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健康诊断与养护方案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6,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园艺师设计,通过系统化分析植物健康状况,提供精准的病虫害诊断和科学养护方案。能够识别常见植物疾病症状,结合生长环境因素给出个性化养护建议,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生长环境优化措施,帮助园艺师有效提升植物存活率和生长质量。

健康诊断报告

  • 当前健康状况评估
    • 整体为中度受胁,花芽表现为重度应激。叶缘焦枯、叶尖褐化和失光发硬说明水分与盐分管理失衡、空气干燥与温度偏暖共同施压;叶面零星黄斑且脉间仍绿,提示铁等微量元素吸收受阻(常由根区pH偏高或盐分累积导致);新梢短小、早晚轻度卷叶提示根系供水不稳。
  • 主要问题识别
    1. 浇水方式与基质状态:盆底几乎不滴水,提示浇“透”未真正到位或排水孔/根团阻水;泥炭基质在室内暖气环境下易疏水,造成上湿下干、供水不均。
    2. 空气湿度与温度:冬季18–22℃、相对湿度35%–45%偏干偏暖,山茶花在成蕾/开花期更适合凉爽(10–16℃)与较高湿度(55%–65%)。干暖会显著增加落蕾。
    3. 水质与养分:自来水静置只能除氯,不降硬度与碱度,易使根区pH上浮(>6.5),诱发铁缺(叶脉仍绿、脉间黄化)。土表放置通用缓释肥可能在表层形成高盐区,引发叶缘盐害样焦边。
    4. 病虫可能性:低湿+暖气环境易诱发红蜘蛛(叶螨),会出现失光、斑驳与卷叶,但目前描述更符合生理性问题;仍需排查叶背是否有细点、蛛网。
    5. 光照略偏弱:仅早晨2–3小时散射光,冬季室内整体光强不足,影响花芽维持与新梢生长。
  • 严重程度分级
    • 落蕾:重度(约60%)。
    • 叶片生理性伤害(焦边、褐尖、失光):中度。
    • 营养失衡(疑似铁缺):轻-中度。
    • 根区与基质问题:中度(需尽快纠正)。

养护方案

  • 立即执行措施(今天-本周)

    1. 调整位置与环境
      • 远离暖气热源与直吹风口,维持昼温12–18℃、夜温10–15℃更理想;增加通风频次但避免冷风直吹花苞。
      • 将湿度提升到55%–65%(优先用加湿器或卵石托盘加水,避免直接频繁喷雾到花苞和花瓣,以免灰霉)。
    2. 纠正浇水与盐分
      • 检查排水孔是否通畅、是否有托盘积水;确认陶盆底孔无堵塞。
      • 改用“底浸+充分排水”:将花盆置于装有3–5厘米深清水的盆/托盘,浸20–30分钟,至盆土表面湿润后取出,彻底沥干。
      • 随后用软水(雨水/纯净水/RO水)进行一次“洗盐”式浇透(总量约为盆土体积的1.5–2倍),待多余水完全从盆底流出,倒掉托盘积水。
    3. 水质优化与微量元素补救
      • 短期改用软水浇灌;若只能用自来水,可用食用柠檬酸微量调酸(约0.5–1 g/L,目标浇灌水pH 5.5–6.0),或用稀醋酸(白醋约1 mL/L),先用试纸验证pH,避免过酸。
      • 施用铁螯合物(优选EDDHA/EDTA型)根灌或叶面喷施,按产品说明浓度与频次;通常1–2周可见叶色改善。注意不可与油剂同日使用叶喷。
    4. 肥料处理
      • 暂停一切追肥2–3周,将土表的缓释肥颗粒移除,待植株恢复后再用杜鹃/山茶专用低盐配方(酸性肥)。
    5. 花苞与病虫
      • 及时清理已发黄或脱落的花苞与落瓣,保持通风干爽,减少灰霉风险。
      • 红蜘蛛排查:用白纸托在叶下轻拍,若有米粒般移动红点,确认为叶螨。防治用1%园艺油或脂肪酸钾(杀螨肥皂)全面喷布叶背,避开花苞,间隔7天重复1–2次;操作在室温<28℃且避光时进行。
    6. 光照
      • 让其获得更长时段的明亮散射光(冬季尽量4–6小时),必要时加一盏植物灯(暖白或全光谱,距离30–40 cm,日照时长10–12小时)。
  • 中期养护计划(2–6周)

