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社会影响力深度评估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6,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公益工作者设计,提供系统化的社会影响力评估框架。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影响力量化评估和针对性改进建议,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公益项目的实际效果,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项目优化和未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涵盖数据收集、分析建模、效果评估和策略建议全流程,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乡村阅读提升计划Q3评估
  • 类型:教育支持
  • 周期与地域:2024年7-9月,覆盖3县12校
  • 主要目标:提升乡村学生阅读投入与理解能力,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支持阅读,增强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 关键实施内容:课堂阅读活动、图书资源补充、阅读测评、家长工作坊、教师培训、志愿者服务与传播

数据收集情况

  • 数据来源(由项目方提供的运营与监测记录):
    • 学校覆盖与受益:3县12校,直接受益学生1,180人(女生占51%)
    • 项目活动:课堂活动96场(出勤率92%),家长工作坊18场(参与756人),教师培训8场(覆盖教师64人)
    • 资源与使用:新增图书3,600册;借阅总量28,400次;人均每周阅读时长82分钟
    • 能力与服务:志愿者78人,累计服务时长2,340小时
    • 成效测评:阅读测评样本980人,平均提升12.4分
    • 传播与预算:媒体提及15次;预算支出42.8万元(图书采购占46%)
  • 收集方法(推断自项目常规做法,供质量评估说明用):
    • 学校与班级登记、活动签到记录、图书借阅系统日志、志愿者工时登记、测评成绩记录、媒体监测
  • 数据质量评估:
    • 完整性:核心运营与产出数据完整;但部分评估指标缺失(报名率、在读率、低收入家庭参与比例、满意度、社媒互动、治理评分)
    • 代表性:测评样本980/1,180≈83%覆盖,具备较好代表性;但未说明抽样方法与基线一致性
    • 一致性与可信性:数据间可相互印证(如课堂出勤高、借阅与阅读时长较高、测评提升为正),但借阅总量未区分新增书目与既有藏书使用,可能影响“图书使用率”的精确判定
    • 风险与偏差:家长参与为人次统计,非独立个体计数;缺低收入识别信息与满意度调查,限制公平性与体验评估;未提供数据合规评分依据

影响力分析结果

直接影响力

  • 覆盖与触达
    • 受益规模:3县12校,直接受益学生1,180人;女生比例51%(≈602人)
    • 活动触达:课堂活动96场,平均每校≈8场;出勤率92%,表明较高在场参与度(注意:无法替代“在读率”)
  • 学习投入
    • 阅读时长:人均每周82分钟;以Q3约13周估算,人均季度阅读≈1,066分钟(≈17.8小时)
    • 借阅行为:总借阅28,400次;人均季度借阅≈24.1次;人均周借阅≈1.85次
  • 产出成效
    • 阅读理解:测评样本980人,平均提升+12.4分(基线量表未提供,结果为相对提升)
    • 图书使用率(近似):新增图书3,600册;季度借阅/新增藏书≈7.9次/册(提示:借阅总量或含既有藏书,谨慎解读)
  • 人力支持
    • 志愿服务:78名志愿者,累计2,340小时;人均≈30小时;对每位学生≈1.98小时的志愿支持

间接影响力

  • 家校联动:家长工作坊18场,参与756人;与学生规模比≈64%的人次触达,有助于家庭阅读环境改善(不代表独立家长比例)
  • 教师能力:开展教师培训8场,覆盖64名教师;平均每校≈5.3名教师,提升教师阅读教学与书目使用能力的潜力
  • 社区与传播:媒体提及15次/季度(≈5次/月),对提升公众关注与资源动员有积极作用;但社媒互动数据缺失,难评估线上参与深度

可持续性分析

  • 能力留存:教师培训覆盖面一定程度支撑校内持续实施能力;志愿者骨干队伍初步形成
  • 资源基础:新增藏书3,600册为长期资产;借阅频繁显示资源与需求匹配度较好
  • 风险与短板:
    • 学校自筹与共同投入:暂无数据,无法判断财政可持续性
    • 制度化与数据治理:未提供合规与安全评分,未来扩展需强化数据治理
    • 运营依赖:当前成本以外部预算为主,若外部资金波动将影响活动频次与服务密度

