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指定主题生成3个实用的练习任务,内容清晰易懂。
以下3个练习任务可连续完成,也可独立使用。每个任务都聚焦“主题说明文写作”的关键能力:选题与结构、资料整合与段落写作、成稿与受众适配。按照步骤操作,完成指定输出,并用自查清单进行质量控制。 任务一:选题与说明结构搭建 目标:学会为主题说明文确定写作目的、受众与结构,产出高质量提纲与资料清单。 步骤 1) 明确目标与受众 - 选择一个主题(自拟或从示例中选:校园垃圾分类流程、手机电池为什么会老化、浏览器隐私模式的原理、家庭应急包的基本配置)。 - 指定受众(如:中学生、普通读者、非技术经理)。 - 用一句话写出写作目的(例如:帮助读者理解原理/掌握方法/比较选项)。 2) 提出读者核心问题 - 列出读者最关心的3–5个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注意什么、常见误解)。 3) 规划结构与说明方法 - 采用“总—分—总”框架拟定三级提纲: - 引言:界定主题与价值。 - 主体:按“定义/背景—分类/构成—原理/过程—应用/步骤—注意事项/局限”组织。 - 结语:要点回顾与行动建议。 - 为每个主体小节选择至少一种说明方法(定义、举例、分类、比较、因果、过程、数据说明)。 - 列出必要的关键术语并写出通俗定义(2–5个)。 4) 进行快速资料检索与筛选 - 搜索3–5个可信来源(优先:政府/学校机构网站、教科书、学术/专业机构报告、百科附带参考文献条目)。 - 记录来源要素:作者或机构、标题、年份、链接或出版信息。 - 标记每个来源可支持的提纲要点。 输出要求 - 1页结构化提纲(含各节目标与说明方法标注)。 - 关键术语表(2–5个,附简明定义)。 - 资料清单(3–5条,含来源要素与用途标注)。 自查清单 - 受众与目的是否明确且可执行? - 提纲是否覆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至少三类问题? - 每个小节是否匹配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 资料来源是否权威且与要点一一对应? 提示 - 避免把“观点”当“事实”陈述;为每个事实安排出处。 - 用动词开头的小标题提升可读性(如“识别电池老化的迹象”)。 任务二:资料整合与说明段落写作 目标:练习从多来源抽取要点,写出结构完整、证据充分的说明段。 步骤 1) 选择2个小节主题(来自任务一提纲或自拟),并为每个主题配3条要点。 2) 为两个段落分别确定不同的说明方法组合: - 段落A:定义 + 举例(或分类)。 - 段落B:因果 + 数据(或过程)。 3) 评估并标注来源可靠性 - 为每条要点配1个来源;检查作者/机构、发布时间、是否有数据或可验证证据。 4) 编写段落(每段150–200字) - 结构:主题句—解释/证据—例子或数据—小结句(回扣段落目的)。 - 使用连接词增强逻辑(首先、因此、例如、与此同时、总之等)。 - 用自己的表述整合信息,避免逐句拼接或抄写。 5) 标注来源 - 在段落末用括号给出简短来源标识(如:[机构名,年份]),文末列出对应参考信息。 输出要求 - 两个说明段(各150–200字)。 - 段末注明所用说明方法;文末附参考资料列表(与段内标注对应)。 自查清单 - 主题句是否明确回答“这一段在说明什么”? - 证据是否与主张直接对应、可核实且来自可信来源? - 是否避免主观评价词(最好、超强、革命性)而使用可验证描述? - 是否存在原文拼贴?若有,重写为自己的组织与表述。 提示 - 将数据放在“范围+来源+意义”的句式中,如:“根据X机构2023年报告,…占比达到…,这意味着…”。 任务三:完整说明文与受众适配 目标:完成一篇结构完整的主题说明文,并针对不同受众进行摘要改写。 步骤 1) 确定写作参数 - 字数:600–800字(正文,不含参考)。 - 结构:引言—主体(3–4节)—结尾。 -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说明方法(如因果+对比、定义+过程)。 2) 写作与可视化辅助 - 引言:用2–3句交代背景与重要性,避免空泛开场。 - 主体:每节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用主题句统领;用事实、例子、数据支撑。 - 在合适位置插入一个文字化“图示”占位,如: - 流程要点清单(步骤1/2/3…) - 对比清单(A与B的关键差异:目的/成本/影响) - 结尾:总结关键要点,给出行动建议或应用场景。 3) 引用与致谢 - 至少引用2–3个权威来源;采用一致的引用风格(如文内[作者,年份] + 文末参考)。 - 对专业术语给出首次出现时的简短解释。 4) 受众适配摘要 - 为两类不同受众分别写出100–150字版本摘要: - 面向中学生:用日常词汇、举具体例子。 - 面向忙碌决策者:突出要点、数字与可执行建议。 输出要求 - 正文600–800字,包含说明方法标注(可在文末列出所用方法)。 - 1个文字化图示占位(用项目符号呈现流程或对比)。 - 两个受众适配摘要。 - 参考资料列表(与文内标注一致)。 评估维度(自评分建议) - 事实准确与来源可靠(30%) - 结构清晰与逻辑连贯(25%) - 表达简洁与术语可理解(20%) - 客观中立与信息平衡(15%) - 引用规范与一致性(10%) 自查清单 - 是否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并在关键处可被读者识别? - 各段主题句是否与小结句相呼应? - 可视化占位是否减少读者理解负担? - 摘要是否真正“面向特定受众”而非缩写正文? 通用提示 - 先写提纲再填充证据,避免边搜边写导致偏离主题。 - 每写完一段,回看主题句:证据是否“直接服务于它”? - 对易混概念(如“隐私保护”与“匿名”)做对比澄清,减少误解。