    1. 稳定水分节律
      • 以“看土+掂重”法浇水:表层2–3 cm干、盆体明显变轻即浇透;在暖气环境下,可能4–6天需一次,但以实际干湿为准。
      • 每次都要有盆底连续出水并倒掉托盘积水,避免上湿下干或长期湿脚。
    2. 目标pH与营养
      • 每月检测一次浇灌水与渗出液pH(目标根区pH 5.0–6.0)。若偏碱,继续使用软水并轻度调酸。
      • 恢复后改用山茶/杜鹃专用酸性肥(氨态氮为主,低氯低盐),春季半浓度施用,每3–4周一次。避免高浓度缓释肥表撒。
    3. 介质和根系优化(花后进行)
      • 花后换盆整形:选疏松、保水但不积水的酸性介质,如:中粒松树皮50%+泥炭或椰糠30%+珍珠岩20%;轻轻松根、剪除枯根,保留根团。
      • 盆径22 cm一般足够,但若根系密布、排水受阻,适度加大盆径或更换排水更好的盆。
    4. 修剪与整形
      • 花后轻剪弱枝、交叉枝,保留健康叶片,促进新梢均衡生长。
  • 长期管理建议(当季至全年)

    1. 季节性温湿度
      • 花芽分化与维持更适合凉爽环境(秋冬10–15℃),避免长期>20℃的暖干环境。
      • 全年目标湿度55%–65%,配合良好空气流通,避免密闭潮湿导致灰霉。
    2. 光环境
      • 春秋可接受晨光直射,夏季遮阴,冬季尽量提高室内光照或使用植物灯补光。
    3. 水质与监测
      • 优先使用雨水/RO水;若长期用自来水,建议配备pH试纸与TDS笔,监控浇灌水TDS <200–300 ppm为佳。
      • 每月观察叶色与新梢长度,发现脉间黄化再做一次铁螯合物/微量元素补充。
    4. 病虫与卫生
      • 持续检查叶背是否有螨害,使用黄色/蓝色诱虫板监测;必要时用低毒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类产品)在灰霉高风险时预防,遵守当地用药规范。
      • 保持叶面清洁、及时去除病残叶和落花,减少病源积累。

注意事项

  • 操作安全提示
    • 加湿器与浇灌水保持清洁,定期除垢;调酸时先小量溶解、测pH,避免过酸灼根;喷施油剂或皂剂避开花苞与高温时段,先做少量叶片试喷。
  • 预期效果说明
    • 1周内叶片卷曲与失水症状应减轻;铁螯合物处理后1–2周黄化斑有望停止扩展、嫩叶转绿;已形成的脐状褐尖与焦边不复原,但可通过后续生长遮盖。
    • 现有花苞中部分仍可能继续脱落(既成损伤不可逆),但环境与水分稳定后,新苞保留率显著提升,下一季花量更稳。
  • 风险预警信息
    • 冬季一次性浇水量过大且环境偏冷,可能诱发根腐;务必确保排水与通风。
    • 过度喷雾到花苞与花瓣会增加灰霉病风险;提高环境湿度优先于直接喷雾花部。
    • 肥料与调酸并用需谨慎,避免同日高浓度处理;油剂不可与含硫制剂近期开施混用。

按上述方案调整后,关键在“软水+均匀浇透+凉爽适度湿润+酸性基质”,山茶的根系与叶片会逐步恢复,下一季的花芽稳定性和新梢长度都会显著改善。

健康诊断报告

  • 当前健康状况评估

    • 桂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绿篱存在“复合性生理胁迫+病虫害”的叠加问题。土壤黏重偏碱、高温强光与地表反射热、风大粉尘多、喷灌方式不当,加上春季重修剪与不规范施肥,导致根系功能下降,营养吸收受阻;同时诱发螨害并可能并发枝干病害,整体生长明显停滞。
  • 主要问题识别

    1. 微量元素缺乏(以铁/锰为主):新叶脉间仍绿、叶片逐渐泛黄,土壤偏碱与可能的硬水/碳酸盐效应使铁、锰难以被吸收。
    2. 钾/镁失衡与高温灼伤/盐害:老叶边缘锈褐色干尖,反射热强、风大蒸散高;浇灌与撒施尿素未淋洗可能造成局部盐分积累与叶面氨挥发伤害。
    3. 螨害(红蜘蛛/叶螨):向阳面细密失绿点、极细薄网,为典型叶螨取食与结网症状;苦参碱一次低浓度喷施对螨效果有限。
    4. 疑似枝干/根颈病害(倾向疫霉类Phytophthora或溃疡病):个别枝条内膛发黑枯死、剥皮有褐色条斑,与黏重土壤、雨后积水2–3小时及喷灌湿叶环境相吻合。
    5. 施肥与修剪应激:春季重修剪+单一尿素未淋洗,既加重应激又未改善微量元素与结构性问题。
    6. 水质与灌溉方式隐患:自来水与地下水混合可能偏硬/碱;喷灌易增湿叶、诱病且叶螨在干热粉尘环境下更易暴发。
  • 严重程度分级

