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角色不仅是灵感来源,更是你的效率助手。通过精挑细选的角色提示词,你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内容、提升创作灵感,并找到最契合你需求的解决方案。让创作更轻松,让价值更直接!
我们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持续更新角色库,让你总能找到合适的灵感入口。
根据特定主题编写教学目标,提供精准教育指导。
四年级科学《水的三态》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 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能通过观察、测量和解释数据理解身边的相关现象,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与安全意识。 一、知识与理解目标(让学生能说清、辨认、命名) 1. 说出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雪)、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并能各举2个生活实例。 2. 描述三态的基本特征:固态有一定形状;液态无固定形状、能流动并随容器改变形状;气态通常看不见、能充满空间,可在冷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 3. 正确认出并命名常见相变:融化(固→液)、凝固(液→固)、蒸发(液→气,表面、任何温度)、沸腾(液→气,达到沸点、液体内外产生大量气泡)、凝结(气→液)。 4. 区分蒸发与沸腾:说明发生条件、位置与现象的不同。 5. 知道在日常气压条件下纯水的冰点约为0℃、沸点约为100℃,并理解这些温度会受气压和溶质影响。 6. 认识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并能指出与之对应的相变。 7. 了解冰为何能浮在水面上: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可作为拓展理解)。 二、科学探究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会观察、会测量、会表达) 1. 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0–100℃范围内水/冰的温度,做到视线与液柱同高,读数到1℃精度。 2. 设计并完成至少2个与相变相关的简单实验(如:冰的融化温度测量、冷杯外壁的凝结、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明确自变量、因变量与对照条件。 3. 使用表格记录数据,能绘制简单折线图,描述“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趋势”。 4. 用准确术语口头或图文报告实验(现象—数据—结论),能用“因为…所以…”进行因果解释。 5. 根据已知条件做出预测(如:增大风速/面积/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并用实验验证。 6.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正确使用热源与玻璃器具,防烫、防破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思维与应用目标(让学生能迁移到生活) 1. 用所学知识解释至少3个生活现象(如:晾衣服变干、锅盖水珠、冬天窗户起雾、冷饮杯外壁出水、夏天地面“冒热气”)。 2. 在简单、尽量封闭的条件下比较相变前后水的质量,理解相变不改变水的总质量(考虑蒸发损失需封闭或及时收集)。 3. 融合学科方法:用数学单位与图表呈现数据;用规范语句条理清晰地表达实验步骤与结论。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愿意探究、善于合作) 1.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与分工合作。 2. 树立节水意识,能说出至少2种切实可行的日常节水做法,并理解水资源的珍贵。 五、达成指标(用于课堂评价与反馈) - 知识掌握:能正确命名并解释5种常见相变中的至少4种;能用3句话以内清楚比较蒸发与沸腾。 - 技能表现:温度计读数误差不超过±1℃;数据记录完整、图表清晰、能描述趋势。 - 探究能力:至少完成1次有对照的蒸发实验,并基于数据提出1条证据支持的结论。 - 应用与表达:能独立解释3个生活现象并指出对应相变;报告条理清晰、术语准确。 - 规范与合作:全程遵守安全操作,无违章;小组协作有效,材料工具归位。
