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表现智能分析系统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3,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体育教师设计,提供系统化的学生运动表现记录与分析功能。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能够精准记录学生在各项运动中的表现数据,深入分析体能发展和技能提升趋势,生成个性化训练建议,支持教师进行科学化教学决策和个性化指导,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水平。

学生运动表现分析报告

基本信息

  • 学生姓名:李云泽
  • 运动项目:篮球运球与上篮
  • 记录日期:2025-05-28 15:20
  • 教学场景:日常体育课

表现评估

技术动作评估

  • 动作完成度评分(1-10分):8/10
  • 技术要点掌握情况
    • 运球:左右手运球节奏稳定,换手过人衔接流畅;变向时球速保持平稳,控球高度合理(腰部以下)。
    • 上篮:踏步与起跳节奏一致,持球收球到两步上篮的节奏明确;可使用板边线路完成终结。
  • 常见问题分析
    • 上篮出手点偏低,在有干扰情况下易被封盖或影响出手角度,导致命中率受限(当前6/10)。
    • 终结阶段上肢伸展不足(肩、肘、腕的直线延展不充分)与指尖离球高度不够,未稳定达到篮筐以上释放高度。
    • 对抗情况下保护球与身体掩护(肩内收、非持球手护球)动作应用不足,影响终结稳定性。

体能表现评估

  • 耐力表现评价
    • 4×15米折返跑用时18.7秒,完成后心率峰值182 bpm,1分钟恢复至128 bpm(下降54 bpm),显示在短时高强度往返跑后具备一定恢复能力;当前短程速度耐力可支撑课堂对抗与突破练习。
  • 力量表现评价
    • 下肢起跳力量能支撑规范两步上篮;终结阶段上肢末端力量与核心稳定协同仍需提高,以保证更高释放点与稳定出手路径。
  • 协调性表现评价
    • 变向与换手衔接自然;收球、踏步、起跳三阶段节奏协调,动作连贯性良好。
  • 速度表现评价
    • 短距离加速与变向速度达到课堂要求;如进一步提升第一步爆发与变向后再加速能力,可提高突破后的上篮空间与时间窗口。

参与态度评估

  • 课堂参与积极性:积极参与对抗与练习,全程投入。
  • 团队合作表现:能倾听同伴建议,配合练习。
  • 学习态度评价:出现失误后主动自我纠正并复练,具备自我反馈与改进意识。

发展建议

优势领域强化

  • 具体优势表现
    • 双手控球稳定、换手过人衔接顺畅;上篮步伐与起跳节奏清晰。
  • 保持和提升建议
    • 变向与控球稳定性强化(每周2次):
      • 双球原地与行进运球:2组×45秒原地、2组×20米行进(控制高度与节奏)。
      • 之字形变向(交叉、转身、背后)组合:每种2组×20米,强调抬头观察与变速后再加速。
    • 上篮节奏巩固(每周2–3次):
      • 左右侧不受防上篮:3组×10次/侧,要求收球—两步—起跳连续稳定;命中率记录目标≥8/10。

改进方向

  • 待提升技能点
    • 上篮释放高度与出手时机(提高到篮筐以上的释放点,缩短球在低位停留时间)。
    • 对抗下保护球与身体掩护的应用(非持球手护球、合理身体角度)。
    • 变速至终结阶段的再加速能力(突破后最后一步的爆发)。
  • 针对性训练方法
    • 提高出手高度与终结稳定性(每周2–3次):
      • Mikan上篮练习:3组×30次(交替左右手,强调手腕、指尖向上延展,用板方块为目标)。
      • 高点触板上篮:2组×12次/侧(标记目标高于篮筐沿约10–15厘米,确保释放点上移)。
      • 一步延伸上篮(Gather后一步起跳):3组×8次/侧(强调肩—肘—腕直线伸展,指尖出球)。
      • 轻对抗终结(海绵护垫/软阻力接触):3组×10次(加入身体接触,训练护球与稳定出手)。
    • 保护球与身体掩护(每周2次):
      • 非持球手护球与肩内收动作分解:2组×12次/侧(靠近防守侧抬肘护球但不推人,形成身体屏障)。
      • 走外线/内线上篮线路选择练习:2组×10次/侧(根据假设防守位置选择贴板角度)。
    • 变速与再加速(每周2次):
      • 变速突破至上篮:3组×6次(中速-急停-再加速进入两步上篮,记录命中与是否被干扰)。
      • 梯形敏捷+单脚最后一步爆发:2组×6次(速度梯后接单脚大步起跳,控制步幅与重心)。
    • 辅助力量与稳定(安全强度,体重为主,每周2次):
      • 俯卧撑(标准/跪姿根据能力):3组×8–12次(肩肘稳定)。
      • 仰卧卷腹/死虫练习:3组×12–15次(核心稳定,减少空中晃动)。
      • 手腕—指力控制(握球指尖挤压保持3秒):3组×8次(增强末端控球与出手稳定)。
  • 预期进步目标(4–6周)
    • 不受防左右侧上篮命中率提升至≥8/10;轻对抗条件下命中率≥7/10。
    • 上篮平均释放点明显上移(视频或照片参照,手尖出球高度稳定高于篮筐沿)。
    • 4×15米折返跑用时较当前提升0.3–0.5秒(在动作质量不下降前提下)。

