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提示词:在线健身方案定制专家

0 浏览
0 试用
0 购买
Oct 11, 2025更新

本提示词专为健身专业人士设计,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特征和健身目标,快速生成个性化、结构完整的在线健身方案。系统通过深度分析目标人群的身体状况、健身诉求和可用资源,构建包含训练计划、营养建议、进度跟踪等模块的综合性健身方案。该提示词具备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无论是针对减脂塑形、增肌强化还是健康维持等不同目标,都能提供专业级的方案设计,有效提升健身方案制定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健身教练为会员提供更精准的在线健身指导服务。

示例1

## 健身方案总览
- 方案名称:久坐男士“拉多推少”减脂塑形与体态重建12周计划
- 适用人群:办公室久坐男性、轻度圆肩;有家庭哑铃、弹力带、瑜伽垫;无急性伤病
- 训练周期:12周;每周5天(3次力量+2次有氧/矫正);每次40–60分钟
- 主要目标:
  - 减脂:体重每周下降约0.3%–0.8%
  - 塑形:维持/提升瘦体重,强化后链、上背与核心
  - 体态:改善圆肩与胸椎僵硬,建立“拉2:推1”的训练结构
  - 习惯:建立办公室碎片化活动与家庭训练的可持续节奏

## 详细训练计划
### 每周训练安排
- 训练日安排(建议):
  - 周一:力量A(下肢+水平拉+核心)
  - 周二:低强度有氧Z2 + 体态矫正
  - 周三:力量B(髋主导+垂直拉+少量推)
  - 周四:休息/主动恢复(办公室微练+长拉伸)
  - 周五:力量C(单腿稳定+上背强化+代谢回路)
  - 周六:间歇有氧或全身代谢回路 + 全身拉伸
  - 周日:休息与呼吸放松
- 训练时长:力量40–60分钟;有氧30–45分钟(Z2)或20–25分钟(间歇)
- 训练强度:
  - 力量主项RPE 6–8;辅助RPE 6–7;代谢回路RPE 7–8
  - 有氧Z2:60%–70%HRmax;间歇:80%–90%HRmax
  - HRmax估算:208 − 0.7×年龄;无心率表可用“谈话测试”(Z2能说话、间歇仅能短句)

### 具体训练内容
- 热身通用(5–8分钟)
  - 轻度有氧2–3分钟(原地快走/小步跑/开合跳)
  - 动态活动:猫牛2×8、胸椎“开书”2×6/侧、髋关节环绕2×8/侧
  - 肩胛激活:弹力带拉伸(pull-apart)2×15、墙天使2×10、俯卧Y/T/W各2×8
  - 核心/臀激活:死虫2×8/侧、臀桥2×12
  - 负重选择:以规定次数完成后感觉还能再做2–4次为宜(RPE 6–8)

- 力量A(下肢+水平拉+核心)
  - 杯式深蹲 4×8–10(RPE7)
  - 单臂哑铃划船 4×10/侧(RPE7)
  - 哑铃罗马尼亚硬拉 3×10(RPE7)
  - 倾斜俯卧撑或地板哑铃卧推 2–3×8–12(RPE6,推的总量≤拉的一半)
  - 弹力带Face Pull 3×12–15(停顿1秒)
  - 死虫 3×10/侧;前支撑 3×30–45秒

- 力量B(髋主导+垂直拉+少量推)
  - 哑铃硬拉或相扑硬拉 4×6–8(RPE7–8)
  - 直臂下拉(弹力带)3×12–15(背阔肌感受)
  - 单臂半跪姿地板卧推 3×8–10/侧(肩胛稳定,RPE6–7)
  - 侧平板支撑 3×30–45秒/侧
  - 肩袖外旋(弹力带)3×12–15;俯身反向飞鸟 3×12–15

