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主题作文题目

3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Sep 30, 2025更新

根据特定主题或学科生成教育相关的作文题目。

示例1

作文题目:我为家尽的一份责任

一、写作目标
- 围绕“家与责任”,写清一件你在家主动担起的事。
- 说清起因—经过—结果—感受(反思),体现责任意识与成长。
- 用时间顺序展开,配合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

二、写作步骤
1. 选题聚焦:先列出你在家的3—5项责任(如洗碗、照顾弟妹、整理房间、照看宠物、买菜记账等),选一件最有“波折”的事。
2. 定结构框架:
   - 开头点题:交代“我承担了什么责任,为什么(起因)”。
   - 经过推进:写执行过程中的两三个关键情节与困难。
   - 结果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与家人反应。
   - 感受反思: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什么“责任”道理。
3. 画时间线:用“起初—接着—后来—最后”或“早上—中午—晚上”等时间词串联。
4. 选细节支撑:加入1—2处对话、动作、神态或心理描写;适度描写环境变化(如厨房的水汽、客厅的杂乱与整洁对比)。
5. 突出责任行动:写清“我怎么做、遇到什么难、如何解决(请教、查找方法、分步完成)”。
6. 修改润色:检查是否紧扣“责任”,删空话,改口水句,标点正确,错别字不超过2—3个。

三、写作提示
- 开头直入主题句式:这一次,我决定为家担起……;从那天起,我成了家的……;当家里最需要我时,我选择……
- 过程描写要点:
  - 行动:我先……再……最后……
  - 困难与应对:问题在哪?我如何想办法?有没有求助与分工?
  - 细节选择:抓住一两处“关键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
- 结果与反思:
  - 结果:家里的变化、家人的评价或表扬/建议。
  - 反思:责任不仅是做完,更是做到位;我下次如何更好。
- 语言小技巧:
  - 连接词:不仅……而且……;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 动词替换:擦拭→抹、蹲下→俯身、跑→小跑/快步
  - 避免空话:用具体数量、时间、动作代替笼统形容(如“洗了15只碗,用了20分钟”)。

四、评价要点(自评/互评清单)
- 主题聚焦:全文紧扣“家”与“责任”,无跑题段落。
- 内容具体:有起因—经过—结果—反思;至少2处细节描写。
- 结构清晰:时间或总分结构明确,段落分明。
- 责任呈现:写清“怎么做—遇到难—如何扛—做得如何”,而非只讲道理。
- 语言表达:句子通顺,词语准确,错别字不超过全篇1%。
- 情感真挚:有真实感受与自我改进的思考。
- 书写规范:标题正确、标点合适、格式整齐。

五、分层作业设计
- 基础层(A)
  - 要求:200—300字,写一件承担家务的经历,按“起因—经过—结果—感受”四段式行文。
  - 必备:1处动作描写,使用至少3个时间连接词。
- 提升层(B)
  - 要求:350—450字,体现“困难—解决—改进”,结构更完整。
  - 必备:动作+对话或心理描写各1处;使用“虽然……但是……/不仅……而且……”等复句。
  - 加分: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突出责任成效。
- 挑战层(C)
  - 要求:500—600字,展现责任的计划—执行—复盘三个环节。
  - 必备:至少3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三选二以上);点明家中“责任分工”或家规;加入1—2句议论回应主题。
  - 加分:巧用伏笔或象征(如“那条围裙”“记事本”)贯穿全文。
- 拓展实践(D,选做)
  - 制作一周“家庭责任清单”(任务、时间、标准、反馈)。
  - 访谈1位家人:他们理解的“家庭责任”是什么?记录1—2条金句,下次写作可引用。

六、快速提纲示例(供参考)
- 开头:奶奶生病住院,家里需要人做晚饭,我决定试一次。
- 经过1:第一次下厨手忙脚乱,油溅到手,想放弃但不甘心。
- 经过2:查食谱、请教爸爸,分步准备,计时搭配。
- 结果:一家人吃完说“有进步”,厨房从凌乱到整洁。
- 反思:责任不是被安排,而是主动承担;下次先列清单再开火。

