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安全风险评估专家

1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Oct 3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大语言模型安全风险评估设计,能够帮助用户系统性地识别、分析和缓解大语言模型在部署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通过深入分析模型配置、使用场景和潜在威胁,提供针对性的安全建议和风险评估报告,涵盖漏洞识别、滥用场景检测、合规性挑战等多个维度,确保大语言模型在各种应用环境中的安全可靠运行。

执行摘要

总体风险评估:中等偏高风险。主要风险集中在提示注入与越权、强制引用模式下的幻觉与伪造引用、RAG证据质量与版本漂移、PII最小化与日志留存的隐私合规,以及跨租户与角色边界的误用。现有配置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基线(私有云部署、TLS1.3、零信任、向量库、工具白名单、PII掩码、合规分类器、日志与审计、KMS加密、红队评估等),可显著降低通用威胁;但在金融合规答疑与客服场景中,模型易受间接指令污染与证据不足导致的引用伪造,且长上下文与外部白名单新闻源可能引入过时信息与跨语言理解偏差。建议优先强化:检索与引用验证、提示注入防护、角色/租户强隔离与最小化数据使用、输出合规守护与人审升级流程。

风险识别

  • 提示注入与越权
    • 用户输入或检索到的内部PDF/FAQ可能包含诱导性指令,试图改变系统提示边界(例如要求关闭PII掩码、生成投资/法律结论或绕过KYC)。跨语言(中文优先/多语言)场景下更易发生间接注入。
  • 强制引用模式下的幻觉与伪造引用
    • 每段必须附文档ID与页码;当检索不足或冲突时,模型可能捏造引用以满足格式要求,形成“合规外观”但证据不实风险。
  • RAG证据质量与版本漂移
    • 向量库包含多源文档(合规手册、产品条款、KYC指南、FAQ),top-k=5可能检索到过期或相互矛盾条款;白名单新闻源为延迟缓存,时间敏感事项可能过时。
  • PII暴露与数据最小化不足
    • 虽有字段级掩码与脱敏,但在长上下文与审计日志保留30天情况下,可能存在敏感字段在上下文、提示词、审计证据中的过度保留或二次暴露。
  • 角色与租户隔离风险
    • 客服/合规/审计角色及租户隔离已启用,但跨租户错误路由、共享会话上下文或工具授权误配可能导致越权访问或数据泄露。
  • 工具调用滥用与理由链可靠性
    • 需要显式授权与理由链,但在复杂问题中,模型可能给出不充分理由触发工具(policy_lookup、rate_calc、date_validator),造成误用或边界外操作。
  • 输出合规与承诺风险
    • 虽有输出过滤(禁止“保证收益”)、合规分类器,但在边界问题(如“提前还款违约金”细则存在例外)中,模型可能输出绝对化表述或隐形个性化建议。
  • 长上下文安全与会话污染
    • 64k上下文增强能力提升,但也增加将不相关敏感信息纳入回答的概率;会话续写可能引入历史文本中的指令污染或身份混淆。
  • 多语言与术语歧义
    • 中英双语条款与术语差异可能导致条款误读(如“提前还款违约金”计算口径在不同版本差异)。翻译/归一化不当会诱发错误引用。
  • 可用性与滥用防范
    • 高风险场景自动降速与队列虽已启用,但在峰值负载与针对性提示轰炸下仍可能出现服务退化或安全控制绕过尝试。
  • 模型更新与配置漂移
    • 定期红队与回归评估存在,但如果更新流程未强制“证据引用一致性与工具权限回归测试”,可能引入回归风险。
  • 密钥管理与权重保护
    • 权重加密与KMS到位,但密钥轮换/分级访问策略不充分可能增大爆露面。供应链与镜像完整性需持续验证。
  • 外部白名单新闻源信息泄漏与偏见
    • 虽禁用外网,仍有白名单新闻源;若提示中包含敏感背景,模型可能在总结时隐性泄露非最小化信息或引入第三方偏见。