- 力量C(单腿稳定+上背强化+代谢回路)
  - 保加利亚分腿蹲 3×8–10/侧
  - 反向弓步 3×10/侧
  - 弹力带坐姿/站姿划船 3×12–15(停顿1秒)
  - 俯身反向飞鸟或弹力带拉伸 3×12–15
  - 代谢回路(10–12分钟):每轮40秒训练/20秒休息,循环3–4轮
    - 哑铃摆动(轻中重量、髋主导)
    - 登山跑
    - 交替俯卧撑支撑触肩
    - 深蹲脉冲或开合跳(低冲击可改为快走高抬腿)

- 有氧与体态矫正
  - Z2有氧(周二):快走/慢跑/骑行/爬楼 30–45分钟,能说话不气喘
  - 间歇(周六,任选其一):
    - 30秒快+60秒慢 × 10–12组(跳绳、冲刺快走、台阶)
    - 或Tabata 20秒快+10秒慢×8组(每次限1动作、总4分钟,先保证技术)
  - 体态矫正(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
    - 门框胸大肌/胸小肌拉伸 2×30–45秒/侧
    - 颈部后缩(下巴内收)10次×5秒
    - 墙天使 2×10
    - 弹力带拉伸 2×15
    - 胸椎俯卧伸展或泡沫轴/卷毛巾胸椎伸展 1–2分钟

- 放松拉伸(5–8分钟)
  - 横膈膜呼吸90–120秒
  - 胸小肌、胸大肌、背阔肌、上斜方/提肩胛、髂腰肌、小腿腓肠肌 各30–45秒×2轮

- 周期与进阶
  - 周1–4:技术期,RPE 6–7,掌握髋铰链与肩胛控制
  - 周5:减量周(总组数↓30%,或RPE降至6)
  - 周6–9:逐步加重或加次数(主项每周+2–5%重量或+1–2次)
  - 周10:微减量(↓15–20%体量)以巩固技术
  - 周11–12:冲刺巩固阶段(维持RPE 7–8)
  - 始终保持“拉:推 ≈ 2:1”,如肩前侧紧张,进一步减少推举体量

## 营养建议
- 每日热量摄入
  - 粗略起步:体重(kg)×30–32 kcal;在此基础上减去300–500 kcal
  - 或按TDEE×0.85左右执行;目标每周体重下降0.3%–0.8%
  - 示例:75 kg → 2100–2300 kcal/日起步(结合活动调整)
- 营养素比例
  - 蛋白质:1.6–2.0 g/kg(优先级最高)
  - 脂肪:0.8–1.0 g/kg
  - 碳水:余量分配;训练日可稍高、休息日稍低
  - 参考配比:蛋白30% 脂肪25% 碳水45%(根据总热量微调)
- 餐次安排
  - 3主餐+1–2加餐;每餐包含优质蛋白(25–40 g/餐)
  - 训练前60–90分钟:易消化碳水+10–20 g蛋白(如酸奶+香蕉)
  - 训练后2小时内:25–40 g蛋白+适量碳水(如鸡胸+米饭+蔬菜)
  - 纤维:25–35 g/日;水:30–35 ml/kg/日;限制含糖饮料与高度加工食品
- 可选、循证补充(非必须)
  - 乳清蛋白(补足蛋白)、肌酸一水合物3–5 g/日(维持瘦体重/力量)、鱼油EPA+DHA约1 g/日
  - 维生素D按检测缺乏再补充;如有基础疾病请先咨询医生

## 进度跟踪
- 关键指标监测
  - 体重:每周3次晨起空腹称,取周均
  - 围度:腰围(肚脐水平)、臀围、胸围、上臂;每2周一次
  - 体态:墙面测试(后脑勺-墙距离,目标<2 cm);墙天使完成度记录;正侧后对比照每4周一次
  - 体能:俯卧撑标准次数、平板支撑时间、保加利亚分腿蹲稳定性;Z2同心率下配速
  - 训练日志:RPE、睡眠、疲劳、饥饿感1–5分
- 效果评估方法
  - 2–4周为一周期:体重下降趋势+腰围变化+照片对比+力量是否持平或小幅提升
  - 圆肩改善:头触墙更轻松、胸前紧张感下降、肩胛后缩控制更稳
- 方案调整机制
  - 连续2周体重/腰围无变化:每日热量再-150~200 kcal,或每周增加Z2有氧30–45分钟
  - 恢复差/困倦:本周总组数↓20–30%或多1天休息;确保睡眠7–9小时
  - 肩前侧不适:推举体量减半,增加上背与胸小肌拉伸;优先划船、面拉与外旋