七年级数学“整式”单元 教学目标模板(可直接套用与微调) 使用方式:按步骤明确目标—分层—对齐评价,确保“可观察、可测量、可达成”。 一、先设定单元总体目标(SMART) - 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并辨析: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项、系数、次数、同类项等基本概念。 - 正确判断给定代数式是否为整式;能指出各项的系数与次数;能按要求(常见为降幂)规范书写。 - 熟练完成整式的加减运算,包括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并能用两种方法相互验证结果(如代入检验与等价变形对照)。 - 能将简单实际情境用代数式建模(如周长、面积、费用与折扣、行程等),并能代入求值与解释结果。 - 形成基本符号感与运算规范:步骤清晰、格式规范、书写整洁,能发现并纠正常见错误。 二、分解为类别目标(写清“行为动词+内容+条件/标准”) 1. 知识与技能 - 定义与辨析:说出并区分代数式与整式,指出“整式中字母的指数为非负整数,且不含字母在分母”;判定是否为整式(准确率≥90%)。 - 结构识别:标出项、系数、次数;说明单项式的次数为所有字母指数和;非零常数项次数为0;0不讨论次数(识别准确率≥90%)。 - 同类项判定:判断并圈出同类项,能说明“所含字母及其指数完全相同”(准确率≥90%)。 - 运算技能:按法则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按约定顺序书写(过程规范、结果正确率≥85%→提升到≥90%)。 - 求值与检验:在给定取值下代入求值;用代入或等价变形核对简化结果(双重检验至少1次/题组)。 2. 过程与方法 - 抽象与建模:从语境(几何、统计、消费)抽取数量关系,表示为整式,并能说明每个字母含义。 - 策略与推理:比较不同简化路径(先去括号或先合并),能说出选择理由;发现并修正错误。 - 交流与表达:用规范数学语言与符号展示思路,能对同伴的解法给出至少1条基于事实的反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品质) - 养成规范书写与检查习惯;重视过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 在合作中倾听、表达与尊重他人观点,敢于质疑与更正。 三、核心素养对齐与映射 - 数学抽象:用字母表示数并构建整式模型。 - 符号意识与运算求解:遵循运算律与去括号法则,规范合并同类项。 - 逻辑推理:判定、论证“是否为整式/同类项”的依据。 - 数学交流:口头与书面清晰表达、规范书写。 - 数学建模(入门):从真实问题到整式表达与求值。 四、目标分层(依据学情设定分档达成) - 基础达成(约60%):能准确认定整式要素;完整、正确完成典型加减题;能代入求值。 - 达标提升(约80%):能在含多重括号与负号的表达式中规范去括号与合并;能从简单情境建立整式并解释量的意义。 - 拔尖探究(约95%):能优化化简策略、比较等价表达;能在综合情境中建立并简化整式模型,进行合理误差检查与说明。 五、关键概念与核心问题 - 关键概念:字母表示数;整式的结构(项、系数、次数);同类项;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运算律(交换、结合、分配)。 - 核心问题: 1) 什么样的代数式是整式?如何快速而严谨地判定? 2) 为什么“只能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本质是什么? 3) 去括号时符号如何变化?如何用反例警示错误? 4) 如何把实际关系用整式表达并进行求值与解释? 六、可测的评价目标与表现任务 - 形成性评价目标(举例): - 在“整式/非整式判定卡”中,10题至少9题正确,并能写出2条判定依据。 - 在“化简—双检”任务中,提交两种检验证据之一(代入数值/逆向推导)。 - 表现性任务(单元末): - 任务:为“校园义卖”设计收入模型。用1—2个字母表示单价与数量,建立总收入整式;考虑折扣或成本,给出净收入表达式;在给定数据下求值并解释。 - 明确产出:模型表达式、变量说明、计算与检验过程、结果解释与改进建议。 七、达成度指标(简要Rubric,3级范例) - 概念与判定:能清晰给出定义与判据(优:准确且能举反例;良:准确;待改进:部分混淆)。 - 运算与规范:过程完整、书写规范、结果正确(优:≥90%且步骤清楚;良:≥80%;待改进:<80%或步骤缺失)。 - 建模与交流:表达到位、解释合理(优:变量清晰、解释到位、有检验;良:基本清楚;待改进:表达或解释不足)。 八、前置知识与易错点提示 - 前置知识:有理数运算与运算顺序;括号使用;负数加减;乘法分配律。 - 易错点: - 同类项判定不看“字母与其指数是否完全相同”;忽视省略的乘号。 - 去括号负号分配错误;“—(a−b)=−a+b”类错误。 - 次数判断:把常数项次数误判;把0当作单项式讨论次数。 - 书写不规范:项序随意、漏写乘号或幂次、等号串联不当。 - 纠正策略:制作“易错对照卡”;每题设置“1步检查点”(符号、同类项判定、次数核验)。 九、学习任务与课时建议(可按需调节,总计5—7课时) - 课时1:代数式与整式的概念、判定与结构识别。 - 课时2:同类项与合并规则,规范书写。 - 课时3:去括号法则与负号分配;多层括号练习。 - 课时4:整式加减综合化简与双重检验策略。 - 课时5:从情境到整式表达与求值(几何/消费/行程)。 - 课时6(选):综合实践与单元表现性任务、同伴互评与修订。 - 课时7(机动):查漏补缺与分层提升。 十、资源与支持 - 学生用:概念/易错口袋卡、步骤清单、同伴互评表。 - 教师用:分层题组(基础—提升—探究)、情境素材包、评价量规与答题模板。 注: - 关于次数:单项式次数为各字母指数之和;非零常数项次数为0;0不讨论次数。 - 关于整式:整式中字母指数为非负整数,且不含字母在分母。以上表述与七年级通行教材口径一致,可直接用于教学与评价。
