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业任务

2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Sep 30, 2025更新

根据特定主题设计详细的作业任务,提供清晰的指导。

示例1

七年级物理单元作业:光的直线传播与成像(分层+实验+家校话术)

一、学习目标(对齐课堂知识)
- 理解并能用实例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会画基本光路图(带箭头),能用光路图解释影子、小孔成像。
- 掌握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实像;像的大小与孔到屏距离、物距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关系)。
-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为虚像、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关于镜面成轴对称(左右对调)。
- 能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影子与成像的简单计算问题。

二、作业结构与提交清单
- 书面分层作业:A基础(必做)+B提升(必做)+C挑战(选做)。
- 家庭实验:实验1必做(小孔成像),实验2或实验3选做其一。
- 提交材料(按顺序装订或合并为PDF):
  1) 作业答题纸与光路图;
  2) 实验记录(原始数据、计算、结论);
  3) 装置与现象照片各2张以上;
  4) 个人反思3—5行(遇到的困难与改进)。
- 命名规范与截止:班级+姓名+光单元作业,截止至本周日20:00。

三、分层作业题目
A 基础(20分,必做)
1. 判断(对/错,并简述理由)
  - 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
  - 有光就一定能看见物体。( )
  - 点光源形成的影子边界清晰无半影。( )
2. 选择
  - 下列装置最利于观察清晰影子的是:A. 近距离大面积光源 B. 远距离小孔光源 C. 彩色灯带
  - 小孔成像中,要使像变大,应:A. 孔到屏距离增大 B. 物体离小孔更近 C. 同时A或B均可
3. 填空
  - 光在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平面镜成像的像是______像,像距______物距(填“等于/大于/小于”)。
4. 作图
  - 画出点光源、遮挡物与屏幕的光路,标出本影(全影)和半影位置并用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 画出小孔成像的基本光路,并标注物高H、像高h、物距L、像距l。

B 提升(40分,必做)
1. 影子计算
  - 一盏近似点光源距不透明小棒20 cm,小棒后方30 cm处有屏幕。已知小棒高5 cm。求屏上影子的高度。提示:作相似三角形,给出计算过程。
2. 小孔成像比例
  - 用高6 cm的箭头卡片作物体,距小孔40 cm,屏距小孔10 cm。求像高;若将屏移至15 cm,再求像高,并比较两次结果。
3. 平面镜应用
  - 人站在离平面镜1.2 m处看到自己的像。此时像距为多少?若再后退0.3 m,像距变化多少?请用简图说明。
4. 解释现象
  - 为什么日食会同时出现本影与半影区域?用“太阳是扩展光源”的观点和简要光路说明。

C 挑战(40分,选做,任意做1—2题)
1. 尺寸估算
  - 利用小孔投影法估算教室吊灯直径:在屏上测得像直径2.0 cm,小孔到屏为40 cm,小孔到吊灯约200 cm。估算吊灯直径,并说明误差来源与改进方法。
2. 高度测量(户外,注意安全)
  - 正午时测量旗杆与同地点直尺(或你身高)的影长,利用相似三角形估算旗杆高度。写出数据、计算与结论。
3. 反思与设计
  - 设计一种能让像更亮且较清晰的简易“针孔相机”改良方案(材料、尺寸、原因),并说明亮度与清晰度的权衡。

四、家庭实验任务
实验1(必做):小孔成像验证与测量
- 目的:验证小孔成像倒立实像,探究像高与距离的比例关系。
- 器材:纸盒或硬纸杯、铝箔/黑胶带、缝衣针(制孔)、白纸作屏、尺子、手机手电筒+箭头卡片(自制,6 cm高)。
- 步骤:
  1) 制作小孔:用针在铝箔上扎一个尽量小的圆孔(直径约0.5—1 mm),遮盖纸盒一端;另一端开口贴白纸作屏。
  2) 暗化环境;将箭头卡片放在小孔外侧,手机手电照亮卡片(避免直接照向小孔)。
  3) 缓慢调节屏到小孔的距离,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像;拍照记录现象。
  4) 记录三组以上数据:物高H(6 cm)、物距L(卡片到小孔距离)、像高h、像距l(屏到小孔距离)。
  5) 计算每组 h/H 与 l/L,比对是否接近;用一句话写出结论。
- 数据记录模板(逐行填写):
  - 组1:L=     cm,l=     cm,H=6.0 cm,h=     cm,h/H=     ,l/L=     
  - 组2:……
  - 组3:……
- 注意:
  - 孔过大像会模糊;孔太小像会很暗。一般0.5—1 mm较合适。
  - 保持小孔、物体、屏幕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 不得用激光笔直射眼睛;避免强光直视。