教师备注

  • 建议在上篮练习中进行简易视频记录,用于对比释放点高度与出手时机,按周复盘。
  • 体能监控:继续记录折返跑用时与练习后1分钟心率,关注练习强度与恢复趋势,确保在可承受范围内逐步进阶。
  • 对抗练习中加入明确的“非持球手护球”与“选择上篮角度”提示语,提高实战应用率。

学生运动表现分析报告

基本信息

  • 学生姓名:周宇航
  • 运动项目:1000米跑
  • 记录日期:2025-05-30 09:10
  • 教学场景:体能测试

表现评估

技术动作评估

  • 动作完成度评分(1-10分):7
  • 技术要点掌握情况
    • 冲刺阶段髋部稳定性良好,躯干保持直立,无明显塌腰或摆动。
    • 步频整体较高,能在全程维持基本节奏。
    • 呼吸节奏2:2较稳定,较好地支持配速维持。
  • 常见问题分析
    • 前半程配速偏快,节奏控制不足,后程出现配速衰减与步幅变小。
    • 上肢摆臂幅度不足、后摆不充分,导致上肢驱动与步幅拓展有限。
    • 后600米步幅缩小,可能与下肢肌耐力与配速管理有关,地面接触时间可能增加。

体能表现评估

  • 耐力表现评价
    • 成绩4分12秒,完成测试但出现明显后程衰减;心率峰值190bpm,1分钟恢复至140bpm(下降约50次/分),体现较好的心肺恢复能力。
  • 力量表现评价
    • 核心稳定性较好(髋部稳定),支撑中线控制到位。
    • 上肢摆臂力量与爆发不足,影响后程姿态与步幅维持。
    • 下肢肌耐力中等,后程步幅维持能力不足。
  • 协调性表现评价
    • 呼吸与步频协调(2:2),节奏感良好。
    • 上下肢协调有待提升(摆臂与腿部驱动不匹配,影响步幅与推进效率)。
  • 速度表现评价
    • 前段与末段具备一定速度储备(起跑与冲刺能力在),但速度分配不合理;整体速度耐力需要通过配速与有氧训练优化。

参与态度评估

  • 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提前完成热身与拉伸)
  • 团队合作表现:良好(遵守测试口令)
  • 学习态度评价:积极主动(结束后主动补水并记录成绩)

发展建议

优势领域强化

  • 具体优势表现
    • 髋部与核心稳定性较好,冲刺阶段姿态稳定。
    • 呼吸节奏稳定,有助于配速维持与恢复。
    • 训练与测试流程意识强(热身、补水、记录规范)。
  • 保持和提升建议
    • 继续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平板支撑/侧支撑/死虫,每项3组×30-45秒,每周2-3次。
    • 呼吸节奏巩固:耐力跑中保持2:2或3:3,根据强度灵活调整;进行“说话测试”确保配速合理。
    • 保持规范热身与整理:10-12分钟动态热身,结束后5-8分钟慢跑+拉伸。

改进方向

  • 待提升技能点

    • 配速管理与前后程分配(避免前半程过速)。
    • 摆臂幅度与后摆力量,提高上肢驱动效率。
    • 后程步幅与经济性维持(下肢肌耐力与技术耐力)。
    • 速度耐力与无氧耐受(提高后程抗疲劳能力)。
  • 针对性训练方法