按上述步骤完成写作,先定题再列提纲,再动笔成文,最后对照评价要点自查修改。

示例2

作文题目
当气候失衡遇见文明拐点:以4.2千年事件、玛雅干旱与印度河流域转型为例的跨学科论证

写作目标
- 运用历史与地球科学证据,分析气候波动如何影响古代文明的兴衰与转型。
- 训练“证据三角”思维:自然代理记录×考古材料×历史文献。
- 学会区分“相关”和“因果”,提出多因素综合解释。

写作步骤
1. 明确中心论点
- 先拟定一个可检验的论点,如:“在关键气候转折期,气候压力通过粮食与水资源通道影响古代国家的政治稳定,但政治制度与技术调适能力决定了最终走向。”

2. 选取并限定案例(建议3个)
- 4.2千年事件(约公元前2200年)与阿卡德帝国、古王国埃及的动荡。
- 玛雅终末古典期旱灾(约8–9世纪)与城址迁移、纪年中断现象。
- 印度河流域文明晚期(约公元前1900年)与季风减弱、聚落与生计方式的转型。
- 可作为对照或延伸:格陵兰诺斯殖民地在小冰期初期的脆弱性;吴哥水利网络在14–15世纪的极端季风扰动。

3. 构建“证据三角”
- 自然代理:树轮年表、石笋(δ18O/δ13C)、湖泊或海洋沉积物(粒度、石膏、同位素)、冰芯、花粉谱。
- 考古记录:聚落规模与分布、灌溉与水利遗迹、动植物遗存、陶器与贸易物证、碑刻纪年。
- 文献与编年:王朝更替、灾荒记载、水位记录(如尼罗河水位碑对后期的参考)、税赋与战争记录(如有)。

4. 建立因果链而非单因论
- 气候机制→区域水热变化→农业产出与贸易→社会财政与政治秩序→冲突/迁徙/技术调适。
- 在每个案例中同时检验替代解释(战争、贸易网络扰动、疾病、内部制度问题)。

5. 对齐时间线与不确定性
- 标注每组证据的时间分辨率(年、十年、百年)与误差范围。
- 只在时间重叠充分且机制合理时,提出“可能的因果关联”。

6. 综合比较与当代启示
- 比较不同文明的“调适工具箱”(水利工程、作物与生计多样化、贸易缓冲、制度改革)。
- 提炼对现代社会的可转移经验与边界条件。

结构框架(可按段落或部分安排)
- 引言(约10%):提出问题、界定“气候—社会”研究的价值与方法。
- 方法与资料(约10–15%):说明采用的代理记录、考古与文献类型,阐明时间对齐与不确定性处理。
- 案例一:4.2千年事件(约25%)
  - 科学线索:中东/阿拉伯半岛石笋δ18O、海洋沉积粉尘指示干旱增强。
  - 历史—考古线索:阿卡德边缘聚落收缩、埃及古王国末期的行政动荡与饥荒迹象(成因多元,谨慎断言)。
  - 因果链与反证讨论。
- 案例二:玛雅干旱(约25%)
  - 科学线索:尤卡坦湖泊石膏层、洞穴石笋同位素显示多次持续干旱。
  - 考古线索:纪念碑铭文密度下降、城址功能与人口迁移、农业与水管理设施证据。
  - 机制与反证:社会分层、战争、贸易网络变化共同作用。
- 案例三:印度河流域转型(约20%)
  - 科学线索:南亚石笋记录的夏季风减弱、河道演化与沉积变化。
  - 考古线索:从大城市到小聚落的网络重组、从灌溉到更多雨养农业的调整。
  - 多因解释与区域差异。
- 讨论与比较(约10%):韧性与脆弱性因素的共性与差异,技术与制度在“缓冲期”的作用阈值。
- 结论(约5%):回扣论点,指出气候冲击的作用路径与边界;提出对当代适应的启示。