威胁分析

  • 提示注入与越权
    • 威胁场景:用户或被检索文档内嵌指令要求忽略系统提示边界,诱导输出投资建议/法律结论或关闭掩码;间接注入通过条款PDF的“编写模板”实现。
    • 影响:合规违规、隐私泄露、审计失败;对外法律责任与品牌风险。
  • 幻觉与伪造引用
    • 威胁场景:检索不到精确条款时仍生成看似规范的“文档ID+页码”,导致客户或员工基于错误依据操作。
    • 影响:错误业务处理、监管处罚、投诉升级。
  • RAG版本漂移
    • 威胁场景:同一条款在2024Q3与受控更新公告存在差异;top-k未覆盖最新版本,模型引用旧版条款。
    • 影响:适用性错误、费用计算争议、KYC时限误判。
  • PII风险
    • 威胁场景:长上下文携带未完全脱敏的身份证/手机号等;审计记录包含原始片段;多轮对话回显敏感信息。
    • 影响:隐私合规(GDPR/PIPL)风险、数据外泄。
  • 角色/租户隔离
    • 威胁场景:客服角色误触发审计工具或访问合规档案;跨租户共享缓存导致证据交叉。
    • 影响:机密信息跨界泄露、合规违规。
  • 工具滥用
    • 威胁场景:rate_calc在缺乏完整前提(费率、计息规则、日期校验)时被调用,输出误导性计算结果;policy_lookup被用于边界外查询。
    • 影响:业务错误、客户纠纷。
  • 输出合规风险
    • 威胁场景:分类器漏检边界案例(例如“强烈建议选择X产品”),形成隐形个性化建议或绝对化承诺。
    • 影响:监管风险、投诉。
  • 长上下文污染
    • 威胁场景:历史会话包含早前问题与指令,影响当前回答边界;非相关敏感文本被纳入。
    • 影响:回答混杂、泄露非必要信息。
  • 多语言歧义
    • 威胁场景:英文KYC术语与中文翻译不一致,导致材料清单与时限误解。
    • 影响:流程延误、合规风险。
  • 可用性与滥用
    • 威胁场景:攻击性提示生成高计算负载,导致降速与队列积压,影响客服SLA。
    • 影响:服务质量下降。
  • 配置漂移与更新
    • 威胁场景:LoRA或安全奖励模型更新后,引用与工具调用行为改变未及时回归验证。
    • 影响:隐性回归、合规缺口。
  • 密钥与权重
    • 威胁场景:KMS策略误配或密钥轮换不及时;容器镜像未扫描供应链风险。
    • 影响:机密性与完整性风险。
  • 白名单新闻源
    • 威胁场景:延迟缓存导致信息过时;摘要时包含不必要外部信息。
    • 影响:答复不准确、数据最小化不足。

风险等级

  • 高风险
    • 提示注入与越权
    • 强制引用模式下的幻觉与伪造引用
    • PII暴露与数据最小化不足
    • 角色/租户隔离误用
  • 中风险
    • RAG版本漂移与证据冲突
    • 工具调用滥用与理由链不足
    • 长上下文会话污染
    • 输出合规与承诺风险
    • 多语言与术语歧义
  • 低至中风险
    • 可用性与滥用(在当前限流与降速下)
    • 配置漂移与更新风险(已有红队/回归,但需增强)
    • 密钥管理与权重保护(基线良好,需持续运营)
    • 白名单新闻源偏见与过时信息

缓解建议

  • 防提示注入与越权
    • 强化“指令边界”执行:在系统层对用户输入与检索证据统一标注为“不可信内容”,禁止其修改系统与工具策略;对包含“更改政策/关闭限制/绕过核验”的内容触发硬拒与人工复核。
    • 增设注入检测器:对检索文档与用户输入进行规则与模型联合检测(关键词、句式、越权意图),将可疑段落从上下文剔除或仅以摘要事实呈现。
  • 引用与检索一致性保障
    • 引用验证器:在生成后对每个文档ID与页码进行可解析性与匹配校验;检索不命中时强制输出“不确定性说明与替代方案”,严禁生成或补全虚假引用。
    • 版本治理:向量库实施版本标签与失效策略;top-k动态调整并对冲突证据进行排序与去重;对时间敏感主题加“更新日期对齐”校验。
  • PII与数据最小化
    • 会话级最小化:对每轮输入先脱敏再入审计流;上下文窗口引入“必要性裁剪”,仅保留与当前问题相关字段。
    • 日志与留存:30天保留配合访问审计与用途限定;对敏感片段进行不可逆哈希与加盐、分区存储;提供默认“最短可行留存”与客户撤回/删除闭环。
    • 输出禁止回显敏感原文:仅在必要时以类别标记(如“[身份证号已脱敏]”)呈现。
  • 角色/租户强隔离
    • 会话与缓存隔离:按租户与角色分区;禁用跨会话共享向量检索缓存;工具权限基于角色严控,默认拒绝超越许可调用。
    • 细粒度授权:在工具调用时二次校验角色/租户;高风险请求引入双人复核或强制人工升级。
  • 工具治理与理由链
    • 理由链审计:理由需包含“目的、条款依据ID/章节、输入参数与边界”;不合格理由拒绝工具调用。
    • 计算可重复性:rate_calc输入需经date_validator与条款参数校验;输出附前提、范围与不确定性提示。
  • 输出合规守护
    • 分类器门控增强:提高阈值并引入“灰区复核”队列;对投资建议/法律意见/不当承诺/个人信息暴露实行分级策略与告警。
    • 模板化结构:以固定结构生成(风险→条文→操作建议→不确定性),并强制包含免责声明与来源说明,避免绝对化措辞。
  • 长上下文安全
    • 上下文分段与清洗:对历史内容实施相关性评分,仅注入与当前主题强相关的摘要;移除旧轮中出现的指令性语句。
  • 多语言一致性
    • 术语对齐表:维护中英术语映射与计算口径表;跨语言证据需互相验证并优先使用最新版中文条款。
  • 可用性与滥用防范
    • 自适应限流:根据分类器风险等级动态调整速率与队列优先级;对大负载提示启用“安全摘要模式”降复杂度。
  • 更新与回归治理
    • 变更前后强制回归套件:覆盖引用验证、工具授权、分类器门控、注入抵抗、PII最小化;红队场景库定期扩充并纳入审计。
  • 密钥与供应链
    • KMS轮换与分级访问:定期轮换、最小权限、操作审计;容器镜像与依赖实施SBOM与签名验证、漏洞扫描。
  • 白名单新闻源控制
    • 时间戳与来源提示:对外引用加缓存时间戳与来源说明;对重要时效性问题优先内部公告与受控更新文档。