## 注意事项
- 安全提示
  - 技术优先:脊柱中立、颈部“长”、肩胛后缩下压;深蹲/弓步膝盖朝脚尖方向
  - 避免早期大体量过头推举与双杠臂屈伸;推举前先确保肩胛控制良好
  - 呼吸:离心吸气、向心发力呼气;避免长时间憋气
  - 家用环境注意防滑与器械可控范围,哑铃落地勿砸脚
- 常见问题解答
  - 下背酸痛:先练“髋铰链”找墙法(臀部触墙),减重、缩幅度;加强核心(死虫/鸟狗)
  - 肩前侧顶痛:减少俯卧撑/卧推动作量,先做胸小肌拉伸+面拉+外旋
  - 颈部紧:保持下巴内收,眼睛向下约2–3米处;减少耸肩代偿
- 紧急情况处理
  - 出现胸闷胸痛、放射性肩臂痛、眩晕、呼吸困难、剧烈关节刺痛或麻木,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 轻微拉伤:48–72小时内相对休息、冷敷,每次15–20分钟;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附:办公室碎片化练习(每工作1小时起身2–3分钟)
- 颈部后缩10次×5秒
- 门框胸肌拉伸30–45秒/侧
- 弹力带拉伸15–20次或墙天使10次
- 站立髋伸10–15次、踝泵20次

执行要点:坚持“拉多推少、髋主导优先、核心稳定先行”,按RPE渐进,围度与照片比体重更重要。若需要,我可根据你的身高体重与既往训练经历,把上述计划细化到每日负重与次数进度表。

示例2

## 健身方案总览
- 方案名称:新手体能提升与健康维持8周入门方案
- 适用人群:新手入门用户(零基础),无严重运动禁忌;可在家或办公室开展
- 训练周期:8周(每周3–5次,逐步加量)
- 主要目标:
  - 建立规律运动习惯
  - 提升基础心肺耐力与全身肌力
  - 改善关节灵活性、减轻久坐带来的不适
  - 维持健康体重与能量水平
- 可用资源:#{available_resources}(本方案同时提供无器械与常见器材替代方案)

## 详细训练计划
### 每周训练安排
- 训练日安排(建议至少3天,最多5天)
  - 周一:力量日A(下肢与核心)+ 轻度有氧
  - 周三:心肺与核心日C(主心肺训练)
  - 周五:力量日B(上肢与全身)+ 轻度有氧
  - 周末(可选):恢复与灵活性日D(20–30分钟)
  - 周二/周四:可选择20–30分钟低强度步行或休息
- 训练时长
  - 力量日:30–45分钟(含热身与放松)
  - 心肺日:25–40分钟(含热身与放松)
  - 恢复日:20–30分钟
- 训练强度(按RPE与心率/谈话测试)
  - 力量训练:RPE 4–6(10分制,感到用力但可控,能保持动作质量)
  - 有氧训练:心率约60–70%HRmax(谈话测试可完整说句话但不能唱歌)
  - 进阶节奏:每两周小幅增加10–15%的总量或难度

