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生成器

258 浏览
25 试用
6 购买
Oct 23, 2025更新

该提示词可帮助教师快速生成可直接使用的课堂活动计划,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案。输出包含详细步骤、所需材料、预计用时及成功标准,针对不同年级和科目灵活适配,助力高效备课和课堂实施。

{ "activity_plan": "游戏化主题:比喻探险局(找—说—写—评—收)40分钟。全班分成4人小队,完成三个闯关任务累计“星星积分”。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用“本体—喻体—相似点”结构识别比喻,在诗歌与叙事文本中找出并说明表达效果,完成写景/写人片段的比喻创作,进行同伴互评,最后整理个人“比喻手册”。计分规则:每完成一项准确任务得1星,优秀展示加1星,全队达成目标颁发“比喻达人”贴纸。", "activity_steps": [ "1. 热身:谁是它的影子?(5分钟)—教师投影2–3句含比喻的句子(如:柳条是绿色的丝带;月亮像一只弯弯的船)。学生举“本体/喻体”手牌抢答,并说出一个相似点关键词(颜色/形状/动作/情感)。板书并强调结构:本体—喻体—相似点。", "2. 闯关1 找比喻(10分钟)—小队领取“诗歌卡”与“叙事短文卡”各1张。任务:圈出文中至少2处比喻;在“结构卡”写清每句的本体、喻体、相似点;把结构卡贴到小队海报。每找对1处得1星,三要素齐全再加1星。", "3. 闯关2 说效果(6分钟)—每队选1句代表作上台贴黑板,用句式说明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本体)比作(喻体),突出(相似点),把……写得……,让人感到/仿佛……,表达了……。’同伴用3点小贴纸评价:清楚/贴切/有画面。达标得星,精彩加星。", "4. 闯关3 小作家工坊(12分钟)—任选题:写景(校园一角/今天天空)或写人(我的同桌/班主任),写3–5句,运用1–2处比喻,语言自然不生硬。提供句式卡:像……一样/好像……/仿佛……;A是B(突出……);把A比作B(因为……像……)。写好后交换互评,用清单勾选:是否找得出本体/喻体/相似点;比喻是否贴切;是否与上下文连贯;提出1条修改建议并完成修改。完成并达标得星。", "5. 收束 我的比喻手册+离场票(7分钟)—每人把今天‘找到的2句+自己最佳1句’抄入个人手册,并整理3种常见句式各举1例;任选1句用‘本体—喻体—相似点’写出结构说明。离场票:对同桌口头说1个比喻并准确说出三要素。结算积分,发‘比喻达人’贴纸。" ], "estimated_duration": 40, "materials_required": [ "投影/黑板与马克笔", "诗歌卡与叙事短文卡(每队一套)", "本体/喻体手牌与空白‘结构卡’(写三要素)", "小队海报纸或A3纸、便利贴、胶棒", "句式提示卡(像…一样/好像/仿佛;A是B;把A比作B…)", "同伴互评清单(勾选项与建议栏)", "计时器、星星积分贴纸/积分表", "个人‘比喻手册’(小册或A5纸)" ], "success_criteria": "识别:每位学生能在指定文本中找出至少2处比喻,并准确写出本体—喻体—相似点(全班准确率≥80%)。说明:能用给定句式完整说出至少1句比喻的表达效果。创作:每位学生完成3–5句片段并恰当使用1–2处比喻,互评清单中达到‘本体明确、喻体贴切、相似点说得出、语句通顺’≥3项。整理:每人完成手册页,含3类常见句式与3个优秀示例,各1句标注三要素。" }