关键发现

  • 学习投入充足:人均每周82分钟与较高借阅频率显示学生参与度较高
  • 明显学习成效:测评样本平均+12.4分,表明短期阅读理解提升显著
  • 课堂参与稳定:出勤率92%,活动执行质量与学生出席情况良好
  • 家校与教师端协同增强:家长工作坊与教师培训有助于营造支持性生态
  • 成本效果可量化:人均成本≈362.7元;单位提升成本≈35.2元/分(基于980人样本)
  • 数据缺口影响评估完整性:公平性(低收入参与)、满意度、在读率、社媒互动、治理评分缺失,限制多维度评估与对比

优化建议

  • 指标与数据体系完善(下一季度优先)
    • 建立覆盖与留存基线:记录目标人群、报名率与在读率(按学期/季度),明确流失与缺课原因
    • 公平性识别:在合规前提下,通过自愿申报与学校辅导员反馈标记低收入家庭参与比例;采用分层匿名统计,避免隐私风险
    • 满意度监测:设计学生与家长短量表(NPS+3~5项体验题),季度滚动抽样,覆盖率≥50%
    • 社媒互动:统一平台追踪浏览、互动、分享等KPI;与媒体提及形成综合传播指数
    • 图书使用结构:区分新增与既有藏书借阅;记录主题/年级匹配度,为采购优化提供依据
    • 数据治理:制定数据分级与最小化采集清单,建立脱敏流程与访问控制,形成合规评分(建议采用5级评分模型)
  • 项目运营优化
    • 阅读时长提升路径:在维持课堂活动的同时,增设“课后阅读同伴圈”(每校每周≥1次,30分钟),以同伴带动巩固习惯
    • 书目结构调整:基于借阅偏好与测评薄弱维度(如推理、信息检索类)优化采购;与教师共建主题阅读清单
    • 家长持续参与:将工作坊延伸为“家庭阅读挑战”与“亲子共读周记”,设置轻量化打卡与反馈机制,提高重复参与率
    • 教师能力留存:推行校内“阅读教学种子教师”机制(每校≥2名),建立教案库与同伴互评,季度公开课1次
  • 成本与资源配置
    • 成本结构复盘:当前图书采购占46%(≈19.7万元),建议结合使用数据,将未来采购增量与培训/活动执行平衡,提升单位提升成本性价比
    • 志愿者管理:开展分级培训与排班优化;目标将人均服务时长稳定在30~35小时/季度,并提升课堂协助质量
    • 学校共建与自筹:试点校设立小额配套(如运营微基金、社区捐赠),目标2025年实现≥30%学校有自筹记录
  • 传播与动员
    • 将媒体提及转化为校内行动:每次提及关联1个校内主题阅读周,提升社区参与;建立月度传播内容日历与学生作品展示
  • 治理与合规
    • 明确数据合规评分框架(示例维度:合法性与同意、数据最小化、访问控制、留存与销毁、第三方共享),季度评分并公开改进项

数据可视化

关键输入与产出概览

指标 数值 说明
覆盖学校 12 3县
直接受益学生 1,180 女生51%
课堂活动 96 出勤率92%
新增图书 3,600 资产增量
借阅总量 28,400 ≈24.1次/人/季
每周阅读时长 82分钟 ≈1,066分钟/季
阅读测评提升 +12.4分 样本980
家长参与 756人次 18场
教师培训 8场、64人 ≈5.3人/校
志愿者 78人、2,340小时 ≈30小时/人
媒体提及 15次 ≈5次/月
预算支出 42.8万元 采购占46%

派生指标与成本效果

指标 估算值 备注
借阅/人/季 24.07次 28,400/1,180
借阅/人/周 1.85次 季度按13周估算
借阅/新增册 7.89次 借阅含既有藏书,谨慎
志愿服务/人 1.98小时 2,340/1,180
人均成本 362.7元 428,000/1,180
单位提升成本 35.2元/分 428,000/(980×12.4)

