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康症状追踪与反馈助手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Nov 15,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患者设计,通过系统化记录和分析每日症状变化,生成结构化医疗报告,帮助患者准确向医疗团队反馈治疗效果。亮点包括:智能症状趋势分析、多维度评估指标整合、个性化反馈建议生成,以及标准化报告输出,有效提升医患沟通效率与治疗跟踪精度,适用于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等多种医疗场景。

症状记录汇总表

  • 日期时间序列
    • 2025-11-14(术后第10天)
  • 症状详细描述
    • 切口疼痛:夜间加重;步行10分钟后疼痛评分5/10;冰敷后疼痛缓解,持续约30分钟
    • 膝关肿胀:持续存在(具体范围与变化未详)
    • 活动受限:膝关活动受限,步行可进行但受疼痛影响
    • 体温:37.6℃(低热范围)
    • 伤口情况:无渗液
    • 用药情况:按时服药(具体药物与剂量未记录)
  • 严重程度评分
    • 整体主观评估:中度
    • 疼痛最高值:5/10(步行10分钟后)
  • 持续时间记录
    • 夜间疼痛加重(当晚明显)
    • 冰敷后缓解持续约30分钟
    • 肿胀为持续性表现(当日观察)

症状趋势分析

  • 变化规律识别
    • 疼痛呈时间相关性:夜间加重
    • 疼痛呈活动相关性:步行约10分钟后出现或加重至5/10
    • 干预反应:冰敷可短时缓解(约30分钟)
    • 体温为低热,伤口无渗液
  • 关联因素分析
    • 活动量与疼痛强度相关(步行后疼痛升高)
    • 夜间体位与软组织反应可能影响疼痛感受(需继续观察)
    • 冰敷对疼痛及肿胀具有短时缓解作用
    • 按时服药与基础疼痛控制可能相关(具体效果需随访评估)
  • 风险等级评估
    • 当前综合风险:低-中等观察级别
      • 理由:中度疼痛与肿胀符合术后阶段表现;体温37.6℃为低热且伤口无渗液;存在夜间加重与活动诱发痛,需持续监测但未见急性警示表现

医疗反馈建议

  • 重点关注事项
    • 体温趋势:每日同一时段记录体温,关注是否≥38.0℃或逐日升高
    • 切口外观:红肿、局部温度升高、渗液、异味等变化
    • 肿胀变化:是否较前加重、是否影响负重与活动范围
    • 疼痛模式:活动前后及夜间的疼痛评分变化;冰敷后的缓解程度与持续时间
    • 功能恢复:步行耐受时间、膝关活动度(屈伸角度)是否稳定改善
  • 后续观察要点
    • 每日记录表建议包含:体温、疼痛评分(静息与活动后)、步行时长或距离、冰敷次数与效果、肿胀主观评分或膝围测量(同一位置与时间)
    • 标注诱因:当日活动量、康复训练强度、睡眠质量与夜间疼痛的关系
    • 伤口照片(若医生允许):每日同角度、同光线留存,便于随诊比对(注意隐私与安全存储)
  • 就医时机建议
    • 需尽快联系医疗团队(非急诊):
      • 体温≥38.0℃且持续超过24小时
      • 夜间疼痛明显加重并逐日恶化,冰敷与休息效果下降
      • 肿胀逐日加重或活动范围明显退步
    • 需及时就医或急诊评估:
      • 切口出现新发渗液、红肿明显、局部明显发热或异味
      • 静息痛≥7/10且持续不缓解
      • 单侧小腿突发明显肿胀、压痛、发热或出现突发气促、胸痛等警示症状

说明:本报告为症状追踪与沟通参考,不构成诊断或具体治疗方案。请按医生既定康复与用药计划执行,并将上述记录在下次复诊时提交给医疗团队。

症状记录汇总表

  • 日期时间序列:
    • 2025-11-15(报告日期);近两晚夜间(推测为11-14与11-15夜间)出现咳嗽/喘息
  • 症状详细描述:
    • 夜间咳嗽与喘息,清晨胸闷更明显
    • 运动后出现气促
    • 痰少、不粘
    • 无发热
    • 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各2喷后可缓解(患者自述)
  • 严重程度评分:
    • 轻度(患者自评)
  • 持续时间记录:
    • 每次发作具体持续时间未记录(建议补充:每次发作起止时间、是否影响入睡或夜间觉醒次数)

