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提示词专为小红书美妆账号运营设计,能够系统化规划内容矩阵,涵盖日常妆容分享、新品试用评测、化妆技巧教程三大核心内容类型。通过科学的比例分配、选题思路梳理和创作要点提炼,帮助运营者建立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提示词采用分步推理模式,首先分析账号定位与目标受众,然后规划内容比例与发布频率,接着深度挖掘每类内容的选题方向,最后输出结构化表格和实用创作指南,确保内容规划既具战略性又具可操作性,有效提升账号内容质量和用户 engagement。
## 小红书美妆账号内容矩阵规划 ### 一、账号定位分析 - 账号特色:个人彩妆博主,主打通勤妆与平价单品,真实素人风。强调“省时好看、自然显色、持久不出油”的通勤妆解决方案。 - 目标用户:18-28城市学生与初入职场,油皮痘肌、预算有限,偏好实用教程与清单式内容。核心诉求:简单易上手、遮瑕不厚重、口罩/通勤场景不易脱妆。 - 内容基调:真实分享、场景化证明、轻专业不堆术语。避免硬广与价格导向,突出方法与实测结果。 ### 二、选题思路规划 #### 2.1 日常妆容分享 - 系列方向: - 5-10分钟通勤妆:时间限定+步骤精简(3-5步搞定)。 - 场景化通勤妆:地铁高温、办公室冷气、口罩佩戴、面试/开会。 - 痘肌友好遮瑕妆:“轻遮瑕重均匀”思路,减少堆叠、避免泛油与闷痘。 - 季节/天气妆:梅雨天防闷脱妆、盛夏防汗控油、换季保湿不拔干。 - 平价通勤化妆包:5件清单/三件套妆容、月度通勤色彩搭配(唇颊统一)。 - 展示结构建议:素颜前后对比→上妆关键步骤→通勤场景实测(出门-中午-下班)→补妆小结。 #### 2.2 新品试用评测 - 评测角度: - 质地趋势评测:雾面轻薄粉底、奶油腮红、果冻/唇泥质地、眉胶。 - 持妆能力:8小时通勤实测(含口罩摩擦/出汗),出油区拍照记录。 - 易用性:延展性、遮瑕层叠容错率、是否易卡粉/氧化、卸妆难易。 - 肤感与气味:厚重感、粘腻度、香味强弱(敏感人群提示)。 - 内容形式:单品深测/同类型横向对比(不点名品牌,聚焦“哪类质地更适合油皮”),评分项统一(显色自然度、持妆、舒适度、易用性)。 #### 2.3 化妆技巧教程 - 技巧分类: - 油皮底妆三步法:妆前控油点涂→薄涂底妆→定妆分区(T区强化、U区轻扫)。 - 分区遮瑕:痘印/泛红/黑眼圈不同质地的搭配与顺序,避免堆叠。 - 防晕眼妆:内眼线与睫毛定型、眼下防油转印、出汗场景补救。 - 快速补妆流程:办公室3分钟补妆顺序、工具替代(纸巾/棉签/海绵)、氧化救急。 - 教学方式:分屏对比+手法特写+错误示范纠正,步骤精炼与可复制工具提示。 ### 三、内容矩阵表格 | 内容类型 | 发布频率 | 主要选题 | 创作要点 | |---------|---------|---------|---------| | 日常妆容分享 | 每周2-3次;每月10条(50%) | 5分钟通勤妆;口罩友好妆;痘肌轻遮瑕妆;地铁高温妆;办公室冷气不拔干;面试简洁气质;一周通勤色彩计划;季节控油妆;三件套平价妆;通勤化妆包清单 | 真实素颜开场;自然光/室内统一光源;出门-中午-下班三段对比;近景毛孔与法令纹呈现;步骤≤5步;产品类别标注(不提品牌/价格);结尾给“替代方案/不适合人群” | | 新品试用评测 | 