简要对比(ASCII图示)

  • 课堂出勤率
    • 92% | ████████████████████████░░
  • 测评平均提升(相对数值)
    • +12.4分 | ███████████░
  • 媒体提及(季度)
    • 15次 | ████████░░░░

注:ASCII图仅用于示意相对大小;实际尺度以表格数据为准。

—— 数据缺口声明:报名率、在读率(非出勤)、低收入家庭参与比例、满意度均值、社媒互动、治理评分等指标未提供,已在分析与建议中标注为需补充。分析与推算均基于项目方提供的Q3数据与合理说明性假设(如季度按约13周计),未对数据进行编造或篡改。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移动义诊母婴健康项目年度回顾
项目类型:医疗卫生(母婴健康)
实施周期:2024年全年
服务区域:2个市、7个乡镇
核心目标:通过移动义诊为孕产妇提供基础体检、健康教育、随访与转诊支持,提升母婴健康服务可及性与质量,并促进健康行为改善与社区层面的健康知识传播。
主要实施情况(年度汇总):

  • 线下服务:义诊场次112次;覆盖孕产妇2,040人;基础体检1,860人次;建立随访档案1,120份;30日随访完成率87%;转诊72例,成功率94%;健康讲座54场,参与3,300人次
  • 志愿医生与合作:志愿医生48人,累计服务3,900小时;合作卫健机构6家
  • 线上传播:科普内容36期,阅读量约210,000次
  • 成本与满意度:人均服务成本约96元;满意度调查样本620份,均值4.6/5

数据收集情况

  • 数据来源与范围:
    • 项目执行记录:场次、覆盖人数、体检人次、随访档案与完成率、转诊数量与成功率、讲座数量与参与人次、志愿者与机构合作数据、线上内容发布与阅读量
    • 用户反馈:满意度问卷(样本量620)
  • 收集方法:
    • 现场登记(服务签到、体检记录、转诊单与回执、随访记录表)
    • 志愿者服务时长通过排班与签到系统统计
    • 线上阅读量通过平台后台统计
    • 满意度调查采用现场问卷或短信/二维码回收
  • 数据质量评估:
    • 完整性:核心过程与产出数据较完整;但缺少若干关键评估指标的基础数据(如体检合格率定义与数值、目标总孕产妇规模/分布、健康行为改变的基线与终线数据、问卷有效反馈率与分层样本结构)
    • 一致性与可比性:部分指标为“人次”而非“人数”,可能存在多次服务重复计数;覆盖率与触达深度需明确唯一受益者ID以避免重复计算
    • 代表性:满意度样本量为620,占覆盖人群约30.4%,总体上有代表性,但缺少分层(贫困/非贫困、不同乡镇、孕期阶段)
    • 真实性与可追溯:随访与转诊有完成率数据,具备过程可追溯性;线上阅读量为外部平台数据,真实性依赖平台统计
  • 需要补充的数据(用于更高质量评估):
    • 区域内全年孕产妇总量与结构(年龄、贫困/低收入、民族、孕期阶段)
    • 体检合格率的明确定义与分项(如血红蛋白、血压、血糖、尿检等是否达标)
    • 健康行为改变的基线-终线数据(孕期营养、产检依从性、补铁/叶酸摄入等)
    • 问卷有效反馈率与分层样本特征
    • 转诊病例的诊断类型与时效性(到诊时间、治疗启动时间)

影响力分析结果

直接影响力

  • 触达与服务量化

    • 覆盖孕产妇:2,040人
    • 基础体检人次:1,860(相当于每位覆盖孕产妇平均0.91次体检人次;受“人次”统计影响,重复体检无法区分)
    • 建档随访:1,120份(约占覆盖人群的54.9%)
    • 30日随访完成:约974例(1,120×87%),占覆盖人群约47.8%
    • 转诊:72例,成功率94%(成功约68例),占覆盖人群3.3%
    • 健康讲座:54场,3,300人次(平均每场约61人次;可能包含家属与非孕产妇)
  • 服务质量(基于已提供指标)