    • 配速与节奏训练
      • 渐进跑(Progression Run):2000米,前1000米按舒适配速,后1000米逐步加速至目标1000米配速,每周1次。
      • 分段配速练习:400m+400m+200m,目标按均匀或轻微负分段执行。建议参考分段目标(以当前成绩为基准):1:42(前400)+1:40(后400)+49-50秒(最后200),每组间步行或慢跑2-3分钟,完成2-3组,每周1次。
      • 配速认知:使用计时或手表提示每200米分段,训练中练习稳定通过点。
    • 技术强化(摆臂与步幅)
      • 摆臂技术:原地高摆臂30秒×3;行进摆臂走步2×30米;加速跑结合“肘向后划线、肩放松、手不过中线”的口令,每周2次。
      • 步幅与触地经济性:A-Skip/B-Skip各3×20米;小步快跑(高步频)2×60米;30-40米加速跑3-4趟,注意髋部稳定与前脚掌轻触地。
    • 有氧与速度耐力
      • 节奏跑(Tempo):8-12分钟“舒适偏难”强度(能短句交流),每周1次。
      • 轻松长跑:20-30分钟轻松配速,建立有氧基础,每周1次。
      • 间歇跑:4×400米按接近目标配速,间歇2分钟走/慢跑;或3×600米按1000米目标配速,间歇3分钟走/慢跑,每周1次(高强度日与节奏跑分开)。
    • 力量与稳定
      • 下肢与核心耐力:弓步走3×20步、提踵3×15、臀桥3×12;配合平板支撑/侧支撑,每周2次。
      • 髋部灵活性:动态摆腿、髋关节环绕各2×10次,置于热身中。
    • 安全与恢复
      • 每次训练前热身10-12分钟,训练后慢跑+静态拉伸5-8分钟。
      • 高强度训练间隔至少48小时;注意补水与环境温度管理。
      • 训练中如出现眩晕、胸闷、异常疼痛等不适,立即停止并告知教师。
  • 预期进步目标(4-8周)

    • 配速:实现接近均匀或轻微负分段(后程不慢于前程)。
    • 心率恢复:1分钟恢复心率≤135bpm(在相似强度测试下)。
    • 技术:摆臂后摆幅度提升,手不过中线,后程步幅下降率控制在≤5%。
    • 成绩:在保证安全与规律训练的前提下,目标提升至4分05秒±5秒。

教师备注

  • 建议下次测试启用200米或400米分段计时,帮助学生形成稳定配速策略。
  • 训练与测试时记录三项数据:分段用时、峰值心率与1分钟恢复心率、主观用力感受(RPE 1-10),便于纵向对比。
  • 可在跑道直段进行短视频技术回放(侧后视角),重点观察摆臂幅度、髋部稳定与后程步幅变化,作为后续技术纠正依据。
  • 避免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跑;确保场地安全与足够的补水条件。

学生运动表现分析报告

基本信息

  • 学生姓名:王可欣
  • 运动项目:足球运球与射门
  • 记录日期:2025-06-02 16:40
  • 教学场景:专项训练

表现评估

技术动作评估

  • 动作完成度评分(1-10分):7
  • 技术要点掌握情况
    • 变向与控球:内外侧交替触球流畅,节奏稳定;过桩成功率12/15,方向转换衔接自然。
    • 停球与第一触球:优势脚控制稳定;弱侧脚第一触球距离偏大,球体与支撑脚距离控制不足。
    • 射门技术:支撑脚稳定、踏点合理;身体姿态基本平衡,随挥较到位;命中率8/15,准度与选择落点需提升。
  • 常见问题分析
    • 弱侧脚停球“第一触”偏大,导致后续第二触或起脚时机受影响。
    • 射门过程中选点偏中、脚背正面击球时足尖指向与支撑脚指向不完全一致,影响球路与准度。
    • 个别过桩失败出现在快速变向后,可能与触球距离略大和抬头观察不足有关。

体能表现评估

  • 耐力表现评价:30-15间歇跑4组配速稳定;心率峰值186 bpm,1分钟恢复至134 bpm(下降52 bpm),表现出良好的有氧恢复能力与节奏维持能力。
  • 力量表现评价:本次无下肢力量直接测试数据;从射门稳定性看支撑与核心控制良好,爆发力与踢球力量的稳定输出可进一步提升(建议补充力量与爆发力测试/训练)。
  • 协调性表现评价:脚下触球节奏与左右脚配合较好;在密集桩间的方向切换与身体重心控制表现优于平均课堂水平。
  • 速度表现评价:无直线速度与加速度数据;建议补测20 m/30 m冲刺与5-10-5变向,以便更精准评估。

参与态度评估

  • 课堂参与积极性:高;主动加练弱侧脚,训练投入度强。
  • 团队合作表现:良好;能鼓励队友与进行积极沟通。
  • 学习态度评价:能自我反思并针对弱项提出改进,学习自驱力强。

发展建议

优势领域强化

  • 具体优势表现
    • 运球节奏与方向切换流畅,控球稳定性较好。
    • 射门时支撑脚与身体平衡控制较稳定。
    • 训练态度积极,具备自我驱动与团队正向影响。
  • 保持和提升建议
    • 节奏控球巩固:3×6分钟“变节奏运球”(慢-中-快切换),保持触球频率与头部抬头观察,每次失败后立即复盘触球步幅与方向选择。
    • 平衡与核心:每周2次“单脚支撑+上肢对抗”稳定训练(如单脚站立传接球30秒×4组),提升在射门与变向时的稳定性。