    • 中-重度:若不及时纠正土壤/水分与微量元素问题并控制螨害与潜在疫病,后续可能出现更多枝条枯死与绿篱退化。

养护方案

  • 立即执行措施(1–2周)

    1. 灌溉与环境快速调整
      • 立刻将喷灌改为滴灌/渗灌(根际深灌),每次浇水透到20–30 cm根层,减少湿叶与表面盐分积累。高温期早晨浇水。
      • 覆盖物:在根际铺设5–8 cm厚有机覆盖物(树皮碎片/堆肥+少量粗砂),不贴茎基,降低地表温度和尘土回扬。
      • 降尘:对向阳面叶片每周一次清水细喷冲洗叶背(非高温时段),降低粉尘与螨密度。
    2. 纠正缺素
      • 铁补救(碱性土优先选择EDDHA铁):沿植株基部滴灌/土施Fe-EDDHA(6%)每米绿篱施产品量约20–30 g,并随水渗入根区;或按标签换算每株5–10 g有效铁。一次即可,但可在6–8周后视叶色复查是否追加。
      • 叶面微量元素喷施(在气温<30℃的清晨/傍晚,避光直晒):0.5%硫酸亚铁+0.2%硫酸锰+展着剂(按说明),叶正反面均匀喷布,间隔10–14天重复1–2次。注意与油剂间隔至少7天。
      • 钾镁补充:土施硫酸钾镁每米绿篱30–40 g,随水淋洗入土,缓解老叶边缘干尖与高温胁迫下的钾需求。
    3. 螨害综合防控
      • 物理与生态:先以清水冲洗叶背、改善灌溉与覆盖物、降低尘土与热负荷。可考虑引入捕食螨(如Amblyseius swirskii/A. californicus),在冠幅均匀投放。
      • 油剂/皂剂:在不超过30℃时段使用园艺矿物油0.5–1%或脂肪酸钾皂,重点喷叶背与枝条,覆盖均匀。避免与含硫制剂或强碱性混用。
      • 若密度仍高,使用选择性、低毒杀螨剂轮换(遵照当地登记与标签):如哒螨灵(bifenazate)或乙螨唑(etoxazole,针对卵/若螨),间隔7–10天轮换不同作用机制,保护天敌,避开中午高温。
    4. 疑似疫病/枝枯处理
      • 卫生修剪:剪除内膛黑腐枝,回缩至健康木质部;每次剪切工具以75%酒精或1%漂白剂溶液消毒。剪下病残体及时清理。
      • 根颈/土壤处理:施用磷酸盐类制剂(磷酸钾/磷酸铝-钾,phosphite)作根际淋灌,配制0.2–0.3%溶液,每米绿篱浇灌2–4 L,4周后复施一次。该类制剂低毒且对疫霉类有效;关键仍在改善排水。
    5. 停止不当施肥与重修剪
      • 暂停使用速溶尿素与重度修剪,仅进行轻度整形与卫生修剪,待恢复后再做微调。
  • 中期养护计划(1–3个月)

    1. 土壤与水质检测与改良
      • 检测土壤pH、EC、电导、有效铁锰;检测灌溉水pH与硬度(碳酸氢盐/总碱度)。若水偏碱且硬,可在灌溉系统中小剂量酸化(如食品级柠檬酸将灌溉水pH调至6.0–6.5,先小范围试验,确保设备与安全)。
      • 表层松土与有机质改良:在不伤根前提下,于根际两侧打浅孔(10–15 cm)、填入成熟堆肥+粗砂/生物炭混合物,提高团粒结构与渗透;必要时沿绿篱外侧开浅渗沟,帮助雨后快速排水。
      • 若土壤钠/碳酸盐问题明显,可少量施用农业石膏(硫酸钙)改良钠土,按检测建议率施用。
    2. 营养管理重建
      • 使用缓释型综合肥(如N-P-K均衡型14-14-14或近似配方),春末至夏初每米绿篱40–60 g,分次少量施入并随水渗透;避免单一高氮。
      • 微量元素保健:入夏前再做一次叶面Fe+Mn小剂量喷施;秋季根据叶色、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土施微量元素复合肥。
    3. 病虫监测与阈值防治
      • 每周抽查叶背,用白纸抖落检查螨密度;发现早期即用生态/选择性药剂处理,尽量避免广谱杀虫剂破坏天敌。
      • 雨季前后复查根颈是否有新的黑腐/流胶,必要时追加磷酸盐类防治与排水优化。
  • 长期管理建议(3个月以后)