    • 转诊成功率:94%(较高,表明转诊链路有效)
    • 随访按时率:30日随访完成率87%(随访执行质量较好)
    • 体检合格率:未提供(为关键临床质量指标,需补充)
  • 公平性与可及性

    • 贫困人群体检占比:38%(约707人次),显示一定的贫困倾斜性;但需与当地贫困/低收入孕产妇基准占比对比才能判断是否“高于基准”或“低于基准”
    • 少数群体服务比例:未提供(需要补充民族与语言数据以评估公平性)
    • 平均每场覆盖:约18.2人(2,040/112),每场体检约16.6人(1,860/112)
  • 满意度

    • 平均满意度:4.6/5
    • 样本覆盖率:620/2,040≈30.4%,具备一定代表性;需补充有效反馈率与分层分析(贫困 vs 非贫困、不同地区)
  • 运营效率

    • 志愿者投入:3,900小时;人均约81.25小时/年
    • 每场志愿者时长:约34.8小时/场
    • 体检产出/志愿者小时:1,860/3,900≈0.48人次/小时(约2.1小时/体检人次,考虑移动义诊的物流与宣教时间,效率尚可但有提升空间)
    • 人均服务成本:约96元/覆盖孕产妇
    • 估算的成本-产出比(宏观口径):
      • 每次体检成本≈195,840元/1,860≈105元/人次
      • 每个完成随访成本≈195,840元/974≈201元/例
      • 每个成功转诊成本≈195,840元/68≈2,880元/例
      • 每个线下讲座参与成本≈195,840元/3,300≈59元/人次
      • 每次线上阅读成本≈195,840元/210,000≈0.93元/次(线上分摊口径,仅用于宏观参考)

注:以上成本分摊为整体成本口径,未做活动级成本核算(ABC),用于跨活动比较时需谨慎。

间接影响力

  • 健康知识与行为意识提升
    • 线下讲座参与3,300人次与线上阅读210,000次,显著扩大知识触达范围;对社区健康认知有正向促进(具体行为改变未测量,需配合KAP或依从性指标验证)
  • 医疗协作与系统联动
    • 与6家卫健机构合作,形成初步转诊与随访网络,增强基层服务供给与协同能力
  • 志愿专业力量的动员
    • 48名志愿医生,年度服务3,900小时,提升社会专业资源参与度与公益品牌认同
  • 社区层面的连带效应
    • 家庭成员与非孕产妇参与讲座,可能改善家庭支持与孕产妇健康环境(尚需间接效应的证据数据)

可持续性分析

  • 组织与资源嵌入度
    • 合作机构6家,显示一定本地嵌入与协作基础;但尚不清楚当地机构独立承接能力(如无项目资助情况下能否维持随访与宣教频率)
  • 人力可持续性
    • 志愿者人均服务约81小时/年,若项目规模扩大需关注志愿者补充与留存;建议形成“志愿者—基层医护—公共卫生活动”混合人力模式
  • 财务可持续性
    • 人均成本96元较为节制,但在资金波动时仍需稳定财源(政府购买服务、企业CSR、公益基金会)
  • 制度化与复制性
    • 移动义诊模式具备复制性;但需标准化流程(筛查、随访、转诊、数据管理、隐私保护)与明确KPI,才能跨地区推广并保证质量一致性