以下为信息安全规范主题的3个练习任务。每个任务均包含目标、步骤、交付物、评估标准与提示,便于直接用于课堂或企业内训。 任务1:制定数据分类与处理清单 - 学习目标 - 掌握数据分级(公开/内部/敏感/机密)并为不同等级制定处理要求。 - 能将具体数据项准确映射到分类等级并补充合规要求。 - 所需材料 - 模板(建议字段:数据项、描述、分类等级、存储要求、传输要求、访问控制、保留与销毁、合规标记、责任人)。 - 背景场景与数据清单。 - 场景与数据清单(示例) - 场景:一家SaaS公司,面向企业客户提供在线协作服务。 - 数据项(至少选10项进行分类与制定规则): 1) 官网已发布白皮书 2) 客户联系人姓名与工作邮箱 3) 个人身份标识(如身份证号或护照号) 4) 用户密码散列与盐值 5) 生产数据库备份 6) 内部OKR文档 7) 销售线索名单(含电话与公司信息) 8) API密钥与令牌 9) 服务器访问日志(含IP、时间戳、URL) 10) 合同PDF(含定价与折扣) 11) 访客Wi-Fi密码 12) 未发布产品路线图 - 任务步骤 1) 定义分级:用4级(公开/内部/敏感/机密),为每级给出清晰处理要求(存储、传输、访问、保留/销毁)。 2) 通读数据清单,逐项判定分类等级,并在模板中记录理由。 3) 为每一类制定具体技术与管理控制(示例:静态加密、传输加密、MFA、白名单设备、审批流程、日志审计、最小权限)。 4) 标注可能受法规约束的数据(如个人身份信息)并补充合规要求(如告知、目的限制、数据最小化、跨境评估等)。 5) 给出保留周期与销毁方式(如达期自动删除、加密擦除、两人复核)。 6) 指定责任人(数据拥有者与数据管理员),明确变更与例外审批流程。 7) 自检:用5条检查问题验证完整性(如是否覆盖存储/传输/使用/共享/备份/销毁;是否定义审计点;是否可操作)。 - 交付物 - 完整的《数据分类与处理清单》表格(至少10项数据)。 - 1页《执行指南摘要》(按等级汇总关键控制与注意事项)。 - 评估标准(总分100) - 分类准确性(30):能解释判定依据,避免过度或不足分类。 - 控制措施完整性(30):覆盖静态与传输加密、访问控制、备份与销毁、审计。 - 合规考量(15):正确标注个人信息等敏感数据及相应要求。 - 可执行性(15):指令具体、可落地,含责任人与流程。 - 清晰性与结构(10):模板填写规范、摘要清楚。 - 提示与常见错误 - 提示:先按“伤害与影响”衡量分类(法律、声誉、业务、客户影响),再落到控制措施。 - 常见错误:只写“需加密”但未指定算法/范围;未定义保留期;将网络密码、密钥误判为“内部”而非“敏感/机密”。 - 参考要点(非唯一答案) - 公开:官网白皮书 - 内部:服务器日志(若含有限PII则“敏感”)、内部OKR(内部或敏感,视内容) - 敏感:客户联系人信息、销售线索、访客Wi-Fi密码、合同PDF(含商业敏感) - 机密:用户密码散列与盐值、API密钥与令牌、生产DB备份、未发布路线图、个人身份标识(视法规与风险,通常≥敏感,很多组织定为机密) 任务2:识别与响应钓鱼邮件(模拟演练) - 学习目标 - 识别常见社会工程信号(紧迫感、域名仿冒、异常附件/链接、二维码绕过、索要凭据)。 - 按流程响应:隔离、报告、证据保全、验证、通知与复盘。 - 所需材料 - 模拟邮件3封(文本或截图),一封为正常邮件对照。 - 处置记录模板(字段:时间、来源、判断、措施、证据、升级情况、结果)。 - 报告渠道与工具(企业安全邮箱或工单系统说明)。 - 模拟邮件(示例摘要) 1) 主题:[发票异常] 请在2小时内确认,否则账户暂停 发件人:billing@micros0ft-bill.com 内容:含“invoice.zip”附件与登录链接 http://microsoft-bill.verify-pay.com/login 2) 主题:IT通知:邮箱将停用,请立即验证 发件人:it-support@company-support.co 内容:要求扫描二维码重新登录,称“避免邮件安全系统误删” 3) 主题:本周项目更新 发件人:同部门同事,指向内部SSO域链接,含具体项目细节与个人化称呼(为正常邮件) - 任务步骤 1) 独立审阅3封邮件,逐条标注风险信号或可信信号(域名、语气、链接、附件类型、请求行为)。 2) 为每封邮件给出处置决策:允许/隔离/升级分析;并说明理由。 3) 对判为钓鱼的邮件,执行标准流程: - 不点击、不转发、不下载; - 通过内网报告渠道上报安全团队; - 保全证据(原始.eml或完整头信息、截图、URL); - 使用已知可信渠道向声称的业务部门核验(不可用邮件内提供的联系方式); - 标记并通知受影响范围(若有),更新拦截策略。 4) 完成处置记录模板,并撰写一段给全员的提醒文案(100字以内)。 - 交付物 - 标注后的三封邮件(或清单)。 - 处置记录与全员提醒文案。 - 评估标准(总分100) - 风险识别准确(40):能抓住域名仿冒、紧迫感、压缩包附件、二维码登录等关键信号。 - 处置流程正确(30):报告、隔离、保全证据、二次核验、避免二次传播。 - 记录完整(20):时间线、证据、决策、结果清晰。 - 沟通恰当(10):提醒文案简明可行,包含具体防范要点。 - 提示与常见错误 - 提示:将链接解析为纯文本查看域名;避免用邮件内链接验证;二维码是常见绕过沙箱手法。 - 常见错误:仅看显示名不看完整地址;未保留原始邮件;直接在同一线程回复攻击者;未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同事。 任务3:最小权限与访问审计(角色-权限整改) - 学习目标 - 识别权限过度、职责不分离、共享账号等常见问题。 - 依据最小权限原则重构访问矩阵,并设计审批与定期复核流程。 - 所需材料 - 初始访问矩阵(示例场景)。 - 整改方案模板(字段:问题项、风险描述、整改措施、审批人、验证方式、截止日期)。 - 初始访问矩阵(示例问题) - 系统:CRM、财务系统、代码仓库、日志平台、文件存储。 - 角色与现状: - 销售:CRM管理员(可删除/导出全部数据) - 财务:代码仓库只读访问 - 开发:生产数据库管理员权限;文件存储“全部共享盘”可写 - 运维:日志平台管理员;共享服务账号(多人共用)可登录生产服务器 - 实习生:日志平台写入权限;可访问“全部共享盘” - 法务:无法访问合同归档文件夹(需常规读取) - 全员:访客共享Wi-Fi密码存放于公共文件夹 - 任务步骤 1) 识别问题:逐项指出与最小权限、职责分离、账号规范不符的点,并描述业务与安全风险。 2) 设计目标状态: - 定义基于职责的角色(RBAC),为每角色仅保留必需权限; - 拆分高危权限(如导出、删除、生产DB写入)并设置申请-审批-限时机制; - 禁用共享账号,改为个人账号+MFA,服务账号仅供服务进程使用; - 为法务补充最小必要读取权限并设置审计; - 将公共共享盘按团队/项目分区,默认拒绝、按需授权。 3) 制定流程控制: - 权限申请与审批(双人审批原则,保留工单记录); - 临时权限与紧急访问(带时效、自动回收、事后审计); - 定期复核(至少季度,包含导出与管理权限专项检查); - 离职与转岗即时回收;跨部门调动触发复核。 4) 输出整改清单:列出每项问题的整改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与验证方法(如抽样审计、日志核查)。 5) 设计3条可量化指标(例如:管理员账户数下降≥60%;共享账号归零;临时高权访问平均时长<8小时)。 - 交付物 - 修订后的访问矩阵(按角色列出权限)。 - 整改方案与流程文档(2–3页)。 - 指标与验证计划列表。 - 评估标准(总分100) - 风险识别全面(30):覆盖过权、共享账号、生产写权限、数据外泄面等。 - 设计合理(30):RBAC清晰、权限粒度适当、临时高权闭环。 - 流程可执行(20):审批、复核、回收、审计可落地并可被追踪。 - 可衡量性(10):指标明确且与风险收敛相关。 - 文档清晰(10):矩阵与流程表述简洁一致。 - 提示与常见错误 - 提示:优先移除高危权限(删除/导出/生产写),对不可避免的高权设置“时限+审计”。 - 常见错误:仅列出新矩阵而无落地流程;保留共享账号“以备不时之需”;未定义自动回收机制与审计点。 使用方式建议 - 将三项任务按“分类→识别与响应→权限治理”的顺序安排,循序渐进覆盖信息安全规范从制度到实操的关键环节。 - 每个任务可在1–2小时内完成并评审;结合小组互评提高实战与沟通能力。
Below are 3 practice tasks to help you develop strong short-form video scripts. Each task includes clear constraints,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and a checklist so you can focus on execution. Task 1: 30-second How-To Explainer (TikTok/Reels) Objective - Write a concise tutorial script that teaches one simple action clearly and quickly. Constraints - Duration: 30 seconds - Voiceover length: 65–85 words (typical speech rate ~140–160 wpm) - Format: Vertical (9:16), 3–5 shots - Include: Hook in first 2 seconds, 3 steps, 1 call to action (CTA), on-screen text (OST) for each step Steps 1) Pick a micro-topic with a single outcome (e.g., “How to chop an onion safely” or “How to set a 25-minute focus timer”). 2) Draft a 1–2 second hook that promises a clear benefit or solves a common pain point. 3) Outline 3 steps only. Make each step actionable and measurable. 4) Write the voiceover lines. Keep sentences short and conversational. 5) Assign one shot per step (plus opening and closing if needed). Specify shot type (close-up, overhead, POV). 6) Add on-screen text for each shot (max 6 words per shot). Make it skimmable and supportive of the voiceover. 7) End with a simple CTA (e.g., “Save this for later” or “Try it today”). What to submit - Script with labeled sections: - Hook (VO + OST) - Step 1 (VO + OST + Shot type) - Step 2 (VO + OST + Shot type) - Step 3 (VO + OST + Shot type) - CTA (VO + OST) - Total estimated runtime and VO word count Checklist - Hook is benefit-driven and specific - Exactly 3 steps, each actionable - OST ≤ 6 words per shot - VO 