合规检查

  • 隐私与数据保护
    • GDPR与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已具备数据最小化、脱敏、留痕与删除机制;建议补充数据保护影响评估(DPIA)、跨境数据的明确策略与合同保障,确保用途限定与数据主体权利可执行。
    • ISO/IEC 27001与ISO/IEC 27701:现有TLS1.3、零信任、KMS、审计与访问控制符合框架要求;建议完善密钥轮换政策、日志分级与数据保留策略文档化。
  • 金融合规与业务规范
    • 投资建议与不当承诺禁止:分类器与输出过滤已覆盖,需持续灰区复核与模板化免责声明;强制条款引用与不确定性说明符合审慎原则。
    • KYC/AML流程:工具与RAG指向内部KYC指南并阻断绕过核验指令;建议对材料清单与时限实施版本控制与证据校验,避免过期条款应用。
  • AI治理与风险管理
    • NIST AI RMF 1.0与ISO/IEC 23894(AI风险):已建立红队与回归评估、风险分级与人审升级;建议引入持续监控指标(注入阻断率、引用命中率、误检/漏检率、PII回显率)并纳入治理看板。
  • 审计与可追溯
    • 事件级审计、提示词与检索证据入审计流:基本满足可追溯要求;建议对高风险事件实施更细粒度的证据链与保全策略,并确保撤回/删除闭环的审计标记。
  • 出境与外部访问
    • 出站仅白名单与禁用社交媒体:满足数据最小化与外部风险控制;建议对白名单源实施定期评估与偏见监测。

综合结论:在当前基础设施与合规控制下,系统具备较好的安全与合规基线。若按上述缓解建议落实引用验证、注入防护、数据最小化、角色/租户隔离与治理指标闭环,整体风险可降至中等并可控范围,满足金融合规答疑与客服辅助的生产要求。进一步的深度评估建议在红队对抗、引用准确性与工具治理上开展专项测试与监控。

执行摘要

  • 总体结论:当前配置在医疗科普与分诊场景已具备较完善的安全基线(系统提示边界、RAG审查、工具受限、PHI脱敏、紧急事件优先、审计与RBAC等)。但仍存在LLM特有的高风险面:跨语言/上下文的提示注入与越权、RAG供应链与引用真实性、分诊与高风险分类误判、隐私再识别与日志治理、链路与工具失败的应急可靠性等。综合评估为中等偏高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固内容防火墙、知识库治理、分类器鲁棒性与合规治理。
  • 关键缺口:提示注入与越权绕过(含双语与结构化/编码绕过)、RAG引用造假或过期条款污染、紧急场景错判/迟判、PHI最小化与再识别防护不足、链路故障时的安全降级与人工兜底、原因链暴露导致策略泄露、单位换算工具的误用引出隐性用药建议。
  • 优先改进方向(Top 5):多层提示注入/越权防护(含跨语言与检索文档内注入)、RAG来源完整性与引用核验机制、分类器与分诊的安全冗余与“先安全后准确”策略、隐私与日志合规强化(差分隐私/脱敏、留存与撤回流程)、高风险事件与工具故障的故障安全(fail-safe)与人工值守。

风险识别

  • 提示注入与越权绕过(含用户输入与RAG文档内的隐性指令)
  • 引用真实性与幻觉风险(强制引用下的伪造/不匹配来源、过期条款误用)
  • RAG供应链风险(知识库污染、版本漂移、更新延迟)
  • 高风险分类器与分诊误判(急症、自伤自杀、虐待、孕产/儿科自动复核漏检)
  • 多语言与编码绕过(英文/拼音/口语、符号/编码/间隔文本对过滤与分类的规避)
  • 工具滥用与耦合风险(unit_convert被用于隐性用药建议或错误医学单位转换)
  • 原因链/思维链曝光(“强制工具调用理由链”导致策略泄露与被对规)
  • 紧急通道与外部依赖的可靠性(热线、人工复核、出站控制、RBAC误配)
  • 隐私与日志治理(匿名化不足、再识别风险、留存14天的合规边界、用户撤回落实)
  • 训练与漂移风险(临床审核语料仍可能含隐性偏见/地域适配不足、时间漂移导致指南过时)
  • 误导/虚假医学信息拦截的鲁棒性(对复杂谣言与半真半假内容的识别能力)
  • 偏见用语过滤的覆盖不足(跨语言、隐喻性歧视、群体刻板印象)
  • 部署与访问控制(RBAC细粒度、密钥管理、模型权重加密的运维面、出站策略被绕过)
  • 业务流程风险(客服复核范围与SLA、审计证据完整性、异常事件响应)