关键发现

  • 覆盖与触达:线下覆盖2,040人、线上阅读21万次,触达广但线下“触达深度”中等(约47.8%完成30日随访);后续应提升“至少一次体检+一次随访”的人群比例
  • 服务质量亮点:转诊成功率高(94%)、随访按时率高(87%),显示流程畅通与执行力较强
  • 公平性倾向:贫困人群体检占比38%,呈现一定倾斜,但缺少基准对比与少数群体数据,公平性评估不完整
  • 运营效率:志愿者小时与体检产出比显示移动义诊存在物流与宣教时间占比高的特性,提升现场动线与分工有潜力提高效率
  • 满意度较高:均值4.6/5,采样覆盖率约30%,但缺少分层分析(可能掩盖差异)
  • 评估数据短板:体检合格率、健康行为改变、问卷有效性与分层、目标人群总量与结构缺失,限制了对“覆盖率、质量、行为改变与成本效果”在更高标准上的量化判断

优化建议

  • 数据与评估体系完善

    1. 建立唯一受益者ID与服务流水(体检、随访、转诊、讲座)关联,区分“人次/人数”,避免重复计数
    2. 明确体检合格率定义与分项指标(Hb、血压、血糖、尿检、胎心监测等),按人群分层(贫困/非贫困、孕期阶段、地区)
    3. 健康行为改变评估:设计基线-终线问卷(KAP)与依从性指标(产检完成率、营养补充、危险信号识别),可采用前后测或队列随访;必要时与当地卫健部门数据对接(孕产妇保健管理档案)
    4. 满意度分层报告:按地区、贫困状态、服务类型(体检/转诊/随访/讲座)输出差异;补充有效反馈率与问卷质量控制
    5. 成本核算采用活动级成本法(ABC),分别核算体检、随访、转诊、宣教、交通与管理,以提升成本-效果分析的精度
  • 服务模式与流程优化

    1. “一体两翼”服务包:确保≥70%的覆盖人群实现“至少一次体检+一次随访”作为最低服务包目标;对高风险孕妇(贫血、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晚孕首次就诊)实施加密随访
    2. 现场动线优化与分工:设置预检—体检—宣教—建档—转诊分站位,配备流动信息登记台,提升每小时体检完成数;目标将体检人次/志愿者小时提升20%
    3. 转诊路径标准化:与合作机构签订转诊SLA(到诊时限、检查时限、治疗启动),为高风险病例设置绿色通道与专人跟进
    4. 贫困与边缘群体主动识别:与乡镇计生办/民政数据对接,制定针对性宣传与交通补助,力争贫困/低收入孕产妇服务占比“高于当地基准占比”至少10个百分点
    5. 语言与文化适配:少数群体地区提供双语宣教与文化敏感材料(需补充数据)
  • 可持续性与资源嵌入

    1. 本地接续能力建设:培训基层医护与公共卫生人员,形成“每镇至少2名随访骨干”的队伍;年度至少30%场次由本地机构主导,逐步提高至50%
    2. 融合公共资金:探索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母婴保健项目、医保基金的协同采购,形成稳定财务来源
    3. 志愿者体系:建立分梯队(资深/骨干/新手)与轮值制度,提供继续教育与认可机制,降低流失
    4. 标准化工具包:统一筛查表、随访SOP、隐私与同意书、数据安全规范,便于跨地区复制
  • 风险与合规强化

    1. 医疗资质与执业范围审查:所有志愿医生与合作机构资质年度复审;服务内容严格在执业范围内
    2. 隐私保护:知情同意、数据最小化、脱敏存储与传输,加密备份;限定访问权限与操作日志
    3.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事件分级、报告与纠正机制(药物不良反应、转诊延误等),季度复盘
    4. 宣教内容合规:线上线下科普统一审核,避免过度承诺或医疗广告风险

数据可视化

  • 规模与产出概览(年度) | 指标 | 数值 | |---|---| | 义诊场次 | 112 | | 覆盖孕产妇(人) | 2,040 | | 基础体检(人次) | 1,860 | | 建档随访(份) | 1,120 | | 30日随访完成(估算例) | 974 | | 转诊(例) | 72 | | 转诊成功(估算例) | 68 | | 健康讲座(场/人次) | 54 / 3,300 | | 志愿医生(人/小时) | 48 / 3,900 | | 线上阅读(次) | 210,000 |

