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准备助手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5,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门为患者设计,通过系统化的信息收集和问题整理,帮助患者在与医生沟通前充分准备病情资料和咨询问题。能够有效梳理症状发展过程、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关键医疗信息,生成结构化的沟通清单,避免就诊时信息遗漏和沟通不畅,提升医患沟通效率和诊疗质量。特别适合慢性病管理、复诊随访、多科室会诊等需要详细病情陈述的医疗场景。

病情摘要

  • 主要症状及特点

    • 清晨头痛、晨起头晕,近2周明显加重,清晨更突出
    • 近两周出现下肢(踝部为主)轻度水肿,晚间更明显
    • 夜间多尿(次数未说明,建议补充具体次数与尿量)
    • 偶发心悸,运动耐受下降(原来能做的运动现在更容易气喘或乏力)
    • 家中血压多在约150/95,夜间偏高
    • 未出现黑蒙或晕倒
    • 已减少盐摄入
  • 症状发展时间线

    • 3个月来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 近2周症状加重:晨起不适更明显,下肢水肿、新增夜间多尿
    • 过去2个月开始用药控制血压
    • 1周前将氨氯地平由5mg加至10mg后,踝部水肿加重,血压下降有限
  • 当前用药情况

    • 氨氯地平 10mg 每日(原为5mg每日,1周前加量)
    • 氢氯噻嗪 12.5mg 每日
    • 服药具体时间点未说明(建议记录早晚具体时段)
    • 依从性良好(据述),盐摄入已减少
  • 既往相关病史

    • 未提供(建议补充:是否有肾脏问题、心脏病史、睡眠打鼾或憋气、糖尿病、甲状腺问题、既往化验或心电图结果、家族高血压/肾病/心脏病史)

问题清单

高优先级问题

  • 夜间血压偏高且清晨症状明显,医生建议如何评估夜间血压情况?是否需要进行“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来明确昼夜血压变化?
  • 清晨头痛、晨起头晕与夜间血压升高或睡眠问题是否有关?是否需评估睡眠情况(是否打鼾、睡眠中憋气、白天嗜睡)?
  • 踝部水肿在加用氨氯地平后加重,是否与药物相关?目前水肿程度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调整服药时间?
  • 夜间多尿和下肢水肿是否提示心脏或肾脏负担增大?需要做哪些检查来排查(如肾功能、尿检、心脏检查等)?
  • 心悸与运动耐受下降是否需要心脏方面的评估(如心电图、心脏超声)?有无需要尽快处理的风险信号?
  • 在当前血压控制不理想且夜间偏高的情况下,医生建议的用药方案或服药时间如何优化?需要多久复诊?

中优先级问题

  • 家庭血压正确测量与记录的方式:建议明确测量时间(起床后未服药、晚间睡前、必要时夜间醒来)、次数、姿势,以及是否记录心率。
  • 是否需要增加家庭监测内容:每日体重、踝部围度或拍照对比,夜间排尿次数与尿量估算(如每晚几次、是否每次量多)。
  • 药物相关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踝部水肿、夜间多尿、心悸等出现时如何记录,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生活方式细节:晚间饮水量与时间、睡眠作息与打鼾、每天活动量与可承受的强度,是否需要调整。
  • 目标血压范围与阶段性目标:家庭血压记录达到何种水平算可接受?夜间偏高如何判断改善与否?

低优先级问题

  • 运动与日常活动的安全范围:目前体力下降情况下,医生建议的运动强度与逐步增加的方法。
  • 随访频率与自我管理:血压与症状记录多久复盘一次,何时回诊更合适。
  • 长期预防措施:体重管理、减盐细化方法(如识别高盐食品)、睡眠卫生(固定作息、减少晚间饮水)、压力管理。

沟通建议

  • 重点强调的信息

    • 近两周加重的变化点:清晨头痛/头晕更重、夜间多尿、踝部更肿、夜间血压偏高
    • 用药调整后的反应:氨氯地平加至10mg后水肿明显加重,但血压下降有限
    • 家庭血压特点:多数在约150/95,夜间更高
    • 伴随症状:偶发心悸、运动耐受下降;未出现黑蒙或晕倒
    • 已采取措施:减少盐摄入、规律用药
  • 建议的沟通顺序