    1. 灌溉与覆盖常态化
      • 维持滴灌深灌模式,夏季依据土壤含水量与天气调整频次,目标是“深湿浅干”,避免常态湿叶。
      • 覆盖物常年保留并每年补充,保持5–8 cm厚度。
    2. 修剪制度
      • 避免一次性重剪,不超过当季枝叶量的20–30%;以多次轻剪维持整齐,修剪后配合微量元素喷施帮助恢复。
    3. 年度土壤健康计划
      • 每年春季补充有机质(堆肥/腐熟树皮)与少量生物炭,维持团粒结构与微生物多样性。
      • 根据检测结果,逐年小剂量补充元素硫(每年50–100 g/m²,分次撒施,湿润条件下缓慢降pH),避免一次重度酸化。
    4. 环境优化
      • 减少强反射材料直射绿篱,可在绿篱前设置低反射度的地被或浅色非反光铺装,降低叶面灼伤与蒸散。
      • 降尘管理(道路清扫、非喷灌条件下的简易冲洗)有助于长期抑制螨害。

注意事项

  • 操作安全提示

    • 叶面喷施与油剂/杀螨剂务必避开中午与高温(>30℃)时段;按当地登记标签与安全间隔使用;油剂与含硫/碱性制剂避免混用。
    • 修剪与药剂操作佩戴手套、护目镜;工具消毒防交叉感染;药液残余与清洗水不得排入雨水口或水体。
    • 酸化灌溉水需先小范围试验,使用耐酸容器与管线,确保pH监测到位。
  • 预期效果说明

    • 1–2周:螨害密度显著下降,叶面新发生的失绿点减少;叶色轻度改善。
    • 4–6周:新梢恢复生长,叶色转绿,干尖现象减少;内膛病枝移除后不再扩展。
    • 8–12周:整体冠幅密度与色泽趋稳,绿篱整齐度改善。
  • 风险预警信息

    • 若内膛黑腐与褐色条斑仍迅速扩展、伴随根颈软腐或流胶,需尽快送检(病原分离/快速试剂),并强化排水改造;严重个体可能需要更新。
    • 若水质硬度与碱度过高且无法酸化或更换水源,铁/锰缺素可能反复出现,需将土施EDDHA铁与定期叶面微量补充纳入长期常规。
    • 连续高温反射热的极端天气下,叶片灼伤仍可能发生;必要时临时设置遮挡或提高覆盖物厚度以缓冲热负荷。

健康诊断报告

  • 当前健康状况评估
    • 综合状况偏差,已出现典型叶部病害、轻中度蓟马危害与明显的生理性问题(果肩开裂、坐果率下降)。养护与环境管理需立即纠偏。
  • 主要问题识别
    1. 真菌性叶部病害为主: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 证据:下部叶片先发病、圆形褐斑具明显同心轮纹与黄晕,后期穿孔枯萎;病叶背面可见灰褐色霉层;高夜间湿度与结露、通风一般、前茬黄瓜残留病源可能性。
    2. 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风险高、疑有早期侵染
      • 证据:夜间RH>80%、上方结露、打杈与摘叶偏多造成伤口且在连阴天未减少。
    3. 蓟马危害(西花蓟马等):中上部叶片银白斑、坐果受影响
    4. 生理性问题
      • 果肩放射状开裂:水分波动、大昼夜温差、钙供应不足与过高氮、品种易裂等综合因素。
      • 坐果率下降:夜温偏低(12–15℃)、高湿影响花粉活力、蓟马危害花器、过度摘叶降低光合与养分供给。
  • 严重程度分级
    • 早疫病:中-重度(3–4/5)
    • 灰霉病:中度风险(2–3/5)
    • 蓟马:轻-中度(2/5)
    • 生理性问题:中度(3/5)

养护方案

  • 立即执行措施(1–7天)