  • 关键比率与效率 | 指标 | 计算 | 结果 | |---|---|---| | 每场覆盖 | 2,040/112 | ≈18.2人/场 | | 每场体检 | 1,860/112 | ≈16.6人次/场 | | 随访建档覆盖 | 1,120/2,040 | ≈54.9% | | 30日随访完成率 | 974/1,120 | 87% | | 转诊成功率 | 68/72 | 94% | | 贫困体检占比 | 707/1,860 | 38% | | 满意度样本覆盖 | 620/2,040 | ≈30.4% | | 体检/志愿者小时 | 1,860/3,900 | ≈0.48人次/小时 |

  • 成本分摊(宏观参考) | 指标 | 结果 | |---|---| | 人均服务成本 | ≈96元/覆盖孕产妇 | | 每次体检成本 | ≈105元/人次 | | 每个完成随访成本 | ≈201元/例 | | 每个成功转诊成本 | ≈2,880元/例 | | 线下讲座参与成本 | ≈59元/人次 | | 每次线上阅读成本 | ≈0.93元/次 |

  • 直观进度条(ASCII)

    • 30日随访完成率:███████████░ 87%
    • 转诊成功率:████████████ 94%
    • 随访建档覆盖(占覆盖人群):█████████░░░ 54.9%
    • 满意度均值(相对满分):██████████░░ 4.6/5

——
备注:本报告基于项目提供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未进行外部数据(如当地孕产妇总量基准)的引入与推断;涉及健康行为改变与体检合格率等指标因数据缺失暂不作结论。建议按“数据与评估体系完善”部分补充关键数据,以便开展更高标准的量化评估(覆盖率与触达深度、质量与安全、行为改变、成本效果与可持续性)。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社区垃圾分类试点月报(2024年9月)
  •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 实施区域:城市A三个街道,试点小区12个
  • 目标: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与准确率,增量回收厨余与可回收物,降低异味相关投诉,完善治理协同与设施安全管理
  • 主要活动与产出:
    • 宣讲28场,参与1,950人,覆盖8,400户
    • 改造投放点位54处
    • 与居委会联合监督巡查36次
    • 志愿者120人,累计服务1,080小时
    • 样本监测7天:分类准确率由63%升至79%
    • 当月回收:厨余42吨、可回收物13吨
    • 投诉率由1.8%降至0.7%
    • 线上传播触达约18万次
    • 项目总支出11.2万元,其中宣传占32%

数据收集情况

  •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法:
    • 项目运营与活动记录(宣讲场次、参与签到)
    • 小区分类投放改造台账(点位数量与改造清单)
    • 志愿者管理系统(人数与服务时长)
    • 回收称重记录(厨余与可回收物吨位)
    • 城市投诉系统或社区平台(异味相关投诉率)
    • 线上传播平台后台数据(触达次数)
    • 样本监测(为期7天的分类准确率抽样测算)
    • 财务报销与预算(总支出与宣传占比)
  • 数据质量评估:
    • 完整性:关键运营、产出、财务与传播数据齐备;分人群(老年/租住)与满意度采纳率缺失
    • 代表性:分类准确率基于7天样本监测,时间较短,可能受活动密集期影响(霍桑效应);建议延长与分时段抽样
    • 一致性:称重、场次、志愿者时长等为结构化记录,可信度较高;投诉率的口径需与城市平台口径核对(如以户为分母或事件为分母)
    • 可比性:缺少回收量与垃圾总量的历史基线(无法直接计算垃圾减量幅度)

影响力分析结果

直接影响力

  • 参与度(以住户覆盖为参照):
    • 宣讲参与率≈1,950/8,400=23.2%(说明:参与人次未必等同独立住户,按保守口径作为参与度近似值)
    • 平均每场宣讲参与≈69.6人;每小区平均宣讲≈2.33场(28/12)
  • 行为改变:
    • 分类准确率提升:63%→79%,提升16个百分点,约相对提升25.4%(16/63)
  • 回收产出(当月):
    • 厨余42吨、可回收物13吨,合计55吨
    • 以覆盖住户计,月人均回收≈55,000kg/8,400户≈6.55kg/户;其中厨余≈5.00kg/户、可回收物≈1.55kg/户
  • 投诉改善:
    • 异味投诉率由1.8%降至0.7%,绝对降幅1.1个百分点,约相对下降61.1%