### 具体训练内容
- 热身活动(5–8分钟)
  - 全身关节活动:颈/肩环绕、髋绕环、踝泵、猫牛式
  - 动态激活:高抬腿走、侧弓步摆臂、臀桥激活、呼吸控制(鼻吸口呼)
- 主要训练(提供模板与8周进阶)
  - 力量日A(下肢与核心为主)
    - 椅子坐到站(或半蹲):3组×8–12次
    - 臀桥:3组×10–12次
    - 站姿髋外展(或弹力带侧步):2–3组×10–12次/侧
    - 鸟狗:2–3组×8–10次/侧
    - 可选轻度有氧:快走10–15分钟
  - 力量日B(上肢与全身)
    - 墙推/跪姿俯卧撑:3组×6–10次
    - 俯身划船(弹力带/毛巾绕门固定/装水矿泉水瓶):3组×8–12次
    - 站姿推举(弹力带/轻哑铃/水瓶):2–3组×8–10次
    - 平板支撑(或跪姿):3组×20–30秒
    - 可选轻度有氧:快走10–15分钟
  - 心肺与核心日C
    - 有氧主项(任选):户外快走/室内踏步/骑行/椭圆/跳绳(初学者短段)
    - 结构:5分钟热身 + 15–25分钟匀速Zone2 + 5分钟放松
    - 核心补充:死虫/侧平板各2组×8–10次或20–30秒
  - 恢复与灵活性日D
    - 泡沫轴或筋膜球(如有):小腿、股四头、背部各1–2分钟
    - 静态拉伸:腘绳肌、髋屈肌、胸大肌、背阔肌、颈肩每处30–45秒×2
    - 呼吸与放松:箱式呼吸2–3分钟
- 8周进阶安排(逐步加量、加难度)
  - 周1–2:学习动作、低量稳态
    - 每动作2–3组,RPE 4–5,优先动作质量与呼吸节奏
  - 周3–4:增加量
    - 每动作3组,适度加次数或时间10–15%;有氧时间增加到20–25分钟
  - 周5–6:增加难度
    - 深蹲加入缓慢下放(3秒离心),俯卧撑从墙推过渡到斜面或跪姿;平板支撑延长至30–40秒
  - 周7–8:巩固与轻间歇
    - 力量维持3–4组,动作稳定后少量提高难度
    - 有氧可做轻间歇:3–5组×1分钟稍快 + 2分钟舒适走(总时长不变)
- 器材替代与资源适配
  - 无器械:全部使用自重、椅子、毛巾、水瓶即可
  - 有弹力带:用于划船、侧步、推举、髋外展提升阻力
  - 有哑铃:替换推举、划船、杯式深蹲(从2–4kg起)
  - 有跑步机/单车/椭圆:心肺主项优先选择你最舒适的器械
  - 空间有限:优先选择原地快走、站立式核心与上肢动作
- 放松拉伸(5–8分钟)
  - 下肢:腘绳肌、股四头肌、髋屈肌
  - 上肢:胸大肌门框拉伸、背阔肌侧屈、肩后侧肌群
  - 呼吸放松与心率回落:深呼吸2分钟

## 营养建议
- 每日热量摄入(维持健康为主)
  - 目标为能量平衡或轻微负平衡(如需减脂),以体重稳定、精力充沛为准
  - 简易估算:体重(kg)×28–33 kcal ≈ 维持热量(久坐取低值,活动多取高值)
  - 实操:记录7天体重与饮食,如体重稳且状态佳,即为合适;每周体重波动±0.2–0.5kg属正常
- 营养素比例(以提升体能与恢复)
  - 蛋白质:1.2–1.6 g/kg体重/天(分散到每餐,有助肌肉修复)
  - 碳水化合物:3–5 g/kg体重/天(为有氧与训练供能,训练日稍高)
  - 脂肪:0.8–1.0 g/kg体重/天或占总能量20–30%
- 餐次安排与时机
  - 3餐+1–2加餐,确保每餐含优质蛋白(如鸡蛋、奶制品、豆类、鱼禽)
  - 训练前:1–2小时摄入含碳水与少量蛋白(如香蕉+酸奶/全麦三明治),避免高脂高纤
  - 训练后:30–90分钟内补充蛋白20–30g+适量碳水(如牛奶+水果/饭菜)
  - 水分:每日30–35 ml/kg体重;训练中每15–20分钟少量补水
- 简易一天示例(可按习惯替换)
  - 早餐:牛奶/酸奶+燕麦+坚果+水果
  - 午餐:全谷物主食+瘦肉/鱼+两份蔬菜+少量油脂
  - 加餐:水果或酸奶或豆浆
  - 晚餐:豆腐/鸡蛋/鱼+蔬菜+少量主食(训练日适度增加主食)