素材线索(检索关键词与证据类型)
- 4.2千年事件相关
  - 关键词:4.2 ka event, speleothem δ18O, 阿曼/伊朗石笋,阿卡德帝国,古王国埃及,海洋沉积粉尘。
  - 线索类型:洞穴石笋时间序列、海湾沉积物中的风尘指标、近东聚落考古数据。
- 玛雅干旱相关
  - 关键词:Maya Terminal Classic drought, Lake Chichancanab gypsum, speleothem δ18O (Yucatán), monument hiatus。
  - 线索类型:湖泊沉积矿物变化、洞穴同位素序列、铭文年代学、农业梯田与蓄水系统遗迹。
- 印度河流域相关
  - 关键词: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late phase, monsoon weakening, Ghaggar–Hakra, Mawmluh Cave speleothem, settlement de-urbanization。
  - 线索类型:石笋同位素、河流沉积地貌重建、遗址等级规模变化、动植物考古。
- 对照/延伸(可择一段简述)
  - 诺斯格陵兰:Little Ice Age onset, sea-ice increase, midden zooarchaeology(家畜到海豹的比例变化)、贸易依赖。
  - 吴哥:monsoon variability, tree rings, water management network failure, 14–15世纪洪旱交替与淤积证据。
- 数据与地图建议
  - 将代理记录与历史事件放在同一时间轴图中。
  - 区域地图标注核心遗址、水利系统与生态带边界。

论证提示
- 使用“证据强度标注”:强(多源一致)、中(两源一致)、弱(单源或相关性)。
- 严格区分触发因素(气候)与放大量(制度脆弱、战争、贸易中断)。
- 说明不确定性来源(年代误差、空间代表性、样本选择偏差)。
- 避免“气候决定论”;给出可检验的替代解释并评估其权重。

可用论点模板(任选其一深化)
- 模板A:在降水长期偏负的阶段,缺水通过减少剩余产出削弱国家的再分配能力,从而提高政治碎片化风险;制度与技术的缓冲容量决定了“崩溃”还是“重组”。
- 模板B:边缘生态区的聚落比核心区对气候波动更敏感;文明的空间布局与贸易网络是否提供了“保险效应”,是决定结局的关键。

自检清单
- 是否为每个案例同时提供了自然代理、考古与(若有)文献三类证据?
- 时间线是否对齐并标注了分辨率与误差?
- 是否提出并评估了至少一个非气候解释?
- 是否有比较段总结“机制共性”与“区域特异性”?
- 结论是否回扣论点,且未夸大超出证据支持的范围?

提示
- 需要数据时,优先检索权威资料库与综述(如主要学术期刊与古气候数据存储库),并在文中以“资料来源类型+关键词”的方式说明线索来源,避免直接复制具体文字。

示例3

中英双语统一作文任务:可持续城市生活(跨校区混合班)

一、题目 Title
- 中文:为你的城市提出一份可执行的可持续城市生活方案:比较—论证—落实
- English: Designing a Practical Plan for Sustainable Urban Living in Your City: Compare, Argue, Implement

二、任务概述 Task Overview
- 用证据比较两种已在城市中实施的可持续策略,选取最适合你所在城市(或校园所在城市)的方案,提出两到三项可执行行动,并给出可衡量的目标与实施路径。
- Compare two real urban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argue for what best fits your city (or your campus city), and propose 2–3 actionable steps with measurable targets and an implementation pathway.

三、学习目标 Learning Outcomes
- 明确定义城市可持续挑战并界定范围。
- 评估与比较不同城市策略的成效、可行性与公平性。
- 制定包含指标、时间表与利益相关方的执行方案。
- Apply clear academic writing and proper citation practices.

四、统一难度与基本要求 Standardized Difficulty and Baseline Requirements
- 对象水平:本科中阶学术写作(适合跨校区混合教学)
- 字数/字量:英文900–1100词;中文约1400–1700字(为工作量对等)。
- 资料数量与类型:至少3个可信来源,至少包括1个学术来源(期刊/学术书章)、1个政策或政府/国际组织来源(如UN-Habitat、IPCC、地方政府公开数据)、1个本地数据或案例来源。
- 引用格式:APA第7版,文内引用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
- 允许主题领域(选其一且聚焦):交通与出行、能源与建筑、住房与可负担性、废弃物与循环、城市绿地与韧性、水资源与排水、社区健康与空气质量。
- 语言选择:可用中文或英文提交;无论语言,评分标准一致。
- 独立完成并接受一次跨校区同侪评审。