    1. 病叶与卫生管理
      • 每次晴天或棚内叶面干燥后进行:仅清除重病叶与贴地老叶,每株每周不超过2片,保留功能叶,避免“裸秆”。
      • 采摘病叶用密封袋装出棚,切勿落地或堆置;工具每株或每行用75%酒精或1%次氯酸钠消毒。
    2. 夜间控湿与通风(关键)
      • 目标:夜间RH降至≤75%,叶面连续湿润时间<6–8小时。
      • “两次降湿法”:傍晚提前升温(关闭风口、适度加温或卷膜)使棚温高于露点;20:00–22:00开侧风口或顶部短时(5–10分钟)放湿;凌晨4:00–5:00再短时放湿一次;开启水平循环风机促进叶间空气流动。
      • 白天保持行间通风道,尽量减少结露。
    3. 灌溉与土壤水分
      • 改为“少量多次、上午灌水”:每1天或2天上午一次,根据土壤手感或张力计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避免晚间灌水与大水漫灌。
      • 保持土表略湿不积水,行间铺设地膜或覆盖物减少蒸发与湿度。
    4. 营养纠偏与补钙
      • 暂停每周高氮(20-10-10)。转为以钾、钙为主、氮适中的配方(结果期K/N≥1.2)。
      • 滴灌营养液目标浓度(供参考,按水质与EC微调):N 80–100 mg/L、P 15–20 mg/L、K 120–150 mg/L、Ca 80–100 mg/L、Mg 40–60 mg/L;优先用硝态氮源(硝酸钙、硝酸钾),磷用磷酸二氢钾,镁用硫酸镁。
      • 叶面补钙:选用有机螯合钙或氨基酸钙,含钙1500–2000 mg/L(约0.15–0.2%),可加微量硼0.02–0.05%提高授粉与坐果;在傍晚喷施,避开高温与强光;严禁与磷酸盐/硫酸盐同桶,避免药害。
    5. 病害防控(优先环保与抗性管理)
      • 生防首选(病情较轻或作为化防间隔):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按标签浓度喷雾,5–7天一次,喷透叶背。
      • 如病情中重度,采用化防序列并轮换FRAC作用机制(务必按当地登记与标签执行):
        • 第1次(保护+速控):保护剂如代森锰锌(FRAC M03)或氧化亚铜/氢氧化铜(FRAC M01),均匀喷布叶片正反面;或采用含多功能保护剂的复配。
        • 间隔7天:SDHI+QoI复配(如嘧霉胺/氟菌胺/氟唑菌胺类的SDHI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类QoI),对早疫病效果好,注意同类不连续使用超过2次。
        • 再间隔7天:三唑类DMI(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或噁唑烷酮/zoxamide类,与保护剂搭配提高覆盖与抗性管理。
        • 灰霉病重点(修剪日或连阴天前后):选择对灰霉特异效果的药剂交替,如啶酰菌胺(FRAC 17)、丙环唑配合氟硅唑不理想,优先使用氰霜唑/氟硅唑替代不当;更稳妥方案为氟啶胺(FRAC 12)、嘧霉胺/环丙嘧啶(FRAC 9)轮用。喷后保持降湿。
        • 注意:铜制剂低温或强光下易药害;保护剂与内吸剂搭配时,先做小范围试验。
    6. 蓟马综合治理
      • 诱杀:黄/蓝板密度提高至每1000 m² 40–60块,花序附近加密;每7–10天更换或清洁。
      • 天敌:有条件投放捕食螨(Amblyseius cucumeris,50–100头/㎡)或花蝽(Orius spp.,0.5–1头/㎡)。
      • 药剂(轮换,避蜂安全):乙基多杀菌素/斯皮诺萨德(spinosad)、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苦参碱或印楝素(azadirachtin)、球孢白僵菌等,傍晚喷、重点叶背与花序;遵守采收前安全间隔(PHI)与蜂箱保护措施。
    7. 花期与负载管理
      • 中午振动授粉或引入熊蜂,提高坐果;保持花期棚内RH 60–70%、日温22–28℃、夜温16–18℃更利于授粉。
      • 每穗保留合理花数与果数,避免过重负载导致养分分流与裂果。
  • 中期养护计划(2–6周)