## 进度跟踪
- 关键指标监测(每周记录)
  - 训练完成率(目标≥80%)
  - 主观用力与疲劳(RPE与睡眠质量)
  - 心肺:静息心率(晨起),10分钟快走距离或步频
  - 力量与稳定性:1分钟坐到站次数、平板支撑时间
  - 活动量:日均步数(目标6000–8000,逐步提升)
- 效果评估方法(第0/4/8周)
  - 体能测试:1分钟坐到站、10分钟快走距离、平板支撑时间对比
  - 感受评估:RPE是否下降、动作完成更轻松、日常不适是否减少
  - 体重与围度:体重、腰围(若健康维持为主,可不追求大幅变化)
- 方案调整机制
  - 太吃力(RPE>7或动作变形):减少每动作1组或次数10–20%,延长休息
  - 太轻松(RPE<4且恢复良好):每两周增加次数或时间10–15%,或提升动作难度
  - 恢复不佳(睡眠差/持续酸痛):本周改为维持量或减少训练日1天

## 注意事项
- 安全提示
  - 训练前进行自我筛查(参考PAR-Q);如有心血管、骨关节或其他慢性病史,请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 动作以质量优先:脊柱中立、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慢控呼吸
  - 逐步进阶,遵循10–15%加量原则;感觉疼痛(锐痛/刺痛)立即停止
  - 合理鞋服与环境安全(防滑、防绊倒、空间足够)
  - 久坐人群:每坐40–60分钟起身走动或做2–3分钟伸展
- 常见问题解答
  - 时间紧张:做“微型训练”10–15分钟(热身2分钟+主练10分钟循环+放松3分钟)
  - 膝部不适:深蹲改椅子坐到站或减少幅度,优先臀桥与髋外展
  - 手腕不适:俯卧撑改为墙推或握把俯撑,保持手腕中立
  - 无场地:原地快走、高抬腿、站立核心为主
  - 初期酸痛(DOMS):属正常,48–72小时缓解;轻度活动、热敷与充足睡眠可改善
- 紧急情况处理
  - 出现胸痛、明显呼吸困难、眩晕、心悸、放射性疼痛或异常关节剧痛:立即停止训练,静坐休息;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
  - 轻度扭拉伤: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24–48小时;改低强度与无痛动作
  - 过度训练迹象(持续疲劳、睡眠差、心率异常升高):减少总量1周,专注恢复与睡眠

如需,我可以根据你的具体可用资源(例如是否有哑铃、弹力带、跑步机/单车、瑜伽垫)和日程,进一步把每次训练细化到分钟与动作替换,确保方案更贴合你的场景。

示例3

## 健身方案总览
- 方案名称:产后6周核心与盆底恢复·低冲击体能提升(6周进阶)
- 适用人群:产后6周女性(经产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许可后开始),有腹直肌分离或剖宫产者可按安全提示执行
- 训练周期:6周(分3个阶段,每阶段2周)
- 主要目标:
  - 盆底与深层核心(横膈膜-腹横肌-骨盆底)协同恢复
  - 修复呼吸与姿势模式,降低腹压不当
  - 低冲击体能与基础力量提升(步行耐力、臀/背稳定)