65–85 words and reads smoothly aloud - Visuals and words are not redundant; OST complements the VO - Clear, single CTA Pro tips - Use active verbs (“tap,” “cut,” “set”). - Test the read-aloud pace; trim filler words first. Task 2: 45-second Narrative Problem–Solution (YouTube Shorts/Reels) Objective - Craft a mini-story that shows a relatable problem, a turning point, and a solution with a result. Constraints - Duration: 45 seconds - Voiceover/dialogue length: 100–120 words - Structure: 5–7 beats (Hook → Problem → Attempt → Insight → Solution → Result → CTA) - Include: One character POV, specific setting, sound cues or music note, visual transitions Steps 1) Define the audience and the everyday problem they face (one sentence). 2) Write a 1–2 second hook that previews the transformation or stakes. 3) Outline the 5–7 beats. Assign an approximate time to each beat (e.g., 0–3s Hook; 3–10s Problem). 4) Draft VO/dialogue for each beat. Keep lines short; avoid exposition you can show visually. 5) Assign shot types (e.g., shaky handheld for Problem, locked-off for Result) and at least one transition (e.g., whip pan) to create momentum. 6) Add one sound note per beat (e.g., “alarm buzz,” “whoosh,” “music lifts”). 7) Close with a CTA that fits the story outcome (e.g., “Download the checklist,” “Follow for part 2”). What to submit - Beat sheet with timestamps (0–45s) - Script lines (VO/dialogue) mapped to beats - Shot list (shot type + quick visual description) - Sound/music notes Checklist - Clear arc: problem → insight → solution → result - One cohesive POV; no extra characters unless necessary - Visual choices reinforce emotions (e.g., problem = cluttered frame, result = brighter framing) - VO/dialogue ≤ 120 words; reads under 45 seconds - CTA is aligned with the outcome Pro tips - Use pattern interrupts between Problem and Insight (e.g., rapid cuts, a visual reveal). - Replace generic adjectives with specifics (e.g., “3 taps” instead of “fast”). Task 3: 60-second Myth-Buster with Evidence (TikTok/Shorts) Objective - Debunk three common myths on a chosen theme using concise evidence and clear framing. Constraints - Duration: 60 seconds - Voiceover length: 130–160 words - Structure: Hook → Myth 1 → Fact 1 → Myth 2 → Fact 2 → Myth 3 → Fact 3 → CTA - Include: At least one on-screen citation or “source: [name/site]” in OST or caption - Visuals: 6–8 shots; include at least one data visual (text overlay or simple graphic) Steps 1) Choose a theme you know or can verify (e.g., language learning, budgeting, home workouts). Avoid medical/financial claims you can’t source. 