    1. 连续监测与分级处置:每周巡查病斑、银斑与花器健康,出现新发病斑即点片清除并补喷保护剂。
    2. 持续夜间控湿与通风:维持“两次降湿法”,雨雪或连阴天加用循环风与保温幕,减少结露。
    3. 营养与水分微调:依据EC与叶色调整N供给(偏淡绿适宜),保持K、Ca充足;维持滴灌上午进行,小水多次,避免大起大落。
    4. 修剪原则化:每周不超过2片老叶,连阴天暂停修剪;修剪后当日喷灰霉防控药并降湿。
    5. 防控轮换:严格轮换FRAC编码,保护剂与内吸剂交替;生防制剂作为间隔或收口用,降低残留与抗性风险。
  • 长期管理建议(整个栽培季与下茬)

    1. 品种与设施:优先选耐裂果与抗早疫/灰霉的品种;使用内保温幕与防滴膜减少结露;配置水平循环风机。
    2. 轮作与清园:避免番茄-黄瓜连续重茬;彻底清除病残体与落叶,出棚处理;地面与设施用过氧乙酸/次氯酸等在空棚期消毒(按标签)。
    3. 滴灌维护:按厂家建议定期酸洗/冲洗滴灌带,减少生物膜与堵塞,保证水肥均匀性。
    4. 抗性管理:全季不连续使用同一作用机制超过2次;病害压力低时以保护剂或生防为主。
    5. 综合害虫管理(IPM):加强虫源监测,清除棚外杂草与寄主植物,维持诱捕板密度与天敌种群。

注意事项

  • 操作安全提示
    • 所有药剂与生防制剂严格按当地登记与标签用量、使用方法、PHI与防护要求执行;喷药佩戴防护用品,避开高温时段与蜂箱活动。
    • 铜制剂与钙盐叶喷有潜在药害风险,先小区测试;避免与磷酸盐/硫酸盐同桶;喷后2–3小时内避免结露。
    • 修剪在干燥、通风良好时进行;伤口未干前避免高湿环境。
  • 预期效果说明
    • 7–10天内:新病斑明显减少、下部病叶稳定;银斑扩展放缓;裂果发生降低。
    • 3–4周:叶片保绿率提升、坐果率回升、病害进入可控状态;整体长势改善。
  • 风险预警信息
    • 若出现叶片或果实“环斑/靶斑+青铜色嫩叶+生长停滞”等病毒(TSWV等)症状,需立即隔离并拔除病株,增强蓟马控制,避免扩散。
    • 连阴天或突发降温时,灰霉暴发风险高,务必提前(修剪当日或前后)使用对灰霉特异性的药剂并执行降湿程序。
    • QoI/SDHI类药剂存在抗性风险,务必与保护剂交替使用并控制使用频次。

如需,我可以根据您所在地区的登记药剂与供应情况,细化到具体商品名与精准剂量,并为当前棚内目标EC、pH与灌水量做进一步优化。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将“看不懂症状、下不了方案”的园艺难题,变成一键式、可落地的专家级诊断与养护指导。通过结构化对话快速识别问题根源,输出清晰、分阶段的行动清单(立即处理/中期养护/长期管理),兼顾环保与安全,显著提升植物存活率与观赏效果,减少试错与成本。支持家庭园艺、景观维护、果蔬种植等多场景,帮助个人与团队统一标准、提升交付质量,并作为对客户的专业报告素材,促进复购与口碑转化。

适用用户

家庭园艺爱好者

输入植株、环境与症状,快速判定问题根因,得到浇水与施肥节奏和光照通风建议,减少黄叶烂根,提升开花与结果率。

园林绿化项目主管

批量诊断常见树木与地被问题,生成标准化养护工单与优先级清单,规范现场操作,降低返修与投诉成本。

果蔬种植户与园区技术员

在关键生育期识别病虫害并选用低残留方案,结合田间管理要点,提升商品率,控制用药与人工投入。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结构化“健康诊断报告”,清晰呈现问题、严重度与处理优先级,减少盲目试错。
针对症状与环境数据,自动匹配病虫害类型,输出可落地的处置步骤与环保替代方案。
分阶段养护方案即时生成,覆盖立即措施、中期养护、长期管理,保证持续恢复与稳产。
智能优化水肥光温管理要点,给出可执行的浇灌、施肥与通风调节建议,提升生长势。
预防为先的年度养护规划,提前布置监测要点与巡查频率,显著降低复发与损失。
以环保安全为原则,优先推荐低毒生物与物理防治方案,并提供操作安全提醒。
多场景通用模板,家庭阳台到农业生产均可套用,填入植株与环境信息即可生成方案。
适配团队协作与复盘,输出可复制分享的标准方案与注意事项,便于培训与落地执行。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482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植物种类 } { 生长环境 } { 症状描述 } { 养护历史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