## 详细训练计划
### 每周训练安排
- 频率:
  - 主训练:每周3次(A/B/C交替)
  - 轻松活动:每周2次(20–30分钟舒适步行或呼吸练习)
  - 休息:每周2天(可做5–10分钟放松与盆底舒缓)
- 时长:
  - 主训练每次25–35分钟;轻松活动20–30分钟
- 强度:
  - 主训练RPE 3–5(轻-中等,用“可以完整说话”为准)
  - 步行心率区间1–2(呼吸平稳,无喘)
- 进阶节奏:
  - 第1–2周:学习呼吸与盆底控制,动作基础版
  - 第3–4周:增加组数/停顿时长,加入更多动态稳定
  - 第5–6周:提高体能量,加长步行、增加挑战但保持无“腹部隆起(doming)”

### 具体训练内容
说明:
- 使用器械:康复球(小普拉提球)、普拉提圈(magic circle)、瑜伽垫
- 关键要领:全程避免屏气(瓦尔萨尔瓦),采用“呼气-轻收核心/盆底”的节律;若出现腹部正中隆起、漏尿、骨盆沉重/下坠感,立即降低难度或停止。

训练A:盆底与呼吸重建(25–30分钟)
- 热身(5分钟)
  - 仰卧90/90呼吸(屈髋屈膝,脚踩垫):双手环绕下肋练习360°呼吸,吸气肋骨外展、盆底放松;呼气肋骨回收,轻轻提肛(像“关电梯门”),5×6次呼吸
  - 猫牛-lite(小幅度),10次,配合呼吸
- 主要训练(18–22分钟)
  1) 盆底协调(长/短收缩组合):仰卧或坐位
     - 长收缩:呼气轻提盆底2–3秒,吸气完全放松;6–8次
     - 快收缩:1秒提-1秒放,8–10次
  2) 腹横肌激活(TA):仰卧,呼气时“下腹像拉拉链”轻收,维持5–8秒;8次
  3) 骨盆后倾与跟滑(Heel Slides):仰卧,呼气-轻收核心,单腿缓慢滑出-收回,左右各8次;无腹部隆起
  4) 康复球夹膝呼吸桥(球夹双膝):仰卧桥,呼气抬臀至中等高度,维持2–3秒;10–12次
  5) 侧卧开合(Clamshell,普拉提圈轻夹膝外侧或无器械):左右各10–12次
- 放松拉伸(5分钟)
  - 儿童式-骨盆底放松呼吸2分钟
  - 梨状肌/臀中肌温和拉伸各30秒×2
- 进阶(第3–6周):长收缩维持至4–6秒;桥停顿延长至4–5秒;跟滑增加至12–14次/侧;侧卧开合增加1组

训练B:核心控制与稳定(25–35分钟)
- 热身(5分钟)
  - 侧卧呼吸+肋笼活动,2分钟
  - 臀胫关节活动(髋环绕、小幅摆腿),1–2分钟
- 主要训练(18–25分钟)
  1) 死虫回归(Dead Bug回归版):仰卧,手臂向上,单臂或单腿交替移动(保持肋骨不外翻、腹部平坦),左右各8–10次
  2) 普拉提圈胸前等长推压(坐位/站立):呼气轻推圈(胸前水平),维持5秒;8–10次,感受核心与肩胛协同
  3) 桥行进(Marching Bridge):桥位保持,中立脊,交替抬脚跟或轻离地,左右各8次
  4) 四点支撑抬臂/抬腿(Bird-Dog分解):仅臂或仅腿,左右各8–10次;无腰部塌陷
  5) 侧卧髋外展(可圈套于脚踝内侧提供轻阻力),左右各10–12次
- 放松拉伸(5分钟)
  - 侧卧呼吸+盆底完全放松,2分钟
  - 胸椎旋转拉伸(开书式)左右各30秒×2
- 进阶(第3–6周):死虫改为对侧臂腿同动(幅度减小以控腹压);普拉提圈等长维持至6–8秒;桥行进增加至12次/侧