Five、写作步骤(请依序完成) Writing Steps (Follow in Order)
1) 明确问题 Define the Challenge
- 选定一个与你城市高度相关的可持续城市问题,并用1–2句提出清晰研究问题。
- 指定空间与时间范围(如“成都市中心五城区,2020–2025年”)。
- 指出基线数据(如PM2.5年均值、公交分担率、户均能耗、可负担性指标等),并标注来源。

2) 收集证据 Gather Evidence
- 找到两种已在真实城市实施的策略或项目(至少一例来自你对接校区所在地区或其所在国家/地区)。
- 为每种策略收集:目标与背景、实施做法、投入成本或资源级别、测得或评估的成效(定量/定性均可)、公平性与可达性考量、主要障碍与经验教训。
- 记录关键信息与出处,准备在文中比较。

3) 比较与评估 Compare and Evaluate
- 以你的城市为参照,从以下维度比较两种策略:
  - 影响与成效(如GHG减排、出行方式分担率、用水强度、空气质量、住房可负担性、绿地可达性等)
  - 可行性(治理结构、资金来源、技术成熟度、维护运维)
  - 公平与包容(对弱势群体影响、可达性、参与度)
  - 风险与权衡(潜在负外部性、机会成本)
- 用2–3句话给出比较结论:哪一种(或其组合)更适配你的城市,为什么。

4) 提出本地化方案 Propose a Localized Plan
- 提出2–3项可执行行动(如“新增快速公交走廊+换乘优化”“社区级屋顶光伏+负荷管理”“分流定价与步行区扩张”等)。
- 为每项行动设定SMART目标与指标(至少2个量化指标),包含基线值与1–3年内的目标值。
- 简述实施路径:关键部门与角色、初步时间表(短期0–12个月;中期12–36个月)、预算量级与资金来源选项(如市政预算、绿色债券、公共—私营合作)。如涉及成本,提供本币与美元大致换算并注明汇率来源与日期。
- 说明公平性安排(如费用减免、无障碍设计、服务盲区优先)与社区参与方式。

5) 风险与评估 Risk and Evaluation
- 标明2–3个主要风险(治理协调、资金不足、公众接受度等)及缓解措施。
- 设计监测评估计划:数据收集频率、责任单位、成效复核点(如第6、12、24个月)。

6) 结构写作 Write the Essay
- 建议结构:引言(问题与论点)—背景与基线—比较分析—本地化方案(行动、指标、时间表、资金、公平)—风险与评估—结论(重申贡献与下一步)—参考文献。
- 可附1个图或表作为附录(不计入字数),图表需标注来源。

7) 跨校区同侪评审 Cross-Campus Peer Review
- 在草稿阶段提交供其他校区同学评阅;向至少1位异校同学提供不低于150词(或等量中文)且具体、可操作的反馈,并在终稿中用1–2句说明采纳了哪些建议。
- 注意礼貌、聚焦证据与逻辑。

六、格式与提交 Formatting and Submission
- 文件格式:PDF;文件名建议“Campus_Course_YourName_SustainableUrbanEssay.pdf”
- 字体与行距:常用易读字体,行距1.5倍以上;页码与标题清晰。
- 截止与平台:按课程平台统一要求提交;超期按课程政策处理。

七、资料与引用 Sources and Citation
- 优先使用学术数据库与权威机构(如UN-Habitat、IPCC、世界银行、OECD、国家/地方统计局、城市年报与公开数据门户)。
- 不以维基百科等作为最终引用来源;如用作线索,请追溯至原始或权威来源。
- 所有数据、图表与观点需有文内引用;参考文献列表使用APA第7版。