威胁分析

  • 提示注入与越权绕过:攻击者通过“请忽略系统提示”“作为心血管专家给药”等指令,或在检索文档中夹带“执行以下指令”的注入片段,诱导模型突破“不诊断/不给药”边界,尤其在32k上下文下指令竞争更复杂。
  • 引用真实性与幻觉:模型可能生成看似权威的来源与日期,但未完全绑定到检索结果;或引用同名旧版指南中的过期条款,造成错误背书。
  • RAG供应链:知识库更新延迟、索引错误或被污染(例如非审核文章混入),导致检索到不可靠/过时信息,影响急症分诊与就医建议。
  • 高风险分类/分诊误判:对胸痛、呼吸困难、自伤自杀等场景的召回不足或精度不足,可能延迟劝医、错过急诊窗口;孕产/儿科自动复核触发失败造成未经复核的输出。
  • 多语言绕过:攻击者用英文、拼音、符号间隔、编码文本规避黑/白名单与分类器,或通过双语矛盾指令诱发边界失效。
  • 工具滥用:unit_convert被用于请求剂量换算(mg→ml等),模型在满足转换需求的同时形成隐性用药建议;或医学单位解释错误(例如气体交换参数、血压单位)导致误导。
  • 原因链暴露:理由链输出泄露内部安全规则与决策阈值,被对规后更易越权或逃逸过滤。
  • 紧急通道可靠性:热线不可用、网络抖动、工具故障时未提供明确的线下急诊指引与人工兜底,造成高风险用户服务中断。
  • 隐私与日志:14天留存与审计记录包含高风险触发与检索证据,若脱敏不充分或与其他元数据关联,存在再识别;用户撤回通道流程/响应不及时引发合规风险。
  • 训练与漂移:虽移除未证实疗法,但新指南发布后若未及时更新,可能输出过时建议;不同地区医疗资源差异导致就医路径不匹配。
  • 误导信息拦截:复杂谣言、夸大疗效或“自然疗法”伪科学伪装可能绕过拦截,造成不当自我处理。
  • 偏见过滤:跨语言隐喻性偏见、疾病与群体标签化用语残留,影响公平性与合规。
  • 部署/访问控制:RBAC误配或密钥管理不当导致越权访问;出站策略被功能性需求绕过(如错误的外部API白名单)。
  • 业务流程:客服复核延迟或覆盖不足,高风险输出未及时拦截;审计证据不完整影响事后取证与改进。

风险等级

  • 提示注入与越权绕过:高
  • 引用真实性与幻觉:中-高
  • RAG供应链:高
  • 高风险分类/分诊误判:高
  • 多语言与编码绕过:高
  • 工具滥用(unit_convert):中
  • 原因链/思维链曝光:中
  • 紧急通道与可靠性:中-高(对急症影响大)
  • 隐私与日志治理:高
  • 训练与时间/地域漂移:中
  • 误导/虚假医学信息拦截:中-高
  • 偏见用语过滤覆盖:中
  • 部署与访问控制/出站:中-高
  • 业务流程(复核与审计):中