症状趋势分析

  • 变化规律识别:
    • 夜间/清晨加重的节律性表现
    • 运动诱发气促,活动相关性明显
    • 近两晚均需使用救急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提示症状在夜间有阶段性增多
    • 痰量少且无发热,当前未见明显感染征象
  • 关联因素分析:
    • 用药依从性:偶尔漏服可能与症状波动相关(具体药物种类与方案未注明)
    • 外界诱因:运动、夜间环境(冷空气、尘螨/过敏原、二手烟/刺激性气味)可能触发或加重
    • 自身状态:清晨胸闷更明显,可能与昼夜节律相关
  • 风险等级评估:
    • 当前总体风险评估:低-中等
    • 依据:严重程度为轻度、救急药物反应良好、无发热;但夜间症状连续出现且需使用救急药物,提示需关注控制水平与诱因管理
    • 建议继续密切监测,并与医疗团队沟通用药依从性与症状模式,以评估控制情况

医疗反馈建议

  • 重点关注事项:
    • 规范记录症状:时间(尤其夜间/清晨)、诱因(运动、环境)、严重程度(建议0-10分量表)、是否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
    • 记录救急药物使用频率与效果:每次使用的时间、缓解所需时间、当日总使用次数(不涉及具体剂量建议)
    • 用药依从性:尽量避免漏服已处方的维持用药;若有漏服情况,记录频次与当天症状变化,便于医生评估
    • 环境与活动管理:运动前充分热身;夜间保持卧室空气清洁、适度保湿;尽量避免冷空气直吹、刺激性气味、烟雾暴露
  • 后续观察要点:
    • 夜间与清晨症状频率与持续时间(天/周趋势)
    • 运动前后气促的变化(如需更长恢复时间或运动耐受下降)
    • 咳嗽/喘息的声音特征变化(是否更频繁或更响亮)
    • 伴随症状:胸痛、紫绀(口唇/指端发紫)、乏力、体温变化、痰色与黏稠度变化
    • 如有峰流速(PEF)仪器:早晚各1次,记录数值与个人最好值的差异,便于医生客观评估(无设备可暂不进行)
  • 就医时机建议:
    • 夜间或清晨症状较以往明显加重,连续多日不缓解,或影响睡眠与日常活动
    • 需更频繁地依赖救急药物才能缓解(较个人平时明显增加)
    • 运动后气促较以往加重、恢复时间延长,或出现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
    • 出现胸痛、说话困难、明显喘鸣、口唇/指端发紫、头晕等警示症状
    • 出现高热、痰量显著增多或痰呈黄绿黏稠等提示感染的迹象

说明与后续计划:

  • 本报告基于患者当日主诉进行整理,未作任何诊断或药物剂量建议。
  • 为提高评估准确性,建议未来7-14天持续记录:每日症状时段、诱因、严重程度评分、发作持续时间、救急药物使用频率与效果、是否漏服维持用药。
  • 建议将上述记录按周汇总,与医疗团队复盘,以便优化个体化管理与随访安排。

症状记录汇总表

  • 日期时间序列
    • 2025-11-11
      • 症状详细描述:反复头痛、眩晕(晨起加重,午后稍缓);阵发性心悸;足部轻度水肿;无胸痛
      • 家用血压:约150/95 mmHg(午后略低)
      • 严重程度评分:重度(自评,未量化)
      • 持续时间记录:近三日反复发作;单次头痛/眩晕及心悸持续时间未记录;水肿持续轻度
    • 2025-11-12
      • 症状详细描述:反复头痛、眩晕(晨起加重,午后稍缓);阵发性心悸;足部轻度水肿;无胸痛
      • 家用血压:约150/95 mmHg(午后略低)
      • 严重程度评分:重度(自评,未量化)
      • 持续时间记录:与前一日相似,具体单次发作时长未记录
    • 2025-11-13(观察日期)
      • 症状详细描述:反复头痛、眩晕(晨起加重,午后稍缓);阵发性心悸;足部轻度水肿;无胸痛
      • 家用血压:约150/95 mmHg(午后略低)
      • 严重程度评分:重度(自评,未量化)
      • 持续时间记录:仍为反复发作;心悸呈阵发;水肿轻度持续

(补充说明:眩晕具体类型未明确;单次发作起止时间与诱因未记录;用药情况:经常漏服)