实验2(选做):影子与半影
- 目的:观察点光源与扩展光源形成的本影与半影,探究影子大小与屏距关系。
- 器材:手机手电(扩展光源)、铝箔+针(做近似点光源罩)、硬币或小圆片、白纸屏、尺子。
- 步骤:
  1) 点光源情形:给手机手电加铝箔罩,仅留针孔,距离不透明圆片约10 cm;在圆片后方10、15、20 cm处放屏,记录影子直径S。
  2) 扩展光源情形:去掉铝箔罩,重复测量;观察半影区域并拍照标注。
  3) 比较两种情形下影子边界与大小的差异,用1—2句话解释原因。
- 记录:
  - 点光源:屏距d=10/15/20 cm,影子直径S=    /    /    cm
  - 扩展光源:屏距d=10/15/20 cm,影子直径(本影)与半影宽度分别为……
- 结论:点光源影子边界清晰;扩展光源产生半影;S随d近似成正比(同向变化)。

实验3(选做):平面镜成像等距验证(无明火)
- 目的:验证平面镜成像等大且像距等于物距。
- 器材:竖直平面镜、方格纸、两支相同小笔或棋子、直尺、胶带。
- 步骤:
  1) 将平面镜沿方格纸一条直线固定,镜面下沿与纸上直线重合。
  2) 在镜前沿垂线摆放“物体”A(如棋子),记录物距u(物到镜面的水平距离)。
  3) 在镜后方找到另一相同物体B,使其位置与A的像重合(从镜前观察),调至清晰重合后记录该距离v。
  4) 改变u多次重复,记录u与v,比较二者关系与像的大小。
- 记录:三组以上u、v数据;观察“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比较”的描述。
- 结论:v≈u;像与物等大且为虚像(位于镜后)。

五、评分与评价建议(教师用,可向学生公示)
- A基础20分:概念与作图准确性(每小题按步骤给分,光线箭头、标注齐全)。
- B提升40分:计算过程规范、图示清晰、单位正确、结论合理。
- C挑战40分:方法设计(15)+数据与论证(15)+反思(10)。
- 实验(共40分,计入单元总评):装置与安全(8)+数据完整(12)+图示/照片(8)+分析推理(10)+规范与反思(2)。
- 加分项:自制装置改进并有对比数据(+3)。

六、常见错误与纠正提示
- 光路图无箭头或线条弯曲:务必用直线并标方向。
- 把平面镜像当作“可以接在屏上的实像”:应表述为“虚像”,无法在屏上接收。
- 小孔过大导致模糊:重新打更小的孔;或加大物距/减小屏距提升清晰度。
- 数据无单位或单位混用:统一用cm。
- 影子实验中光源太近太大:用针孔罩将扩展光源近似为点光源。

七、家校沟通话术(班级群可直接使用)
1) 预告(前一晚)
- 各位家长好!明晚孩子将完成“光的直线传播与成像”单元作业:含必做小孔成像实验和书面题。请准备纸盒/铝箔/针/白纸/手机手电等简单材料。全程无需明火,注意避免强光直视眼睛。请您协助提供安静、安全的操作环境并拍照记录装置与现象,谢谢配合!
2) 进行中(当天19:00)
- 温馨提示:请提醒孩子按步骤搭建小孔装置,至少记录3组数据并比较h/H与l/L的关系。家长可在旁监督安全与时间,不代替孩子思考与记录。
3) 反馈(截止后)
- 感谢各位家长支持!本次作业重点看重“光路图规范、数据真实、结论基于证据”。如发现照片缺失或数据无单位,老师会请孩子补交与修订。后续我们将在课堂上交流优秀方案与常见问题。

八、完成质量检查清单(学生自评用)
- 我是否用直尺画了光线并标了箭头?
- 我是否拍了清晰的装置与成像照片各2张以上?
- 我是否记录了3组以上实验数据并写出结论?
- 我是否在计算题中写了单位与关键步骤(相似三角形)?
- 我是否写了3—5行反思?

九、答案要点(用于自检,课堂讲评将详解)
- A部分:光在真空与空气等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对);有光还需有入射到眼睛的光才能看见(不一定);点光源影子边界清晰(对)。平面镜像为虚像,像距等于物距。作图按标准光路。
- B部分核心关系:
  - 影子与距离的相似关系:S/物高 = 屏距/光源到物的距离(点光源近似)。
  - 小孔成像比例:h/H ≈ l/L。
  - 平面镜:像距=物距,等大,轴对称。
- C与实验结论:扩展光源产生半影;小孔越远像越大但更暗;误差来源包括孔径、对准、测量读数等。

安全再次提醒
- 不要使用激光笔对眼睛、镜面或反光面照射。
- 不要使用明火;手机手电足够。
- 操作时保持桌面整洁,避免尖针扎伤,使用后妥善收纳。

示例2

数据科学:回归建模项目作业说明(含评估标准与时间表)
Data Science: Regression Modeling Project Assignment (with Rubric and Timeline)