    1. 开门说明就诊目的:血压控制不理想且近两周症状加重,希望明确原因并优化管理
    2. 简要描述症状时间线与加重点(用数字与时间明确)
    3. 汇报家庭血压与夜间情况(含心率,如有)
    4. 说明用药与调整后的变化(特别是水肿加重)
    5. 提出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夜间血压、清晨症状、药物与水肿、是否需心肾检查)
    6. 询问需要的检查与后续随访安排
  • 可能需要的检查或资料准备

    • 资料准备
      • 一周以上的家庭血压记录:起床后未服药、午后或晚间、睡前;如夜间醒来也可测一次。记录时间、数值、心率。
      • 每日症状与体重/踝部水肿记录:水肿是否按压后会凹陷、何时最明显;可拍照对比。
      • 夜间排尿记录:每晚次数、是否每次尿量较多;晚间饮水量与时间。
      • 现用所有药物清单与服药时间点(早/晚),是否漏服;既往检查/化验报告。
      • 睡眠情况:是否打鼾、是否曾被家人观察到睡眠中憋气、白天是否困倦。
    • 医生可能会考虑的检查(供沟通用)
      • 肾功能与尿检(了解肾脏状况、尿中是否有异常)
      • 血液电解质(如钾、钠等),血脂、血糖等基础检测
      • 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心律与心脏结构/功能)
      • 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评估昼夜血压变化与夜间水平)
    • 安全提示(就诊前如出现下列情况请及时就医):持续或加重的胸痛、明显气促或不能平卧、晕厥、单侧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剧烈“炸裂样”头痛

备注:以上内容用于就诊沟通准备,不替代医生的专业诊断与治疗。建议在复诊时带齐记录与既往报告,按上述顺序表达,便于医生快速抓重点并制定下一步评估与处理方案。

病情摘要

  • 主要症状及特点
    • 餐后容易疲乏,夜间口渴多饮
    • 近1月体重下降约2kg
    • 每周1–2次出现类似低血糖的表现(手抖、出汗),运动后更明显
  • 症状发展时间线
    • 约1个月自测血糖波动加重
    • 过去一个月内出现2次血糖约3.2 mmol/L的低值
  • 当前用药情况
    • 二甲双胍 1000 mg,每日两次
    • 胰岛素甘精(长效)晚间18单位
  • 近期血糖记录
    • 空腹:6.8–8.5 mmol/L
    • 餐后:9–12 mmol/L
    • 低血糖:约3.2 mmol/L(2次)
  • 生活方式
    • 饮食控制一般
    • 运动每周3次(运动后更易出现低血糖样症状)
  • 既往相关病史
    • 已确诊糖尿病,具体确诊时间、并发症筛查情况未提供
    • 过敏史、其他慢性病、家族史未提供

问题清单

高优先级问题

  • 近期餐后血糖偏高且伴随餐后乏力,是否需要调整“餐后血糖”的管理思路?目前用药以长效胰岛素为主,是否需要优化用药类型或用药时间来更好控制餐后血糖?
  • 每周1–2次低血糖样症状且运动后更明显,如何识别和预防运动相关低血糖?运动前后餐食和加餐如何安排更安全?
  • 夜间口渴增多与体重下降,是否提示血糖总体控制仍不理想或存在其他原因(如饮水不足、夜尿增多)?需要做哪些检查来排查?
  • 当前晚间胰岛素剂量和注射时间是否合适?是否存在“夜间或清晨低血糖”的风险,需要调整?
  • 近期低血糖的处理是否规范?出现低血糖后应如何记录与上报(时间、诱因、处理过程),以便医生判断风险并调整方案?

中优先级问题

  • 是否需要进行三个月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以了解总体控制水平?
  • 是否需要评估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足部感觉检查等,以排查并发症风险?
  • 目前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是否有不适感或副作用(如胃部不适、注射部位问题)?是否需要优化服药与注射的时间点或方法?
  • 注射技术是否规范(针头更换频率、轮换部位、注射与进食的配合)?是否影响药效或导致血糖波动?
  • 是否需要更精细的自测血糖时点(如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运动前后)以更好识别血糖波动规律?