{ "activity_plan": "主题:探索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探究式,两课时共80分钟)\n课时安排:\n- 第一课时(40分钟)\n 1) 引入情境(5分钟):展示船舶载重线/潜水艇升沉短视频或图片,提出核心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浮、悬浮或下沉?如何用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n 2) 概念预热(5分钟):快速复习密度、重力;板书并讲解公式 F浮=ρ液·g·V排(水的ρ≈1000 kg/m³,g≈9.8 N/kg)。给出直观换算:淡水中每1升排水约提供9.8N浮力;100 mL约0.98N。\n 3) 分组与安全(3分钟):4人一组,说明防水防滑、安全用电、玻璃量筒小心、防止气泡。\n 4) 设计实验(8分钟):每组选择两种样品(如金属块与塑料块),确定对比变量(液体种类:淡水/盐水;物体材质/体积),画出实验草图,准备记录表(含:物体、质量m、液体ρ、排水体积V、空气中重力W_air、水中示数W_water、F浮测量、F浮理论、相对误差、浮沉状态)。教师巡检方案与变量控制。\n 5) 实验A:弹簧秤法测浮力(10分钟):测空气中重量W_air;将样品系线完全浸入水中,读水中示数W_water,计算F浮测量=W_air−W_water。注意避免样品触底与碰壁。\n 6) 实验B:溢流法测排水体积(10分钟):用溢流杯或满溢容器,将样品完全浸没,收集溢出的水,用量筒读V排,计算F浮理论=ρ液·g·V排。若用盐水,记录配比并标注ρ液≈1030 kg/m³。\n- 第二课时(40分钟)\n 7) 数据处理与误差(8分钟):将两法结果对照,计算相对误差=|F测−F理|/F理×100%。讨论误差来源(读数、气泡、未完全浸没、ρ估计、单位换算)。\n 8) 受力示意图(8分钟):分别为漂浮、悬浮、下沉画受力图:向上F浮、向下mg;判断条件:漂浮(ρ物<ρ液,或F浮=mg且部分浸没,V排=m/ρ液);悬浮(ρ物≈ρ液,F浮=mg,静止于液体中);下沉(ρ物>ρ液,F浮<mg)。拓展:上浮/下沉加速度时受力不平衡,说明趋势。\n 9) 应用探究(8分钟):小组讨论并查找材料(教师提供资料页)——船舶载重线(Plimsoll线:不同海水密度影响允许载重与吃水)、潜水艇通过压载水调密度实现升沉。将原理转化为可视化解释。\n 10) 海报与口头汇报准备(10分钟):海报包含:实验照片/数据表、受力图、关键公式与结论、船/潜艇应用示意。准备1分钟口头汇报,分工:讲解者、数据与图表、应用案例。\n 11) 小组汇报与班级提问(5分钟):每组1分钟陈述,1分钟提问(任选几组)。\n 12) 课堂总结(1分钟):回顾公式、误差来源与工程应用价值。\n注意事项与快速提示:\n- 单位统一:F(N)=ρ(kg/m³)×g(9.8)×V(m³)。若用mL:先换算成L或m³;1 L=0.001 m³,1 mL=1×10⁻⁶ m³。\n- ρ液取值:淡水约1000 kg/m³;饱和盐水可近似1030 kg/m³(课堂用简化值)。\n- 控制变量:同一物体在淡水/盐水中对比,或不同材质在同一液体中对比。\n- 选择易操作样品:规则形状、可完全浸没、不会吸水;避免木块在溢流法中仅部分浸没导致体积读数不准。必要时用配重让其完全浸没再扣除配重影响。\n- 记录表模板建议列:物体;m(g);ρ液(kg/m³);V排(mL/L);W_air(N);W_water(N);F测(N);F理(N);误差(%);状态(浮/悬/沉)。\n差异化建议:\n- 基础组:先做淡水单一液体;计算F理与误差。\n- 进阶组:加入盐水对比或探索同一物体如何实现悬浮(调液体浓度或改变物体平均密度,如密封小瓶内加空气)。", "activity_steps": ["引入船舶与潜水艇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密度、重力,板书并解释F浮=ρ液·g·V排,给出水中1升≈9.8N的直观换算。", "按4人一组分组,进行安全与器材使用说明,发放记录表与器材。", "每组确定对比变量(液体或样品),画出实验草图,填写记录表标题与单位,教师审核方案。", "实验A:用弹簧秤测W_air;将样品系线完全浸入水中读W_water,计算F浮测量=W_air−W_water。", "实验B:用溢流杯收集排出的水,量筒读V排;计算F浮理论=ρ液·g·V排(注意单位换算)。", "可选对比:更换盐水重复步骤5–6,记录密度与现象差异。", "整理两法数据,计算相对误差=|F测−F理|/F理×100%,在表格旁写出误差可能来源。", "分别为漂浮、悬浮、下沉绘制受力示意图,标注F浮与mg,并判断条件;对部分浸没的漂浮给出V排=m/ρ液。", "小组将实验结论应用到船舶载重线与潜水艇压载水原理,草绘示意并写出因密度变化导致吃水/升沉的解释。", "制作海报:包含数据表、受力图、关键公式、工程应用图示;准备1分钟口头汇报分工与要点。", "进行口头汇报与现场问答,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公式、误差分析与工程意义。"], "estimated_duration": 80, "materials_required": ["透明水槽/溢流杯(或满溢容器)×若干", "量筒(100–500 mL)与量杯", "弹簧秤(0–5 N或相近量程)", "电子秤(精度≥1 g)", "样品若干(金属块、塑料块、木块、密封小瓶等)", "细线、挂钩、夹子", "清水与食盐(配制盐水)、搅拌棒", "温度计(估算水密度,可选)", "毛巾/抹布、防滑垫", "海报纸、马克笔、胶带", "记录表模板、计算器/学生手机(仅用于计算)", "计时器"], "success_criteria": "知识与理解:能口头解释浮力来源与阿基米德原理;能用F浮=ρ液·g·V排进行估算。数据与方法:完成两种测量(弹簧秤法与溢流法)、记录质量/排水体积/示数;相对误差计算正确,能指出至少两条误差来源。图示与判断:受力示意图清晰,能正确判断漂浮、悬浮、下沉条件并解释部分浸没的体积关系。应用与表达:海报包含关键公式、数据与工程案例(船舶载重线、潜水艇压载水),口头汇报条理清楚(≈1分钟),能用密度变化解释载重与升沉。量化标准建议:至少一组数据相对误差≤15%,受力图三种状态无明显错误,应用解释包含密度与体积排水的因果关系。" }