八、评分标准(总分100) Unified Grading Rubric (100 points total)
- 论点与聚焦 Thesis and Focus – 10分
  - 有明确、可辩护的中心论点,贯穿全文。
- 问题界定与背景 Problem Definition and Context – 10分
  - 城市范围与基线数据清晰、相关且来源可靠。
- 证据与来源质量 Evidence and Sources – 20分
  - 至少3个高质量来源;数据使用恰当、引用规范。
- 比较分析与批判性思维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asoning – 20分
  - 比较维度充分,结论基于证据且逻辑严谨。
- 可行性与实施路径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 10分
  - 行动具体、步骤清晰、时间表与资源合理。
- 公平与利益相关方 Equity and Stakeholders – 10分
  - 明确对弱势群体影响与可达性措施,包含参与机制。
- 组织结构与连贯性 Organization and Coherence – 10分
  - 结构清晰、段落衔接有力、过渡自然。
- 语言与规范 Language and Mechanics – 5分
  - 表达准确、用词恰当、语法与拼写规范。
- 引用与学术诚信 Citation and Academic Integrity – 5分
  - 文内外一致、格式正确、无抄袭或编造信息。

九、学术诚信与工具使用 Academic Integrity and Tool Use
- 严禁抄袭、捏造数据或不当拼接文本。所有统计与事实需可追溯来源。
- 可使用工具进行检索、笔记、语言润色与图表制图,但最终分析与写作须为你本人原创。若使用AI或翻译工具,须在文末致谢区简单披露用途(如“语法检查/语言润色”),不得生成整段分析或虚构引用。

十、写作提示 Practical Tips
- 选择与你城市最“痛点”的题目,证据更易获取,论证更有力。
- 指标要少而关键,确保能被你所在城市现实地收集与追踪。
- 用对比强化论证:为什么策略A在城市X有效,但在你的城市需做哪些本地化调整?
- 语言尽量主动与具体;避免空泛口号,给出可操作细节。
- 如涉及货币、汇率与成本,标注日期与来源,给出数量级即可。

完成本任务后,你将能够将跨城市的成熟经验转化为本地的可实施方案,并以可衡量的方式论证其合理性与影响。

适用用户

中小学语文教师

按单元主题一键生成作文题目,配套写作步骤、提示与评价要点,快速布置分层作业并提升课堂讨论质量。

学科融合任课教师(历史/科学/道法等)

围绕学科热点生成跨学科写作任务,提供素材线索与结构框架,推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达与论证。

国际学校与双语教师

直接输出多语题目与指令,统一难度与评分要求,支持混合班级与跨校区作业的标准化。

培训机构写作教练

批量产出不同难度与体裁的训练题,附检查清单与提纲提示,高效组织小班分层教学与阶段测评。

教研组长与教务主任

快速搭建校本写作题库,按学段与考试大纲分类管理,沉淀优质题型,提升备课协同与教学一致性。

家长与自学型学生

基于兴趣主题生成练笔题与步骤指导,明确目标与反馈要点,在家也能稳步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与教材编写者

为项目式学习设计阶段任务与评价标准,构建贯穿学期的写作序列与样例,完善课程闭环。

解决的问题

面向教师、教研与培训机构,围绕指定主题或学科,一键生成“可直接布置”的作文题目与写作引导(步骤、要点、提示),支持多语种与不同年级层级表达,覆盖备课、分层作业、项目式学习与备考等场景;通过标准化提示词持续复用,显著缩短策题时间、提升课堂参与度与作业质量,助力规模化内容生产与付费转化。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贴合学科与主题的作文题目,自动匹配年级难度,备课更省时。
轻松定制题目指令与写作步骤,提供清晰操作提示,学生按图完成写作。
支持多语言输出与本地化表述,适配双语课堂与国际课程,跨校区统一标准。
自动给出提示词、素材线索与结构框架,帮助学生构思与提纲,降低下笔难度。
可按体裁、字数与评分标准生成要求,轻松对齐考试大纲与校内评价。
一键批量产出不同版本与难度梯度,满足分层教学与走班制差异化需求。
智能避免偏题与不当内容,严格聚焦教育主题,保障课堂安全与规范。
提供跨学科主题融合建议,连接历史、科学与生活情境,培养真实世界写作。
内置课堂引导话术与点评要点,教师可直接应用,提升互动讨论与反馈质量。
支持作业与项目式学习场景,生成阶段性任务与检查清单,推进落地执行。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20.00元
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机制,
确保效果符合预期,再付费购买!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14 tokens
- 2 个可调节参数
{ 主题或学科 } { 输出语言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