低优先级问题

  • 饮食结构如何优化(主食量、蛋白质和蔬菜比例、餐后加餐安排)以减少餐后高血糖与运动低血糖?
  • 运动计划是否需要调整强度、时长或时间点(如改到餐后一定时间进行),并增加随身携带含糖食品的习惯?
  • 日常足部护理、口腔健康、疫苗接种、睡眠与压力管理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沟通建议

  • 重点强调的信息
    • 近一个月餐后血糖普遍偏高(9–12 mmol/L)并伴餐后乏力
    • 每周1–2次低血糖样症状,运动后明显,曾两次测到约3.2 mmol/L
    • 夜间口渴增多与体重下降(1月内减重约2kg)
    • 当前用药:二甲双胍1000 mg每日两次 + 胰岛素甘精晚间18单位;饮食控制一般、每周运动3次
  • 建议的沟通顺序
    1. 先简要说明就诊目的:糖尿病随访,近期血糖波动与低血糖样症状
    2. 提供关键血糖数据与时间点(空腹、餐后、低血糖发生时)
    3. 描述与运动、进食、夜间口渴、体重变化的关系
    4. 提出高优先级问题,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策略、注射时间、饮食与运动安排
    5. 询问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与随访频率
  • 可能需要的检查或资料准备
    • 近2–4周详细血糖记录: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如有不适时、运动前后;标注时间、餐食内容、运动类型时长、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及处理
    • 低血糖事件清单:日期时间、血糖值、诱因(运动/漏餐/加餐不足/饮酒等)、处理过程、恢复后血糖
    • 用药与注射资料:具体服药与注射时间,注射部位轮换情况
    • 体重与血压近1月记录
    • 既往检查报告:最近的三个月平均血糖(如有)、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足部检查等
    • 个人情况补充:是否夜尿增多、视力变化、手足麻刺感、近期感染或发热、饮酒情况、睡眠与压力状况、过敏史与其他慢病

以上内容仅用于就诊前准备与沟通参考,不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

病情摘要

  • 主要症状及特点
    • 左前胸压榨样疼痛,向左肩放射,伴出汗、恶心
    • 静息约15分钟可缓解;活动时加重
    • 昨晚为最严重一次
    • 无咳嗽、发热
  • 症状发展时间线
    • 近1周内发作3次,每次约10–20分钟
    • 最近一次(昨晚)最重
    • 上一次发作含服硝酸甘油后约10分钟缓解
  • 当前用药情况
    • 平时未规律用药
    • 发作时曾含服硝酸甘油0.5 mg,10分钟内缓解
    • 偶尔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 无胃痛、黑便
  • 既往相关病史
    • 未提供
    • 建议补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家族早发心脏病史(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既往心绞痛/心梗/支架史、肾病、脑血管病;是否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史;是否对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过敏;近期是否有剧烈情绪、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受冷或感染

问题清单

高优先级问题

  • 我的症状是否提示急性心脏问题(如心脏供血不足或心梗风险)?需要立即做哪些检查(心电图、心脏损伤血检)和持续监护?
  • 是否需要急诊留观或住院?短期内的风险评估如何?
  • 若胸痛再发作,在医院内外我该如何应对?有哪些需要立刻告知医护的危险信号(如持续胸痛、喘不过气、出冷汗、晕厥)?
  • 我现在使用过的药物(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是否需要继续或调整?是否存在禁忌或与我个人情况的相互影响(如低血压、胃出血风险)?
  • 这次最重的一次发作与以往有何不同,对诊断意味着什么?

中优先级问题

  • 接下来可能需要的检查有哪些、各自目的是什么:心电图反复监测、心脏损伤指标(多次复查)、心脏超声、必要时进一步血管评估(如冠脉CT或导管检查)?
  • 如果检查排除了立刻的危险,我后续如何随访?复诊时间、复查项目、需要记录哪些发作信息?
  • 与我个人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家族史)的关系如何?需要怎样的综合管理?
  • 我现在服用或可能需要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预警信号?发生后如何处理、何时需立即就医?