{ "activity_plan": "互动讨论式历史活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与社会变迁。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时间线拼卡8分钟;史料解读12分钟;因果“前—中—后”图12分钟;立场陈述与互评6分钟;总结与出门条2分钟(合计45分钟)。活动概述:学生分组(每组4-5人),通过事件卡片构建时间线,解读两则史料并辨析观点偏向,在此基础上以“前—中—后”因果框架梳理技术变迁与社会影响,最后进行3分钟立场陈述。史料示例(可直接打印):史料A(约1825,曼彻斯特某工厂主宣传册):“新装的瓦特式蒸汽机可使十二台织机昼夜运转,周产量较以往增三倍。机器不知疲倦,只需煤与细致监督。工厂制度集聚熟练手与学徒,使布匹更廉,惠及大众;勤奋者可凭纪律晋升为监工。”;史料B(1832,曼彻斯特工人来信节选):“兄长,纺纱间空气尽是棉尘,我们每日工时十三小时,孩童天未亮便被唤起。薪资勉强付房租,栖身臭水沟旁。停机片刻即罚,商人得利,我们日益虚弱。若无改革,城里人将被机器吞噬。”课堂提问框架:作者身份与意图?受众?用词褒/贬与证据类型?与时间线的事件如何互证或矛盾?由此判断偏向并举出文本证据。", "activity_steps": [ "步骤1(5分钟):导入与目标可视化。投影一幅19世纪纺织厂照片或短片段,快速问答: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看得见”的变化?板书本课目标(时间线与关键技术、影响分析、史料偏向、因果图与立场陈述)。分组并分配角色:时间线主持、史料分析师、记录员、陈述者。", "步骤2(8分钟):时间线拼卡。每组领取事件卡(如:1733飞梭;1764珍妮纺纱机;1769瓦特蒸汽机专利;1781旋转运动蒸汽机;1785动力织机;1830铁路扩张;1833工厂法;1842矿工法;1851伦敦博览会)。要求:按时间轴排列,贴在桌面或海报纸上,并用两句话标注其对生产方式或工厂制度的影响。教师抽查两组进行口头纠错与补充。", "步骤3(12分钟):史料解读与偏向辨析(互动讨论)。向每组发放史料A与史料B。小组用“作者—目的—受众—用词—证据—遗漏”六问框架分析,并圈画体现偏向的句子;写出各自的结论:A的偏向与理由、B的偏向与理由。将两则史料与时间线上的事件建立联系(如与瓦特蒸汽机、工厂法、城市化数据等),用至少两条具体证据支撑。", "步骤4(12分钟):构建“前—中—后”因果图。每组在A3纸上分三栏:前(技术创新动因与旧生产形态);中(蒸汽机与工厂制度如何改变组织、效率、劳动者结构);后(城市化、社会阶层分化、立法回应与全球贸易)。用不同颜色便签标注:技术/生产/城市/阶层/政策,并用箭头连接因果链,每条箭头旁附1条证据(可引用史料或时间线事件)。", "步骤5(6分钟):3分钟立场陈述与互评。每组选定立场:A“技术进步主要推动社会改善”或B“技术进步加剧社会不平等”。陈述结构:观点—证据(至少2条,分别来自时间线与史料)—推理—回应反方一点。其他组依据简易评分表(观点清晰、证据充分、逻辑连贯、时间控制)打分并提1个问题。", "步骤6(2分钟):总结与出门条。教师归纳: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核心机制;技术—生产—城市—阶层的因果链。学生出门条写下:1个时间线关键节点、1个具体社会影响、1句对某史料偏向的判断与依据。收齐评分表与因果图。" ], "estimated_duration": 45, "materials_required": [ "工业革命事件与技术卡片(至少8-10张)", "两则史料打印件(每组一套)", "A3海报纸或白板、马克笔", "不同颜色便签与箭头贴纸/胶带", "投影设备或图片", "计时器", "立场陈述简易评分表(每组1份)" ], "success_criteria": "知识与时间线:能将8个关键事件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布,并说出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核心特征与至少2条具体影响(生产效率、城市化指标、阶层变化/立法)。史料技能:能指出两则史料的作者、目的与受众,辨析其观点偏向并引用至少1句文本为证。思维与表达:小组因果图包含“前—中—后”三段,连接清晰且每条箭头有证据标注;完成3分钟立场陈述,达到观点清晰、证据来自时间线与史料各至少1条、逻辑连贯、时间控制良好。合作与参与:角色分工明确,组内成员均有发言或任务产出。" }