间接影响力

  • 社区治理协同:
    • 与居委会联合监督巡查36次,平均每小区3次,形成基层协同与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 环境与社区形象:
    • 回收结构中厨余占比≈76%(42/55),若稳定,将有助于减少混合垃圾中有机物比例,改善投放点异味与卫生状况(需后续残余垃圾称重与点位环境评分验证)
  • 社会传播与公众意识:
    • 线上触达约18万次,粗略折算为覆盖户数的21.4倍(180,000/8,400),提示受众远超试点范围,有利于扩大社会认知(但触达不等于深入参与,需转化指标)

可持续性分析

  • 持续性要素:
    • 设施基础:54处点位改造为持续运行提供物理条件
    • 人力基础:120名志愿者、1,080小时服务,支撑秩序维护与督导
    • 治理协同:居委会巡查机制已建立,利于常态化
  • 风险与制约:
    • 数据监测周期短,难以判定行为改变能否稳定
    • 财务结构中宣传占比32%,需评估宣传对行为转化的边际效应,以保障资金效率
    • 公平性与满意度数据缺失,可能掩盖弱势群体参与不足或对设施的实际接受度问题
  • 可复制性:
    • 在类似社区具备复制潜力,但需标准化包(监测方案、培训SOP、设施安全检查清单、传播转化模型)与针对不同人群的适配策略

关键发现

  • 参与与行为改变成效显著:月度宣讲参与率约23%,分类准确率7日样本提升16个百分点
  • 环境投诉明显改善:异味投诉率相对下降约61%
  • 回收量具有一定规模:月均约6.55kg/户,其中厨余为主,有望带动源头减量与环境质量提升
  • 成本效果可量化,尚需优化:
    • 估算单位提升成本(分类准确率):≈11.2万元/16个百分点≈7,000元/百分点
    • 估算成本/吨回收:≈11.2万元/55吨≈2,036元/吨
    • 人群转化成本:≈11.2万元/1,950人≈57.4元/参与人次;≈13.3元/覆盖户
  • 治理协同基础良好:与居委会巡查已常态化,但设施安全检查数据未提供
  • 关键数据缺口:公平性(老年/租住人群参与差异)与满意度(居民建议采纳率)未统计,影响精准优化与规模化决策

优化建议

  • 数据与评估体系
    • 将分类准确率监测延长到至少28天,并进行分时段(平/峰、周内/周末)与分点位抽样
    • 建立分人群台账(年龄段、租住/自有、楼栋),统计参与率与违规率,定期分析公平性差异
    • 增设居民建议闭环:建议收集→评审→采纳→反馈四步,月度发布“采纳清单”,计算采纳率
    • 开展残余垃圾称重与污染率(误投率)监测,评估真实减量与再生利用质量
  • 行动与设施
    • 针对老年人:简化指引(大图标、色块提示)、楼栋口驻点辅导、社工与楼长助推
    • 针对租住人群:租约签订时纳入分类提示与承诺;多语种/简版手册;高流动楼栋加密宣讲与巡查
    • 点位优化:高温季增加密闭与除味设施;高误投点位布设动态督导与错峰值守
    • 志愿者赋能:标准培训SOP与班次排班;设立“质控志愿者”,抽查纠偏
  • 成本与传播
    • 宣传投入效果评估:对比不同渠道的到场率与行为转化率,逐步将预算向高转化渠道倾斜
    • 建立“触达-参与-转化”漏斗:曝光→到场→正确投放→持续正确投放,设定月度转化率目标并迭代内容
    • 社区内激励机制:积分或荣誉榜,联动物业与居委会,奖励持续正确投放家庭
  • 治理与安全
    • 设施安全检查清单化:投放点结构稳固、照明、防滑、防夹、防异味回流,月度巡检记录留档
    • 志愿者安全与规范:配备PPE、风险提示、应急流程与责任划分;事故与近失事件登记
    • 共治例会:居委会-物业-志愿者-项目方月度例会,问题闭环与指标共识