每周1-2次;每月6条(30%) | 雾面轻薄粉底实测;妆前控油类评测;定妆喷雾/粉饼场景对比;奶油腮红持久度;唇泥显色与不拔干;眉胶定型与耐汗 | 统一评测维度:显色自然度/持妆/舒适度/易用性;8小时通勤实测+时间戳;口罩摩擦/纸巾按压转色情况;出油区近拍;氧化前后对比;敏感信息提示与个人肤况声明;结尾建议适用人群 | | 化妆技巧教程 | 每周1次;每月4条(20%) | 油皮底妆三步法;分区遮瑕顺序;防晕染眼妆;3分钟办公室补妆 | 手法特写+分区示意;错误示范与纠正;工具替代(手指/海绵/刷具何时用);步骤卡点字幕;清单式总结(关键3点);强调个体差异与安全提示 | 补充发布节奏建议(可执行):每月20条,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发;时间尽量在中午11:30-13:30或晚间19:00-22:00。周末以教程或清单类为主,工作日以通勤妆与评测为主。 ### 四、创作要点总结 - 真实素人风执行 - 不使用强磨皮滤镜;保留皮肤纹理与出油变化。 - 封面:关键词+对比图(如“8小时通勤实测”),一句话结论清晰。 - 场景化与可复制 - 所有妆容与评测均绑定具体通勤场景(地铁/口罩/办公室),提供时间戳与环境描述。 - 步骤精炼,明确每步目的与替代方案(比如“无妆前时改用纸巾吸油+定妆粉少量”)。 - 科学评测与安全提示 - 统一评测维度与打分标准,避免夸大功能;不涉及疗效描述。 - 标注个人肤况(油皮/痘肌/当前环境),建议先做局部试用;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 互动与留资点 - 结尾设置问题引导(你最困扰的出油区在哪里/口罩下最容易脱妆的部位)。 - 清单类内容支持“可截图保存”,提高收藏转化。 - 平台规范与非商业化 - 不出现价格、导购、品牌站队;用“某类质地/某类配方”表述。 - 保持真实分享原则:主观体验+客观证据(对比图、时间戳、近拍)。 若需要,我可将上述月度20条拆分到具体周历并给出每条的标题与拍摄大纲,便于直接执行。
## 小红书美妆账号内容矩阵规划 ### 一、账号定位分析 - 账号基调:温和配方 + 功效科普 + 真实使用感。以“轻教育、可复刻、不过度承诺”为原则,突出成分透明与皮肤耐受友好。 - 目标用户画像: - 年龄/阶段:25-35敏感肌白领、新手妈妈 - 核心诉求:安全稳健、不踩雷、配方成分可读、售后安心;偏好简明教程与真实体验记录 - 痛点场景:空调办公室干敏、口罩/换季泛红、睡眠不足肌、孕育期谨慎护理、通勤时间紧 - 内容价值主张: - 解决方案导向:按场景拆解(上班、带娃、出差、换季) - 标准化信息披露:INCI核心成分、pH与潜在致敏点、肤感与兼容性 - 验证方法真实:斑贴与皮肤状态记录、7/14/28天跟踪 - 发布节奏与比例(遵循偏好:新品评测40%,技巧教程40%,日常妆容20%) - 周更建议:5篇/周(新品评测2,技巧教程2,日常妆容1) - 月更建议:20-22篇/月(新品评测8-9,技巧教程8-9,日常妆容4) - 黄金发布时间:工作日中午12:00、晚8:00-10:30;周末上午9:30-11:00 ### 二、选题思路规划 #### 2.1 日常妆容分享(20%) - 选题方向(贴合敏感肌/新手妈妈场景): - 5分钟通勤“素肌感底妆”:护肤打底顺序(修护精华→保湿→防晒)+ 轻薄底妆搭配逻辑 - 