一、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 明确回归问题定义,选择并论证合适的评估指标(如RMSE/MAE/R²)。
  Define a regression problem and justify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rics (e.g., RMSE/MAE/R²).
- 完成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模型训练、调参与验证的端到端流程。
  Execute an end-to-end pipeline: cleaning, feature engineering, model training, tuning, and validation.
- 检查线性回归假设与模型诊断,并进行误差分析与公平性审视。
  Conduct linear-model assumptions checks, diagnostics, error analysis, and basic fairness checks.
- 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系数、特征重要性、SHAP/部分依赖)并写出清晰报告。
  Provide interpretation (coefficients, feature importance, SHAP/PDP) and write a clear report.
- 确保可复现性与合规性(随机种子、环境依赖、数据许可证与隐私)。
  Ensure reproducibility and compliance (random seeds, environment, licenses, privacy).

二、项目概述
Project Overview
- 选择一个连续型目标变量的真实世界数据集,围绕业务/科研场景提出预测问题并构建回归模型。
  Choose a real-world dataset with a continuous target; frame a predictive question aligned to a domain need and build a regression model.
- 产出包括:代码与可复现实验、可解释的结果、对误差与风险的反思,以及面向非技术受众的结论。
  Deliver code with reproducible experiments, interpretable results, reflection on errors/risks, and conclusions for non-technical stakeholders.

三、数据集选项与要求
Dataset Options and Requirements
- 选项A:使用教师提供的数据集清单(课堂平台发布)。
  Option A: Use instructor-provided datasets (posted on course platform).
- 选项B:自选数据集,需满足:
  Option B: Self-sourced dataset must meet:
  - 目标变量为连续型;样本量1000–100000;特征数5–50。
    Continuous target; 1,000–100,000 rows; 5–50 features.
  - 具备公开许可证或已获授权;不得含有可识别个人信息或需脱敏处理。
    Licensed for academic use; no PII unless properly anonymized.
  - 无数据泄漏(例如不得使用事后数据、目标编码需在CV内执行)。
    No data leakage (e.g., no post-outcome features; target encoding within CV).
  - 时间序列须使用时间分块或滚动验证。
    Time series must use temporal splits/rolling validation.
- 提交数据说明文档(Data Sheet):来源、字段含义、时间范围、许可证、潜在偏差。
  Submit a Data Sheet: source, schema, time span, license, and known biases.

四、任务步骤与交付物
Tasks and Deliverables
1) 问题定义与指标
   Problem Definition and Metrics
- 明确场景、受众、业务价值与约束(时延、可解释性、成本函数)。
  Specify context, stakeholders, value, and constraints (latency, interpretability, cost).
- 选择主指标(推荐RMSE或MAE,二者至少一个)与辅指标(R²; 若适合可加MAPE),说明理由。
  Choose a primary metric (RMSE or MAE at minimum) and secondary (R²; MAPE if appropriate); justify.

2) 数据理解与清洗
   Data Understanding and Cleaning
- 数据字典、缺失值概况、异常值策略(winsorize/变换/稳健损失)。
  Data dictionary, missingness summary, outlier strategy (winsorization/transform/robust loss).
- 划分训练/验证/测试集;建议70/15/15,或时间序列分割;固定random_state。
  Split train/validation/test; suggest 70/15/15 or temporal splits; fix random_state.
- 构建可复用预处理流水线(ColumnTransformer + Pipeline)。
  Build reusable preprocessing pipelines (ColumnTransformer + Pipeline).

3) 探索性分析(EDA)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 目标分布、特征分布、相关性热力图、多重共线性预警。
  Target distribution, feature distributions, correlation heatmap, multicollinearity flags.
- 初步洞察与假设,提出潜在特征工程思路。
  Insights and hypotheses to inform feature engineering.

4) 特征工程与编码
   Feature Engineering and Encoding
- 数值标准化/变换,类别One-Hot或目标编码(在CV内避免泄漏),日期派生、交互项、分箱。
  Numeric scaling/transform, categorical OHE or target encoding (within CV), date features, interactions, binning.
- 记录每一步对目标指标的边际贡献(消融实验)。
  Record marginal gains via ablation studies.

5) 基线与候选模型
   Baselines and Candidate Models
- 基线:均值/中位数预测、简单线性回归。
  Baselines: mean/median predictor,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 候选:Ridge、Lasso、Elastic Net、树模型(RandomForest、Gradient Boosting、XGBoost/LightGBM),可选KNN/SVR。
  Candidates: Ridge, Lasso, Elastic Net, tree-based (RandomForest,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LightGBM), optional KNN/SVR.