数据可视化

  • 核心指标一览
指标 基线/起点 当前/当月 变化
宣讲参与人数 1,950人
住户覆盖 8,400户
宣讲参与率(近似) 23.2%
分类准确率 63% 79% +16个百分点(+25.4%相对提升)
厨余回收量 42吨
可回收物回收量 13吨
异味投诉率 1.8% 0.7% -1.1个百分点(-61.1%)
志愿者服务 1,080小时(120人) 人均9小时
投放点位改造 54处 每小区≈4.5处
联合巡查 36次 每小区≈3次
线上触达 180,000次
项目支出 112,000元 宣传占32%
  • 行为与投诉变化(文本条形图)

    • 分类准确率:63% ████████▏ → 79% ███████████▏
    • 异味投诉率:1.8% ███▏ → 0.7% █▏
  • 成本效果估算

指标 计算 结果
成本/百分点提升(分类准确率) 112,000元 / 16pp ≈7,000元/pp
成本/吨回收 112,000元 / 55吨 ≈2,036元/吨
成本/参与人次 112,000元 / 1,950人 ≈57.4元/人次
成本/覆盖户 112,000元 / 8,400户 ≈13.3元/户
  • 回收结构(当月)
    • 厨余:42吨(约76%)
    • 可回收物:13吨(约24%)
    • 户均总回收:≈6.55kg/月

说明:以上可视化与计算基于已提供项目数据与合理推导,未对数据进行虚构或外延估算;部分指标(垃圾总量、满意度采纳率、公平性分层)尚需补充数据,以完善对环境减量、社会公平与体验的综合评估。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为公益机构、基金会与项目团队打造一套“即插即用”的社会影响力评估工作台,覆盖周报月报、年度评估、资方沟通与项目复盘等核心场景。通过少量项目信息输入,智能引导完成数据梳理、指标设计、成效量化、关键洞察提炼与改进建议,快速产出可直接用于对内决策与对外展示的评估报告。帮助团队:1) 系统化衡量项目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沉淀可比指标;2) 识别关键驱动与瓶颈,形成可落地的优化路线;3) 以证据说话,提升筹资与传播的说服力;4) 用标准化流程降低评估成本与人员依赖,建立透明、可追溯的决策依据。

适用用户

公益项目经理

快速汇总项目数据,一键生成影响评估报告,洞察受益群体变化,制定季度优化计划并向资方清晰汇报。

基金会资助管理人

为多个被资助项目建立统一评估口径,量化社会回报,横向对比选择高潜标的,优化资金配置并完成董事会材料。

CSR/ESG负责人

评估企业公益与社区项目成效,提炼可复制做法与量化指标,用于年度ESG披露与品牌沟通,提升投入产出比。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全流程评估报告,涵盖概况、分析与图表,快速呈现结论与可执行建议
自动梳理多源数据,整合台账、问卷与访谈,提升数据完整性与可信度
智能量化项目影响,按受益人、社区与社会价值输出可比较评分与指标
定位关键驱动与阻碍,识别成功因素与短板,明确资源优化方向与优先级
基于评估结果生成分阶段改进方案,提供行动清单与时间表,指导落地执行
模板化参数输入,按项目类型与评估指标灵活配置,适配教育、医疗与环境场景
一键可视化呈现,自动生成图表与重点洞察,支持汇报、路演与资方沟通
支持持续追踪与复盘,建立评估基线与里程碑,量化长期与间接影响变化
内置合规与隐私护栏,遵循客观规则与数据伦理,评估结果可公开引用
多角色协作友好视图,为管理者、执行者与资方提供分层结论与任务指引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39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项目名称 } { 项目类型 } { 项目数据 } { 评估指标 } { 分析深度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