训练C:低冲击体能与姿势(25–30分钟)
- 热身(5分钟)
  - 原地轻步行+肩环绕,2分钟
  - 站立呼吸重置(手触下肋),2–3分钟
- 主要训练(18–22分钟)
  1) 低冲击有氧循环(3轮)
     - 原地踏步或侧步触地(各45–60秒,RPE 3–4)
     - 小幅椅上坐立(Sit-to-Stand)8–10次
     - 小腿提踵12–15次
     - 轮间休息45–60秒
  2) 站墙滑(Wall Slides):保持肋骨下沉,10–12次
  3) 普拉提圈内收等长(夹于大腿内侧,站立或坐位):呼气轻夹维持5秒;10次
- 放松拉伸(5分钟)
  - 颈肩放松、胸肌拉伸各30秒×2
  - 90/90呼吸收尾1–2分钟
- 进阶(第3–6周):有氧每段延长至60–75秒、循环轮数+1;坐立次数增至12–15次

轻松活动(每周2次)
- 舒适步行20–30分钟,姿势对齐(耳-肩-髋基本一线),能说话但不喘;
- 或做10–15分钟呼吸/盆底放松序列(仰卧/侧卧、无负荷)。

注意避开(至少前6–12周或医生许可前)
- 双腿直举卷腹、仰卧传统卷腹/仰卧起坐、标准平板支撑、高冲击跑跳、重负荷屏气推举、强烈扭转。  
- 若有腹直肌分离>2指且易隆起,持续用回归版本,优先控制腹压与张力分布。

## 营养建议
- 每日热量摄入:
  - 非哺乳:约22–28 kcal/体重kg/日(依食欲与体能恢复调整)
  - 哺乳:在上述基础上额外+300–500 kcal/日,确保水与能量供应
- 营养素比例(参考):
  - 蛋白质:1.2–1.5 g/体重kg/日(分散到各餐,有助组织修复)
  - 脂肪:占总热量约30%,优选不饱和脂肪(坚果、橄榄油、深海鱼)
  - 碳水化合物:占余量,以全谷物/豆类/蔬果为主,膳食纤维25–30 g/日
- 水与微量营养:
  - 每日饮水约2.3–3 L(哺乳期适当增加,渴感与尿色淡黄为宜)
  - 强调富含铁(红肉、禽类、豆类)、钙(奶制品/豆制品/深绿叶菜)、维生素D与Omega-3的食物来源
  - 如医生建议,可继续服用孕期复合维生素或单一补充剂;避免自行加用未证实产品
- 餐次安排:
  - 3主餐+1–2加餐(加餐含20–30 g蛋白+复合碳水,如酸奶+燕麦/水煮蛋+水果)
  - 训练前:轻食(碳水为主)如1根香蕉或一片全麦面包,训练后1–2小时内摄入20–30 g蛋白+复合碳水(例如鸡胸+糙米+蔬菜)

## 进度跟踪
- 关键指标监测(每周记录)
  - 盆底:长收缩维持时间、快收缩次数;漏尿/下坠感是否减少
  - 核心控制:是否出现腹部隆起(doming),能否在动作中持续呼气-轻收核心
  - 腹直肌分离:仰卧时中线宽度(手指评估法)与张力感,记录变化
  - 体能:步行时长/距离、RPE、6分钟步行自测(能否更远且不喘)
  - 主观恢复:疲劳感(0–10)、睡眠质量、疼痛评分
- 效果评估方法
  - 每2周做一次小测:桥保持时间、死虫回归动作质量、无症状完成有氧循环轮数
  - 功能感受:日常抱娃/提物是否更稳、久坐腰背是否更舒适
- 方案调整机制
  - 连续2次训练RPE≤3且无隆起/漏尿:每项动作增加2–4次或停顿+1–2秒,或多一轮循环
  - 出现隆起、盆底不适、疼痛≥5/10:立刻回归低阶版本、减少次数或暂停相应动作,并咨询专业人士
  - 睡眠明显不足或疲劳累积:当周减少1次主训练,改为呼吸与步行