2) List three specific myths your audience likely believes. Keep each myth to one sentence. 3) For each myth, write a concise fact that references a credible source or principle. Paraphrase; avoid quoting long text. Note the source for caption or OST. 4) Draft the hook as a bold claim or challenge question that promises clarity. 5) Write VO lines for each Myth/Fact pair. Use parallel phrasing (e.g., “Myth: … Fact: …”). 6) Plan visuals: pattern interrupt on each Myth, clean graphic or OST for each Fact (e.g., “short bursts count as activity — source: CDC”). 7) Add a CTA to save/share or “check sources in caption.” What to submit - Script with labeled sections: - Hook (VO + OST) - Myth 1 → Fact 1 (VO + OST + source note) - Myth 2 → Fact 2 (VO + OST + source note) - Myth 3 → Fact 3 (VO + OST + source note) - CTA (VO + OST) - Shot list and where the data visual appears - Caption copy with source names/links (short, reputable sources only) Checklist - 3 myth–fact pairs, each specific and verifiable - At least one visible source credit in OST or caption - Data or principle stated clearly; no overclaiming - VO 130–160 words; pacing allows brief pauses after each fact - Visual rhythm alternates between “myth” (pattern interrupt) and “fact” (clean clarity) Pro tips - Use “because” to connect fact to mechanism (“Fact: Intervals boost VO2 because short high effort increases cardiac output.”). If unsure, remove the mechanism to avoid inaccuracies. - Prefer institutional or peer-reviewed sources; avoid unsourced statistics. Optional topic prompts (use for any task) - Productivity: “Beat procrastination with a 2-minute start.” - Language learning: “Learn 10 words a day without memorizing.” - Cooking: “5-ingredient weekday pasta.” - Personal finance: “Zero-based budget in one page.” - Sustainable living: “Reduce plastic with one swap.” How to self-test before submitting - Read aloud and time the script; trim filler first. - Check that each shot adds new information not already said in VO. - Verify any factual claim and include a concise source.
输入本周授课主题,快速生成3个分步练习,含提示与检查点;直接放入课件、学习单或线上作业,提高课堂参与与练习完成度。
围绕岗位技能或新制度,秒出实操任务清单;用于训练营、入职周或复训,统一格式便于复制到内训平台与群内打卡,缩短从学到用的路径。
为每期内容设计三步练习与行动指南,支持多语言,同步发布到社群与专栏,提升留存与转化,打造持续打卡挑战。
输入考试科目或技能点,得到可执行练习与关键提示;按日完成三个小目标,稳步积累知识点,避免盲目刷题与低效复习。
围绕新品、活动或SOP,生成训练任务给一线同学演练话术与流程,统一标准,复盘更聚焦,帮助快速落地业务目标。
批量为多个班型制定主题练习,格式统一便于排版与印刷;通过调整主题说明,迅速产出不同难度版本,搭建完整练习库。
面向培训负责人、教育工作者、内容运营与产品团队,快速产出“可立即布置、可衡量成果、可本地化”的3个高质量练习任务。该提示词旨在:1)围绕任意主题生成贴近实战的练习,帮助学习者以做促学,缩短从理解到掌握的路径;2)统一练习结构与表达风格,保证清晰、分步骤、可执行,显著降低编写难度与沟通成本;3)支持多语言输出,适配不同地区、渠道与受众场景;4)提升课程完课率与互动度,为培训、上手指导、产品教育与社区活动提供可持续复用的练习资产。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