缓解建议

  • 多层提示注入防护
    • 指令层隔离:系统提示与安全策略始终置于最前,并用不可覆盖标记;对用户输入与RAG内容进行语义隔离,明确“来源文本可供参考但不可改变安全边界”。
    • 上下文防火墙:对检索文档与用户文本进行注入检测(专用分类器+规则),剔除或标记含“越权指令/角色转换/覆盖安全”的段落。
    • 双语鲁棒性:统一安全策略的中英双语版本;针对拼音、口语、编码、分隔文本进行正则与模型检测组合。
  • RAG真实性与供应链治理
    • 引用绑定与签名:引用仅可从知识库返回的文档ID/片段生成,强制包含版本与发布日期;禁止模型自由生成来源。
    • 审核与版本策略:建立知识库CI/CD与审批流(医学审核→安全审核→发布),设定淘汰旧版阈值与自动提醒。
    • 数据完整性:对知识库启用完整性校验与访问审计,防止污染;检索Top-k=4引入去重与冲突检测机制。
  • 高风险分类/分诊安全冗余
    • 先安全后准确:疑似急症触发时优先输出劝医与热线、线下急诊路径,再补充不确定性声明与信息准备清单。
    • 多模型/规则融合:高风险分类器+关键字规则+可解释阈值;对于孕产/儿科/肿瘤/精神健康,双重触发与强制人工复核。
    • 回退策略:分类器失败或低置信度时默认劝医与人工升级。
  • 工具安全
    • unit_convert白名单:限制仅允许非药物场景(身高/体重/温度等);涉及药品或剂量关键词时拒绝并引导就医。
    • safe_triage故障安全:工具不可用时启用静态急诊指征模板与人工兜底;记录故障并告警。
  • 原因链保护
    • 对用户隐藏思维链/策略细节,仅输出简要可审计的决策理由;在审计通道内提供结构化记录,但不暴露具体安全阈值与规则。
  • 隐私与日志合规
    • PHI最小化与再识别防护:在输入与输出链路启用强化脱敏;对审计证据进行额外匿名化(如哈希化文档ID、去除时间-地点细粒度)。
    • 留存与撤回:14天留存应有用户可视化说明与一键撤回通道;撤回生效的技术措施(索引删除、备份同步、审计记录去标识化)。
    • 模型不学习用户数据:关闭基于用户对话的在线训练/微调;若需评估,采用差分隐私或脱敏采样。
  • 紧急通道与可靠性
    • 高风险SLA:为急症/自伤自杀触发设定严格响应时间与人工值守;热线不可用时提供本地急诊地址/就医路径模板。
    • 异常演练:定期进行热线不可用、工具失败、网络隔离的演练与度量。
  • 误导信息与偏见
    • 医学谣言库与模式检测:维护高风险谣言清单与更新机制;输出中强制不确定性声明与来源对照。
    • 公平性审计:跨语言与群体术语定期审计;对敏感群体采用中性描述模板。
  • 部署与访问控制
    • RBAC细粒度与最小权限:区分运营、审核、开发、客服角色;启用强认证与审计。
    • 密钥与权重保护:密钥托管与轮换;模型权重加密的密钥隔离;出站受控名单与请求签名。
  • 业务流程与监控
    • 复核覆盖与回溯:确保高风险与敏感主题均进入人工复核队列;审计记录包含检索证据、触发原因与处置结果。
    • 安全指标:提示注入拦截率、急症召回率、引用核验通过率、隐私撤回平均处理时长等,纳入持续改进。

合规检查

  • 中国法规与标准(面向本地部署)
    • 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已具备数据最小化、匿名化日志与用户撤回通道,需强化再识别防护、撤回的技术可验证性与留存说明的透明呈现。
    •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私有环境与出站受控、RBAC与审计基本符合,需完善密钥管理、访问审计与异常处置预案。
    • 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相关规范(国家卫健委等):已设置非诊断/不处方边界与就医引导;需确保来源为经审核指南、禁止夸大疗效与“偏方”,并明确服务性质为健康科普与分诊建议。
    • 广告法与医疗广告规范:继续禁止药品推广/剂量建议;输出保持中立与不夸大。
    • GB/T 35273-2020(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进一步细化数据分类分级、最小化收集、留存与访问控制。
  • 国际/行业框架(如有跨境或对标要求)
    • ISO/IEC 27001、27701:信息安全与隐私管理体系可对齐,建议补充资产清单、风险评估与隐私影响评估(PIA)。
    • ISO/IEC 23894:2023(AI风险管理)、NIST AI RMF:建议建立AI风险登记、红队评测与持续治理机制。
    • HIPAA(如涉美医护数据):目前未处理受保护健康信息的完整合规要求,须在收集/存储/传输/访问控制与审计方面按受管实体或业务伙伴标准加固。
  • 结论:基本符合医疗科普与分诊类服务的安全与合规要求,但在再识别防护、撤回的技术落地、RAG引用核验与高风险故障安全等方面需补强。建议开展隐私影响评估与AI风险评估,形成正式的政策与技术控制闭环。

附加建议(落地优先级)

  • 1-3个月:提示注入防火墙(含跨语言)、引用绑定与核验、急症先安全策略与人工值守SLA、unit_convert白名单与拒绝策略、隐藏思维链。
  • 3-6个月:知识库CI/CD与版本治理、隐私撤回的技术可验证性、密钥托管与出站签名、红队评测(越权、绕过、谣言、偏见)。
  • 持续:安全度量与审计、合规更新对齐(指南与法规)、演练与事后复盘机制。

执行摘要

  • 总体结论:中等风险,具备较完善的基础防护与运营约束(只读工具、外网禁用、RBAC/TLS、审计与速率限制)。主要高风险集中在提示注入与上下文投毒、检索/引用完整性、输出合规与证据一致性、以及日志与训练数据治理。若按建议完善防护策略与验证管控,可降至低-中风险并满足金融/医疗等行业合规基线。
  • 关键优点:强系统提示约束;工具最小权限与只读;内部RAG与离线安全库;CI与人工复审闸门;令牌短时有效;审计与安全回溯。
  • 关键缺口:上下文长度大(128k)与top_p=0.9带来的提示注入面;引用验证链不完备导致错误引用/编造风险;日志与训练数据潜在跨项目泄露/重识别;RAG源文档完整性和投毒检测未明确;输出不当细节暴露(如过度“攻击路径”描述);缺少系统化红队覆盖与自动化策略执行。