换季泛红的“低覆盖”底妆:如何用遮瑕点涂替代厚重粉底,减少摩擦与堆叠 - 哺乳/加班后的“提气色”三件套:修护打底+薄涂蜜粉+安全系口红涂抿法(避免反复摩擦) - 出差随身“1袋化”:多功能单品组合(防晒打底/修护面霜/局部遮瑕)的使用顺序 - 户外亲子日的防晒补涂与淡妆协同:补涂手法不花底妆的小技巧 - “无粉底妆”挑战:仅用修护打底+防晒+局部遮瑕的前后对比 - 创作思路: - 结构:皮肤状态展示→当日环境→护肤打底→底妆逻辑→全天实测(口罩/办公室/户外) - 视觉:强光/自然光对比、近景肌理、吸油纸测试、脱妆前后对照 - Tips:减少刷具刺激(按压上妆)、定妆只控关键区(T区/口鼻) #### 2.2 新品试用评测(40%) - 评测角度与方法: - 标准化评测模板(建议固定在笔记首屏列出): 1) 样品来源与使用时长 2) 关键成分与配方看点(如神经酰胺、泛醇、角鲨烷、β-葡聚糖、积雪草/益生元等) 3) 温和度观测:pH测试、是否含香精/高浓度酒精/易致敏香料 4) 使用感:延展、成膜、与防晒/底妆的兼容性 5) 自测记录:7/14/28天红印/粗糙度/紧绷感的变化,水分仪/油分仪数值(如有) 6) 适用场景与肤质建议:敏感期/稳定期/换季 7) 注意事项:叠涂顺序、易打卷/搓泥警示 - 评测维度权重建议:温和度40%、实际肤感30%、成分透明20%、包装/卫生10% - 选题方向: - “修护型精华新趋势”:小分子/发酵产物与油脂屏障的协同 - “温和清洁观察”:氨基酸表活复配的清洁力与冲洗后紧绷度 - “轻薄防晒实测”:成膜速度、与修护面霜叠擦是否搓泥、补涂不斑驳方法 - “夜间安心霜”:封闭保湿和泛红缓解的主观评分记录 - “低浓度温和焕新”:PHA/杏仁酸的频率与分区使用策略 - “产后/哺乳期谨慎清单”:成分阅读示例与沟通医生建议的友好提醒 - “办公党抗干敏组合”:空调房8小时持水与浮粉对比 - “盲测对比同类配方”:不点名A/B样,主观肤感与客观数据双视角 - 形式建议:短视频30-60秒速看结论 + 图文长评详解;首图放“标准化评测卡片” #### 2.3 化妆技巧教程(40%) - 技巧分类: - 护肤打底技巧:分区涂抹、按压吸收、面霜“乳化”上脸避免搓泥、眼周低摩擦 - 叠涂顺序:修护精华→保湿乳/霜→防晒→底妆;不同质地的相容性判断(油/乳/胶) - 敏感期避雷组合:酸类×A醇×高浓度维C避免同夜叠加;以修护为主 - 快速通勤流程:3步5分钟口诀(清洁-修护-防晒),底妆极简化 - 定妆与卸妆:定妆仅控出油区;卸妆选择与乳化时长,减少红敏 - 季节交替策略:加一层润、减一道酸;湿敷时长≤3-5分钟的安全边界 - 敏感肌工具选择:柔软海绵/手上妆优于硬刷,纸巾定妆替代反复补粉 - 出差与育儿包:随身“敏感救急三件”(修护/防晒/润唇)及使用顺序 - 教学方式: - 拍法:上半脸演示法(对照清晰)、质地近拍、动作慢放 - 模板:错误示范→正确做法→对比结果→口诀总结→评论区答疑 - 可视化:用“分区示意图/手部压力图”提示施力与方向 ### 三、内容矩阵表格 | 内容类型 | 发布频率 | 主要选题 | 创作要点 | |---------|---------|---------|---------| | 新品试用评测 | 每周2篇 | 修护精华/温和清洁/轻薄防晒 | 固定评测模板;披露pH/香精/酒精;7/14/28天记录;环境变量注明 | | 新品试用评测 | 每月1篇深度 | 同类配方盲测对比A/B | 不点名,聚焦成分与肤感;双光源对比;量化打分表 | | 新品试用评测 | 每月1篇专题 | “敏感期能不能用?”