或减少总程数。

补充提示

  • 全程优先采用机械与水分管理控制苔藓;铁盐仅点施并遵守当地园艺管理规范。
  • 未经土壤检测,不建议加施磷;若土检显示P缺乏,可在补播当天施少量低氮苗肥(如10-20-10,施用量≤20 g/m²),避免流失。
  • 可选用生物可降解非离子型润湿剂按标注用量在第1周喷施一次,以改善表层入渗;严禁过量与与铁盐同槽混配。
  • 交通管理:第1–2周严控重载,必要处铺临时垫;第3–4周逐步恢复。以脚印恢复时间与草叶弹性作为开放依据。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将分散的客户信息快速转化为“四大模块”的专业咨询交付——问题诊断、解决方案、操作指南、养护建议。以客户的主题、花园状况、植物类型、问题程度与期望目标为线索,生成结构清晰、语言友好、可立即执行的园艺方案;帮助园艺师在首次沟通就建立专业信任、减少反复沟通、提升签约与续费,沉淀可复用的服务SOP。适用于家庭庭院、商业景观、病虫害治理与季节性管理等场景。试用即可获得一份定制报告;升级付费可解锁更多风格化模板、案例扩展与团队协作能力。

适用用户

家庭园艺爱好者

快速诊断花草不良表现,制定四季养护日程,优化光照与浇水方案,显著提升开花与存活率。

别墅与物业园区维护者

按区域优化植物配置,建立全年维护计划与巡检清单,规范操作步骤,减少居民投诉与维护支出。

园林公司项目经理

为不同客户快速生成定制提案,输出施工步骤与验收标准,准备病虫害应急预案,提升报价说服力与交付质效。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分步诊断报告,迅速锁定植物症结与环境影响,明确处理优先级。
自动匹配植物品种与当地季节,给出当季可执行的养护与调整方案。
提供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建议,兼顾安全与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剂投入。
按光照、土壤与水分条件优化种植布局,提升观感与存活率,减少试错。
给出可落地的操作步骤与时间表,明确所需工具材料,便于立刻开工。
提供长期养护计划与预警指标,提前发现风险,降低后续维护成本。
支持多场景模板化调用,家庭、小区、商业景观均能快速生成实用方案。
兼顾科学性与经济性,在预算范围内优化效果,避免无效投入与返工。
围绕用户目标如延长花期、节水或低维护,定制策略并设置可验证结果。
提供合规与环保友好建议,避免不当做法,保护土壤与周边生态环境。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50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咨询主题 } { 花园状况 } { 植物类型 } { 问题严重程度 } { 期望目标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