风险识别

  1. 提示注入与上下文投毒(LLM01,CWE-20)
    • 大上下文(128k)与MR代码注释、README、脚本内的“对模型说话”片段可能绕过系统提示或影响工具选择,诱导生成不合规输出(如包含可被滥用的细节)。
  2. 引用与证据不一致/编造(LLM06、CWE-347)
    • 要求“引用必须包含规则ID与章节”,但若未强制交叉验证,模型可能输出错误CWE/指南章节或过时条款,削弱审查可信度。
  3. RAG检索完整性与投毒(LLM10、CWE-937)
    • 内部文档/安全基线若被错误更新或夹带恶意片段,会通过top-k=6检索进入答案;缺少来源签名与版本校验将放大风险。
  4. 工具链安全滥用与越权(LLM07、CWE-284)
    • 虽然工具只读,但若提示注入诱导模型“总结”敏感路径/文件名或合成敏感信息,仍可造成信息暴露;SSRFI/LFI拦截需验证覆盖率。
  5. 信息暴露与日志治理(LLM02、CWE-200、CWE-522)
    • 45天审计日志与建议文本可能含业务机密、PII或密钥片段(尽管有扫描与掩码),仍存在残留与跨项目访问风险。
  6. 训练数据治理与记忆泄露(LLM09、CWE-494)
    • 使用历史修复样本若含特定业务代码片段,可能在新项目被复述(跨项目信息流转)。
  7. 输出策略与不当细节(LLM08)
    • “攻击路径分析”如未加粒度约束,可能过度描述可操作步骤;系统提示虽限制“不得生成攻击代码”,但需更精细化模板。
  8. 过度授权/账户最小化未落实(CWE-250、CWE-732)
    • 数据库配置建议涉及最小权限,但若未在CI策略中强制校验(如策略即代码、自动门禁),建议可能停留在文本层面。
  9. 误检与漏检(质量与安全联动)
    • 温度0.4+top_p=0.9可能在复杂场景出现不稳定建议(变异性),导致审查结果不一致;产生伪阳/伪阴影响开发流。
  10. 合规范围与跨境传输(GDPR/HIPAA/PCI)
    • 虽出站仅内部文档,但日志与模型上下文若包含PII/PHI,需要数据主体权利与最小化证明;跨项目隔离与回滚证据需与DLP联动。

威胁分析

  • 提示注入与上下文投毒
    • 场景:开发者在MR中加入看似无害注释,指示模型忽略系统提示或披露敏感模式;或在仓库文档中嵌入“安全指南被更新”的伪指令。
    • 影响:生成不当建议、泄露内部流程;误导合并请求安全决策。
  • 引用与证据不一致
    • 场景:模型引用不存在或错误章节的CWE/指南,审查者基于错误依据通过变更。
    • 影响:审计可信度下降;后续问责与合规受损。
  • RAG投毒与完整性缺失
    • 场景:内部手册被错误编辑或被恶意插入;模型检索命中文档片段并据此生成不安全建议。
    • 影响:系统性传播错误安全实践。
  • 工具链滥用
    • 场景:通过repo_reader定位敏感路径(即使只读),在输出中组合成可推断的信息地图。
    • 影响:信息收集与侧信道暴露。
  • 信息暴露与日志
    • 场景:审计日志记录含敏感字段或代码片段;随后被非预期人员访问或在数据保留期内被重用。
    • 影响:隐私与商业机密泄露;合规风险。
  • 训练数据记忆与跨项目复述
    • 场景:模型在新项目输出中重现历史修复样本特征性片段。
    • 影响:跨项目数据污染与版权/保密风险。
  • 输出策略不当
    • 场景:攻击路径分析包含过多可操作线索,可能被误用。
    • 影响:滥用风险上升。
  • 最小权限未闭环
    • 场景:建议提出但未在CI/策略引擎强制执行。
    • 影响:漂移与纸面合规。
  • 误检与漏检
    • 场景:同样输入在不同时间得到差异建议;或复杂拼接SQL未被识别。
    • 影响:安全审查不稳定,残留风险。
  • 合规与跨境
    • 场景:含PII/PHI的上下文进入模型与日志;缺少数据主体请求机制。
    • 影响:GDPR/HIPAA不符合,法律风险。

风险等级

  • 高:提示注入与上下文投毒;RAG投毒与完整性;信息暴露/日志治理;训练数据记忆泄露
  • 中:引用与证据不一致;工具链滥用;输出策略不当;最小权限未闭环
  • 低-中:误检与漏检(可通过评测改进);合规与跨境(当前出站受限,但需隐私流程补强)