6) 训练、调参与验证
   Training, Tuning, and Validation
- 使用K折交叉验证(建议K=5);时间序列用TimeSeriesSplit。
  Use K-fold CV (K=5 suggested); TimeSeriesSplit for temporal data.
- 超参搜索(Randomized/Grid/Bayesian);报告搜索空间与计算预算。
  Hyperparameter search (Randomized/Grid/Bayesian); report search space and budget.
- 仅在最终一次评估中使用测试集;在开发阶段绝不窥视测试集。
  Use test set only once for final evaluation; no peeking during development.

7) 假设检验与诊断(线性模型必做)
   Assumptions and Diagnostics (required for linear models)
- 残差可视化(残差-拟合图、Q-Q图)、异方差检验(如Breusch–Pagan)、多重共线性(VIF)、影响点(Cook距离)。
  Residual plots (residuals vs fitted, Q-Q),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e.g., Breusch–Pagan), multicollinearity (VIF), influential points (Cook’s distance).

8) 解释、误差与公平性
   Interpretation, Error, and Fairness
- 系数解释(标准化后)、树模型特征重要性、SHAP或PDP。
  Coefficient interpretation (after standardization), tree importances, SHAP or PDP.
- 分层误差分析(按数值区间/类别/时间),定位系统性偏差。
  Stratified error analysis (by bins/categories/time) to detect systematic bias.
- 若存在与人群相关的特征,比较子群体误差(如MAE/RMSE差异);记录局限。
  If human-related features exist, compare subgroup errors (MAE/RMSE gaps); note limitations.

9) 鲁棒性与复现
   Robustness and Reproducibility
- 不同随机种子、多次重采样的稳定性;轻微噪声/缺失扰动敏感性。
  Stability across seeds/resamples; sensitivity to small noise/missingness.
- 固定随机种子;提交requirements.txt或environment.yml;保存训练好的模型(joblib/pkl)。
  Fix random seeds; submit requirements.txt or environment.yml; save trained model (joblib/pkl).

10) 轻量部署与使用说明
    Lightweight Deployment and Usage
- 提供predict函数与命令行/脚本示例;加载模型并对新数据推断。
  Provide a predict function and CLI/script example; load model and infer on new data.

交付物 Deliverables
- 技术报告PDF(8–12页,含图表与参考文献)。
  Technical report PDF (8–12 pages with figures and references).
- 演示幻灯片(最多10页,面向非技术受众)。
  Slide deck (max 10 slides for non-technical audience).
- 可执行Notebook(.ipynb)与脚本(.py),包含README与环境文件。
  Executable notebook (.ipynb) and scripts (.py) with README and environment file.
- 数据说明文档(Data Sheet)与数据字典。
  Data Sheet and data dictionary.
- 最终测试集预测文件(CSV,含id与prediction列)。
  Final test predictions CSV (id and prediction columns).
- 模型文件与推理示例(.pkl/.joblib + usage instructions)。
  Model artifact and inference example (.pkl/.joblib + usage instructions).

五、评估标准(总分100分)
Assessment Rubric (Total 100 points)
- 问题定义与指标 10分:场景清晰、指标选择有依据与可业务解释。
  Problem Framing & Metrics 10: Clear context; justified, business-aligned metrics.
- 数据理解与EDA 15分:数据质量审查充分,洞察有价值,图表规范。
  Data Understanding & EDA 15: Thorough quality checks, valuable insights, clear visuals.
- 预处理与特征工程 15分:流水线规范、编码与缺失处理正确、消融有证据。
  Preprocessing & Features 15: Proper pipelines, correct encoding/imputation, evidenced ablations.
- 建模与调参 20分:基线合理、候选多样、调参策略与搜索空间恰当。
  Modeling & Tuning 20: Strong baselines, diverse candidates, sound search strategy.
- 验证与诊断 15分:严格CV/时间分割,线性诊断到位,误差分析扎实。
  Validation & Diagnostics 15: Rigorous CV/temporal splits, solid linear diagnostics, error analysis.
- 解释与沟通 10分:解释可信不过度,图文清晰,结论可执行。
  Interpretation & Communication 10: Credible explanations, clear writing, actionable conclusions.
- 复现与代码质量 10分:环境可复现、结构清晰、注释/文档完备、无泄漏。
  Reproducibility & Code Quality 10: Reproducible env, clean structure, documentation, no leakage.
- 伦理与公平性 3分:许可证合规、隐私意识、子群体误差对比或声明。
  Ethics & Fairness 3: License/privacy compliance, subgroup error check or caveats.
- 专业呈现 2分:版面整洁、时间控制、问答准确。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 2: Polished deliverables, timing, accurate Q&A.
- 加分项最多+5分:创新(例如贝叶斯回归/不确定性估计)、严谨消融、自动化实验脚本/Makefile。
  Bonus up to +5: Innovation (e.g., Bayesian regression/uncertainty), rigorous ablations, automation.