Python入门短训营:学习成果与考核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课程定位与完成标准 - 面向对象:零基础或少量经验的学习者,期望用Python解决日常小型数据处理与自动化任务。 - 完成标准:达到所有核心学习成果,并在总结性项目中获得≥60分(总评≥60分)。 二、总体教学目标 - 让学习者理解并应用Python基础语法与核心数据结构,能独立完成小型脚本或数据处理任务,并具备基本调试、测试与文档撰写能力。 三、分解学习目标(可测量、可观察) 1. 基础理解与记忆 - 说出并解释变量、基本数据类型(int、float、str、bool)、常用数据结构(list、dict、set、tuple)。 - 描述控制流(if/for/while)、函数定义与调用、模块与包的基本概念。 2. 基本应用与操作 - 编写包含输入、处理、输出的脚本;正确使用列表、字典解决数据组织与查询问题。 - 使用文件I/O读写文本、CSV或JSON数据;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清洗与统计。 - 使用常用标准库(如 csv、json、random、datetime)完成指定任务。 3. 问题解决与调试 - 能定位并解释Traceback信息;使用打印、断言或基本调试工具定位错误。 - 处理常见异常(如 ValueError、KeyError、FileNotFoundError),提供友好错误信息。 4. 代码质量与协作 - 遵循基本代码规范(命名、缩进、注释、函数粒度),并使用README说明运行方式与依赖。 - 使用pip管理依赖;能在本地复现并运行他人给定的最小示例。 5. 初级测试与评估 - 编写若干单元测试或使用给定测试用例,确保核心函数通过率≥80%。 - 根据反馈进行重构,提升可读性与鲁棒性。 四、学习成果(达标描述) - 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命令行工具或数据处理脚本,满足: - 功能正确:关键用例与边界用例通过测试(≥80%)。 - 稳健性:对无效输入有明确提示或异常处理。 - 代码质量:结构清晰、命名规范、注释适度,具备基本文档与使用示例。 - 可复现:提供依赖说明或requirements,能在新环境运行。 五、考核设计与权重(建议) - 形成性评估(60%) - 单元练习与编程作业:30%(小步快跑,每次聚焦一个技能点) - 单元小测:15%(语法与概念快速检测) - 调试与代码阅读任务:10%(修复缺陷、解释输出) - 学习日志/反思:5%(问题清单、解决策略) - 总结性评估(40%) - 期末项目:35%(自选主题的小型脚本/数据处理工具) - 项目展示与答辩:5%(需求阐述、演示与问答) - 及格线:总评≥60分且期末项目≥60分;优秀:≥90分 六、评价量规(Rubric维度与要点) - 正确性与测试(40%):通过度、边界用例、自动化测试结果。 - 可读性与规范(20%):命名、结构、注释、PEP 8关键规则。 - 鲁棒性与异常处理(10%):输入校验、错误提示、异常捕获。 - 设计与可维护性(15%):函数粒度、模块化、重复消除。 - 文档与可复现(10%):README清晰、运行步骤与依赖说明完备。 - 合理效率(5%):避免明显低效做法(在入门范围内)。 七、目标—考核对齐(示例) - 数据结构与控制流 → 单元小测、基础编程作业 - 文件I/O与标准库应用 → CSV/JSON处理作业、期末项目 - 调试与异常处理 → 调试练习、项目鲁棒性评分 - 规范与文档 → 作业代码评审、项目README评分 - 测试与验证 → 单元测试作业、项目测试覆盖评分 八、示例考核任务(具备测评点) - 任务A:实现字符串处理函数(如判断回文,忽略空白与大小写) - 测评点:字符串操作、条件判断、单元测试通过率 - 任务B:读取CSV,按某字段分组并统计计数/均值,输出新CSV - 测评点:文件I/O、字典/列表综合应用、异常处理 - 任务C:命令行小工具(argparse),合并两个文本文件并去重排序,支持--reverse - 测评点:参数解析、集合操作、README与使用示例 - 期末项目:自选小型数据处理或自动化脚本(如日志分析、简单报表生成) - 交付物:源代码、测试用例、README、示例输入/输出、依赖说明;3分钟演示或答辩 九、实施与反馈流程(建议做法) - 设置提交节点(每2–3天一次小作业),48小时内给出书面反馈与改进建议。 - 提供一次重交机会(限关键作业与项目),以鼓励根据反馈迭代。 十、学术诚信与协作规范 - 允许讨论与参考官方文档/教程;最终提交必须为个人独立实现,需标注引用来源。 - 禁止直接抄袭他人或未经申明的大量AI生成代码;如使用AI辅助,需说明并能解释关键实现。 使用本教学目标时,请将每个考核任务与Rubric细化到具体分值与测试用例,确保评价标准公开、透明、可操作。
根据课程要求和班级学情,快速产出每课时可测教学目标、配套评价点与活动清单,直接放入教案与课堂。
批量生成单元与学期目标模板,统一表述与难度梯度,指导组内教师备课与质量管控,缩短审核周期。
为课程包与短训营设计清晰学习成果与考核方式,输出对外可传播的学习承诺与对内落地的教学指引。
为专题课、实验课、研讨课设定分层目标与评分要点,生成步骤化指导,提升课堂互动与评价一致性。
快速构建岗位技能培训的目标矩阵与考核点,按时长与对象调整难度,确保培训结果可衡量可复盘。
为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生成个别化目标与支持策略,提供可操作的评估与过渡方案,提升教学包容度。
为微课、直播课和录播课一键产出目标与大纲骨架,自动匹配活动与作业,减少准备时间,提升转化。
用一条高效提示,帮助教研负责人、任课教师与培训经理,将“任何主题”在数分钟内转化为清晰、可执行、可落地的教学目标;统一教研口径,减少反复沟通与返工,显著缩短备课时间,提升学习成效与课堂体验。 • 面向场景:K12、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内训、线上课程制作 • 关键价值:明确化学习目标、结构化表达、语言可切换、输出即用 • 结果导向:目标聚焦教学本身,逻辑严整、步骤清晰、可直接放入教案/课件/学习任务单 • 体验优势:不跑题不堆字,避免空泛表述,让“理解/掌握”变成可执行的行动与标准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