低优先级问题

  • 近期生活调整建议:活动强度如何把握、情绪与压力管理、饮食注意(避免暴饮暴食、过饱后立即运动)、睡眠作息等
  • 发作时自我观察要点:时间、诱因(活动/情绪/进食/受冷)、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休息/含服药物)、伴随症状(出汗、恶心、呼吸困难、头晕)
  • 长期预防方向:控压、控糖、控脂、戒烟限酒、规律复查计划应如何制定(由医生评估后给出)

沟通建议

  • 重点强调的信息

    • 近一周出现3次胸痛,昨晚最重
    • 疼痛为压榨样,向左肩放射,伴出汗、恶心
    • 活动加重,静息约15分钟缓解
    • 含服硝酸甘油后约10分钟缓解
    • 无发热、咳嗽;偶服阿司匹林,无黑便或胃痛
    • 任何已有或疑似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吸烟、家族心脏病史等)
    • 药物过敏史、出血史(如消化道出血)如有务必说明
  • 建议的沟通顺序

    1. 分诊/医生第一句话:我突发左前胸压榨样疼痛,向左肩放射,伴出汗和恶心;活动加重,静息缓解。近一周发作三次,昨晚最重。
    2. 补充时序与持续时间:每次10–20分钟,上次含服硝酸甘油后约10分钟缓解。
    3. 说明当前用药与反应:平时未规律用药,偶服阿司匹林;无胃痛、黑便。
    4. 告知危险因素、过敏史、出血史(若有)。
    5. 明确诉求:请尽快评估是否为急性心脏问题,需要哪些立即检查与处置,是否需要留观/住院。
  • 可能需要的检查或资料准备

    • 身份证、医保卡;既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等报告(若有)
    • 列好目前和近期服用的所有药物名称与剂量(含非处方和保健品)
    • 急诊常用检查:心电图(必要时多次)、心脏损伤血检(如肌钙蛋白,可能需反复)、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胸部影像、超声心动图等(以医生评估为准)
    • 到院方式:尽快前往就近设有急诊的医院,尽量有人陪同,避免自行驾车;途中尽量保持安静,避免用力活动
    • 若出现持续>10分钟难以缓解的剧烈胸痛、明显呼吸困难、大汗、晕厥或近似情况,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提示

  • 以上内容用于就诊沟通准备,不替代专业诊断和治疗。当前描述属于胸痛的高风险特征,请尽快按急诊流程就医。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帮助患者在就诊前快速把零散信息变成一份“医生一看就懂”的沟通清单:清晰呈现症状与时间线、当前用药与既往病史,自动生成按紧急程度排序的提问列表,并给出易操作的沟通建议。目标是减少就诊现场的紧张与遗漏,缩短沟通时间、提升诊疗准确度,尤其适用于慢性病管理、复诊随访、多科会诊与远程问诊等需要完整陈述的场景,首次使用即可明显提升就诊体验与效率。

适用用户

慢性病患者

长期记录症状波动与用药反应,生成复诊问题清单与随访提纲,便于医生调整方案。

复诊随访患者

对上次治疗进展进行回顾,一键整理新症状与化验变化,精准提出需确认的治疗细节。

首次就诊的新患者

快速梳理发病时间线与严重程度,准备必问资料与重点表述,减少首次就诊紧张与遗漏。

特征总结

一键汇总症状、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生成结构化就诊清单与摘要,便于医生快速理解
自动梳理既往病史、手术与过敏信息,结合用药史,一键生成医疗背景
智能生成咨询问题清单,按紧急程度与重要性排序,避免就诊时遗漏
提供沟通顺序与表述模板,帮助患者直达重点表达,减少反复问答时间
基于就诊目的自动定制提纲,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提升门诊沟通效率
支持慢病管理与复诊随访,持续更新就诊记录,形成可长期复用的清单
多科会诊场景下自动整合跨科信息,统一呈现重点,便于协同决策,提升效率
自动提醒可能被忽视的症状与细节,建议补充检查与资料,降低误差
输出标准化就诊材料,可打印或手机展示,一次准备,多场景复用,更省时
全程采用易懂表达并保护隐私,不涉治疗方案,安心准备不走弯路,更放心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43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当前症状 } { 症状持续时间 } { 用药情况 } { 就诊目的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