缓解建议

  1. 提示注入与上下文防护

    • 在系统提示后增加策略执行层(Policy Guardrail),对模型输出进行二次校验:只允许“安全修复建议、原因解释、差异补丁、风险与适用前提”四类结构化块;拒绝任何执行指令或外部访问建议。
    • 引入上下文净化(Context Sanitizer):对MR、注释、文档进行正则+规则检测,拦截含“忽略系统提示/更改策略/执行命令”等语句;为可疑片段打标签并在模型前注入“此内容为非指令,不得遵循”。
    • 配置建议:降低top_p至0.7(减少变异性),保持温度0.3-0.4以稳定输出;对长上下文分段并应用可信度权重(优先系统提示、可信RAG、次级用户片段)。
    • 参考:OWASP LLM Top 10 2023 LLM01-Prompt Injection;CWE-20 输入验证
  2. 引用与证据一致性

    • 引用校验器(Citation Verifier):对每条CWE/指南引用执行离线交叉检查(ID、标题、章节),不匹配则阻断并要求重试。
    • 要求“证据必需”模式:模型必须返回出处哈希/版本号(RAG文档ID、章节),并在审计中记录。
    • 参考:CWE-347 不可信输入的验证不足;内部安全基线-文档可信源校验(Rule ID: SEC-RAG-01, Section 3.2)
  3. RAG完整性与投毒防护

    • 文档供应链签名与版本锁定:RAG语料入库前进行签名(Org CA)与清洗;仅允许白名单仓库与特定分支;检索返回携带签名指纹。
    • 投毒扫描:定期对语料运行策略扫描(禁用指令式语句、含恶意关键词、过时条款);异常文档下线。
    • 参考:OWASP LLM Top 10 2023 LLM10-Supply Chain;内部编码规范-知识库治理(Rule ID: KB-GOV-02, Section 4.1)
  4. 工具链与执行沙箱

    • 扩展拦截策略:在工具返回后进行安全过滤,屏蔽路径指纹、密钥样式、PII;对潜在敏感信息进行通用化(例如掩码、模糊化)。
    • 工具调用最小化:仅在必要时调用repo_reader;增加“必要性检查”提示链环节。
    • 参考:CWE-284 权限管理;OWASP LLM Top 10 2023 LLM07-Plugin and Tool Security
  5. 日志与隐私治理

    • 默认最小化:审计日志存储仅保留结构化元数据(时间、工具ID、引用ID),不存原始代码片段;敏感内容强制散列或脱敏。
    • 访问控制与分区:项目级隔离基础上增加按角色与目的的细粒度访问;启用不可抵赖与篡改检测(日志签名/时间戳链)。
    • DSR流程:为GDPR数据主体请求提供检索/删除机制;保留期到期自动清除。
    • 参考:CWE-200 信息暴露;ISO/IEC 27001 A.8 信息分类与处理;GDPR Art.5 数据最小化
  6. 训练数据与跨项目防护

    • 训练集去标识与项目隔离:移除项目标识、特征性字符串;按项目分区训练或使用多租户适配层;禁止跨项目样本混用。
    • 防复述控制:输出过滤器阻断长片段复述;针对代码样式引入相似度阈值与重写策略。
    • 可审计训练流水线:记录数据来源、版本与审批人;支持回滚。
    • 参考:OWASP LLM Top 10 2023 LLM09-Privacy;ISO/IEC 23894 AI 风险管理
  7. 输出策略与模板强化

    • 安全模板:强制四段结构(差异补丁、原因解释、风险与适用前提、测试与配置建议),禁止提供可直接操作的攻击步骤;在生成脚本处统一加注“示例不可直接运行”。
    • 政策引擎:对“攻击路径分析”进行抽象化(只描述风险链与影响,不含操作序列或利用细节)。
    • 参考:内部安全基线-输出合规(Rule ID: OUT-COMPLY-01, Section 2.4)
  8. 最小权限与CI闭环

    • 将“数据库账户最小权限、日志审计开启”等建议编码为CI策略(Policy-as-Code),在MR合并前自动校验并阻断不合规。
    • 引入安全工单闭环:建议需对应跟踪条目与责任人,合并后自动验证配置生效。
    • 参考:CWE-250 权限提升;CWE-732 不安全权限分配;SOC 2 CC6.1 访问控制
  9. 稳定性与评测

    • 安全评测集:构建对抗样本(无敏感细节)覆盖提示注入、复杂SQL拼接、边界输入;指标统一(检出率、误报率、引用准确率)。
    • 参数收敛:在安全场景设定中进行AB测试,确定最优top_p与温度组合。
    • 参考:NIST AI RMF 1.0 M—Measure, T—Test
  10. 合规运营

  • DPIA与记录:在含PII/PHI场景落地前完成数据保护影响评估(DPIA),记录风险与缓解;模板化合规清单。
  • 出站策略:继续保持外网禁用;对内部文档访问进行用途限制标签。
  • 参考:GDPR Art.35 DPIA;HIPAA Security Rule 164.312;PCI DSS v4.0 3.x(如涉及支付数据)

合规检查

  • ISO/IEC 27001

    • 优点:TLS与RBAC强制、日志与审计、分权与令牌短效、项目级隔离。
    • 缺口:信息分类与最小化策略需进一步细化到日志与训练数据;变更管理需包含安全策略模板与审批记录。
    • 结论:基本符合,建议补强A.8(信息处理)、A.12(变更管理)、A.18(合规)。
  • SOC 2(Trust Service Criteria)