症状趋势分析

  • 变化规律识别
    • 时间节律:头痛、眩晕在晨起更重,午后稍有缓解;血压总体偏高,呈日间轻度下降趋势
    • 症状组合:高血压读数(约150/95)合并头痛、眩晕、阵发性心悸及轻度外周水肿
    • 持续性:上述表现已持续至少三日,严重程度自评为重度
  • 关联因素分析
    • 用药依从性:经常漏服,可能与血压控制不佳相关(需医生进一步评估)
    • 昼夜节律与体液因素:晨起加重提示可能与晨峰血压及夜间体液分布变化相关(待医生确认)
    • 缓解/诱发:午后稍缓提示与日间活动、摄入或用药时间有关;具体诱因未记录,建议后续补充
  • 风险等级评估
    • 依据:持续偏高的血压读数(≥140/90)、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阵发性心悸与轻度水肿、且自评重度、依从性差
    • 评估结果:当前总体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
    • 含义:建议尽快门诊评估与管理,动态监测;如出现危险信号需及时急诊

医疗反馈建议

  • 重点关注事项
    • 依从性管理:尽快改善用药规律性(例如固定时间、建立提醒、药盒管理),并在就诊时携带全部在用药物清单与实际服用时间表供医生核对
    • 血压监测规范化:早晨起床后与晚间各测1次(安静坐位5分钟后,间隔1分钟测3次取平均),记录时间点、读数与当时症状
    • 心悸与水肿:心悸发作时记录心率(若有电子血压计或腕表功能),水肿每日观察按压痕程度与晨起体重变化
  • 后续观察要点(建议形成症状日记)
    • 头痛/眩晕:发生时间、部位/性质、强度(0–10分)、是否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说话含糊等
    • 心悸:起止时间、持续时长、触发因素(咖啡因、情绪波动、运动)、伴随气促/头晕/近晕厥
    • 水肿与体重:每日同一时间称重;记录小腿/踝部按压凹陷程度及是否夜间加重
    • 生活因素:盐分摄入、饮水量、睡眠时长、咖啡/茶/酒精摄入与运动情况
  • 就医时机建议
    • 尽快就诊:建议在近期(如3天内)预约心内科/全科门诊,带上血压与症状记录、用药清单及家用血压计(便于比对校准)
    • 立即就医(急诊)红旗信号:
      • 持续或爆发性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症状(视物障碍、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意识改变)
      • 持续胸痛/胸闷、明显呼吸困难、晕厥或近晕厥
      • 血压≥180/120 mmHg 且伴不适症状,休息重复测量后仍不缓解
      • 心率明显过快或不齐并伴不适(如>120次/分持续)或水肿迅速加重、尿量明显减少

注:本报告为症状与监测数据的整理与风险评估,非诊断与治疗方案。请以面诊医生意见为准,并持续更新记录以便随访评估。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把每天的真实感受,快速转化为医生一眼看懂的标准报告。通过轻松记录症状、自动识别变化趋势、点出关键关注点与就诊时机,帮助患者在复诊时更有底气、沟通更高效、用药与康复更可控。适用于慢性病长期管理、术后居家恢复、药物调整随访、老年人与家属协助记录等场景,目标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可用于医疗决策的高质量反馈。

适用用户

慢性病患者

持续记录疼痛、呼吸、血压等体感变化,自动生成趋势与异常提醒;复诊前一键导出周报,让医生迅速了解治疗反应。

术后康复者

按日记录疼痛等级、活动范围与伤口感受,系统识别恢复进度与异常波动,生成复查清单与注意事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远程随访护士

收集患者自填报告,快速筛选高风险个案,分配回访优先级,形成随访摘要,提升沟通效率并留存标准化记录。

特征总结

一键记录每日症状与用药,自动整理时间线,轻松回溯治疗前后变化。
智能识别症状趋势与波动,高亮异常日期,主动提醒及时与医生沟通。
多维度评分与标签化管理,自动生成严重程度、频次与持续时长概览。
将口语化描述转为规范医学表述,避免漏项与歧义,便于医生快速理解。
基于个人历史与近期变化,生成个性化观察要点与生活方式实用提示。
支持慢病与术后康复等场景,自动适配关注指标,减少手工记录负担。
一键导出标准化报告,含摘要、趋势与要点,门诊随访直接可用并便于存档。
自动追踪用药与症状关系,识别可能关联因素,辅助评估治疗效果更客观。
私密存储与提醒机制,保护隐私同时按时填写,提高连续监测的执行率。
简洁问题引导填写,降低医疗术语门槛,让非专业用户也能准确表达。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2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27 tokens
- 4 个可调节参数
{ 症状列表 } { 症状严重程度 } { 观察日期 } { 用药情况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