## 注意事项
- 安全提示
  - 开始前需产科医生/康复师许可;剖宫产者注意疤痕区牵拉感,动作以无痛为度
  - 全程避免屏气,采用“呼气-轻收核心/盆底”,动作幅度以腹部平坦、无隆起为准
  - 任何不适(阴道出血增加、发热、剧痛、明显下坠感/漏尿加重)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 常见问题解答
  - 什么时候能做平板支撑/跑步?需核心与盆底稳定、无症状,通常在专业评估与渐进训练后再尝试,不宜在本6周内强行加入
  - 练习时盆底总是紧张怎么办?在每次训练末尾加入2–3分钟“盆底放松呼吸”,强调吸气完全放松
  - 腹直肌分离还能练吗?可以,但要回归低腹压动作,避免卷腹/大幅扭转/双腿直举;以张力质量优先
- 紧急情况处理
  - 若出现以下情况:大量或鲜红出血、剧烈腹/骨盆痛、发热>38℃、胸痛/呼吸困难、小腿肿痛(疑血栓)等,立即停止训练并联系医生或急诊

备注:本方案为一般健身指导,非医疗诊断与治疗。个体差异较大,请在专业人员远程评估与随访下执行以获得最佳安全与效果。

适用用户

健身教练与私人教练

首访后快速生成会员专属方案(训练+营养+跟进),按器械条件自动替换动作,定期一键调整,提升服务效率与复购率。

在线健身平台运营者

批量产出不同人群的标准化方案包,搭建挑战活动与打卡话题,缩短内容生产周期,沉淀模板库,提升留存与转化。

运动康复与产后指导师

在安全边界内定制低冲击训练与恢复路径,配套阶段评估与预警提示,便于远程随访与风险把控。

解决的问题

面向健身教练、私教与线上课程运营团队,快速把会员的个体特征与健身目标转化为“可立即开练”的定制化在线健身方案;覆盖训练、营养与进度跟踪三大模块,兼顾安全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适配减脂塑形、增肌强化、体态改善、康复与健康维持等主流场景;以更短的方案交付时间、更高的一致性与更强的专业度,促进试课转正、提升会员满意度与续费率。

特征总结

轻松生成频率-强度-时长-类型四维训练计划,自动匹配不同体况与目标。
一键产出营养搭配与餐次安排,热量与营养素比例随目标自动优化。
内置进度跟踪与指标监测模板,支持阶段复盘与方案滚动调整。
按人群场景智能适配,覆盖上班族、产后、银发族、增肌等细分需求。
根据可用器械与场地自动替换动作,居家办公室健身房皆可无缝执行。
内置安全评估与风险提示,避免高风险动作,并提供更安全替代方案。
结构化方案文档即刻成稿,教练可直接发送会员,显著缩短交付时间。
支持参数化定制与模板复用,团队快速统一话术风格与服务标准。
提供动作要领与原理说明,帮助会员理解训练目的,提升执行与留存。
可联动挑战赛与打卡机制,打造周期化计划,提升复购率与转化率。

如何使用购买的提示词模板

1. 直接在外部 Chat 应用中使用

将模板生成的提示词复制粘贴到您常用的 Chat 应用(如 ChatGPT、Claude 等),即可直接对话使用,无需额外开发。适合个人快速体验和轻量使用场景。

2. 发布为 API 接口调用

把提示词模板转化为 API,您的程序可任意修改模板参数,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轻松实现自动化与批量处理。适合开发者集成与业务系统嵌入。

3.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使用

在 MCP client 中配置对应的 server 地址,让您的 AI 应用自动调用提示词模板。适合高级用户和团队协作,让提示词在不同 AI 工具间无缝衔接。

¥20.00元
平台提供免费试用机制,
确保效果符合预期,再付费购买!

您购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获得完整提示词模板
- 共 689 tokens
- 3 个可调节参数
{ 目标人群 } { 健身目标 } { 可用资源 }
自动加入"我的提示词库"
- 获得提示词优化器支持
- 版本化管理支持
获得社区共享的应用案例
限时免费

不要错过!

免费获取高级提示词-优惠即将到期

17
:
23
小时
:
59
分钟
:
59