专题 | 用“能/慎/避”分级;标注叠涂顺序与冲突组合 | | 化妆技巧教程 | 每周2篇 | 叠涂顺序与搓泥避免 | 质地逻辑图;错误/正确对比;30-60秒速记口诀 | | 化妆技巧教程 | 每周1篇短视频 | 5分钟通勤护肤底妆 | 3步流程;计时拍法;上班日全天实测补涂 | | 化妆技巧教程 | 每月1篇 | 季节交替护理法 | “加一层润、减一道酸”清单;工具/用量/频率 | | 日常妆容分享 | 每周1篇 | 无粉底淡妆/低覆盖遮瑕 | 护肤打底→局部遮瑕→定妆重点区;近景毛孔与持妆对比 | | 日常妆容分享 | 每月1篇 | 亲子/户外日淡妆 | 防晒补涂不花妆演示;纸巾按压法;抹擦减少 | | 跨类型互动 | 每月1次 | 评论区QA汇总 | 以问题清单形式答疑;引用用户反馈二创;避免医疗化建议 | | 社区共创 | 每季度1次 | 7天跟练挑战 | 统一表格记录红痒/紧绷;征集真实前后图;设置非商业奖品以外的荣誉勋章 | 补充发布节奏建议(示例周排期): - 周一:新品评测(图文长评) - 周三:技巧教程(短视频) - 周四:日常妆容(图文/视频) - 周五:新品评测(短视频速看) - 周日:技巧教程(图文步骤/口诀卡) ### 四、创作要点总结 - 通用原则 - 真实可复现:使用周期、环境、皮肤状态如实披露;不过度承诺功效 - 信息结构化:首图放“成分/温和度/适用场景”卡片;结尾放“注意事项与适用人群” - 合规与克制:不含敏感/违规内容,不给出价格促销与品牌倾向;不作医疗/治疗宣称 - 数据与证据:尽量用pH试纸、水分仪、吸油纸等简单工具佐证;主观感受与客观数据并列 - 互动设计:每篇1个“可回答的问题”(如:你最怕的搓泥场景?)提升评论质量 - 新品评测要点 - 标准模板统一,便于横向对比;明确使用时长、叠涂顺序与不适反应记录 - 敏感肌友好度优先描述:潜在刺激点(香精/某些防腐体系/易致痘油脂)如实列出 - 技巧教程要点 - 步骤不超过5步,每步≤20字说明;配动作近拍与错误对照 - 给出“频率与用量”:豆大/泵数/按压秒数;避免模糊表达 - 日常妆容要点 - 护肤打底逻辑先于彩妆;强调低摩擦、分区处理与极简工具 - 强化全天复盘:出油区、口罩摩擦区、干纹区的对比图 - 风险与售后提示 - 首次使用建议耳后/前臂斑贴;出现刺痛/持续泛红应停用并咨询专业人士 - 明确这是个人体验,不构成医疗建议;孕期/哺乳期内容建议与医生沟通后再用 可持续系列化栏目命名(便于长期运营): - 敏肌实验室(标准化评测) - 5分钟通勤局(极简流程) - 不搓泥课堂(叠涂与质地兼容) - 换季修护局(场景解决方案) - 妈妈快闪包(随身与应急) 本矩阵在保证40/40/20比例的前提下,兼顾稳定更新与专业深度,提供从“轻教育—实测—可复刻”的闭环体验,符合小红书真实分享与非硬广原则。
## 小红书美妆账号内容矩阵规划 ### 一、账号定位分析 - 账号特色:MCN美妆矩阵,覆盖口红、底妆、护肤三大细分;统一调性“实用、真实、可复制”,统一节奏“固定栏目+热点快反”。 - 目标用户:18-30岁三层用户 - 学生党:关注性价比、易上手、日常场景(通勤/上课/社交) - 职场人:关注持妆、效率、场景妆(会议/面试/出差) - 内容爱好者:关注专业度、细节对比、成分与趋势解读 - 内容基调:避硬广、重体验与方法学;强调“真实佩戴/真实肤感/多肤质展示”,通过系列化栏目建立稳定认知。 - 发布节奏建议(单账号):每周5-6更,比例遵循日常妆容30%、新品评测40%、技巧教程30;时间窗建议工作日8:00-9:00、12:30-13:30、20:00-22:00,周末14:00-16:00。 ### 二、选题思路规划 #### 2.1 日常妆容分享 - 场景化系列(可栏目化) - 5分钟通勤底妆:清透不假面、口罩不沾 - 学生党伪素颜:遮瑕分区、淡色唇提升气色 - 面试沉稳妆:低饱和唇+磨皮底妆+眉型收敛 - 约会氛围感:水光唇与轻腮红同色系 - 换季不浮粉:保湿打底+薄涂定妆 - 出差/健身持妆:防脱妆分区与补妆包 - 人群分层版:同一套妆面分别给“学生/职场/内容爱好者”的可复制方案,突出差异点(时间、步骤、妆效强度)。 - 色彩与肤色适配:黄黑皮显白口红搭配、冷暖调底妆分区提亮、四季色彩(春清新、夏通透、秋奶咖、冬氛围)。 - 形式与结构:30-60秒短视频或图文套卡;结构为“场景痛点→成妆过程→出门实测→总结复盘(人群/油皮干皮建议)”。 #### 2.2 新品试用评测 - 评测维度模型(统一方法学) - 口红:显色度/质地(哑光、丝绒、滋润)/持久度/唇部舒适度/杯口转移 - 底妆:遮瑕力/服帖度/持妆时长/氧化与暗沉/与妆前的兼容性 - 护肤:肤感与吸收/即刻与1周变化的主观体验/温和度与易敏点/黏腻与后续妆容相容性 - 多肤质佩戴:油皮、干皮、混合皮各自的全天佩戴记录(温湿度标注、补妆节点)。 - 横向对比与盲测:同类型新品质地盲测(不提品牌名),以“场景推荐”收尾(如“通勤/室外/会议室”)。 - 成分与配方阅读:基础成分功能解释(保湿、控油、抗氧化等),避免夸大功效;给出“慎用人群/试用建议”。 - 形式与结构:1-3分钟视频+评分卡;结构为“产品信息→测试方法(环境/时长)→数据与画面→优缺点→推荐人群”。 #### 2.3 化妆技巧教程 - 底妆技巧 - 不厚重遮瑕“四点法”:痘印/黑眼圈分区处理 - 贴肤上妆法:工具差异(海绵/刷子/手法)与出妆对比 - 油皮定妆分区:T区控油、面颊保留光泽 - 法令纹/鼻翼不积线:定妆与回填技巧 - 口红技巧 - 勾勒与修饰:唇峰、唇线、薄厚度控制 - 不拔干打底:唇部去角质与打底油方式 - 色彩策略:黄黑皮显白、白皮柔和、职场低饱和 - 护肤打底与兼容性 - 换季保湿叠加:水乳/精华/面霜的轻量层叠 - 妆前与底妆兼容:避免搓泥的质地搭配原则 - 形式与结构:教程型分解镜头+术语解释;结构为“问题定义→原因拆解→步骤演示→易错点→不同肤质/人群调整”。 ### 三、内容矩阵表格 | 内容类型 | 发布频率 | 主要选题 | 创作要点 | |---------|---------|---------|---------| | 日常妆容分享 | 每周1-2篇(约30%);工作日早晚档 | 5分钟通勤底妆;学生党伪素颜;面试沉稳妆;约会氛围感;黄黑皮显白口红;换季不浮粉;出差/健身持妆;同色系眼唇;季节主题(春/夏/秋/冬) | 真实场景拍摄(通勤/室外/办公室);前后对比与出门实测;同妆面给三层人群可复制版;自然光、不过度滤镜;总结“适合/不适合”人群与肤质建议;统一封面模板与栏目命名 | | 新品试用评测 | 每周2-3篇(约40%);择热点48小时内上 | 口红新品显色与持久;底妆遮瑕与氧化;妆前与粉底兼容性;防晒/洁面/精华肤感与温和度;同类型盲测;不同环境持妆(室内空调/户外) | 