示例详情

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工作场景描述

解决的问题

针对 教师快速生成可直接使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的日常工作场景,该工具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 备课时间紧张,难以快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 教学目标与实际活动脱节,缺乏系统性的实施方案
  • 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科需求

工具介绍

工具名称: 课堂活动生成器
功能简介: 该提示词帮助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案,输出包含详细步骤、所需材料、预计用时及成功标准,针对不同年级和科目灵活适配,助力高效备课和课堂实施。

协同场景

使用场景描述:

构建完整的教学闭环,从活动设计到教学评估,实现高效课堂管理。

具体协作步骤:
  1. 设计教学方案 + 5E教学模式精准教案设计:基于5E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化教学框架
  2. 生成互动内容 + 课堂互动活动:设计具体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参与度
  3. 创建评估工具 + 作业评分标准生成器: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确保教学效果
  4. 提供学习反馈 + 学生表现反馈评论:生成个性化反馈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适用用户

日常备课繁忙的学科老师

帮助快速设计课堂活动计划,从关注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出发,为课堂引入新颖点子,节省宝贵的备课时间。

教育培训机构的教研人员

在制定课件与教师教案时,快速生成创意课堂活动方案,提高内部研发效率与课程含金量。

学校教务管理者

为教师团队提供教学灵感工具,规范课堂活动设计流程,同时灵活适应不同学科需求。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课堂活动方案,满足不同学科和年级需求,让备课更加高效。
自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帮助老师快速明确课堂执行路径。
智能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活动类型,让学习更有趣,课堂更生动。
支持多样化教学风格,自由选择创意课堂策略,满足个性化教学设计需求。
提供详细的活动所需材料清单,避免遗漏准备工作,让课堂更加井井有条。
清晰预估活动所需时间,帮助老师合理安排课堂节奏,提升整体授课效率。
输出内容结构清晰、直接可用,减少繁琐准备过程,轻松搞定完整活动设计。
内置灵活参数设置,支持快速调整方案细节,匹配多种教辅场景需求。
按照课程需求自动校验活动的执行性和有效性,确保课堂目标精准达成。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AI 提示词价格
¥10.00元
先用后买,用好了再付款,超安全!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547 tokens
- 5 个可调节参数
{ 年级 } { 科目 } { 教学目标 } { 活动时长 } { 教学风格 }
获得社区贡献内容的使用权
- 精选社区优质案例,助您快速上手提示词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