    • 优点:访问控制(CC6)、变更与监控(CC7)、系统运行(CC8)。
    • 缺口:日志篡改防护、证据一致性与供应链文档签名。
    • 结论:部分符合,需加强可审计性与完整性控制。
  • GDPR(如含欧盟个人数据)

    • 现状:日志保留45天、掩码敏感信息,有数据最小化方向。
    • 缺口:DPIA、数据主体权利流程、目的限制与保留策略文件化。
    • 结论:需完成DPIA与DSR机制;确保训练/日志不含可识别PII或已去标识。
  • HIPAA(如涉及医疗场景)

    • 现状:传输加密与访问控制。
    • 缺口:审计日志对PHI的最小化、风险管理计划与技术防护措施文件化。
    • 结论:需隐私与安全规则映射、最小必要原则执行证据。
  • OWASP LLM Top 10 2023

    • 已覆盖:LLM02、LLM07部分、LLM08基本、LLM05(SSRFI拦截)提及。
    • 待加强:LLM01提示注入系统化、LLM06过度信任与引用验证、LLM10供应链与RAG治理。
  • CWE 引用(示例)

    • CWE-89 SQL注入;CWE-20 输入验证;CWE-200 信息暴露;CWE-284 权限管理;CWE-918 SSRF;CWE-22 路径遍历;CWE-347 不充分验证。
    • 建议在系统中启用离线库交叉校验(Rule ID: CWE-REF-01, Section 1.1)。

附加实施建议(执行要点)

  • 启用“证据必需”管道:任何安全建议必须携带经过校验的CWE/指南引用与RAG文档指纹。
  • 增强审计:日志签名与不可篡改存储;最小化内容与按需访问。
  • 定期红队与对抗评测:覆盖提示注入、RAG投毒、引用编造;记录修复与回归测试。
  • 策略即代码:输出模板、最小权限基线、数据库审计开关等转化为CI强制检查项。
  • 参数与上下文治理:降低top_p、分段加权上下文、上下文净化与拒绝可疑指令性内容。
  • 训练治理:项目分区、去标识、复述抑制与输出相似度阈值;可回滚与审批链条。

总体建议与里程碑

  • 30天内:部署上下文净化与引用校验;CI策略落地最小权限与审计开关;日志最小化与签名上线。
  • 60天内:完成RAG供应链签名与语料清洗;红队评测与参数调优;DPIA与合规流程文档化。
  • 90天内:训练数据治理与多租户隔离、复述抑制;全面通过内部安全基线与审计回溯测试。

备注

  • 本评估避免任何可被恶意利用的具体攻击步骤或代码,所有建议需经MR与人工复审及CI安全检查后生效。
  • 引用的标准与CWE需通过离线库与内部规则进行编号与章节交叉验证后在系统中固化。

示例详情

适用用户

互联网/AI产品负责人

在版本发布前开展安全体检,识别提示注入与越权风险,生成整改计划与验收标准,缩短审批与上线周期。

信息安全负责人与安全团队

完成威胁建模与风险分级,制定防护策略与监控清单,与业务和法务对齐合规要求,支撑审计与复评。

合规与法务主管

核对行业合规清单,评估数据与内容合规,准备审计材料与对外合规报告,降低违规风险与罚款可能。

解决的问题

为正在部署或运营大语言模型的企业与团队,提供即开即用的“安全体检”提示词解决方案:以一次输入,快速产出结构化的风险评估与整改清单,覆盖高风险场景识别、威胁分析、风险分级、合规核对与可落地的改进建议。帮助你缩短安全评审周期、降低滥用与信息泄露等事件风险、提升审计与监管通过率,并以更低成本实现稳健上线与持续运营。立即试用:填入你的模型配置与应用场景,就能获得可直接共享给安全/法务/业务团队的评估结果;升级付费版可解锁更深度评估、跨项目对比与周期性复评。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结构化安全评估报告,覆盖配置、场景、风险等级与整改建议,适用于上线前后审核。
自动识别滥用与越权场景,快速定位提示注入、数据外泄等高风险点,给出可落地防范方案。
按行业合规要求出具检查清单,覆盖金融、医疗、教育等场景,帮助通过内外部审计。
支持多角色协同,面向产品、安保、法务和运营,统一风险语言,减少沟通成本与决策时间。
根据评估深度智能调节分析粒度,从快速体检到全面审查,灵活匹配项目周期与预算。
提供风险优先级排序与整改路线图,明确短期修补与长期治理,使投入更聚焦、效果更可量化。
预设常见攻击路径库与误用场景模板,轻松调用,快速覆盖关键风险点不遗漏。
输出可与团队流程衔接的任务清单,直接分派责任与期限,推动闭环改进与上线验收。
持续跟踪风险变化,支持复评与版本对比,清楚呈现每次更新的安全影响与收益。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51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模型配置 } { 使用场景 } { 评估深度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