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游戏创意设计师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3,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打造,能够根据具体教学需求生成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方案。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流程,确保游戏既有趣味性又具备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幼儿园课堂、户外活动、亲子互动等多种场景,帮助教师在玩乐中促进幼儿认知、社交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每个游戏方案都包含详细的教学指导和安全提示,让教育工作者能够轻松实施。

  • 游戏名称:形色小镇轮换站

  • 适用年龄:4-5岁

  • 参与人数:小组活动,每组4-6人(可同时开设2-4组,分站轮换)

  • 教育目标:

    • 认知:认识并正确命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识别基本颜色(红、黄、蓝、绿)。
    • 分类:能按形状或颜色进行分类,并用完整句式口述分类理由。
    • 语言:练习“我选…因为…”与“我听到你说…”的表达。
    • 社会性:在合作讨论中学习轮流与倾听,减少冲突。
  • 游戏材料:

    • 大号泡沫/毡布形状片:圆/三角/正方(红/黄/蓝/绿),每种各10-15片;边缘圆滑,单片≥5 cm。
    • 分类圈3个(呼啦圈或硬纸板圈)+对应形状图标3张。
    • 颜色标贴4个或四色绳/板,各1套。
    • 形状-颜色任务卡20张(覆膜、圆角)。
    • 安全塑料夹10个或魔术贴配对板1块。
    • 小车或小动物模型1个(无可拆小部件)。
    • 形状卡与颜色卡各一叠(用于抽卡)。
    • 视觉计时器/沙漏1个;“轮到我/请倾听”提示牌2-3个。
    • 白板与擦写笔;防滑胶带、地贴、防滑垫、收纳篮、手部消毒用品。
  • 游戏规则:

    1. 准备与导入(2分钟)
      • 地毯区为集合与总结区;四个学习站围绕地毯区设置,站点间距≥1米;白板作为“形色记录墙”。
      • 教师展示三种形状与四种颜色,示范命名与安全规则:“慢走、轻手、看脚下、听铃声换站”。
      • 幼儿分为4-6人一组,安排起始站;使用视觉计时器控制每站约2分钟,铃声响起顺时针换站。
    2. 四个学习站(每站约2分钟,共8分钟)
      • 站1 形状分类站
        • 材料:三只分类圈(贴圆/三角/正方标识);混合形状片一篮。
        • 玩法:幼儿轮流从篮中抽一片,放入对应形状圈,并说出理由。
        • 句式示范:“我选圆形,因为它像球,是圆圆的。”
      • 站2 颜色夹夹站
        • 材料:四色绳/板(红/黄/蓝/绿);同色形状片;安全塑料夹。
        • 玩法:幼儿轮流选择一片,用夹子夹到相同颜色处,并说出颜色。
        • 句式示范:“我夹到蓝色,因为它和海洋一样蓝。”
      • 站3 形色配对站
        • 材料:形状-颜色任务卡;形状片篮;魔术贴/配对板。
        • 玩法:幼儿轮流翻一张任务卡,找到并贴上对应的形状与颜色;旁边同伴用“我听到你说…”复述。
        • 句式A(寻找者):“我找红色三角形,因为卡片是红色三角。” 句式B(同伴):“我听到你说红色三角形。”
      • 站4 合作路线站
        • 材料:地面用美纹纸贴出红/黄/蓝/绿的圆、三角、正方路点;小车1个;形状/颜色抽卡。
        • 玩法:幼儿围坐路线旁,轮流抽卡并将小车移动到最近的相同形状或颜色的路点;到点后说出“形状+颜色”,全组一起确认。
        • 句式示范:“小车到蓝色正方形。” 同伴回应:“我听到了蓝色正方形。”
    3. 总结与分享(2-3分钟)
      • 回到白板区,教师画三个形状列四种颜色,请幼儿各举一例并口头说明理由。
      • 进行“轮流点赞”:每人对一位伙伴说“谢谢你在等我/倾听我”。
  • 教师引导:

    • 开场引导:
      • “今天我们要当形色小镇的工程师,帮东西找到对的家。”
      • “我们用慢慢手、慢慢脚;轮到谁,就把‘轮到我’牌交给他。”
    • 过程支持:
      • 命名与对比:“这是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谁能摸一摸角?”
      • 强化句式:“请用‘我选…因为…’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 倾听练习:“朋友说完后,我们复述一句,表示我有在听。”
      • 冲突调解:“两个朋友都想要?我们用‘轮到我’牌排队,一个完成一件事就交换。”
    • 难度调节:
      • 基础:只按一种属性(形状或颜色)分类。
      • 进阶:二级分类(先形状再颜色);在路线站比较不同点:“和上一个路点有什么不一样?”
  • 安全提示:

    • 材料与器具:
      • 所有小件尺寸≥3.5 cm,无尖锐边角,材质无毒;夹子弹力适中避免夹手;魔术贴牢固。
    • 场地与秩序:
      • 地毯与地贴防滑,胶带贴实;清除水渍与杂物。
      • 四站间距≥1米;只允许走,不跑跳;路线站一次仅一人推动小车。
    • 人员看护与流程:
      • 教师站在可见全场位置,使用计时器控节奏;明确“停止”手势与口令。
      • 发生抢物时使用“轮流牌”与口头数数“3次等待”法帮助过渡。
    • 卫生与过敏:
      • 活动前后手部消毒;材料定期擦拭。
      • 若有乳胶/织物过敏史,提前替换为无过敏源材料。
    • 应急处理:
      • 轻微碰撞:立即停止,评估红肿刮擦,清洁消毒并记录,必要时通知家长。
      • 情绪失衡:引导至安静角,深呼吸三次,用情绪卡表达后再选择回到原站或下一个站。
  • 活动延伸:

    • 课堂延伸:加入“长方形”;进行二级分类竞(非对抗)挑战,如“先按形状分,再在每堆按颜色排队”。
    • 绘本结合:阅读《形状在哪里》《颜色捉迷藏》,在页图中寻找指定形色。
    • 家园共育:开展“家中形色寻宝”,找三个红色圆形/蓝色方形物品拍照分享理由。
    • 户外版本:用粉笔画形状跳格,教师呼名“黄色三角形”,幼儿跳到对应格并大声命名。
    • 数字补充:投影/平板进行拖拽配对(每次≤5分钟),以实体操作为主。
  • 活动评估(教师快速观察指标):

    • 认知:能正确命名≥2种形状与≥3种颜色;在配对站完成≥2张任务卡。
    • 分类:能独立按一种属性分类;部分幼儿能按两种属性分类。
    • 语言:至少2次使用“我选…因为…”或“我听到你说…”句式。
    • 社会性:能等待轮到自己;发生冲突时在提示下使用“轮流牌”。

备注(时间控制):导入2分钟+站点轮换8-10分钟+总结2-3分钟,总时长10-15分钟。

  • 游戏名称:运货小火车接力

  • 适用年龄:5-6岁

  • 参与人数:团体游戏(建议18-24人,分成3队,每队6-8人)

  • 教育目标:

    • 通过投掷与跑跳接力发展大肌肉协调与动作控制
    • 听口令按数量、颜色取物,提升注意力与数感
    • 比较“多与少”,在合作中建立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
    • 学习等待、轮到才出发、保持路线等基本规则
  • 游戏材料:

    • 安全标志锥若干,分三条跑道(每道宽1.5-2米,长6-8米)
    • 投掷目标:大号地面呼啦圈或平放的软圈3个(与跑道一一对应,距离起点2-3米)
    • 软质豆袋或海绵球40-60个(红/蓝/绿三色,便于口令区分)
    • 软质泡沫圈或积木块30-40个(作为“取物区”物品)
    • 数字卡与数量点卡(1-5),以及颜色卡(红/蓝/绿)
    • 篮子或收纳筐3个(每队1个,放在终点)
    • 地面脚印贴或跳跃标记6-9个(每条跑道2-3个,设置“跳跳区”)
    • 教师用哨子、急救包、湿巾/创可贴、饮水
  • 游戏规则:

    1. 场地布置:
      • 用标志锥划分三段平行跑道;起点处设置投掷点;中段设“取物区”;终点放各队篮子。
      • 投掷目标(软圈)与起点相距2-3米;“跳跳区”设在返程接近终点处,标记为双脚跳或连续跨跳。
    2. 热身(3-4分钟):
      • 跟随教师做“火车热身”:慢走-高抬膝-摆臂-踮脚走-两次轻跳;练习下手投动作示范。
    3. 讲解演示(1-2分钟):
      • 教师示范一轮:下手投豆袋入圈→跑到“取物区”→听口令取对应数量和颜色的物品→沿原跑道返回→在“跳跳区”完成指定跳→将物品放入本队篮子→与下一位队友击掌换人。
      • 强调“听到口令再出发”“一条跑道一次只有一位小火车在动”。
    4. 接力进行(8-10分钟,2-3轮):
      • 三队同时进行,队首儿童依次完成流程: a) 下手向前投豆袋进圈;若未进圈,最多补投1次,之后仍可出发(减少挫折)。 b) 听教师口令,例如:“取3个红豆袋”“取2个蓝圈”,孩子到“取物区”按要求取物。 c) 原跑道返程,在“跳跳区”完成指定跳(双脚并跳2次或跨跳脚印),把物品放入本队篮子。 d) 与下一位队友击掌,排队等待孩子前进到“取物区”后,下一位才可开始投掷。
      • 教师每次根据孩子能力调节口令难度(先颜色或数量,后颜色+数量)。
    5. 合作比较(2-3分钟):
      • 各队共同数一数篮子里的物品,比较“谁的多?谁的少?”并用手势表达。
      • 进入合作补齐:请孩子从“取物区”为“少的篮子”补到“和多的一样多”。全队一起完成“数量相等”的目标,庆祝“我们都完成了团队任务”。
  • 教师引导:

    • 开始提示:
      • “小火车准备,听到口令再出发,出发只能沿自己的轨道前进。”
      • “投掷用下手,眼睛看圆圈,轻轻把豆袋送进去。”
    • 取物区口令示例:
      • “请取3个红豆袋。” “请取2个蓝圈。” “请取4个绿色积木。”
      • 对能力稍弱儿童:先给数字卡或点卡,让孩子数一数,用手指点数。
    • 跑跳提示:
      • “到跳跳区,双脚并跳两次。” “看脚印,一步一步跨过去。”
    • 比较与合作:
      • “我们一起数一数,这个篮子有几个?那个篮子有几个?”
      • “哪个多?哪个少?一起把少的补到一样多,团队齐心最棒!”
    • 鼓励与反馈:
      • “你听口令很专心,数量拿得很准确。” “你的下手投更稳了。”
      • 出现错误时:“没关系,我们再数一数,检查是否和口令一样。”
  • 安全提示:

    • 场地与器材:
      • 地面平整、无水迹与障碍;标志锥明确边界;跑道宽度保证相邻孩子间至少一臂距离。
      • 器材为软质、无尖角;圈不套在身体上使用,防止绊倒或缠绕。
    • 行动规则:
      • 只允许向前下手投,不对人投;投掷区与“取物区”相互独立,避免交叉路线。
      • 同一跑道一次仅一名孩子移动;队伍间错时出发,避免拥挤。
      • 跑跳前先观察前方,保持中速,不推不拉;若掉落物品,不急停回头,继续到终点再调整。
    • 教师监护:
      • 设“开始”“停”哨声;听到“停”所有孩子原地站好或下蹲。
      • 如有跌倒或碰撞,立即哨停,评估擦伤或扭伤,必要时按RICE原则处理并联系保健人员。
      • 备水与短暂休息提醒,天气热时避晒区轮换进行。
    • 穿着:
      • 穿运动鞋,鞋带系紧;避免披长围巾、带绳饰品。
  • 活动延伸:

    • 难度调整:
      • 低阶:口令只给数量或只给颜色;数量1-3;跳跃改为单次双脚跳。
      • 高阶:口令加入“多/少”的比较任务,如“取比篮子里现在的数量少1个的红豆袋”;或两步口令“先取2个蓝圈,再取1个红豆袋”。
    • 数学拓展:
      • 用数字卡与点卡配对;让孩子把篮子里的物品与数字卡对应,练习计数与等量。
    • 运动变体:
      • 跑步改为“熊走”“侧滑步”“小碎步”;跳跃改为“跨栏泡沫块”(高度不超过10厘米,确保安全)。
    • 亲子版:
      • 家长与孩子组成二人小火车,家长在投掷区协助示范,孩子在“取物区”数数与取物,增进亲子协作。
    • 室内替代:
      • 缩短跑道,用地贴划分路线;投掷距离降至1.5-2米;跳跃改为原地脚印跳。
  • 游戏效果评估(教师观察要点):

    • 动作协调:
      • 能下手投向目标,命中或贴近目标(2次尝试内)。
      • 跑步不越线、在“跳跳区”完成指定跳(2次内完成)。
    • 听口令与数感:
      • 能在3-5秒内理解口令并准确取物;计数正确率≥80%。
      • 能用“多/少”描述两个篮子的差异。
    • 规则与合作:
      • 等待轮到再出发、听到“停”能停止;与同伴击掌交接、参与补齐到“相等”的合作任务。
    • 记录方式:
      • 教师用简单打勾表记录每名幼儿在“投掷”“计数”“跳跃”“规则遵守”四项中的表现(好/需帮助),作为后续个别支持依据。
  • 时间建议:

    • 热身与示范:4-6分钟
    • 接力主活动:8-10分钟(视状态可做2-3轮)
    • 合作比较与放松:3-4分钟

此方案兼顾投掷、跑跳、听口令与数量比较的综合发展目标,以“补齐到相等”的合作环节替代胜负竞争,保证趣味性与安全性。

  • 游戏名称:情绪配配乐与同理心小剧场

  • 适用年龄:3-6岁混龄(亲子共同参与)

  • 参与人数:小组4-6人/组(可同时开两组,轮换站点)

  • 教育目标:

    • 识别并说出开心、生气、难过、害怕四种情绪
    • 通过表情卡配对与角色对话练习“表达感受”与“专心倾听”
    • 使用简单句型进行同理回应,培养共情与轮流等待的社交技能
    • 在稳定、安静的环境中练习自我情绪调节
  • 游戏材料:

    • 情绪表情卡:开心/生气/难过/害怕各2套,A6或更大,圆角覆膜、色彩清晰
    • 情绪垫(或颜色卡垫):对应四色(黄/红/蓝/紫)各一张,便于分类配对
    • 情境小图卡4-6张(简单情境:收到礼物、玩具被拿走、跌倒、独自一人、黑暗、打雷等)
    • 句型提示条:我感到__因为__;我需要__;我听到你说__;如果我是你,我会__
    • 手偶/指偶2-3个(动物或中性人物,牢固无小件)
    • 倾听徽章(可重复使用胸牌/贴纸)若干
    • 小铃或沙锤(提示轮到),1分钟沙漏×2
    • “心情树”海报+可重复粘贴的小情绪贴片
    • 地垫/低桌、防滑胶带、消毒湿巾、收纳盒
  • 游戏规则(总时长10-15分钟):

    • 热身1分钟:表情镜子
      • 教师做表情(眉开眼笑/皱眉/嘴角下垂/身体蜷缩),幼儿与家长像照镜子一样跟做并说情绪名。
    • 站点A(低桌区,表情配配乐,3-5分钟)
      1. 将四张情绪垫铺好,表情卡背面朝上散放在桌面。
      2. 幼儿按顺序每人翻一张,合作把卡片放到对应情绪垫上。配成一对时,全体一起做该情绪的“小动作”:
        • 开心:轻轻拍手两下
        • 生气:双脚原地点两下(不跺、不大声)
        • 难过:抱抱自己一下
        • 害怕:双手像小蜗牛收一收
      3. 完成后,幼儿给家长递一张情绪卡,家长用表情/肢体表演,幼儿说:“你看起来很__。”
      4. 不计分,无胜负,合作完成为目标。
    • 站点B(安静阅读角,同理心小剧场,5-8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情境图卡,请1组亲子各拿一个手偶。
      2. 句型对话(用沙漏控制每组约1分钟):
        • 角色A:我感到__,因为__。我需要__。
        • 角色B:我听到你说__。你想要我__还是__?
      3. 其他幼儿是“倾听小队”:戴上倾听徽章,安静看、点头、不打断。结束后每人说一句同理语:“如果我是你,我也会__。”
      4. 听到小铃轻响,换下一张情境图卡,轮到下一对亲子。
    • 收尾1分钟:心情树
      • 幼儿选一张今天印象最深的情绪贴在“心情树”,说一句:“今天我学会用__来表达。”
  • 教师引导:

    • 开场语:今天我们当情绪小侦探,找到开心、生气、难过、害怕的样子,还要学会用嘴巴表达、用耳朵倾听。
    • 观察要点(辅助识别):眉毛位置、眼睛形状、嘴角方向、身体姿势。例如:“皱眉、拳头紧,可能在生气;嘴角下垂、肩膀塌,可能在难过。”
    • 句型脚手架:
      • 表达:我感到__,因为__。我需要__。
      • 倾听:我听到你说__。你想要我__还是__?
      • 同理:如果我是你,我会__;我可以陪你__。
    • 混龄支持:
      • 3-4岁:可指卡片说情绪名或做动作;教师提供二选一问题(你是开心还是害怕?)。
      • 5-6岁:鼓励补充原因与策略(当害怕时,我可以深呼吸/请大人陪)。
    • 正向反馈:
      • “你在等同伴说完再回答,表现出很会倾听。”
      • “你用‘我感到…因为…’把心里话说清楚了。”
  • 安全提示:

    • 场地与材料:
      • 低桌四周贴防滑胶带,椅脚加防撞套;阅读角通道保持畅通,地垫平整无翘角。
      • 卡片圆角覆膜、尺寸≥6×6cm;手偶无松动小件;无订书针、别针等尖锐物。
      • 小铃音量适中,避免惊吓;所有物品活动前后用无刺激消毒湿巾擦拭。
    • 活动过程:
      • 站在原地做情绪动作,不奔跑不推挤;排队等候时与同伴保持一臂距离。
      • 任何幼儿可选择“跳过”或去安静角短暂休息。
    • 情绪安全:
      • 遇到明显不适的情境(如害怕黑暗),允许更换图卡。
      • 出现强烈情绪时,教师蹲下同高,用“我看见你在__,可能感到__,我们一起做三次‘闻花吹蜡烛’呼吸。”家长可陪同。
  • 活动延伸:

    • 家园共育:发放“家庭情绪日历”,每天用贴纸记录心情+一句“因为__”。
    • 绘本延伸:投放《我好难过》《生气汤》《我不害怕黑暗》等绘本,亲子共读后再做表情猜猜看。
    • 创作角:制作“情绪表情棒”或“情绪轮”,放在安静角,孩子需要时自我指认。
    • 词汇拓展:加入惊讶、害羞、骄傲等新卡;5-6岁增加“我可以怎么做”策略卡。
    • 户外合作:情绪传球(接到球说一句关心话或提供一个解决办法),仍为协作、无胜负。
  • 活动评估:

    • 识别:能将3/4及以上表情卡放入对应情绪垫;能清楚说出至少2种情绪名称。
    • 表达:在小剧场中至少使用一次“我感到__因为__。”或说出“我需要__。”
    • 倾听与同理:能轮流、不打断;能复述对方1条信息或说出一句同理语。
    • 教师记录:使用简单勾选表+简短观察语句,关注个体进步,不公开比较排名。
  • 备注(时间与组织建议):

    • 10-15分钟结构建议:热身1分钟+站点A 4分钟+站点B 7-8分钟+收尾1分钟。
    • 若人数较多,可分两组对调站点,教师与家长各负责一站,保持每名幼儿都有发言与表演机会。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帮助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和家长在极短时间内生成“可直接落地”的教育游戏方案:趣味与学习并重、安全有保障、易于操作与复用。通过简单输入目标与场景,即可获得包含教学目标、材料清单、规则步骤、教师引导、安全提示与延伸玩法的完整方案,显著缩短备课时间、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家长满意度,并支持园所课程差异化与品牌塑造。

适用用户

幼儿园教师

根据主题和年龄一键生成课堂游戏方案,直接获取引导语、安全提示与材料清单;按班级规模调整节奏,提高参与度与课堂秩序。

早教机构课程设计师

批量设计不同主题的游戏化环节,快速输出标准化方案与评估标准;为线上线下课程提供可落地玩法与变体,缩短课程研发周期。

园所管理者与教研负责人

建立园本活动库,统一安全规范与教学流程;在教研中对齐教育目标与评估体系,用于培训新人并提升园所教学质量。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贴合学习目标的幼儿游戏方案,趣味与教学并重,减少备课时间与试错成本。
自动匹配年龄段与参与人数,给出适配规则与节奏,让课堂秩序与参与度稳步提升。
内置安全清单与应急指引,覆盖材料、场地与动作风险,降低活动组织的隐性成本。
提供教师引导语与互动提示,轻松把控关键节点,确保孩子理解规则并积极参与。
针对课堂、户外与亲子场景,自动给出可落地玩法与变体,适配多种时间与空间限制。
明确教育目标与评估标准,帮助教师记录表现、复盘效果,实现教学闭环与持续优化。
生成详细材料清单与布置建议,低成本替换与复用,提升活动准备效率与可操作性。
支持按认知、社交、运动维度定制玩法,一键切换侧重点,满足差异化教学需求。
提供活动延伸与家校协作建议,让游戏延续到家庭场景,巩固学习效果与亲子互动体验。
智能控制时长与强度,避免疲劳与冲突,帮助教师轻松驾驭不同班级与孩子节奏。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35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学习目标 } { 活动场景 } { 幼儿年龄 } { 参与规模 } { 游戏时长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