评分提示 Scoring Notes
- 优秀:方法选择贴合问题、证据链完整、结果稳健、可落地。
  Excellent: Methods fit problem, evidence chain complete, robust, deployable.
- 合格:流程完整,细节偶有不足但结论可靠。
  Satisfactory: Pipeline complete; minor gaps but reliable conclusion.
- 需改进:存在泄漏/验证不当/报告不清。
  Needs improvement: Leakage, improper validation, unclear reporting.

六、时间表与里程碑(以星期计,具体日期由任课老师发布)
Timeline and Milestones (by week; exact dates to be announced)
- 第1周 Week 1
  - 提交1页项目提案与数据许可证证明;定义指标与成功标准;初步风险清单。
    Submit 1-page proposal with data license proof; define metrics; initial risk list.
- 第2周 Week 2
  - 提交EDA与数据清洗草稿;完成基线模型;锁定数据分割方案。
    Submit EDA/cleaning draft; complete baselines; finalize split strategy.
- 第3周 Week 3
  - 提交特征工程与候选模型方案;开始CV与调参;上传中期代码与README。
    Submit feature plan and candidate models; start CV/tuning; push interim code + README.
- 第4周 Week 4
  - 完成调参与诊断;误差与公平性分析;教师发布隐藏测试集或最终评估要求。
    Complete tuning and diagnostics; error/fairness analysis; instructor releases holdout or final eval.
- 第5周 Week 5
  - 提交最终包:报告、幻灯片、代码、环境、模型与预测CSV;课堂演示与问答。
    Final submission: report, slides, code, environment, model, predictions CSV; in-class presentation.

迟交政策与门槛
Late Policy and Thresholds
- 迟交每24小时扣总分的10%,最多3天;超过3天不计分(除非预先获批)。
  10% off per 24 hours late, up to 3 days; after 3 days, no credit unless pre-approved.
- 及格线60分;重评申请须在成绩发布后7天内。
  Passing threshold 60; regrade requests within 7 days of grade release.

七、技术与工具要求
Technical and Tooling Requirements
- 语言/环境:Python 3.9+;推荐库:numpy、pandas、scikit-learn、statsmodels、matplotlib/seaborn、shap;树模型可选xgboost/lightgbm;可使用PyTorch/TF仅限回归。
  Language/Env: Python 3.9+; libraries: numpy, pandas, scikit-learn, statsmodels, matplotlib/seaborn, shap; optional xgboost/lightgbm; PyTorch/TF allowed for regression only.
- 代码规范:使用Git版本控制;结构清晰(src/data, src/features, src/models等);注释与docstring;black/flake8优先。
  Code: Use Git; clear structure (src/data, src/features, src/models); comments/docstrings; prefer black/flake8.
- 复现:固定随机种子;提供requirements.txt或environment.yml;README含一键运行命令。
  Reproducibility: Fix seeds; provide requirements.txt or environment.yml; README with one-command run.
- 数据处理:用Pipeline防止数据泄漏;标准化只在训练集拟合;目标编码在CV内执行。
  Data handling: Use Pipelines to prevent leakage; fit scalers on train only; target encoding within CV.
- 评估:报告CV均值±标准差;最终仅报告一次测试集结果;可选置信区间(bootstrap)。
  Evaluation: Report CV mean ± std; report test set once; optional CIs via bootstrap.
- 线性模型:检查VIF、BP检验、残差图;必要时对数/Box-Cox变换;解释使用标准化系数。
  Linear models: Check VIF, BP test, residual plots; log/Box-Cox if needed; interpret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 部署示例:保存model.joblib;提供cli_predict.py示例(输入CSV输出预测)。
  Deployment: Save model.joblib; provide cli_predict.py (CSV in, predictions out).
- 测试:为关键预处理/推理函数写最少1–2个单元测试。
  Tests: Provide 1–2 unit tests for key preprocessing/inference functions.

八、学术诚信与AI使用
Academic Integrity and Use of AI
- 个人或2–3人小组完成;须在报告中声明每位成员贡献。
  Individual or teams of 2–3; declare contributions in the report.
- 允许参考开源代码与生成式AI,但需:
  Open-source and generative AI allowed with:
  - 明确标注使用的资源/提示词/生成内容位置。
    Clear disclosure of resources/prompts/generated content.
  - 对生成内容进行技术核查与实证验证;你需为结果负责。
    Technical verification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outputs.
  - 禁止直接提交他人项目或泄露测试集答案。
    No submitting others’ work or leaking test labels.