统一方法学:环境温湿度标注、佩戴时长、补妆节点;多肤质(油/干/混合)展示;评分维度可视化(显色/服帖/耐受等);优缺点都说、不夸功效;结论以“场景/人群推荐”呈现;敏感肌二次确认建议 | | 化妆技巧教程 | 每周1-2篇(约30%);固定栏目日 | 不厚重遮瑕“四点法”;贴肤上妆工具差异;油皮定妆分区;法令纹/鼻翼不积线;唇线勾勒与打底;肤色提亮分区;换季保湿叠加;避免搓泥的搭配原则 | 结构清晰:痛点→原理→步骤→易错点→不同人群调整;近景细节镜头(毛孔/纹理变化);步骤节奏控制(关键帧标注);术语解释与图示;结尾附“可复制Checklist”;避免过度技术门槛,提供简易替代方案 | 补充联动与节奏: - 矩阵联动主题周:如“持妆周”(底妆评测+通勤妆+定妆教程),“显白周”(口红评测+黄皮妆容+色彩技巧)。 - 热点快反:节日/季节节点48小时内上“妆面参考+对应评测+技巧修正”三连发。 - 统一标签体系:#通勤妆 #显白口红 #不厚重底妆 #换季护肤 #真实佩戴 #多肤质测试 ### 四、创作要点总结 - 真实与可验证 - 实测为王:标注温度/湿度/时长;出门后补妆记录;多肤质/多场景。 - 画面诚实:自然光、肤感真实,避免重滤镜与过度磨皮。 - 方法学统一 - 评测用统一评分维度;教程用统一结构;妆容用统一步骤卡与人群分层版。 - 差异化与系列化 - 同主题做“人群三分法”(学生/职场/内容爱好者);同类型产品做“场景适配”(室外/办公室/约会)。 - 栏目化固定输出:如「5分钟通勤底妆」「显色真实指南」「不厚重遮瑕课」「换季护肤打底」。 - 互动与社区 - 结尾提问:肤质/场景/困扰收集;开放征集下一期主题;鼓励用户晒同款妆效。 - 评论区二次补充:方法细节、易错点更正。 - 合规与中立 - 不涉及价格促销与具体品牌引导;不夸大功效;敏感肌建议先做小面积测试。 - 内容以体验与方法为主,避免硬广口吻。 - 节奏与效率 - 每周5-6更,比例严格执行30/40/30;热点内容48小时内发布。 - 模板化拍摄与剪辑,封面与标签统一,便于矩阵内多号协作。 以上规划可直接落地执行,支持矩阵多账号并行与主题周联动,确保账号既有稳定的日常更新,又能提供专业价值与新鲜感。
制定月度内容矩阵,明确比例与发布频率;快速产出日常妆容、新品评测、技巧教程的选题与文案框架,稳定更新并提升互动。
将品牌调性与目标客群输入,即可生成真实分享方案;规划新品上市周期的内容组合,搭建教程与评测双线,提升口碑与关注度。
为多位达人统一规划内容节奏与题库;输出结构化表格便于排期与协同,避免选题重复,提升矩阵账号整体表现。
通过分步指引明确定位与风格;获得拍摄要点、标题范例与常见坑提醒,缩短试错周期,完成首月稳定更新计划。
依据课程主题生成系列化教程安排;设计实操步骤与教学拆解,为线上课堂或短视频课提供标准化脚本与演示要点。
在不硬推的前提下规划体验型内容与测评方法;结合节日节点主题,提升转化相关内容的自然触达与信任度。
为小红书美妆账号提供一站式内容矩阵规划助手,围绕日常妆容、新品评测与技巧教程三大支柱,自动生成发布比例与频率、选题地图、月度发布计划与创作要点;帮助个人博主与品牌号搭建稳定的栏目化更新节奏,兼顾实用性、专业度与新鲜感,持续提升互动与粉丝增长;从“零散出片”进化为“体系化增长”,降低选题决策成本与创作难度,推动内容表现与商业转化。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