改进方向

  • 待提升技能点
    • 弱侧脚第一触球距离控制(目标控制在0.5-1.0米内)。
    • 射门命中率与落点选择(远角/近角的有意识选择与脚背正面击球的准度)。
    • 变向后首次触球的紧凑度与抬头观察的时机。
  • 针对性训练方法
    1. 弱侧脚停球与第一触
      • 墙面传接训练:弱侧脚停-传10次为一组,4组;要求停球后球距身体0.5-1.0米,超距作失败记录。
      • “门线控球”练习:设置宽60-80 cm小门,教练滚传,弱侧脚第一触将球停入门内,12球/组×3组;统计成功率。
    2. 过桩与变向后控球
      • 密集桩(间距1.2-1.5 m)变向:左右脚交替触球,强调变向后第一脚触球步幅小于1米,3次/周,每次3×90秒;记录失败原因(触球过大/观察不足)。
      • 5-10-5敏捷结合带球:加速-变向-加速后第一触收紧,4组;完成时间与失误数并行记录。
    3. 射门准度与脚法
      • 分区靶射:球门分4区(左右上下),每区6球,共24球;弱侧脚至少占40%。目标首周命中≥12/24,逐步提升至≥16/24。
      • 接球-两触射门:第一触调整到射门步距(约1-1.5米),第二触射,15球×2组;关注支撑脚方向与随挥一致性。
      • 压力情境小场对抗(3v3/4v4):限定3秒内完成射门决策,每次统计有效射门与命中率。
  • 预期进步目标
    • 2-3周:过桩成功率提升至≥14/15;弱侧脚第一触停入控制区成功率≥70%;分区靶射命中≥12/24。
    • 4-6周:射门课堂命中率提升至≥10/15;弱侧脚停球控制区成功率≥80%;变向后失误率较当前下降50%。

教师备注

  • 体能数据记录建议:补测20 m/30 m冲刺、5-10-5敏捷、CMJ或立定跳远,以完善速度与力量评估。
  • 训练安排建议:每周2-3次专项技术+1次体能结合课;间歇训练中注意逐组心率与恢复时间记录,保证充分补水与组间恢复。
  • 观察重点:弱侧脚第一触球的步幅与身体朝向一致性、射门支撑脚指向与击球面匹配度;在高速变向后保持抬头扫视的习惯。
  • 后续评估节点:第3周与第6周进行技术指标复测(过桩成功率、靶射命中、弱侧停球控制区成功率),用于更新个人发展档案与训练计划。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以“学生运动表现智能分析系统”为核心,让体育教师在日常课堂、专项训练与体能测试中,快速生成标准化的表现分析报告,直观呈现技术、体能与参与态度的三维评估;基于真实观察与数据,自动输出个性化训练建议与明确进步目标;持续形成成长档案,支持家校沟通、期末评估与教学复盘;通过一套好用、可信、可复制的提示词,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专业度,帮助教师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科学教学,激发试用兴趣并促进付费转化。

适用用户

中小学体育教师

在每节课后快速生成学生表现报告,明确优势与待提升点,立刻得到分层教学与分组训练建议。

学校体育教研组长/校队教练

批量分析队员数据,制定周期训练计划,跟踪进度并调整专项训练,为选拔与比赛提供依据。

校长与教学管理者

汇总年级体能状况与项目薄弱点,制定课程与场地投入方案,向家长与校务会议呈现改进成果。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结构化运动表现分析报告,课堂后即可提交与留档,无需手工排版。
多维记录技术动作、体能与参与态度,自动汇总关键指标与亮点,便于课堂复盘。
智能识别优势与短板,给出针对性训练方法与阶段目标,帮助学生稳步提升。
按年龄与项目特点优化评估口径,避免训练过度,明确安全边界与建议。
建立个人运动成长档案,持续追踪趋势变化,直观展示每次训练的进步。
支持课堂、专项训练、体能测试等场景,模板即用,输入少量信息即可出结果。
自动生成分层教学与分组训练建议,提升课堂组织效率与学生参与度。
教师备注与关注点集中记录,便于家校沟通和后续跟进,减少遗漏与重复。
支持批量处理多名学生,统一格式输出,提升教研评估与学期汇报效率。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5.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705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学生姓名 } { 运动项目 } { 教学场景 } { 表现观察记录 } { 记录日期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