九、报告结构建议
Suggested Report Structure
- 摘要与结论概览(非技术读者可读)。
  Abstract and executive summary.
- 问题定义与数据来源(含许可证与伦理)。
  Problem and data source (license and ethics).
- 方法: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与调参方案。
  Methods: preprocessing, features, models, tuning.
- 结果:CV与测试集指标、对比基线、诊断与误差分析。
  Results: CV/test metrics, baseline comparisons, diagnostics, error analysis.
- 解释与业务启示、局限与未来工作。
  Interpretation and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work.
- 复现与部署说明(运行命令、环境、模型文件)。
  Reproducibility and deployment notes (commands, env, artifacts).

十、提交清单
Submission Checklist
- PDF报告、10页以内幻灯片。
  PDF report; slide deck ≤10.
- 代码与Notebook;README;requirements.txt或environment.yml。
  Code and notebook; README; requirements.txt or environment.yml.
- 数据说明与数据字典;训练好的模型文件;预测CSV。
  Data Sheet and dictionary; trained model file; predictions CSV.
- 贡献声明与引用/致谢;AI使用说明(如适用)。
  Contribution statement and citations/acknowledgments; AI usage note if applicable.

提示与常见错误
Tips and Common Pitfalls
- 避免数据泄漏(日期派生、目标编码、标准化顺序)。
  Avoid leakage (date derivations, target encoding, scaling order).
- 用简单强基线对照复杂模型,防止过拟合。
  Compare against strong baselines to curb overfitting.
- 指标与业务成本对齐;解释不要过度外推因果。
  Align metrics with business costs; do not overclaim causality.
- 图表要自解释(标题、轴标签、单位、注释)。
  Make plots self-explanatory (titles, axes, units, notes).

如需澄清数据选择或时间表,请尽早与教师沟通。
Contact the instructor early for dataset or timeline clarifications.

示例3

电商运营培训作业:广告投放ROI优化项目(岗位情境任务 + 复盘清单)

一、学习目标
- 理解并区分ROAS与净ROI的计算口径,建立统一指标框架。
- 完成一次从诊断—优化方案—实验验证—复盘的投放优化闭环。
- 掌握预算分配、出价与定向优化、创意与落地页A/B测试的基本方法。
- 形成可复用的账户结构与监测方案,沉淀复盘模板。

二、岗位情境(模拟业务场景)
- 角色:广告投放专员
- 业务:自营电商店铺,主推季节性爆品(核心SKU 3个,长尾SKU若干)
- 渠道:搜索广告 + 信息流/展示广告
- 目标周期:14天
- 约束:日总预算不超过既定上限;保持投放稳定,单日预算波动不超过±20%
- 业务目标:
  1) 将整体净ROI提升≥20%,或在不降低净ROI的前提下将GMV提升≥15%
  2) 核心SKU的CPA不高于目标阈值,广告带来的订单占比≥60%

三、指标口径与公式(在作业开始前务必声明你采用的口径)
- 投产比(ROAS)= 广告引导销售额 / 广告花费
- 净ROI =(广告引导毛利润 − 广告花费)/ 广告花费
- 毛利润(建议口径)= 销售额 × 毛利率 − 履约成本(如运配、打包,可选)− 促销成本(券/满减摊销)
- CTR = 点击量 / 展示量
- CPC = 广告花费 / 点击量
- CVR = 订单量 / 点击量
- CPA = 广告花费 / 订单量
- AOV(客单价)= 销售额 / 订单量
- 建议统一口径:
  - 归因:点击归因,7日窗口(如平台限制不同,请在报告中明确)
  - 销售额:下单成交额(含/不含税按你的数据而定,务必说明)
  - 促销成本:券/满减/赠品按订单摊销(若无法获取,注明假设)

四、提供或自建数据(字段建议)
- 粒度:日 × 活动 × 广告组 × 计划(或关键词/人群包/创意)× SKU/类目
- 字段:date, channel, campaign, adgroup, targeting(关键词/人群), creative_id, impressions, clicks, cost, orders, sales, add_to_cart, gross_margin_rate, coupon_cost, shipping_cost(optional), sku, device, region, landing_page
- 若无真实数据,请构造不少于14天、至少10个广告组的数据集;保证高低效计划并存,便于优化验证。

五、作业任务与交付物
任务1:基线诊断(输出基线报告)
- 清洗与对齐口径;给出近14天核心指标(ROAS、净ROI、CPA、CTR、CVR、AOV)的整体与分层表现(按渠道/人群/关键词/SKU/地域)。
- 找出Top10消耗单元与Top10高ROI单元,识别低效消耗(高CPC低CVR、高CVR但AOV偏低、毛利率不足等)。
- 交付物:基线诊断PPT或文档(含图表与问题清单),指标口径说明页。

任务2:提出优化假设与优先级(输出优化路线图)
- 至少提出6条可验证的优化假设,覆盖:
  1) 账户结构与定向(例如分层:品牌词/品类词/竞品词;新客/老客;高客单/低客单)
  2) 创意与素材(卖点、标题、主图、视频前3秒钩子)
  3) 落地页(加载速度、首屏信息架构、信任要素、优惠可见性)
  4) 出价与预算(出价上限、预算重分配、时段/地域调控)
- 为每条假设定义成功指标(如净ROI↑、CPA↓、CVR↑),设定优先级矩阵(影响×可行性)。
- 交付物:优化假设清单 + 优先级矩阵。

任务3:预算与出价重分配方案(输出可执行表)
- 以“保效、提效、探索”三桶法分配预算:
  - 保效:ROI高于阈值或CPA低于目标的单元,保量或小幅加预算(+10%~20%/天)
  - 提效:中等表现单元,结合调价与人群/关键词收缩做提效
  - 探索:10%~20%预算用于新定向/新创意/新品词包
- 给出具体到“广告组/人群包/关键词”的新预算与出价,并阐明依据(如预估CVR、毛利率、AOV)。
- 交付物:预算与出价重分配表(含前后对比与预期影响)。

任务4:A/B测试设计与执行计划(输出实验方案)
- 至少设计2个实验:
  1) 创意实验:明确变量(如主图/标题/视频封面),控制其他因素一致;成功指标与停留规则(如每组≥30单或≥500点击;为经验性下限,建议配合统计检验)
  2) 落地页实验:优化首屏承诺、价格与优惠可见性、社会证明元素;定义衡量指标(CVR、跳出率、页面停留)
- 给出样本量与周期估计、分流方式(50/50),统计方法(可用两比例检验或平台内置显著性工具),异常处理(节假日、断投)。
- 交付物:A/B测试方案表(变量、对照、指标、显著性与停留规则、风险控制)。

任务5:监测与归因方案(输出监测闭环)
- 明确转化事件与关键节点(曝光-点击-到达-加购-下单-支付)。
- 列出需要的UTM参数/追踪ID、转化API/像素状态与校验方法(对账:平台转化 vs 站内订单)。
- 指定复核频次与阈值(如数据漂移超过±10%触发排查)。
- 交付物:监测配置清单 + 周期性对账表模板。

任务6:两周执行模拟与结果报告(可用历史数据回放或沙盘)
- 根据你的方案,提交“执行日志”(按天记录预算、出价、投放变更与原因)。
- 输出效果对比(前后14天):净ROI、ROAS、GMV、CPA、CVR、AOV、毛利额;分层对比与显著性评估。
- 交付物:结果报告(含结论、贡献拆解、经验沉淀、下一步计划)。

六、评分标准(总分100)
- 指标口径与数据规范(15分):口径清晰、一致,数据清洗得当
- 诊断深度(20分):问题定位准确,分层分析充分,抓住主要矛盾
- 方案可执行性(20分):预算与出价重分配合理,约束明确,风险控制到位
- 实验设计(15分):变量单一、指标明确、停留与显著性规则合理
- 结果分析与商业解释(20分):量化对比、贡献归因、可复用策略输出
- 文档与表达(10分):结构清晰、图表规范、结论直指目标

七、时间与里程碑(建议)
- 第1-2天:数据对齐与基线诊断
- 第3天:优化假设与路线图
- 第4天:预算与出价方案
- 第5-12天:执行与A/B测试(中期复盘1次)
- 第13-14天:结果汇总与复盘报告

八、工具与模板建议
- 数据处理:Excel/Google Sheets、任一BI工具
- 统计与实验:内置A/B平台或开源计算(两比例检验),显著性阈值常用95%
- 可用模板(自行创建表格):
  - 指标口径声明页
  - 基线诊断仪表盘(按渠道/人群/关键词/SKU分层)
  - 预算与出价重分配表(含前后指标与预期)
  - A/B测试方案表与执行日志
  - 监测与对账清单
  - 复盘报告大纲

九、操作提示与常见错误规避
- 明确净ROI与ROAS差异,避免用GMV代替毛利润;必要时估算毛利率并注明假设。
- 将促销成本计入毛利润或分摊到订单,避免“高ROAS低净ROI”的错判。
- 控制变量做实验,单次只改一个关键因素;保持分流均衡。
- 预算调整日波动不超过±20%,避免平台学习期反复。
- 关注转化链路整体:点击贵(CPC高)与转化差(CVR低)需要不同策略。
- 高客单高毛利SKU优先获取预算;低毛利SKU慎重扩量。
- 及时排除无效流量:否定关键词、收紧人群、设置频控。
- 注意季节/节假日/库存变化对数据的扰动,必要时做同环比解释。

十、复盘清单(提交报告时逐项打勾并简述)
目标与口径
- 是否在文档开头明确了业务目标(净ROI/ROAS/CPA)与指标口径?
- 是否说明归因窗口、转化定义、销售额与毛利的计算方式?

数据与诊断
- 数据是否对齐、缺失与异常是否处理并记录?
- Top消耗与Top产出单元是否识别清楚?关键矛盾是否聚焦?

策略与执行
- 预算三桶法是否落地到具体单元?调整幅度是否合规?
- 出价、定向、创意、落地页是否各有至少1项可验证动作?
- 是否设置了异常触发条件与回滚预案?

实验与监测
- A/B测试变量是否单一?样本量与停留规则是否事先定义?
- 追踪参数与转化API/像素是否验证;是否有对账机制?

结果与归因
- 是否提供前后对比与显著性判断?是否解释波动来源?
- 净ROI提升的贡献拆解是否到位(价格、流量、转化、结构、毛利)?

沉淀与复用
- 是否形成可复用的账户结构、关键词/人群库、创意要素库、落地页模块?
- 是否输出下一阶段的扩量或二次优化计划?

十一、可选进阶(加分项)
- 产出简单的ROI预测模型(输入:CPC、CVR、AOV、毛利率、券成本;输出:预期净ROI),并用于预算分配敏感性分析。
- 构建“效率曲线”或边际回报分析,用于判断继续加预算的拐点。
- 新客/老客分层与LTV估算,提出“净ROI + LTV”的双目标策略。

提交要求
- 统一打包提交:数据集(或模拟数据生成说明)、PPT/文档(含所有交付物)、关键表格源文件。
- 文档开头附“指标口径声明”与“风险与假设说明”。
- 所有图表须有标题、口径、时间范围与单位标注。

适用用户

K12一线教师

快速生成与课标对齐的单元作业、阅读任务和实验活动;按学情分层出题;同步给出评分建议与家校沟通话术。

大学讲师与助教

为案例研讨、实验报告与课程项目设计结构化作业说明;提供评估标准与时间安排;一键输出双语版本服务国际班。

职业培训与成人教育讲师

围绕实战技能设计项目式作业、岗位情境任务与复盘清单;适配线上平台发布,提升学员转化与结课成效。

教研与教务负责人

制定统一的作业模板与质量规范;批量校准不同教师的作业要求;快速审核并微调,保障课程一致性。

家教与课后辅导老师

根据学生薄弱点定制个性化练习与周任务;附提示与自评表,便于家长跟进与学生复盘。

教育内容创作者与机构市场

生成可下载的主题作业包、引流挑战与活动规则;用于社群运营、公开课转化与品牌沉淀。

自主学习者与备考生

输入考点即可获得分步训练任务、达成标准与检查清单;合理规划时间,稳步提升掌握度。

解决的问题

面向教师、教研团队与培训讲师,帮助在“给定主题+指定语言”的条件下,一键生成可直接发放的高质量作业任务,兼顾清晰度、可执行性与稳定性,具体实现: • 目标聚焦:围绕指定主题生成聚焦明确的作业任务 • 步骤化执行:用编号/项目符号拆解完成路径,学生照做即可 • 表达友好:语言简洁清楚、指令式表述,减少理解成本 • 多语输出:按需选择输出语言,适配跨班级与跨区域教学 • 稳定可复用:统一结构,便于沉淀作业模板并快速迭代 • 提效增质:显著减少重复写作时间,提升教学沟通与学习成效 建议立刻试用:输入“主题”和“输出语言”,即刻获得一份条理清晰、可落地的作业任务样例,并在此基础上按需微调递交给学生。

特征总结

一键生成围绕任意主题的完整作业任务,涵盖目标、步骤、提示与提交规范。
自动给出清晰可执行的步骤与操作语句,学生按图索骥即可独立完成任务。
支持多学科与跨学科主题设计,轻松嵌入真实情境与项目式学习教学场景。
内置学习目标、评价要点与评分建议,帮助教师快速对齐教案与课堂考核要求。
可按年龄段与难度分层生成任务,照顾差异化水平,兼顾挑战与可达成性。
支持多语言输出与本地化表达,便于双语教学、国际课程与留学生课堂使用。
自动提供时间安排、资源清单与注意事项,避免遗漏关键细节,提升课堂效率。
依据事实核查与权威参考提示,减少错误信息风险,增强作业可信度与安全性。
一键生成家长沟通与学生自评指引,促进家校协同与学习反思闭环落地。
适配线上线下与不同平台布置方式,附示例话术与发布模板,开课即可使用。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15.00元
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机制,
确保效果符合预期,再付费购买!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207 tokens
- 2 个可调节参数
{ 输入主题 } { 输出语言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